標籤:

鼻煙壺(圖組)_

鼻煙壺簡介

鼻煙是舶來品,但鼻煙壺卻是地道的中國發明。明代時,鼻煙開始從國外大量流入我國,一般是用大玻璃瓶裝的,重量從四兩至一斤不等。國人為了攜帶和吸食方便,一般把鼻煙放在盛葯的小瓶中。到了清代初年,國人吸食鼻煙風大盛,開始出現了以硬木、貴重金屬、珍貴野牛角製作的鼻煙壺。由於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滿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野外生活的時間很長,所以要求鼻煙壺必須堅固耐用,強調實用性。這也是早期鼻煙壺的重要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鼻煙壺逐漸由實用品發展成為工藝品和欣賞品。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為鼻煙壺生產的鼎盛時期。

鼻煙壺,盛鼻煙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系將煙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鼻煙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製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琅等各種鼻煙壺,開闢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琅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清代,鼻煙壺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遼寧、西藏、內蒙古等地,其製作工藝走得是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素麵到加彩、加雕的過程。鼻煙壺一般為大中小三類,以滿把抓的體輕殼薄者為上品。其料質有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琺琅、瓷、銅、玻璃料等。加工工藝有內畫、浮雕、陰刻、陽刻、套色等。可以說,鼻煙壺是中國書畫、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琺琅、漆器等藝術、工藝的集大成者。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緻、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鑒別外,精緻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鼻煙壺的鑒定秘訣

由於鼻煙壺質料很多,有料質的、瓷質的、玉質的、翡翠質的、金屬質的、寶石質的等等,一般鑒賞家只能對某種質料的鼻煙壺有研究,懂得玉煙壺和瓷煙壺的,未必能認識翡翠和寶石煙壺,所以鑒別鼻煙壺時應該分門別類,逐一研究。


推薦閱讀:

台北故宮藏清代鼻煙壺精品欣賞(二)
看名家珍藏的極品葫蘆鼻煙壺長啥樣?
水晶內畫鼻煙壺2
康雍乾瓷鼻煙壺管窺(組圖)

TAG:鼻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