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塔和雙塔建築風姿[圖集]
山西五台山顯通寺銅塔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大殿南側祖師塔
福建長樂縣城西的南山頂三峰寺塔
廣州光塔
廣東潮洲開元寺內寶匣印經石塔
浙江天台山佛隴真覺寺塔院大殿內智者大師肉身塔
湖北鍾祥城東鍾祥文峰塔
河南開封市東南郊開封繁(bo)塔
青銅峽黃河西岸的山坡上一百零八塔
天津薊縣城內西門裡觀音寺白塔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縣靈岩寺的西側靈岩寺塔林
浙江普陀山普濟寺東南普陀山多寶塔
北京八達嶺長城居庸關城內居庸關過街塔座
北京白雲觀真人塔
北京動物園北面真覺寺金剛寶座塔
四川彭縣城北龍興寺旁龍興舍利寶塔
雲南昆明市東郊5公里處的官渡街上官渡金剛寶座塔
湖北襄樊市襄陽縣城西約13公里處的廣德寺內廣德寺金剛寶座塔
美麗的三塔
年代不詳
清代明信片 雙塔寺雙塔(山西)雙塔寺雙塔:該雙塔在山西省太原市東南郊郝庄村南。雙塔寺原名永祚寺,因寺內雙塔高聳,俗呼今名。雙塔為明萬曆年間高僧佛登奉敕建造,寺側有磚塔兩座,名文宣,呈平面八角形,共十三級,高54.7米,檐下鏤以斗拱,檐上飾有琉璃脊獸,絢麗壯觀。塔內有階梯可通頂層,憑窗遠眺,太原風光歷歷在目。人們出入太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雙塔,它已成為太原的標誌。(圖文均來自網路)
臨猗雙塔(山西)臨猗雙塔:該雙塔在山西省臨猗縣城內北隅。雙塔相距50米,均為磚石砌造,呈方形。據載,雙塔為隋唐時修建、宋代時重修。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內,東塔居寺外,今寺已不存在,雙塔依然聳立。西塔共七層,高約30米,塔剎因地震毀壞,塔內有階梯可登;東塔亦七層,底層中空,以上為實心。雙塔之門對向開闢。傳說西塔名為「白蛇塔」,塔中藏有白蛇一條;東塔名為「許仙塔」,內有許仙畫像。每年七夕夜深人靜、月光如水之時,雙塔倩影於月下交融,有如夫妻聚首,故名「雙塔交影」。
民國照片定慧寺雙塔(江蘇) 定慧寺雙塔:定慧寺雙塔又名「姑嫂塔」,相傳是為紀念堅守貞節而含恨自盡的一對姑嫂而建。一塔名曰舍利塔,一塔名曰功德舍利塔。兩塔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東定慧寺巷內,距市中心2公里,初建於唐代,早毀,現存雙寺系宋代所建。兩塔相距10餘米,其結構和大小相同,均為七級八面,高約30米,內磚外木,除拱門外,塔內還有一塔室,塔外上下層的門窗隨內部結構的變化而交錯設置,構思奇特、外型美觀、結構精巧,為佛塔中所罕見。
敬亭山雙塔(安徽) 敬亭山雙塔:敬亭山雙塔位於安徽省宣州市敬亭山南麓。雙塔東西對峙,儼如華表。塔建於北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各高七層約20餘米,為磚砌仿木結構。底層開三門,二層以上四面開門,半木檐、木樓板,塔身砌有佛像、闌額、圓拱門,塔內鑲嵌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楷書《觀自在菩薩如意陀羅尼經》石刻一方,為金石中的珍品。這種仿唐四方形平面建塔的宋代建築物在國內現存古塔中實為罕見。
