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視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0 莊嚴凈土】(講經通俗版)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0 莊嚴凈土】【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這一節我們學習金剛經的《10莊嚴凈土》,這裡的凈土,是大般若的凈土,佛的凈土,不是僅指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莊嚴凈土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念不生全體現,是心清凈,心空,這是真凈土。本章從正反兩方面告訴我們,如何才能證得心清凈,證得清凈心修鍊者的收穫是什麼。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唐朝時,有一位丹霞祖師,年輕時去京城考功名,半路上遇見一個也去考功名的人,叫呂純陽,也就是呂洞賓,二人便閑談起來,呂純陽發現他的學識超凡,便問:看到你這個人的運氣才華,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場找馬祖,馬祖是唐代的和尚,法號道一,找他可以成佛的,那可比這個功名好多了。就這樣,他們便半路改道去學佛。後來,丹霞祖師的禪堂里有這樣一幅對聯:「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就是說,我們這個禪堂,也是考場,是選佛的考場,選佛的考場怎麼考呢?心空及第歸,這是學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現在的現實凈土。所以佛在佛經上說,「心凈則國土凈」,處處都是凈土,處處都是極樂世界,只要心凈就國土凈。真能夠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好了, 我們開始學習正文,前面一章一相無相是佛與須菩提的對話,討論修小乘四果羅漢的境界,現在佛拿自己的經驗來談了。【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他說,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我當年在燃燈佛時代,得了個什麼法嗎?這個「當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燃燈佛是第一個給釋迦牟尼授記的那位佛。授記,就是給一個記別號,說:「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佛經上記載:燃燈佛給釋迦牟尼授記的時候,釋迦牟尼是個小比丘,那時燃燈佛已經成佛了。有一天,剛下過雨,燃燈佛看到釋迦牟尼行走在一條山路上,便化成一位老比丘,被一灘水擋住了去路。釋迦牟尼是行菩薩道的,願意幫助一切人,他看到這位老人走不過來,可周圍又沒有石頭搭建便橋,便想背老人家過來,老人家又不同意,於是,他就以自己的身體為老人鋪路,即躺到有水的地方,讓老人家從他身上走過去。那時修行是不剃髮的,把身體鋪不滿的地方再用頭髮鋪上。之後,請老人家從他身上走過去,燃燈佛就滿足了他的願望,從他身上走過去了。燃燈佛走過去後,手摸著釋迦牟尼的頭頂說:「你也如是,我也如是。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意思是:你的心裡是這樣,我的心裡也是這樣,你也是為法忘軀,我也是為法忘軀,共同都是為佛法而行菩薩道。燃燈佛給釋迦牟尼授記之後,二人分手,各行其道,再無見面。釋迦牟尼佛從生的精神來行菩薩道,遇到燃燈佛給他授記,所以他說:「我以前在燃燈佛的時候,於佛法上我有什麼法可得嗎?」【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回答: 「不是的,據我的了解,你當時在燃燈佛那裡,你真正的境界,了無所得,一切都空,空到極點,連有所得、無所得、空的境界都沒有了。」【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佛又問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呢?菩薩有一個另外的世界嗎?譬如天堂,天堂外面的國土等等,一個另外非常莊嚴、好看、漂亮的佛土嗎?須菩提回答:不是的,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佛國世界,但莊嚴佛土是因人而異的,譬如:歐洲人的佛國與亞洲人的佛國一定是不同的;喜歡黃金人心中的佛國與喜歡山水人心中的佛國,也一定是不同的。為什麼會不同呢?楞嚴經上有四句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寧有方所」。隨眾生心,意思是世界上一切知識的範圍,宗教哲學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靈造成的。應所知量,每個人心中佛國的大小是不同的,是由他所知道的範圍與量的大小來決定的。循業發現,有些人同樣的學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樣,你那個佛鼻子高一點,我那個佛鼻子塌一點,總有點不同。這是什麼道理?是個人心境業力的發現不同。寧有方所,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沒有一個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絕對的唯心,純粹的唯心。用現代哲學的話來講,「這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徵和內在規律間接的、規律性的反映。」所以佛在這裡問,「菩薩莊嚴佛土不」?須菩提說不是的,他否認所謂的莊嚴佛土世界存在。意思是一念不生全體現,是心清凈,心空,真凈土,即空靈。【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金剛經常用這種的論辯方法,所謂莊嚴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話;「即非莊嚴」,實際上不是我們想像的那種莊嚴。我們想像的莊嚴,一定是一個無限大的寺院,裡面清清凈凈,空空洞洞,坐在裡面打坐時,清風吹來,馨香四溢,不時有天女撒花……但是這只是你想像的,注意:只要有一個境界相,已經是不莊嚴了。絕對的清凈,絕對的空,絕對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子。是名莊嚴,只是這麼說,所以叫做不可思議。