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鵬飛:馬航MH370的悲劇——空難背後的政治失能

在馬航MH370客機失蹤17天後,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在3月24日晚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這架波音777-200ER型飛機在距離澳大利亞城市珀斯西部約2500公里遠的南印度洋墜毀,全機239人相信無一生還。

對於客機乘客家屬而言,這個晴天霹靂無疑難以接受,特別是因為納吉的宣布是根據英國航空失事調查局(AAIB)和英國衛星公司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的最新衛星分析結果,所做出來的判斷;實際的客機碎片證物都還沒有找到。為數眾多的中國籍客機乘客家屬尤其拒絕接受這個宣布,在還沒有物證之前,他們不願放棄哪怕是最後一絲的希望;家屬抗拒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馬國政府自MH370在3月8日于越南南部的泰國灣失聯後,種種表現一直為各界詬病,不但政府公信力嚴重受損,馬來西亞的國家形象恐怕也一併賠上。

客機乘客家屬對馬國當局的憤怒,並非毫無道理,連採訪事件的國際媒體最後都忍不住不滿,對馬國政府的應對無方提出批評。《紐約時報》在3月11日的一篇報道就指出,馬國政府和馬航負責人所公布的信息非但不準確、不完整,有時還出現自相矛盾的錯誤,民航官員和國防官員前言不對後語。馬國當局失當的表現,一方面讓外界陷入信息錯亂,助長了各類謠言與陰謀論四起,也可能不利多國相繼加入的搜救工作,更對客機乘客家屬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

例如,馬航首席執行員阿末佐哈里最初說,MH370在起飛後兩小時失聯,事後證明飛機在起飛後不到一小時就失去了蹤跡。馬國官員開始說有四名乘客使用假護照登上MH370,後來又改口說是兩人。3月11日,媒體引述馬國軍方消息,說MH370失聯後繼續飛行且偏離原定航線,往西飛向馬六甲海峽。空軍司令羅扎里同日還對外否認,空軍雷達偵查到飛機轉向,後來也被事實否定他原先的否認——納吉在15日宣布終止在南中國海的搜救行動,就是根據了馬國空軍雷達的信號。一連串的荒腔走板,損害了各方對馬國政府的信心。

事件最經典的一幕,莫過於3月12日的那場鬧劇。當多國軍方都動用最新的高科技搜尋MH370行蹤之際,馬國土著巫師伊布拉欣卻帶著徒弟,徑自跑到吉隆坡國際機場大廳,當著眾目睽睽的國際媒體作法找飛機下落。那高舉兩隻椰子起壇的荒謬畫面,迅速在互聯網走紅。中港台媒體更報道他是「受馬來西亞高官邀請」去作法,讓馬國舉國上下顏面盡失。巫師事後還同負責協調搜救行動的代交通部長兼國防部長希山慕丁通過媒體對罵,希山慕丁氣得表示,全體馬國人都想扇巫師耳光。

持平而論,馬國政府的表現失常,部分原因是「非戰之罪」。首先,馬國缺乏先進的科學技術實力追蹤MH370,至今建功的衛星,不是中國的就是美國、英國或法國等西方先進國家所有。馬航MH370是波音公司生產的先進飛機,採用的又是英國公司勞斯萊斯生產的發動機。飛機失蹤後,這兩家公司都對搜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信息。此外,馬國也似乎缺乏分析解讀所收集到信息的能力,必須仰賴歐美的專家和機構幫忙。外界甚至有理由懷疑,擁有全球監控能力的美國,對於MH370行蹤的掌握程度,恐怕比吉隆坡更高。

其次,馬國依賴各國的軍事資源協助搜救行動,也存在相當程度的局限。由於MH370有三分之二的乘客是中國人,中國在搜救行動中的強勢參與,讓各方基於國家安全上的顧慮,可能無法完全共享會透露自身軍事實力的情報,這無形中增加了馬國協調和收集信息上的困難。有評論就形容,所謂的多國聯合搜救,實際上近乎各自為政,削弱了行動的整體效果。