開元寺雙塔(福建) 開元寺雙塔:開元寺雙塔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紫雲大殿前。雙塔東西對峙,相距約200米,東塔名叫鎮園塔,為唐末始建木塔,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公元1238—1250年)改為現存的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構的花崗石塔。塔高48.24米,佔地約50平方米,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外有迴廊,護以石欄,可環塔而行。每層皆辟一方洞,以架梯上下。塔心為八角形實心體,塔基為須彌座。塔上每一門龕皆翼以浮雕佛像,共八十尊。塔基砌以青石浮雕的釋迎牟尼故事,共三十九幅;西塔名叫仁壽塔,為五代時所建的木塔,北宋時改為磚建,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公元1228—1237年)改為現存石塔,先於東塔十年而成。塔高44.06米,除須彌座石刻系花鳥浮雕,石斗拱作法稍異外,規格與東塔完全相同。雙塔經歷長期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不傾斜變形,說明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是我國古代石構建築中的瑰寶。
大德寺雙塔(雲南) 昆明大德寺雙塔位於昆明五華山東側的祖遍山巔,今平政街大德寺內。1983經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市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它同東、西寺塔一樣,是昆明古老文明的象徵。
日據時代老照片 白城雙塔(吉林) 雙塔位於吉林白城市洮北區德順鄉雙塔屯中,兩塔高皆為12米,相距23.8米,青磚結構。塔身覆缽形,上部有塔剎相倫十三通(俗稱十三天),中有塔龕,下為四方形塔座,座周圍有梵文經咒磚刻,座下四周有神獸及火焰寶珠磚浮雕十三塊,座的底部為四層塔階。經考證,雙塔屬清代早期建築的喇嘛塔,是松遼平原目前僅存的幾座古建築之一。
南翔雙塔(上海) 位於嘉定區南翔鎮大街,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珍品,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鶴南翔寺山門內兩側。雙塔是全國僅存的一對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宗教史、地方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羅浮雙塔(浙江) 浙江溫州羅浮雙塔在永嘉清水埠鎮羅浮東村南端龜蛇二山之顛。西晉元康五年(295)曾在此立浮屠,宋元豐七年(1084)重建。現塔為明代所建。雙塔形式和結構大致相同,保存尚完整。平面呈六角形,磚構樓閣式。
金銀雙塔(廣西) 桂林金銀雙塔即「兩江四湖」的日月雙塔,其中日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銅塔,銅塔位於美麗的杉湖中心,是中國第一座全銅寶塔,高達42米,共9層,用600噸銅鑄成。湖底有一條10米長的湖底隧道與另一7層高的寶塔相連,雙塔相映成趣,為兩江四湖一絕。此銅塔有九層,第九層面積20平方米,能容納10人,在此處遠眺會有「一攬眾山小」的感覺。
涿州雙塔(河北) 涿州雙塔,位於河北保定涿州古城內西北隅,兩塔南北對峙,相距約260米,南塔稱「智度寺塔」,北塔稱「雲居寺塔」,合稱涿州雙塔,均為八角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南塔五級高44米,始建於遼太平十一年(1031);北塔六級高55.69米,始建於遼大安八年(1092)。兩塔均因寺得名,寺早已無存。1982年7月23日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拜寺口雙塔(寧夏) 拜寺口雙塔,位於銀川市西北約50公里賀蘭山麓的拜寺口。雙塔是寧夏唯一的密檐式磚塔,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塔東西對峙,相距80米左右。東塔高39米,13層;西塔14層,其高度和外形與東塔相近似,均為八角形密檐式磚塔。
