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由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於1966年編著出版,主要論述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是德魯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傾注了德魯克極大的心血,是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本書探究的論點和論證結果是基於兩項基本觀念: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那麼,誰是管理者?什麼是卓有成效?
本書對管理者的定義有三種論述:其一,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其二,促進組織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就是管理者;其三,通過他人對組織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視同為管理者。
此三種論述大同小異,突出管理者的價值不在於任勞任怨、埋頭苦幹、服從領導或聽命於上司,也不在於提供各種精專的知識、工具、觀念和術語,更不在於職稱、頭銜或地位,而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卓有成效即有效。有效性是管理者的一項特殊技能,它不是一門課程,而是一種自我訓練,其關鍵在於自我管理。正如德魯克於本書前言中指出:「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
沒有「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不需要特殊的天賦、出眾的才能或者淵博的知識,只需要親自實踐,通過不斷的實踐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
換句話說,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
德魯克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學習和培養五項特質習慣:
一、善用時間
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稍縱即逝,根本無法貯存。沒有時間觀念,將時間浪費在沒有貢獻的事情上,是一個管理者失效的主要原因。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自己有多少自由支配的時間,才能下定決心放下那些次要的、無關緊要的、與貢獻無關的事情,集中精力專註於關鍵事情,重視貢獻,善於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爭取時間上的主動權。
德魯克於本書中對管理者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提供了以下建議:
1、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
2、充分授權,把可由別人做的事交付給別人,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
3、將可自由支配的零碎時間集中成一整段連續的時間來處理真正重要的事情。
二、重視貢獻
對一個管理者而言,重視貢獻是一種意識,決定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貢獻意識」可以幫助管理者突破「專長、技術、職務和部門」的界限,看到外部的機會和客戶的需求,看到產生成果的地方,發揮自身應有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重視貢獻,懂得如何把知識轉化為成果,為「貢獻」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和組織的成效結合起來。缺乏「貢獻意識」,思考就會停止,工作就會失效,甚至一事無成。
一個單位,無論是工商企業、政府部門,還是醫療衛生單位,只有重視貢獻,才會凡事想到顧客、想到服務對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為都考慮是否為服務對象盡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組織所有成員的貢獻,並以取得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考慮三個方面的貢獻,即擴大組織的直接
成果,強化組織存在的價值,培養明天的人才。
1、擴大組織的直接成果
「直接成果」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企業的直接成果是銷售額和利潤,醫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等。圍繞「直接成果」,每一個管理者都應擁有「向上的貢獻意識」和「橫向的貢獻意識」。
「向上的貢獻意識」可以使管理者向上司貢獻自己的數據、信息、判斷、對策、直覺或經驗等,供上司做出正確的決策。
「橫向的貢獻意識」可以使管理者更好地將專業化的分工體系有效地協同起來,產生更大的成就。
2、強化組織的存在價值
毫無疑問,組織的生存需要「直接成果」,猶如人需要營養食物一樣。但是,除了「直接成果」,一個組織還需要長期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就像人體除了營養食物外還少不了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個組織如果離開了現實的價值貢獻和長期的價值承諾,就會失去存在下去的理由,內部也容易渙散,產生混亂甚至解體。
每一個管理者都有責任幫助身邊的同事提高其認識和精神境界,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一個組織只能在全體成員的精神境界範圍內成長。
3、培養明天的人才
人難免一死,一個人的貢獻再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組織正是克服這種限度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組織如果不能持續存在,就是失敗。組織必須為明天培養人才,更新或提高人力資源水準。
滄海桑田,世事難料。一個組織如果僅滿足於維持今天的視野、優點和成就,而忽視明天,那它必將喪失其適應能力,難以在變幻無常的明天生存下去。
三、善用長處
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又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用人之道在於揚其長,避其短。有效的管理者懂得識人之長和用人之長,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唯有長處才能產生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也絕不會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如果一個管理者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識人之長,僅限於避免其所短,而非著眼於發揮其所長,則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平庸者,不能稱為卓有成效。