這三句話,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最後又綜合,告訴你畢竟的空靈,而你所講的空,想像當中的空,已經是不空了。真正佛土的莊嚴,你沒有親自證到過,不要空洞的去想。這是須菩提回答的道理。【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講到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注意:這裡提示大家修行 生其心是沒有個範圍的!應隨時生清凈心。譬如有人講,這兩天修行很好呢!有清凈心。注意!只要你有一個清凈心,就已經是所知量,也就是範圍很有限了,我們修行要無限量。什麼叫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禪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這一句話,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此心本來無所住的啊!因為你不明白此心無所住,無所住是畢竟空;有個空的境界,就不對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所以真正的清凈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用我們常談的這兩句話,勉強來描寫,就是此心無事,像個鏡子,心如明鏡台,有境界來 就照,用過了就沒有。真正開悟是一種什麼感覺?用則來,不用則去,如同電燈,打開開關,電來了燈亮了,關上開關,電走了燈不亮了,開、關 隨心所欲。然而,對於初學者,心不穩時,光則不穩,偶爾見到。需要時不來,不需要時卻來了……注意,這是修行中的過程,只要堅持,會隨心所欲的。【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注意這一句話喔!須彌山王就是講法身,得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初步證到一點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無邊身。佛說你要得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啊!對佛的法身莊嚴凈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凈土,就是這個樣子。他說,我再告訴你啊!假使我講一個人,身體大得像須彌山一樣,像喜馬拉雅山那麼大,胖得比昆崙山還要胖,你說他大不大?那是一個譬喻,是說法身無量無邊的大,永遠的不生不死。佛告訴他最後的結論,「佛說非身,是名大身」。擺脫了我們肉體的身見,身見就是八十八結使第一個解脫不了的疙瘩,把身見空掉了以後,就可以證得不生不死的法身。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話,佛法只有實證,你證到了以後才知道,是法不可說,凡是能說的都不對,這個就是法身。所以禪宗講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證得這個空性的法身,身見才能夠脫掉,才可以說學禪。禪是什麼?當代禪師張志軍是這樣回答的:「禪的精髓是智慧,禪的實質是智慧——東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禪的智慧,就是宇宙的真諦,就是自然規律,就是人的內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對社會事物本質的感悟與把握。禪,可以滋潤我們的慧根,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與機趣。禪,之所以被稱為東方大智慧,關鍵是它的思維方式。禪之思維,是超越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直覺思維,或者也可以稱之為靈感思維、頓悟思維。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內核,把握本質,與自然發展之客觀規律統一律動。我們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直覺的神奇與靈感的美妙,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受——這,就是禪力圖賦予我們的並使之經常化、實用化的智慧。禪之思維並不神秘,每一個人,都能將這種直覺顯發出來。因此,禪,不是贈給我們一支美麗的花朵,而是為我們播下智慧的種子,只要我們願意,它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禪是佛的心法,根據金剛經,佛講得很清楚;可是大家沒有留意,隨便說要學禪,觀念、見地上都不清楚。這個見地不清楚,是因為起步走錯了,就一錯再錯。所以禪宗祖師有一句話:「我眼本明,因師故瞎。」這是一個大禪師悟道後講的兩句話,因為原來的師父指導錯誤,以致本來明亮的眼睛,等於被老師弄瞎了,看不清楚。所以那些亂七八糟的著作、講座,會把人的眼睛搞瞎了的,這一點要注意,要特別注意!下面我們共同學習南懷瑾老師給第十章寫的總結偈言:外我無身是大身,若留凈土即留塵燃燈吩咐莊嚴地,掛角羚羊何處尋「外我無身是大身」,這是引用老子的話,「外其身而後身存」。我們學佛修道,先把身見能夠解脫了,所以外我無身,到達了無身見的境界,那第一步的學佛,已經證得了。法身也就是大身。法身有多大,大身無形: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孫悟空在如來佛手心翻筋斗的畫面:「孫悟空翻多少筋斗,也翻不出如來佛的手心」就理解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大身了,那是如來的法身。「若留凈土即留塵」,你心中還有一個凈土,認為是佛境界,這個清凈就是塵,留塵就是障礙。「燃燈吩咐莊嚴地」,佛不是說嗎?他在燃燈佛那裡悟道,所以燃燈佛給他授記,說他悟了,再轉身修持,將來在這個世界上成佛,作教主,說這個證道是莊嚴凈土。名辭上叫做凈土,叫心凈,叫心印,並沒有個實際的境界啊!若有個實際境界,若留凈土即留塵。「掛角羚羊何處尋」。就像禪宗祖師說的:據說羚羊睡覺的時候,把身體一翹,羊角掛在樹上就睡覺了,打獵的人不知道,在地上找這個羚羊也找不到。所以說我們一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如羚羊掛角。其實,只是譬喻而已。
推薦閱讀:

童話鎮改版!一頂鉤織結合的絨球帽(附視頻)
視頻:看「口接子彈」魔術的真相
【視頻功法版】養生氣功八段錦
視頻不能正常播放的解決辦法

TAG:視頻 | 原創 | 原創視頻 | 波羅蜜 | 金剛 | 般若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