崇興寺雙塔(遼寧) 遼寧省錦州北鎮市廣寧鎮東北角矗立一對白塔,約建於遼代晚期。人稱崇興寺雙塔。雙塔東西對峙拔地而起直插雲天,莊嚴古樸巍峨崢嶸蔚為壯觀,歷千年滄桑風雨仍保持完好,堪稱中華一絕。國務院1988年1月13日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饒雙塔(江西) 五桂塔,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塔高17米,直徑4.8米,五層八面,磚石結構。
奎文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塔高49.7米,直徑10米,為磚石結構、仿木樓閣式風水塔,七層八面,內有石階可盤旋而上。 五桂塔和奎文塔始建於明清年間,是江西上饒市城區歷史文化遺存的寶貴財富。2005年改建,改建後雙塔公園將形成「五桂塔史跡保育區」、「濱水文化景觀區」、「奎文塔院瀏覽區」及「龍潭橋下濕地景觀區」,建成龜峰探源、錦鱗耀輝、桃源煙柳、卧龍觀瀾、松壑聽濤、奎文顯淵、龍潭馳懷、流溪落霞等八大景點。
蟠龍雙塔(廣西) 蟠龍雙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市區中心柳江東岸的蟠龍山上。蟠龍山,主峰海拔197米,因其山橫列三峰,臨江聳立,形如蟠龍而得名。蟠龍山,又名寶塔山,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名勝寶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道光六年(1821)在山上建有六角磚塔。抗日戰爭初期古塔被拆毀,後加修鋼筋混凝土頂蓋作為碉堡。1993年柳州市政府決定重建古塔,同年8月開工,1994年元月底建成文光塔、蟠龍塔各一座,稱之為「蟠龍雙塔」勝景。
蒲城雙塔(陝西) 南寺唐塔和北寺宋塔。 陝西蒲城南寺唐塔,建於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已經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共十一級,高三十六米,基層九平方米。塔身磚縫看不到石灰,據說系用糯米汁灌縫。塔第一級南面開一券門,入門迎面立有唐代石佛象一尊,可惜頭和手已毀。塔身第二級北面,中嵌石牌一方,上刻「諸佛舍利寶塔」六字。北寺宋塔,建於北宋哲宗紹聖三年(公元一0九六年),距今近九百年。塔共十三級,高三十八米,系密檐式方形空心磚塔。第一級塔身南面開一券門。第二級北面中嵌一塊石牌,也刻有「諸佛舍利寶塔」六字。
壽聖寺雙塔(河南) 河南鄭州中牟縣黃店鎮坐落著宋朝時期的建築壽聖寺雙塔,兩塔相距10米左右,一個巍然聳立,一個好像斷了半截,一個代表道教文化,一個代表佛教文化,雙塔周圍原來有座皇封赦建寺院,雙層寨牆保護。當地流傳千年的神話傳說給雙塔增添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現在這個中牟縣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被風雨侵蝕的斑斑駁駁。近日,記者從當地政府了解到,他們準備重新修葺雙塔,將其申請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勐卧佛寺雙塔(雲南) 雲南普洱景谷勐卧佛寺雙塔,傣語稱「梅赫窩廣勐」(樹包塔)、「廣勐窩梅赫」(塔包樹),俗稱樹包塔塔包樹。勐卧佛寺雙塔在威遠鎮大寨,是昔日的官佛寺,有山門、側門、雙塔、戒堂、大殿、僧房,面積3.335公頃,雙塔在大殿兩側,南北向並列,各高三丈余,屬南傳上座部佛教傣族佛寺塔。塔為紅砂石,亞字形仰蓮復蓮多層迭式須彌座,方形基座,基石上有浮雕圖案,四角有4個「埃香弄」石雕作塔柱支撐,塔身上部為青磚豎砌連環圓柱。塔剎已被大樹代替,兩塔距30米,樹高約塔的2倍。雙塔塔身上有浮雕傣族佛經故事、民間傳說等,是研究景谷傣族宗教、文化、歷史的實物,具有歷史、藝術價值。
