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首發式上止庵先生的發言

去年有幸得到出版社的一個任務,讓我來編張愛玲全集。當時編完以後,韓先生有一個安排,要寫一個編後記,我寫了5000字的編後記。其實我當時唯一的一個目的是想借這個機會來呼籲一下能不能出版《小團圓》。整個這個文章就是為了這個事情。我發現皇冠版《張愛玲全集》從91年出版的時候有預告《小團圓》,從第一冊預告到第十四冊,在出《對照記》的時候沒有了。我以這個為理由,剛才宋先生也提到所謂遺囑裡面說要銷毀的事情。這個遺囑是92年,但是還是在繼續預告。這個文章寫好後交給出版社,到2月份知道要出版《小團圓》,我趕緊打電話,我說文章作廢不要了,因為《小團圓》已經要出了。所以這個文章現在也就沒有用了,剛才陳先生說的特別有意思,其實很多事情越來越快。我是個很熱愛張愛玲文學的人,我前不久寫過一個文章,卡夫卡死以後他的朋友給他出了書,去年我也看到報紙上說納博科夫死以後有一個小說交給他的太太,他太太也沒有出,一直等到他太太死了交給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把這個書出版了。我想《小團圓》是不是也能援這個例呢。到2月份的時候我發現,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張迷」的想法都實現了。我今天來這兒想說的是,我作為熱愛張愛玲文學20多年的一個讀者,首... 顯示全文 去年有幸得到出版社的一個任務,讓我來編張愛玲全集。當時編完以後,韓先生有一個安排,要寫一個編後記,我寫了5000字的編後記。其實我當時唯一的一個目的是想借這個機會來呼籲一下能不能出版《小團圓》。整個這個文章就是為了這個事情。我發現皇冠版《張愛玲全集》從91年出版的時候有預告《小團圓》,從第一冊預告到第十四冊,在出《對照記》的時候沒有了。我以這個為理由,剛才宋先生也提到所謂遺囑裡面說要銷毀的事情。這個遺囑是92年,但是還是在繼續預告。這個文章寫好後交給出版社,到2月份知道要出版《小團圓》,我趕緊打電話,我說文章作廢不要了,因為《小團圓》已經要出了。所以這個文章現在也就沒有用了,剛才陳先生說的特別有意思,其實很多事情越來越快。我是個很熱愛張愛玲文學的人,我前不久寫過一個文章,卡夫卡死以後他的朋友給他出了書,去年我也看到報紙上說納博科夫死以後有一個小說交給他的太太,他太太也沒有出,一直等到他太太死了交給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把這個書出版了。我想《小團圓》是不是也能援這個例呢。到2月份的時候我發現,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張迷」的想法都實現了。我今天來這兒想說的是,我作為熱愛張愛玲文學20多年的一個讀者,首先我們應該感謝宋先生,宋先生的這種果斷至少使得我這樣一個人有機會讀到這本書,這是一個很真誠的普通讀者的心意。宋先生今天讓我大開眼界,看到他非常精彩的講演,我覺得只有欣賞,沒有什麼可說的。所有宋先生剛才講的我都感興趣,其中特別感興趣的是後面的書目。我現在50歲了,假如我的閱讀生涯還可以繼續的話,我想一年讀50本書,就算活到80歲也讀不了多少書。我想張愛玲的會進入我未來的書目,把一些書去掉,改成這些。剛才宋先生談到一個事情,也就是張愛玲文學地圖的改寫,這個事情是我們研究者確實需要做的事情。《小團圓》出版之後發生很多的變化或者說造成很大的震動。這個震動在這兒沒法一一敘說,其中有這樣幾點:第一,關於張愛玲,過去評論家有兩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或者說有兩個定論,這兩個定論大概是靠不住的,或者說要想強調這個定論還得重新再下工夫。