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療效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療效分析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具有明顯皮膚損害的皮膚功能障礙性疾病,類似於祖國醫學所說的「牛皮鮮」,其典型臨床癥狀是陣發性劇癢及皮膚的肥厚苔蘚樣變,患者難以忍受其劇癢,且形象受到破壞,生活質量受到了極大地影響。我院於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96例神經性皮炎的患者,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分析,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於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6例神經性皮炎的患者,納入標準:符合《臨床皮膚病學》對於神經性皮炎的診斷標準;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皮損不合併細菌或真菌感染;入選前1個月沒有服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或抗組胺類藥物。排除標準: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併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2組人數均為48例。實驗組男27例,女2l例,平均年齡(356±114)歲;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齡(362±108)歲,2組患者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將外用地塞米鬆軟膏(生產廠家:上海中華葯業有限公司,國葯准字型大小:H10950181)塗於病變的皮膚,每日1次,30天為1個療程。
122實驗組接受與對照組患者完全相同的西藥治療,另聯合中藥治療。藥方組成:丹參15g,當歸10g,生地10g,川芎15g,雞血藤30g,甘草5g,黃連5g,薄荷3g,丹皮10g,黃芪10g,山梔10g,苦參15g,皂角刺5g。將所有藥物用水煎2次,共450ml,每日2次溫服,3天為1個療程。
13評價標準
於治療一個月後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顯效:瘙癢及皮損等臨床癥狀得到極大緩解,或僅殘留有少量色素沉著。有效:患者皮損及瘙癢得到緩解,皮疹明顯減少,所有癥狀較之前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隨訪
治療結束後,對患者隨訪3個月,對病情的恢復及複發情況進行觀察及評估,隨訪率100%。
15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l6O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數據間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卡方檢驗,檢驗標準為O05,當P<005時,差異具有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24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7083%;實驗組顯效16例,有效2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67%,2組患者間差值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l。
22治療結束1個月後,對照組有2例患者複發,實驗組有0例患者複發;接受2個月後,對照組有5例患者複發,實驗組有0例患者複發;結束3個月後,對照組有7例患者複發,實驗組有1例患者複發。2組患者間複發情況的差值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的複發情況明顯好於對照組,見表2。
3.討論
神經性皮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此病的發生與精神壓力大、焦慮、胃腸道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等多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關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結節奏也越來越快,隨之而來的壓力也逐漸增加,因此該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神經性皮炎對患者所造成的皮膚侵犯不僅引起劇癢,且影響了患者的皮膚表觀,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祖國醫學認為,肝火瘀滯造成氣血運行失職,導致氣血凝滯於皮膚是該病重要的病機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患者緊張勞累,心情不暢,且病情極易反覆。神經性皮炎所造成的皮損主要是由扁平的丘疹融合成片後,患者由於感到劇癢,對病變部位反覆的搔抓。繼而皮損部位變得愈發肥厚,皮溝加深,皮嵴隆起,長此以往,皮損處形成苔蘚狀病變"],正如《外科正宗》中記載到:「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以往治療此病常使用糖皮質激素,雖然其具有較強的局部的抗炎作用,但長時間使用,副作用較大,不僅對患者的全身造成不良的影響,局部皮損處也容易發生萎縮、較嚴重的色素沉著斑以及感染。中醫治療此病遵循的清心瀉火、祛風疏肝、活血止癢的基本原則,藥方中,當歸、生地、川芎、雞血藤均能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甘草、黃連清熱解毒,薄荷清涼止癢,丹皮、黃芪、山梔、苦參涼血散瘀,皂角刺消腫軟堅,各種藥物共同作用,能很好地緩解患者的癥狀,將疾病治癒。
本次研究中:治療結束後,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24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7083%;實驗組顯效16例,有效2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67%,2組患者間差值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結束3個月後,2組患者間複發情況的差值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的複發情況明顯好於對照組。可見中西醫結合相比以往的單獨使用皮質醇藥物的效果更佳。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性皮炎,不僅能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療效,且患者的複發率也較低,值得推廣。
推薦閱讀:
※八字分析,此女命歸宿難尋
※風地觀-六十四卦共性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豆瓣時間)
※《建祿格》分析
※焊接裂紋專題——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