美榔雙塔(海南) 海南省美榔雙塔系元代古塔,俗稱"姐妹塔"。據《正德瓊台志》載,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次女出家為尼。他為了紀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為平面呈六角形長層,現存六層,仿木結構閣樓式。每層有塔檐上連平座,自一層至三層,每層檐下有圓柱12條,並設有斗拱承托著枋。從第四層起,各層只見外壁隱出半圓倚柱,開尖形券門龕內空無佛像,須弦座正中雕有帶冠坐像一尊。另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層,外觀結構與上塔相同,但更為細膩,每層外壁內龕均雕有佛像,姿態各異須弦座上沿為蓮瓣連續紋飾,四面刻有象、獅、獬豸、虎、馬、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圖紋浮雕,四角還雕有力士頂托,剎為相輪圓珠寶頂。雙塔相距20米,均有高大的台基立於山池水中,檯面四周設有欄杆,階級。
三福寺雙塔(福建) 福建三福寺雙塔位於福鼎市白琳鎮下爐村柘里自然村三福寺(又名柘里寺)正門前方10米處。2005年5月公布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雙塔始建於南宋時期。三福寺雙塔形式與大小相同,塔身高7.8米,實心、六角,為樓閣式七層磚塔。基座以石塊砌成,底寬1.6米,塔身為仿木結構,每個轉角處設仿木立柱,上架斗拱,每層屋頂均以小磚層層疊澀成密檐式,逐層收小。屋面俯視為凹弧形,轉角隆脊向外作飛檐式,以筒瓦和板瓦鋪蓋;頂剎作葫蘆形,每層正中均設火焰形壁龕,龕下用表面雕刻水波狀圖案的長磚環繞。1986年福鼎文物部門對塔身進行維修,當時雙塔已經破敗不堪,塔頂長滿雜草。在維修前,福鼎文物部門對雙塔進行了考古挖掘。從塔剎中出土有大量銅錢,包括了秦半兩錢、漢五銖錢和南宋銅錢,同時出土的還有銀制立像等物品,銀制立像上刻有某某娘舍等,這些都說明了該塔始建於宋朝。
龍華雙塔(海南) 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寺前面兩側有龍華雙塔,乞今已有八百九十多年歷史。雙塔建築為八角五層空心石質結構,高44.8米。塔基為須彌座,由石雕力士金剛承托,底層東西兩邊有石雕將軍護門,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各層有石級可通,沿塔檐迴廊,可直達塔頂。塔檐均用石條拼成,呈波浪狀;每個塔棱正對著塔檐浪峰,酷似古樓飛檐,極為壯觀。登上塔頂,放眼龍華平原,只見良疇連毗,村舍依傍,溪渠涌白,綠樹連嶂,有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象。每當夕陽晚照,雙塔披金,塔影伴隨龍華街農舍炊煙,遠消長逝,別有一番情趣。
塔子溝雙塔(遼寧) 雙塔位於遼寧綏中永安鄉塔子溝北150米的妙峰嶺上,東南距縣城75公里。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雙塔建於遼乾統年間(1101~1110年),一大一小,東西對峙,相距50米。東塔高約24米,磚築,八角九級實心密檐式,塔身八面各有角柱,東西南北四面磚砌淺龕,內置一佛坐於蓮花座上。佛座須彌式,束腰部雕有馬、象、獅頭等。西塔高約10米,為磚築六角實心七級密檐式。結構、雕刻與東塔基本相同,現存五層檐。
