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JBJS創傷骨科2016最新研究進展

本文為作者原創翻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原文標題:What』s New in Orthopaedic Trauma.

原文作者:David C. Teague

原文出處:J Bone Joint Surg Am. 2016;98:1142-9

批註專家:蔣協遠 北京積水潭醫院

JBJS創傷骨科2016最新研究進展(上)

2016年JBJS更新的綜述What"s New in Orthopaedic Trauma對2015年以來發布的創傷骨科主要研究進展進行了歸納,在文中列舉了相關文獻的內容摘要,以方便臨床醫生和研究者進行查閱參考,了解創傷骨科的最新進展。

肩部骨折

一項回顧性研究,使用鎖骨上方鋼板治療了235例有明顯移位的鎖骨中段骨折伴短縮和/或畸形的患者。作者對由於內固定拆除、骨折不癒合、感染或內固定失效等導致再手術的20種相關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有65%的患者完成長達2年的隨訪,其中有38%的患者(58例)進行再手術處理。研究發現,術中鋼板預彎和患者高身超過175cm有增加內固定拆除的風險,骨折不癒合、感染和內固定失效導致的再手術與違禁藥品使用、糖尿病史和既往肩關節手術史密切相關。此外,多次再手術與患者年齡大於55歲和飲酒史(每周多於15次)有關,且兩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時,有高達78%的再手術風險。

一項前瞻性研究比較了76例鎖骨中1/3骨折的工人患者,分別採用保守治療和切開複位解剖鋼板固定的療效。術後6周和12周CT掃描結果提示手術組患者鎖骨骨折癒合情況更好:手術組和保守治療組分別在6周時達24.1%和5.3%,12周時達81%和16.7%。保守治療組出院到正式工作的平均時間為3.7±1.1個月,而手術組為2.9±0.8個月,時間更短。此外,保守治療組還有4例患者發生骨折不癒合,需要再手術治療。而手術組沒有發現骨折不癒合,只有12%的患者由於鋼板激惹皮膚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結果提示,在工人人群中,手術治療鎖骨中1/3骨折可獲得更短的癒合時間、更少的骨折不癒合病例和更早的重返工作崗位時間。

另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11所醫院)比較了保守治療(n=43例)和鎖骨鉤鋼板(n=40例)治療急性肩鎖關節Ⅲ、Ⅳ和Ⅴ型脫位的療效,一般在術後6個月拆除鋼板。臨床和影像學隨訪評估時間為2年。主要療效評價指標為DASH評分,保守治療組在治療後6周和3個月時可獲得更好的療效,但是在後續隨訪時間內未發現差異。次要評價標準為onstant-Murley評分,保守治療組在6個月前療效更好,但是6個月後兩組患者間的評分無明顯差異。手術組在所有的隨訪時間點的喙鎖關節間隙複位效果更好。雖然手術組在術後3個月重返工作的人數更少,但是3個月後無差異。此外,手術組發生7例嚴重和7例輕度併發症,而保守治療組只有2例嚴重和1例輕度併發症發生。據此結果,作者提出保守治療急性肩鎖關節脫位的療效在治療的前6個月前要優於手術治療,而在6個月後則兩者不存在顯著差異。

  • 批註:看來鎖骨骨折的治療至今仍存在爭議,大部分病例保守治療都能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併發症不多或不嚴重。如果選擇手術治療則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注重手術操作的細節,並重視手術後康復,如此才能獲得更加滿意的療效,以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

  • JAMA等學者報道了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比較手術治療(ORIF或半肩關節置換術)和保守治療(患肢懸吊)在急性肱骨近端移位性骨折治療中的費效值和臨床療效。術後均採用統一的康復鍛煉方法,在術後6、12和24個月進行Oxford肩關節功能評分。研究結果顯示,手術組和保守組在Oxford肩關節功能評分和次要功能評分(SF-12、併發症、再治療、死亡率等)均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然而,手術治療的費用要明顯更高。亞組分析結果發現,年齡大於65歲的患者間手術和非手術治療也不存在差異。據此作者總結道,手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費用高,術後2年療效也未優於保守治療。

