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互聯網金融的春天:「產業鏈 金融」才是制勝王道

去年年底,一篇名為《P2P已死有事燒紙》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主旨意思是:按照監管細則清理平台的存量,基於平台剛性兌付難以為繼,基本必死無疑。然而筆者今天要說的是,過度吹捧互聯網金融或是將其妖魔化都非理性態度,在政策緊箍咒加緊的情況下,抓住「產業鏈+金融」,也就抓住了互聯網金融的春天。

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走向合規 摒棄高風險、高收益

據盈燦諮詢3月1日數據顯示,2017年2月P2P網貸行業單月實現了2043.41億元整體成交量,環比下降7.53%;P2P歷史累計成交量達38544.26億元。截至2月底,P2P貸款餘額增至8857.76億元,從各省市分布上看,北京、上海、廣東三省市貸款餘額分別為3163.63億元、2170.83億元、1662.11億元,三地累計貸款餘額為6996.57億元,佔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的比例達到了79%,地區「二八效應」明顯。

自2015年底,各大互聯網金融平台逐步降低平台投資收益,那些仰仗CPS和DSP帶來流量與投資的平台,逐步規範甚至主動減弱吸金能力,沉下心來認真思考平台的長遠戰略發展。另一方面也在期待監管政策的「靴子」早日落地。

隨著去年《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出台,今年2月23日《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落地,監管再次升級,另一種觀點開始出現,即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步入寒冬」。持此論者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日子舉步維艱,籌錢越來越艱難。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近百家P2P網貸平台主動關停。這使得許多業內人士風聲鶴唳。

寶象金融董事長兼CEO侯彥衛認為,這一觀點錯誤理解了規範與發展的關係,政府對這一行業的整治更不是簡單「打壓」。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互聯網金融,核心詞就是「規範發展」。規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規範是前提,發展是根本。

事實上,縱觀行業現狀就能發現,一些平台倒掉的同時,互聯網金融融資並未遇冷。2016年平安陸金所、蘇寧金服、寶象金融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先後宣布獲得巨額融資。2017年下半年,螞蟻金服又宣布完成B輪融資45億美元,成為全球互聯網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可見,互聯網金融平台仍被市場認同,併到了發展壯大的階段,遠非有些人所說的「步入冬天」。

寶象金融董事長兼CEO侯彥衛指出,與其說互聯網金融行業遇冷,不如說,這一行業在歷經了野蠻生長、風險頻發、監管收緊的階段之後,如今面臨變局,這也意味著轉型機遇的出現。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領域的補充,特點在於金融模式的創新,以及新技術的應用。

「第三方移動支付、網上銀行、小微貸款、保險、股權眾籌等,都屬於「互聯網+金融」的範疇,在這些領域內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的空間非常大。一些互聯網平台恰恰是把住了金融創新的脈搏,才得以準確捕捉市場機遇。未來,不符合監管要求的、實力薄弱的平台將會出局。不創新、不轉型就有被淘汰的風險,而優勝劣汰正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成長的必然,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侯彥衛如是說。

產業鏈+金融是大勢所趨

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的農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旅遊業、教育業、文化業、醫療衛生業、體育業等與金融行業的深度融合愈來愈明顯。無論是以傳統線下創新型企業為代表的新希望、海爾、中糧、萬達、上汽、五礦等,還是以互聯網線上為代表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近些年都開始在金融領域跑馬圈地搶城池。

侯彥衛表示,產業是基礎、互聯網是工具、金融是核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必然是互聯網化,產業、互聯網與金融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因此產業金融作為後工業化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載體,作為移動互聯時代共享經濟的基礎受到格外「優待」。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生存發展的基石,產業金融立足於產業,落地於產業。金融業通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善融資結構等方式,解放金融束縛,為供給側改革提供更為有力的金融支撐。而供給側改革也是金融業自身轉型發展的助推器。通過產業與金融的融合,達到傳統產業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的作用,促使供給體系更好的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發揮好金融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性作用。