華池雙塔(甘肅) 華池雙塔寺位於甘肅華池縣林鎮鄉張岔村雙塔溝和豹子川河交匯處的台地上。寺院和兩座石造像塔始建於金正隆至大定年間(1156--1189),當時名為石塔院,後於大安年間又更名為興教院。造像塔通體遍雕佛、菩薩、弟子、供養人,伎樂天等造像,還有涅槃等本生故事,全塔造像多達3600餘身;二號塔造像較少,全塔615身,塔高13層11.98米。雙塔造型秀麗,結構嚴謹,雕鑿細膩,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無名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善的藝術造型,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民國日本出版圖片衍福寺雙塔(黑龍江) 衍福寺雙塔位於黑龍江省肇源縣茂興大廟村。塔在衍福寺山門前,故名。該塔把藏、蒙古、漢各民族融為一體的藝術風格,對研究我國古代宗教藝術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有重要價值。衍福寺雙塔東西排列,坐南朝北,間距30餘米。相傳清太宗曾祀於此,故建寺塔。後寺毀塔存。雙塔呈寶瓶狀,高約15米,為四面五級建築。由塔剎、相輪、塔身、塔座和塔基組成。塔剎為寶珠日月金頂,其下為相輪十三重;塔身略呈橢圓形,狀如覆缽;塔座與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塔身雕刻藏文咒語,上有龕門,南向。塔座雕繪紋飾圖案,以雙獅寶珠最為精緻,姿態逼真,栩栩如生。雙塔形制近似北京的北海白塔。除塔剎寶珠日月金頂外,余皆磚築.為喇嘛教寺塔。
福建漳平龍江雙塔(資料暫缺)
方山雙塔(浙江) 浙江台州黃岩方山雙塔始建於年代不詳。南宋景定年間(1260-1264)寶章直學士章雄飛《游九峰寺》詩中有「九峰突地三千丈,雙塔攢空十二層」之句。《光緒黃岩縣誌》載:「宋南渡後即有之,明、清兩代曾做重修。塔為六面七級,磚石構造,因地處高山之巔易受冰棱風化之災,損壞嚴重,雙塔塔剎於頂層已蝕,各存六級。南塔殘高10.18米,北塔殘高10.10米。按各層平均高度推算,雙塔原高約13米。塔基為三層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塔身迭澀出檐,每面均有拱券。雙塔高聳九峰之巔,「雙峰插雲」為九峰十景之一。
寶勝寺雙塔(浙江) 寶勝寺位於浙江平陽縣錢倉鎮的近郊,步行二三百米便可到達。路北淺山嶙嶙,亂石矗矗,產參攙岩裸露,玲瓏奇特,風光很美。這裡是通往南雁盪的必經之路。寶勝寺建於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寺前原有四塔,其中兩座早毀。現存雙塔相距僅11.8米,每座殘高約15米。六面五層。每層都有腰檐和平座,採用疊澀出檐的手法,並間以菱角牙子。腰檐下有斗拱,一方面是表現出仿木構建築的效果,另方面也是出於裝飾的目的。平座跳出很淺,也不用斗拱承托。塔身隱出搛柱和倚柱,兩搛柱間砌出壁龕,作壺門狀,龕內供奉佛像。這種佛龕,用意也在模仿木構建築的門窗。頂層殘破嚴重,塔剎不見,只留安裝剎柱的方洞。值得注意的是,該塔每層都鋪上牽木,這就大大增強了塔身的整體牢度。
清末明信片
年代不詳 慶壽寺雙塔(北京) 慶壽寺原址在北京西長安街上28號,即電報大樓西。該寺創建於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65年)。元至元四年(1267年)建二塔,故又稱雙塔寺,雙塔都是八角密檐磚塔,一為九層,另為七層,東西比肩排列。九層塔為海雲大師靈塔,低者為曾主持慶壽寺的海雲得法大弟子可庵之靈塔。慶壽寺自建成起,一直受到當朝執政者的重視,曾作為金朝的慶壽宮及元朝太子的功德院,輝煌一時。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重修後更名為「大興隆寺」,又稱「慈恩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一場大火將該寺毀於一旦,僅存兩座磚塔。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在早晨太陽似出似不出的時刻,站在西單牌樓東南角老長安戲院門外朝東看,就會看到那兩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由西向東走,臨近塔的時候再看,兩座塔原來都在路北的慶壽寺里,而且挨得挺近,彷彿長幼相依。