    還有一項研究納入了40例絕經後肱骨近端NeerⅠ型骨折的患者,均採用鎮痛葯和物理療法治療。將患者隨機分為給葯組和不給葯組,給葯組是在受傷後10天內予20μg特立帕肽/日,療程4周。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後、7周和3個月時分別進行DASH評分(休息和活動時疼痛、功能)和影像學評估。影像學評估骨折癒合情況由2名對治療不知情的影像學診斷醫生完成。研究結果顯示,給葯組在影像學上骨痂生成情況更好,但是兩組患者間的疼痛和DASH評分未見差異。結果顯示,保守治療肱骨近端骨折過程中,特立帕肽藥物治療可獲得早期的影像學骨折癒合的優勢,但是在早期臨床療效上未見差異。

    肱骨幹與肘關節骨折

    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切開複位鋼板內固定(ORIF)和微創切開鋼板內固定(MIPO)治療急性非粉碎性肱骨幹骨折的療效,研究在5所一級創傷中心展開,術中使用5.0窄鎖定加壓鋼板、干骺端鎖定加壓鋼板或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兩組患者在骨折癒合時間、骨折複位對線情況、平均手術時間、併發症發生率或臨床功能療效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結果提示MIPO技術在肱骨粉碎性骨折應用中具有獨特的生物力學固定優勢,但是在肱骨幹簡單骨折治療中與ORIF技術同樣安全和有效。

  • 批註:在實際臨床實踐中,MIPO技術大多用於治療肱骨粉碎骨折,在簡單骨折中其優勢並不明顯。

  • 一項系統回顧和meta分析研究納入27項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實驗,評估全肘關節置換術(TEA)和ORIF鎖定鋼板在急性期或亞急性期治療老齡(>60歲)肱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影像學和臨床療效。結果顯示受傷至手術時間不影響患者併發症發生;TEA組和ORIF組患者在深部和淺表感染、關節活動範圍和肘關節功能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但是TEA組的總併發症發生率要更高(輕度併發症更多)。作者根據研究結果得到的結論是:對於肱骨遠端關節內難以重建固定的骨折,TEA是不錯的治療方案選擇。

  • 批註:目前已經基本達成共識,對於大於60歲的有明顯移位的肱骨遠端骨折,特別是大於65歲且有嚴重骨質疏鬆者,如果預計切開複位不能獲得穩定的固定,全肘關節置換是一個比較適宜的選擇。我們的臨床經驗也支持上述觀點。

  • 腕關節骨折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克氏針固定和掌側鎖定鋼板固定461例橈骨遠端背側移位性骨折的療效。所有的橈骨遠端骨折病例均可通過間接複位,且未累及到關節面(>3cm)。克氏針固定的病例需要再用石膏支具加固,只有少數的鋼板固定需要石膏固定。術後評估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後12個月內的功能評分未見顯著差異,但是鋼板固定組的影像學結果更優。因此作者認為,克氏針固定可獲得類似的臨床療效,且費效比更低。

  • 批註:目前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多種多樣,何為最適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創傷小,功能恢復好,花費少,是臨床醫生追求的目標。

  • 髖臼骨折

    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納入了各種方法(手術或保守)治療的454例老齡(大於60歲)髖臼骨折病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4歲。所有患者1年內的總死亡率為16%。未調整的生存分析結果顯示,保守治療的患者1年死亡率更高。在排除預示高死亡風險的危險因素影響之後,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間的死亡風險並未見明顯差異。與簡單骨折類型相比,複合骨折的患者死亡風險率是其1.51倍。研究提示,在調整並排除合併症對結果的影響之後,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老年髖臼骨折患者間的1年死亡率並不存在顯著差異。

    在JOT上發表的另一篇回顧性研究對髖臼骨折術後的CT掃描進行了分析,以探討導致再次手術的情況。作者共納入了563例患者的術後骨盆軸位CT掃描,其中有14例(2.5%)患者需要再手術。再手術原因有螺釘穿出關節腔(1.1%)、關節內骨贅(0.7%)和骨折複位不理想(0.5%)。其中有1例患者是同時存在關節內骨贅和骨折複位不理想。研究數據表明,在該研究納入的大樣本髖臼骨折人群中,術後CT掃描早期發現髖臼骨折患者需要再次手術處理的比例為2.5%。

  • 批註:髖臼骨折屬關節內骨折,多為高能量損傷所致,其預後與多種因素有關,但很多長期隨訪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其最終臨床療效與骨折複位質量成正相關。

  • (未完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場。希望大家理性判斷,有針對性地應用。


    推薦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嚴重么?
    關節有積液怎麼回事?
    JAAOS綜述:創傷骨科中深靜脈血栓處理不容輕視
    打拚10年,他成了中國骨科耗材的老大

    TAG:骨科 | 點評 | 專家 | 創傷 | 研究 | 最新 | 2016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