第一個定論,有人說張愛玲的鼎盛時期有兩年,1943到1945。我看到很多研究張愛玲的人都用這個意思,就是說張愛玲的高潮在43年到45年,以後的創作衰退,進入低潮。作為張愛玲的讀者大家都知道,張愛玲在80年代的時候她出了一本書,叫《惘然記》,裡面有三篇小說,一篇叫《色戒》,一篇是《浮花浪蕊》,一篇叫《相見歡》。《惘然記》裡面提到這三個小說經過30年的時間。我當時讀到這三篇小說的時候,我覺得確實跟以前的小說寫的很不一樣。可是三篇小說篇幅加起來正好相當於《傳奇》最早寫的兩篇。我覺得這三篇小說不夠我們作為一個新的判斷,雖然隱隱約約有這樣的念頭,但是不太敢說。後來《同學少年都不賤》出版了,現在《小團圓》又出版了,這都是在一個時期寫的。我們發現《小團圓》和《同學少年都不賤》,以及剛才所說的那三篇,在很多寫法上是相似的,而都與她早期的作品有比較大的變化。在這兒我可以說出我的一個觀感,我覺得張愛玲的創作有一個完整的晚期,這個晚期張愛玲的成就絕對不在她的早期之下。如果我們把這三篇都加上《同學少年都不賤》,再加上《小團圓》,這個篇幅相當於整本《傳奇》的篇幅。過去我們一向說的張愛玲的晚年創作力衰退,作品少了,這句話現在看起來至少是很可疑的。剛才宋先生談到《雷鋒塔》、《易經》,這些用英文作的作品現在還沒有出版,所以我們還不能多說。但是我可以跟大家說一下,還有一個現象是我們過去忽略的。我們談論張愛玲晚年小說我們忽略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事實,張愛玲從1955年到美國以後,到70年代這中間有很大一段時間,她是以英文進行主要創作的方式,而這期間她發表出來的中文作品只有兩篇,一篇是《五四遺事》,一篇是《怨女》,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這段時間英文是她主要的創作方式,我們不能只局限於中文創作。英文創作裡面,大部分作品沒有找到出版者,這隻能稱之為不成功,但是我們不能稱之為創作力衰退。這兩個區別何在?創作力衰退是無可救藥的事,所謂不成功是機遇的問題,這是當時美國的出版環境的問題,當時大家對張愛玲的不理解。有可能是這些原因。當這些作品如果有機會重新翻譯中文出版之後,我們有可能對張愛玲的這批作品有新的認識。所以宋先生剛才說改寫文學地圖,張愛玲後期創作力衰退在我個人的頭腦中已經被推翻了。《小團圓》是一部長篇小說,以前津津樂道的都是張愛玲短篇小說或者中篇小說。張愛玲在寫《小團圓》以前,實際上她是有長篇小說創作的,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坎坷,比如她寫的《創世紀》都沒有寫完,她有一部小說叫做《描金鳳》,《小團圓》裡面曾經有一段寫的很有意思,她寫的邵之雍回到上海之後看盛九莉正在寫小說的片斷,他說這裡面沒寫我,寫到邵之雍的時候都是背景和側影,而寫你倒寫的很好。當然《小團圓》不能句句當真,但是它又不是句句當假的書。是不是這個東西就是咱們不知道的《描金鳳》呢?如果是的話,裡面寫的都是你自己,是不是跟《小團圓》有一點相象之處呢?張愛玲是不是那個時候開始寫她自己呢?這都是我作為一個讀者的妄想,因為我不是學者,也不是研究者,我覺得是不是我們可以有這樣一個想法呢?張愛玲後來又寫了《十八春》、《半生緣》,以及《赤地之戀》、《秧歌》,但是我們現在沒有機會看到。張愛玲也寫了《怨女》,是根據《金鎖記》改寫的。到《小團圓》出版之後,有一個很重大的事情,《小團圓》是張愛玲跟以往所寫的長篇小說都不同的、獨立的一個創作,而且是一個結構非常複雜的長篇小說。我們看張愛玲前面的小說,有的篇幅不太長,線索不夠複雜,但是《小團圓》有三個時間線索,有一個是盛九莉從香港到上海,到30歲,這是一條線索。