這個因早晨的光學作用所造成的景象便是「燕京十景」之一的「長安分塔」。1954年在拓寬西長安街時拆掉了雙塔。當時,我國傑出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曾勸說:「像西長安街上金代的慶壽寺雙塔,為什麼一定要把它拆掉?為什麼不能把它保留下來,作為一個街心小綠地看一看。」以其精美的建築構造和重要的歷史地位矗立於百年風雨之中的慶壽寺及雙塔,經歷了由輝煌到衰敗的歷史過程,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雙灤雙塔(河北) 雙塔山風景區位於河北承德市雙灤區中心區域,因景區內有雙塔奇峰而得名,其自然、地理、生態、歷史文化等多種類型的資源均屬於優良級的旅遊資源,屬AAA級景區。為弘揚旅遊文化,打造旅遊精品,雙灤區委、區政府一直把雙塔山風景區提檔升級作為推動全區旅遊業發展的目標。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投資120萬元對雙塔山公園內部設施進行了修復和完善。同時不斷加大對景區宣傳力度,專門邀請中央電視台10套《百科探秘》欄目組拍攝了「雙塔之謎」專題紀錄片,極大的提高了雙塔山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爭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2年老照片 北山雙塔(吉林) 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地處吉林市烏拉鎮,文革中被「造反派」作為「四舊」炸毀,現已按原樣重建。
海會寺雙塔(山西) 山西陽城海會寺雙塔是琉璃懸閣寶塔,公元922年建,為高20米的舍利塔和明代建的高50米的如耒塔,秀甲三晉。
朝陽北塔新老照片
朝陽南塔新老照片 朝陽雙塔(遼寧) 朝陽雙塔分別位於遼寧朝陽老城區雙塔街的南北兩端,相距300米.北塔是東北地區最古老的佛塔,從初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民國老照片 東西寺雙塔(雲南) 東寺塔位於昆明市書林街。西寺塔位於昆明市東寺街。兩塔均始建於南詔時代。巍巍雙塔,一東一西,遙遙相望,古色古香。在今東寺街的東西兩側,從前曾建有兩個寺廟,東邊的叫長樂寺,西邊的叫慧光寺。東寺塔原在長樂寺內,名長樂塔,西寺塔原在慧光寺內,名慧光寺,都是南詔弄棟節度使王嵯巔所建,由工匠慰遲慕韜組織施工。東填寺塔在清道光年間由於地震倒塌重建時考慮到原址地基不堅固,乃向東移數百步至現址。東寺塔和西寺塔均為13層密檐磚塔,東寺塔高40.53米,西寺塔高30米,建成後都重新修葺過。東寺塔可從裡面沿木跳板攀援至頂,寶頂四角各有一隻用銅皮做成的「金雞」,各高1米多,雞嘴含有銅管,管內有金屬簧片,金雞的頭、脖頸和胸腔是空的。據說,在從前每當疾風勁吹,通過銅管灌入,迴旋的氣流使金屬簧片振蕩,金雞便會發出「喔喔喔」的鳴叫,表現了古代工巧匠的聰明和才智。
雙塔庵雙塔(河北) 雙塔庵雙塔 又稱太寧寺雙塔 , 位於河北易縣西陵鄉太寧寺村西 北 1.5 公里處的半山腰。現存雙塔均為遼代建築。南塔的創建年代是南宋紹興十四年 (1144 年 ) 。 北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磚塔 , 創建於遼代 , 雖經明萬 歷年間重修 , 但仍保存著遼代建築風格。塔通高 17.4 米 , 分塔 座、塔身、塔剎三部分。南塔為六角三層密檐式實心塔 , 創建於南宋紹興十四年 (1144 年 ), 明萬曆年間重修。通高 10.58 米 , 分為塔座、塔身、塔 剎三部分。雙塔於 1993 年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上色老照片靈隱寺雙塔(浙江) 靈隱寺雙塔位於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建於五代吳越時期。雙塔均高11米,八面九層,實心。