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與歌】世界宗教各不相同,卻又辣么相似
【火與歌】世界宗教各不相同,卻又辣么相似
狗鎮
一
昨夜是猶太教光明節的第七夜,周五,因此也是猶太教的安息日。
兩個重要的日子相疊加,對於猶太人意義毋庸諱言。
在耶路撒冷的GreatSynagogue(應該是耶路撒冷最大的猶太會堂),我旁觀了一次盛大的狂歡。
下午四點左右,各種「黑衣人」魚貫入場。大多數猶太極端正統派(哈瑞迪)仍是一襲黑衣,頭戴黑色禮帽。有的則換上更酷炫的盛裝,頭頂碩大華麗的黑氈帽。還有一部分相對世俗的猶太人,穿著較為隨意,戴著猶太特色的小圓帽(基帕)或壓發帽。
正統猶太人的一個特點是,多生多養。因此,肅穆的會堂,少不了尚在襁褓的嬰兒,間或可聞一兩聲哭啼。稍大一些的孩童,則洋溢著天真的笑容,在會堂中嬉戲。
可惜的是,等他們長大了,還是會如父輩們這般,高冷,不苟言笑。
四點半左右,拉比(祭司)開始點上哈努卡燈的第七支蠟燭。光明節(哈努卡)持續八天,每天點一支蠟燭。加上中間用來引燃其他蠟燭的「頭燈」,共計九支蠟燭。
在點燃蠟燭的過程中,全場合唱《哈努卡之歌》。這一場景,我在耶路撒冷的養老院目睹過,在希伯來大學的圖書館目睹過。
穿透兩千多年時光的燭火與歌聲,令人動容。
校園裡的光明節點燈儀式
二
耶路撒冷散落著一千多處猶太會堂。由於它的外形不像基督教堂或清真寺特徵明顯,故大多並不起眼。
GreatSynagogue則極雄偉高峻。會堂之內,琉璃閃爍,金燈台熠熠生輝。
無論何種宗教,無論是否有信仰,凡人若置身於崇高莊嚴的氛圍,均不由心生敬畏。
與我想像中的不同,昨夜的安息日祈禱簡直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
持續近兩小時,全場的猶太人時而靜坐,時而起身搖擺,匯聚成默契的大合唱。
每首歌曲都有優美的旋律,或靜穆,或激昂,直擊人心。
我這時真正體會到,猶太人湧現出那麼多音樂巨子,絕非偶然。
有一個數據稱,猶太人佔全球人口不到0.2%,卻獲得了全球13%的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相傳大衛王善於彈奏豎琴,在大衛王的時代,猶太人已經展現出獨異的音樂才華。
以色列國會壁畫上的大衛王
耶路撒冷老城中的大衛王雕像
今年11月剛去世的著名歌手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Cohen),在其名作《哈利路亞》中致敬大衛王,試圖探尋「大衛所彈奏出的取悅上帝的隱秘和弦」。一個迷途的猶太人,在向祖先祈求音樂的靈感。
隨著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陷入長久的哀思,拉比們甚至一度禁止猶太人演奏與歌唱。
但猶太人的音樂稟賦並沒有受到扼殺。近現代以來,猶太人中音樂人輩出,就連愛因斯坦,也以演奏小提琴著稱。
在光明節的第四天,我在耶路撒冷的一家養老院聆聽了一位一百多歲的老奶奶在用意第緒語高歌。
穿透歲月的歌聲。
猶太人對知識的傳承,以及藝術細胞的延續,均與其宗教紐帶密不可分。
由於學義的包不小心落在猶太會堂,我們昨晚九點又折回會堂,恰好遇上安息日晚宴。盛裝出席的教徒擊節高歌,綻放出難得一見的輕鬆笑容。
三
曾在聖墓教堂觀摩一場天主教的彌撒,牧師以拉丁語領唱,鋼琴等一眾樂器伴奏,悠揚動聽。
無論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是佛教,都發展出具有自身宗教特色的音樂。
宗教與音樂從來如影隨形。神啟通過樂音,可以流播到更遠的地方。
世界宗教各不相同,但卻又如此相似。
譬如光明節的燭火,無論是猶太教、基督教還是佛教,在宗教場所里都可以看見蠟燭。對於火(象徵光明)的崇拜,是先民的共性,波斯的拜火教則將其演繹到極致。
平安夜,教堂里的蠟燭
穆斯林在祈禱之時,總將雙手置於胸前。考古學家通過對拜火教遺物的發掘,發現這一手勢實際上來自拜火教。拜火教的祭司往往戴上口罩,以免凡人濁氣污染聖火或經文。以雙手置於胸前,同樣起到遮擋的作用。有趣的是,類似的手勢,也可以在五六千年前安徽凌家灘文化、遼西紅山文化的玉人身上看到,也可以在台灣土著的偶像身上看到。
凌家灘文化與紅山文化的玉人
穆斯林朋友送過我一串伊斯蘭教念珠,在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也可以看到各種帶有十字架的念珠。念珠這種法器,也不限於佛教。
猶太教的哈努卡燈是九支蠟燭,但更為常規的七杈燭台(Menora)則是七支蠟燭。上帝以七天時間創造天地,這為猶太教、基督教所共同信奉,只不過一個將周五、周六作為安息日,一個將周六、周日視作休息日而已。而關於對神秘數字「七」的崇拜,還廣泛見諸古印度、古中國乃至美洲土著,葉舒憲、饒宗頤等先生對此有專門闡論。
國會山上的Menora
在昨晚的儀式上,男性可以進入會堂,但女性只能上樓旁觀。對於女性的歧視(至少是不平等的待遇),在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等宗教中都是廣泛存在的。
不同的宗教雖有不同的教義,但卻不難發現它們的某些共性:或出於宗教同源,如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或出於地緣相近,如伊斯蘭教與拜火教;或出於種族同源,如拜火教與印度教。
有些共性,出自偶然,有些則出於交互的影響。
教徒與教徒之間,總在宣揚彼此的不同。哪怕是同一宗教內部,不同的教派都勢同水火。
種族與種族之間,也在強調相互的差異。於是有了種族歧視,有了基於膚色樣貌的高低貴賤。
在耶路撒冷,可以看到不同的宗教與宗族,可以看到他們之間極端化的差異。
但我們在「存異」的同時,也得「求同」。普天之下,人終究是人,人總是相似的,宗教亦是如此。
2016年12月30日(光明節最後一日)於耶路撒冷
推薦閱讀:
※從宏觀到微觀,太陽系和原子竟然如此相似
※成龍女兒公開亮相相似度99%(圖)
※相似的人適合在一起胡鬧,互補的人適合一起變老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看《精忠岳飛》有感
※年年歲歲花相似,一朝一夕總是情,淡然來去心依舊, 日月同輝渡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