比如,泰國空軍遲至3月17日才表示,其雷達在MH370失聯後的數分鐘,就偵測到可能是該飛機的信號,當時的航向正好是後來被證實的西行。至於沒有及時公布的原因,泰國空軍竟表示是因為沒有被問及。MH370改道後飛往南印度洋,可能途經印度尼西亞的雷達偵察區,可是雅加達至今仍對此不發一語。

馬國本身也不乏類似的考慮,在國家安全和人道救援之間,維持艱難的平衡。納吉在事發一周後的首場記者會上,在強調其政府全力配合搜尋MH370時,於表明政府決心時就意有所指地表示:「我們已經把國家安全置於尋找失聯飛機之下。」當時,搜尋MH370的行動已經在馬方公布雷達資料後,擴展到安達曼海和印度洋。

當然,於「操之在我」的部分,馬國政府備受指責的表現,本身也有其無法推卸的責任。讓世人有最強烈直觀印象的失誤,無疑是信息發布上的混亂。這不但引起媒體的不滿,為謠言與陰謀論製造空間,也加重了客機乘客家屬的悲憤情緒,尤其是聚集在北京的中國乘客家屬,在馬航零碎的信息發布過程中數次出現火爆場面,導致同樣面對壓力的中國政府,不得不一再對馬國表態施壓。在納吉宣布飛機墜毀後,按耐不住的北京於3月26日派遣副外交部長張業遂為特使,親自向納吉和希山慕丁了解進展。在荷蘭海牙出席核安全峰會的馬國副首相慕尤丁同一天還特彆強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他保證,馬航客機事件不會影響中馬的密切關係。一場本來無關政治的空難,不無可能演變成外交事件,甚而是關於中國「大國崛起」的不利聯想。

MH370從失聯到最後可能在偏離原本航向十萬八千里的南印度洋墜毀,堪稱是民航史上罕見的案例,真相到底為何,短期內相信也難有確切的答案。任何當事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特殊事件,恐怕都難以處理得十全十美。但是,扣除了這個挑戰因素,馬國政府至今的表現,卻反映了其效能上的諸多缺陷,包括政府整體協調上的漏洞百出,面對如此重大危機,納吉在7天後才出面說明,顯得不夠重視;機場安檢上的疏失(讓兩名持假護照的乘客登機,固然事後已經排除他們恐怖分子的身份);反應上的遲緩(有報道說Inmarsat公司早在3月11日就通知馬國政府,根據衛星資料,客機不可能在泰國灣或南中國海一帶,但是這個信息遲至15日才被納吉公布,並據此停止各國在東邊的搜尋行動,錯失先機。納吉的解釋是,當局必須核查信息無誤才能發布。)

這種效能不足的背後,凸顯的則是國家所面對的更深層問題,遠因是體制的不公平導致人才大量流失,近因則是統治精英的分裂,進一步削弱了國家治理能力。

馬國基於種族分化的政治制度安排,使得國家無法人盡其才,資源分配主要依據種族血統而不是個人的能力與努力。世界銀行2011年的一份報告就揭露,擁有大專教育程度的馬國人,在過去20年流失的人數激增了三倍,20%的馬國公民選擇到OECD國家或新加坡工作定居。這或許還是保守的估計,因為還有更多的馬國人每日往返,在新加坡工作。機會的不均等也影響了人才的輸入,從2004年到2010年,前往馬來半島的外國專才減少了25%。

被問及他們最想看到的改變,這些在海外發展的馬國人才,有87%表示希望看到種族政策改變,82%希望看到公共機關改革。至今,無論是大學名額或公務員錄取,馬來人都比華裔和印度裔有優先權。這還不包括馬來人在其他經濟領域所享有的各類特權。這些以「保護馬來人權益」「製造公平起跑點」為由的保護政策,結果不但導致人才因為社會不公大量出走,更讓馬來人因長期處於溫室的安逸而喪失了競爭力。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20日的一篇報道,就直指這種歧視人才的種族政策,影響了政府的處理應變能力。