塔基為磐石與須彌座,上雕刻五代吳越寶塔中盛行的「九山八海」。須彌座之上雕仰蓮,束腰八面滿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再上每層均由平座、塔身和塔檐三部分組成,完全依照木塔的形制分段雕鑿砌築,並逐層收分。塔剎已毀。塔身八面形,有四面隱出槏柱,把塔壁分成三間,中間做成壺門式,雕鑿出大門,並細膩地雕出門釘和金環鋪首,兩次間浮雕立像。另四面不分間,上浮雕佛、菩薩和佛教故事等。角柱圓形,上部有明顯收分。闌額上雕飾「七朱八白」。平座用四鋪作承托,塔檐用一華拱和一昂出跳,五鋪作,與《營造法式》所載結構相同。
臨海雙塔(浙江)巾山雙峰秀出,上面點綴一對靈秀若少女一般的塔,不知生色了多少。因此,千百年來,巾山和她的雙塔就一直成為人們心目中臨海的標誌。雙塔分立於東西,東稱東塔,又稱大塔;西稱西塔,也稱小塔,合稱大小「文峰塔」。所謂文峰塔,據《台州府志》的記載,是因巾山的兩峰系臨颱風水鍾聚的地方,「形家號雙廌峰」。自從峰上建起了雙塔,「故台多父子兄弟連登甲第者。」兩塔原為磚木結構,明正德年間,塔外表的木結構部分焚於火。現在人們所見的塔身,已經清代重修。
江心雙塔(浙江) 溫州江心雙塔位於甌江江心的孤嶼上。江心有東西兩峰,東為象岩,西為獅岩,兩岩上建有東西二塔。東塔建於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塔高32米。據《溫州府志》,《孤嶼志》等史料記載,自宋代開始直至清光緒年間,雙塔塔頂夜燈高照,成為引導船隻來往溫州港的重要「燈塔」。宋代有詩云:孤嶼今才見,元來卻兩峰。塔燈相對影,夜夜照蛟龍。這是對東西雙塔為夜航船隻指引方向的形象描述。兩塔雖經歷千古滄桑,仍然屹立,至今還發揮著為船隻引導航向的標誌作用,江心嶼雙塔被列為浙江省溫州市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廣福寺雙塔(浙江) 廣福寺雙塔在浙江蒼南雲岩鄉三峰山麓。寺建於宋,清康熙十九年門(1680)整修,同治八年(1869)重建。雙塔為宋代建造,相距11米,六面五層,高約7米,為樓閣式實心小塔:青磚砌造仿木結構,均殘破嚴重。每層面均有壺門;壺門、斗拱等構件,由模製燒磚拼成。倚柱為八角柱,柱頭卷剎明顯,塔頂作寶瓶狀。
延平雙塔(福建) 延平雙塔位於市區以東,聳立在建溪富屯溪匯流處兩岸的山峰上,與南平山城隔河相望,儼如守護南平門戶的兩名衛士。雙塔不僅點綴了南平市 區風景,還出現在許多產品的商標圖案上。雙塔均為七層八角的實心青石結構。北塔商九丈,南塔高七丈,基座外有石欄杆。雙塔第一層至第五層每面均有石刻佛像和龍、鹿、花草等浮雕。塔的頂層原來每角都懸有銅鈴,迎風作響,這些銅鈴現早憶毀失。雙塔都刻有「民財永阜,文運遐昌」八個大字,書法方正遒勁。雙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三月,竣工於三十五年六月,它凝聚著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勞動人民的汗水。
青雲雙塔(廣東) 太平塔在順德德勝區太平山頂,1600年(明萬曆二十八年)建成,因地近舊寨村,俗稱「舊寨塔」。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25.58米,造型古樸堅固。1945年,抗日游擊隊員曾據守此塔三晝夜,擊退日偽軍的進攻,塔身至今彈洞猶存。青雲塔,原名神步塔,比太平塔晚兩年建成,在大良區南郊神步山,後在山下直通縣城東門築青雲路,易名青雲塔。為七層八角形樓閣式磚塔,高45.4米。四百多年來,雙塔一直是縣城近郊的標誌性建築。1989年順德政府撥款重修雙塔,並分別闢為公園,成為遊人尋幽訪勝之所。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佳節,人們便成群結隊而至,登高望遠,極目抒懷。因神步山青雲塔暗合了平步青雲、青雲直上之意,所以更是吸引了眾多的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來這裡放飛心中的夢想。