管理者在用人之長的同時,要學會容忍他人的短處,而不要企圖使人成為完美無缺的人。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發現並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只有當一個人的短處影響到其發揮長處的時候,才應該考慮如何予以限制,或予以幫助和彌補。
四、要事優先
大學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有效的管理者總是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所謂「要事優先」。對管理者而言,值得去做的事很多,而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管理者都要面臨哪些事情需要優先處理,哪些事情可以緩一緩再辦的思考和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善於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做出優秀的績效進而產生卓越的成果。他們會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其優先次序,而且會堅守優先次序。他們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當前正在進行的要事上,而不會再去兼辦其他事情。完成一件要事後,他們會根據情況的變化,再決定下一步的優先事項。
如何確定優先次序有如下幾條重要原則,每一條都與勇氣密切相關:
1、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2、重視機會,而不能只看到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而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管理者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於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要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事情。只有這樣,管理者才能成為時間和任務的「主宰」,而不會成為它們的奴隸,才能更好地追求卓有成效。
五、有效決策
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只是其中一項。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決策,管理者之所以為管理者,正是由於他們擁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識,所以人們期望他們能做出對整個組織、績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響的決策。
決策的五個要素: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
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則需要一種「經常性的解決方法」,換言之,需要制定一種規則、政策或原則來根本解決問題。一旦有了正確的原則,一切類似問題的解決都將易如反掌。如果問題是偶發性的,則需要個別對付,分別處置,沒有規則和原則可循。
2、要確實了解決策應遵循的規範
決策的目標是什麼?應滿足什麼條件?用科學術語來說,這就是所謂的「邊界條件」。邊界條件說明得越清楚和精細,則據以做出的決策越有效,越能解決問題。反之,邊界條件不夠明確,則所做的決
策不論看起來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項無效的決策。
3、要研究正確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
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人總有採取「折中」辦法的傾向,如果我們不知道符合規範及邊界條件的正確決策是什麼,就無法辨別正確的決策和妥協的「折中」之間的區別,最終不免走向錯誤的「折中」方向去,與正確的決策越行越遠。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化決策為行動
考慮邊界條件是決策過程中最難的一步,而化決策為行動則是最費時的一步。事實上,一項決策如果沒有列舉具體的行動步驟、績效的衡量標準,並指派行動負責人,那便不算是一項決策,最多只是一種意願,紙上談兵而已。
5、在執行過程中建立反饋制度,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決策是人做的,人難免會犯錯誤。再了不起的決策,也不可能永遠正確。即使是最有效的決策,總有一天也是會被淘汰的。若想了解賴以做出決策的前提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決策是否可行,執行是否有效,只有親自檢查才最為可靠,這就需要組織化的數據、報告和信息作為反饋,以便印證決策的正確與否。
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他們的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常來源於多種不同的且相互衝突的見解和方案之中,必然是在各種不同意見充分討論的基礎之上達成,而不是從「眾口一詞」中得來。有效的管理者並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
做一次決策就像動一次外科手術。任何新的決策都不免影響既有的制度,因此多少得冒些風險。有效的管理者經常問到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項決策?」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呢?是因為有時候不做任何決策,可能是最好的決策。
什麼時候需要決策?如果繼續墨守成規,情況就會惡化,那就必須做出新的決策。或遇到新的機會來臨,而且這個新的機會至關重要、稍縱即逝的時候,也必須立刻做出新的決策。
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管理者的卓有成效對個人的提高、對組織的發展、對現代社會的運作都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個人的真正發展。這種自我提高應包括從技術性細節到工作態度、價值觀、品格等各個方面,包括從履行工作程序到承擔各項義務等各個領域。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所有組織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組織充當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平台。管理者如能卓有成效,則整個組織的績效水平肯定能夠提高,而且個人眼光也肯定隨之提高,才能使組織和個人的需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推薦閱讀:
※7組圖讓你成為優秀的高級管理者
※提升管理者綜合素質的捷徑
※管理者的有用功:找意義、授之漁、劃重點
※管理者應如何釋放員工的最大勢能?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