農業:互聯網金融行業處女地

2016年7月17-18日,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朗迪Fintech峰會也已成功在上海舉辦,這意味著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越來越受到全球的矚目。事實上,我國還有一大塊處女地等著互聯網金融去開發,那就是資產端面向農業發展的涉農金融市場。有業內人士指出,三農產業在未來十年一定是具有光明前景的。雖然現在有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互聯網大佬,也有翼龍貸、宜信、開鑫貸等P2P生力軍不斷下力氣撩撥農村金融,但始終還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姿勢,而這個擁有9億多農民、金融缺口超過3萬億的市場誰也不能小覷。

2016年8月18日,《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三農報告》)正式發布。《三農報告》由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專家編寫完成。書中指出,自2014年起,我國「三農」金融缺口達3.05萬億,以網路借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手段,將成為緩解中國「三農」領域的金融供給短缺問題的主要出路。

網貸天眼數據顯示網貸行業歷史成交量已經突破2.2萬億,而《三農報告》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僅為125億,2000多家正在運營的P2P平台中專註做三農業務的平台還不到10家。因此,農村金融現在的規模很小,未來市場卻很大。

另一方面,農村金融的特點非常符合《暫行辦法》的規定。1,小額貸款。農村金融的借款額度少則幾萬塊,多則幾十萬,很少有上百萬的。2,絕佳的機會。國家土改政策前兩年取得重大進展,如今農村土地三權分立,不但逐漸放開農村土地流轉,而且農地和宅基地也都逐漸能夠作為金融資產抵押,這將給農村金融帶來巨大的市場。3,政策紅利。「連續13年中央1號文件是三農問題」之外,近兩年中央關於三農政策的強調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具有實際操作性。甚至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這是互聯網金融在政府文件中的首次提及。在財政資金方面的扶持範圍和力度前所未有的增強。

寶象金融:專註農業供應鏈金融 抓住互聯網金融風口

優質資產是互金平台的核心原動力。農業已成為目前互金行業比較細分且熱門的資產端之一。作為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垂直細分平台,寶象金融專註於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領域,通過多種創新的金融工具為大型農牧產業鏈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提供多渠道的金融解決方案。

在寶象金融董事長兼CEO侯彥衛看來,中國農業集約化、現代化程度比較低,農戶生產分散、業務雜、變化快、抗風險能力弱、缺乏實際抵押物,難以評估信用和資產風險。但是,以新希望、恆大、北大荒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土大型農牧集團崛起,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核心企業擁有對上下游農戶的信用、組織、擔保、服務等充分的把握,寶象金融針對其上下游農戶的固定周期的融資需求,開發出一系列的票據、基金、優質債權等互聯網工具,打通了融資閉環。通過與這些核心企業的合作,寶象金融走出了一條專門為農牧核心企業上下游供應鏈進行融資服務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寶象金融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契機,利用互聯網技術,加上多年農業的縱深積累,形成了「互聯網+產業鏈+金融」的縱深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在互金垂直細分領域穩穩掌握的核心競爭力。

寶象金融選擇做農業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其根本在於其擁有深厚的「農業基因」。開展供應鏈金融時,涉及到多個環節的風險,在供應鏈背景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不僅受自身風險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該產業的供應鏈整體運營情況,服務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分銷商合作深度狀況,以及業務交易情況等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上下游企業出現信用風險。寶象金融憑藉自身在農業供應鏈領域的長期深層次積累,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將監控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變為把握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截至目前,寶象金融平台累計交易額即將突破32億元,註冊用戶數突破111萬,並與益海嘉里、新希望六和、卡行天下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太平財險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未來,類似於寶象金融這類專註於細分產業鏈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必將會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推薦閱讀:

談談「貿易商」在電子元件分銷產業鏈中的價值
深度解秘電影產業鏈:電影產業各個環節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旅遊業迎來「智慧年」信息化帶動產業鏈
假鞋之都莆田:遍地高仿 圍繞假鞋有完整產業鏈
最近火了的自動駕駛全球產業鏈全景圖

TAG:互聯網 | 金融 | 互聯網金融 | 產業鏈 | 產業 | 聯網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