還有一個是這條線索前面的事情,更多的寫在第二章和第三章裡面,當然後面也不斷的寫到。還有一個是這條線索以後,最晚的時候,我記得小說裡面曾經寫到39歲。這裡提一句,張愛玲小說有一處寫到三十九歲,另一處寫到三十幾歲,我們看了手稿還是三十幾歲,沒有改成三十九歲。有網友提,是不是有什麼改動動機?其實我們只是依照原稿。《小團圓》這麼複雜的一個小說,她以前的小說裡面結構從來沒有這麼複雜的,就是同一個時間段裡面也是片斷的,經常不分段,後面一句話和前面一句話不是一個空間關係,也不是一個時間關係。這樣一個小說,在張愛玲的創作中找不到先例。 再說一下盛九莉這個人物,盛九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是張愛玲筆下我讀到的最複雜的人物。昨天有一個記者讓我把盛九莉跟張愛玲前面的小說里的人物比較,我跟他說,張愛玲寫的最狠的一個人就是曹七巧,最痴情的一個人是王嬌蕊。可是我們看盛九莉,既有曹七巧的一面,又有王嬌蕊的一面,盛九莉把邵之雍抽過的煙頭收藏起來。當她要恨這個人,要拿刀殺他,這不很像曹七巧嗎?我覺得盛九莉這個人物的複雜性,她的內在張力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我覺得《小團圓》是張愛玲結構最複雜的一個小說,盛九莉也是張愛玲筆下最複雜的一個人物。 《小團圓》出版之後有些評論家或者讀者不太適應,有人提到跟她早期的小說進行比較。張愛玲《小團圓》完成的時候是50幾歲,她寫的我們最津津樂道的恐怕是《金鎖記》、《傾城之戀》是20幾歲。不論作為讀者還是作為評論家,我們應該接受一個作者的發展變化,我們不能看到好之後就不許這個人發展,不許她變化,她只要一變化就不合我們的意。我自己不想做這樣的讀者,我覺得一個好的讀者應該理解一個作者有他的發展過程,有他的變化過程。其實張愛玲的早期,就是我們談到《傳奇》43年到45年兩年里,張愛玲已經有非常大的變化。張愛玲最早寫的小說,點一個香爐,講一個香港的故事。我們看她寫的第三篇小說《茉莉香片》,沏一杯茉莉香片講一個故事。這些寫法,張愛玲最早用的,但是以後不這麼用了。在45年的時候她寫的《留情》跟這個很不一樣。所以張愛玲在這兩年發生很大的變化。再比如《小團圓》裡面有的人物是不是可以不要。我覺得小說裡面的人物有一種情節的關係,為什麼要設置呢?是因為有另外一種關係。我們舉張愛玲早期小說作為例子,《紅玫瑰與白玫瑰》裡面,當佟振寶想拋棄王嬌蕊的時候,他們兩個過馬路的時候碰到一對母女,艾許太太和艾許小姐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佟振寶看到艾許小姐和她母親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趕緊拋棄王嬌蕊。《小團圓》裡面有些人物不就是這種關係嗎?我們讀張愛玲的小說,我們不要看一兩篇就認為張愛玲就是這樣,只要跟這個不一樣就受不了。張愛玲是非常複雜的一個作家,是一個非常豐富的作家,張愛玲的創作歷程也是非常長的歷程,如果我們能夠從這兩點入手來理解張愛玲,來理解《小團圓》的話,我想就能夠達到剛才陳子善先生所說的,從文學角度來把握。這是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的觀感,謝謝大家。 9 1
推薦閱讀:

百變先生,混血「法鯊」?| 邁克爾·法斯賓德
【梅山文史】五次瞻仰袁吉六先生之墓
道先生講羅盤的使用方法:第三層黃泉水,犯者損丁破財!
道先生講風水絕學之:風水理氣的九星排盤秘法
峨眉十二庄析疑—— 兼與曹洪濤先生商榷

TAG:先生 | 團圓 | 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