梅城雙塔(浙江) 南峰塔與北峰塔是兩座七層磚塔,是建德梅城古鎮的標誌性景觀,屹立於新安江、富春江、蘭江的三江匯合口,隔江相望,南北對峙,合稱「雙塔凌雲」,為古嚴州八景之一。北峰塔又名卯塔,為六角形樓閣式磚砌,通高八丈,外觀七級,內分六層,中有盤登之階。南峰塔也稱巽塔,又有「狀元塔」之稱,高57米,為七層八角空心磚塔。今存塔為明嘉靖年間重建。
戒台寺雙塔(北京) 戒台寺位於北京門頭溝區的馬鞍山麓,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寺院坐西朝東,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在戒台寺戒壇院的山門外有兩座墓塔,型制基本相同。一座為八角七級密檐式實心磚塔,為遼戒台寺僧人法均和尚墓塔,該塔曾經於明正統年間進行維修。另一座為法均和尚衣缽塔,為八角五級密檐式實心磚塔。法均和尚於遼道宗咸雍五年(1069年)在戒台寺肇建戒壇,遼大康元年(1075年)圓寂,遂建塔葬其骨灰。
扎什倫布寺雙白塔(西藏) 扎什倫布寺是西藏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位於日喀則市城西的尼瑪山東面山坡上。扎什倫布寺為四世之後歷代班禪駐錫之地。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扎什倫布寺是全國著名的六大黃教寺院之一。圖為寺內著名的雙白塔。
水西雙塔(安徽)安徽涇縣水西雙塔,一為大觀塔,一為小方塔。大觀塔始建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寧國府志》、《涇縣誌》的記載和現有塔上的題記刻石,都證實了這一點。大觀塔共七層八面,底層直徑11米、壁厚3.1米,每面均有磚圈拱門,層層用疊澀法砌出短檐,檐下有仿木結構的凸出斗拱,每層出檐雙層,磚塊錯落有致,形成工整的圖案,層與層之間的轉角處用半圓形磚砌成半圓柱,整個塔體顯得凝重、壯麗。塔內原有樓梯和樓板,今已無存,何時被毀,尚無確切考證。傳說太平軍佔領涇縣後,當地的財主、官僚為逃避太平軍,躲進塔內,抽去底層樓梯,太平軍無法登臨,便在塔內堆集柴草,一把火從塔底燒到塔頂,塔剎也在此劫難中被毀,事後當地的和尚在清理塔內廢墟時,找到107個頭顱,現在,塔的內壁仍然殘留著被火燒過的焦木痕迹。
莫高窟雙佛塔(甘肅) 莫高窟前的古代土佛塔,號稱「雙塔」。其斑駁塔身即是歷史的最好見證。
阿里土林「雙塔」(西藏) 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象泉河谷兩岸分布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土林地貌」奇觀,這些奇特的「土質山林」地貌為遠古時期該地區所處的湖盆沉積層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下,隨著水位下降、湖盆抬高,並在氣候及河水侵蝕切割之下形成的。陡峭險峻的山岩看上去似巍峨挺拔的城堡、碉樓、佛塔等,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成為阿里地區最著名的自然景觀。圖為「土林雙塔」。中國傳統文化大型圖片集——傳統建築[圖集]全國各地的清真寺古迹[圖集]歐洲教堂古堡建築[圖集] 點擊進入更多精彩>>>
推薦閱讀:
※點贊ing|2016-2017 盛宴·中國,10月入圍餐廳(上篇)
※優秀精華詩詞作品「邊走邊拾」(四):中國詩聯格律詩詞版原始保存
※#fr=email中國首次實現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
※中國外交史上最隆重儀式護送西哈努克靈柩回柬|西哈努克|去世|靈柩
※假使樓市崩潰,中國風景依然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