圍繞著MH370在失聯後改道的爭議,最新一個細節更透露了馬國官方機制的嚴重失能。馬國副國防部長阿都拉欣在3月26日告訴國會,軍方雷達在偵查到MH370改道飛向馬六甲海峽時,「假設」飛機是按照航管局的指示,加上軍方不認為飛機有「惡意」,所以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經歷了「九一一」恐怖分子利用民航機為自殺武器的慘痛教訓,馬國軍方所表現出來的疏忽大意——連向航管局查證是否指示飛機改變航道的基本動作都不為——無疑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近期的政治惡鬥,更進一步削弱了國家治理能力,同時讓圍繞著MH370的政治陰謀論增添談資。2013年馬來西亞聯邦選舉,由巫統領導的執政國民陣線在反對派激烈的抗議中以微差險勝,勉強保住了政權,但也進一步撕裂了馬來西亞社會的政治共識,讓黨爭愈發暗潮洶湧。代表馬來人新興城市中產階級利益的公正黨,抨擊執政黨巫統最嚴厲的部分,正是其數十年來形成的朋黨政治、官商勾結所造成的機會不均等。公正黨領袖,前副首相安華在MH370出事前一天的3月7日,剛被法庭翻案,判處他原先獲判無罪的雞姦舊案罪成,入獄5年而喪失角逐勝券在握的雪蘭莪州加影補選資格。

加影補選的勝利,能讓安華獲得當上馬國最富裕的雪州州務大臣資格,為下一步挑戰中央政權鋪路。馬國警方透露,MH370機長查哈里是安華姻親,也是安華的政治支持者。他在飛行任務的前一天,出庭旁聽安華雞姦案的審判。這個信息,一度讓各類政治聯想充斥輿論界。警方從53歲的查哈里家中,搜出電腦模擬飛行器,也讓外界對於這個擁有超過1萬8000小時飛行經驗的機師,更加充滿好奇。查哈里的妻兒在班機失聯前一天搬出其公寓,同樣引發了關於其婚姻亮紅燈,會否影響其心理狀態的猜測。

國內的政治對峙,在納吉宣布MH370墜毀後可能讓事件政治化。馬國另一資深反對黨領袖林吉祥在3月25日,公開質疑政府在毫無明確物證的情況下宣布客機墜毀的做法,並要求國會成立小組調查真相。安華也批評政府至今的表現缺乏透明度。政治人物的介入,恐怕加劇了讓MH370悲劇淪為政治鬥爭工具的危險。

MH370空難不僅是一起讓人不忍且不解的人道災難,事件發展過程中所暴露的一系列問題,也讓馬國內部的各種體制缺陷,一夜間成為國際焦點。馬國國內媒體在納吉宣布客機墜毀後,開始檢討政府在事件中處理不力和應對不當等問題。除了國際形象,馬國也面對實際利益的損失。出於擔憂或抵制的原因,預訂赴馬來西亞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大幅下滑超過50%,很多人取消了行程。中國旅遊業者估計,馬國旅遊業或許將損失40億到80億人民幣(約8億至16億新元)的收入。澳洲也出現了同樣情形。新加坡的旅行社則透露,許多出國旅行的新加坡遊客要求更換航班,不願乘搭馬航飛機。

叫人更難過的是,空難的真相或許需要很長的時間挖掘,事件所反射出來的馬國政治弊端,卻可能還是無解的,畢竟長期累積的問題,不可能會因為一次危機而發生本質上的轉變,況且這個危機對國家的傷害雖然很大,卻並不直接衝擊既有權力結構的利益。期待馬國政府會從事件中汲取教訓,深刻反省並做出改變,無疑會顯得過於樂觀。代表政府協調MH370空難事務、成為象徵馬國焦點人物的希山慕丁,在3月26日回應國際媒體對馬國政府的激烈批評的發言,很能說明馬國執政精英階層的態度。這位首相納吉的表弟說:「歷史將給我們好評。」(history will judge us well)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本文在騰訊網和早報網同步刊發。

推薦閱讀:

【上海觀察】馬方搜救MH370表現,到底是陰謀還是無能?
馬來煙霾:MH370的危機衝擊波
英媒稱掌握MH370駕駛艙最後54分完整記錄
追蹤「透明人」:他們如何層層闖關MH370?
美:美澳聯手劫MH370 因華獲美軍絕密(轉載)

TAG:政治 | 空難 | 悲劇 | 馬航 | MH370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