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隊伍建設相關文集[辰星網路教研平台]

淺談中小學教師創造性教學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南莫鎮教委,江蘇省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系

一、創造性教學能力及其意義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鼓勵我們廣大教師做「敢探索未發明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 「創造的教育家,開闢的教育家」,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教,學生要創造性地學。今天看來,要做到創造性地 教,教師必須把握教育科學發展的形勢,積極汲取本專業的知識,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和教學環境 的變化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巧妙地加以運用,創造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大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的 這種創造性教學能力,是教學能力的最高層次和核心。顯而易見,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能力的高低決定著教師教 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也決定了他們對學生創造性培養的程度。許多調查表明,大多數教師由於缺乏創造性, 他們不喜歡創造型學生,或者根本無法識別他們,更不能根據他們的特點創造性地施教。教師創造性教學能力 的高低還決定了他對教學理論和實踐的貢獻。 二、教師創造性教學能力的培養 當代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的創造力的投資理論認為:創造力是智力、知識、思維風格、人格、動機、環境這 六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文就以此為理論基礎與線索,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談談對教師創造性教學能力培 養的幾點認識: 1.注重培養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元認知能力 斯坦伯格關於智力的理論分三部分:成分亞理論、情境亞理論、經驗亞理論。成分亞理論在三重智力結構 中處於最底部的操作層面上,是一種最基本的信息加工過程,它包括三種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和認知獲得 成分,其中與創造力相聯繫的關鍵因素是它的元成分,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為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計劃、控制、評 估和調節的信息加工過程。 現實中,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於主導地位,形成一種支配者的心理,且教學活動更多地依靠經驗,甚 至幾十年照搬現成的教案,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如教學策略的選擇是否符合教育發展的方向,是否與現 在的學生、教學相適應等,而在分析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時往往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常埋怨學生基礎差、大 腦笨、不遵守紀律等。因此,培養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能力,必須培養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元認知能力。 培養教師教學活動中的元認知能力,可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教師自己教學活動前的準備和安排。課堂 教學之前,明確教學內容、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髮展水平、教學目標,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效果,思考 採取什麼方法或策略,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加強教師教學活動中對自己有意識的監察、評價和反饋。 三是加強教學活動後的反思。現在有人提倡第二次備課,即課後對課堂教學情況,依據教學目標進行反思,記 教後感,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2.引導教師不斷廣泛汲取新知識,並加以靈活運用 知識是創造的原料,創造是知識的重新組合,個體知識經驗不廣不深,那就難以發現新的觀念和關係。因 此,我們應不斷引導教師學習新的知識,包括業務知識、專業知識和創造知識,使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創造性教 學實踐。 當然並不是教師的知識越多,創造性教學能力就一定越強,教師要對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和加工,並與教學 實際相聯繫,靈活地和創造性地加以使用,才能有創造性的結果。研究表明知識和操作的自動化的確嚴重妨礙 創造性的發揮。事實上,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知識的獲取和靈活運用是脫節的。教師在師範學校學習時或工作後 的進修和培訓中,一下子接受了很多理論知識,但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是膚淺的,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己的重組 和加工及靈活的運用。如果能把見習和實習時間延長,且分散穿插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創造性教學能力的培 養是有益的。教師工作以後,馬上習慣於依據經驗來處理教學問題,總追求簡單易行和立竿見影,不能創造性 地運用知識指導教學實踐。因此,引導教師不斷汲取新知識,並創造性地運用,對培養教師的創造性教學能力 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3.鼓勵教師以自己的方式處理教學問題 心理學研究的事實表明:高創造力的個體具有以新的方式處理問題、以自己的方式組織事件的願望,能較 好地處理新問題。目前中小學各科教學都有統一的教學參考書、教學指導用書,各出版社又出版了名目繁多的 教案選、練習冊、試題集等,教師上課有現成的教案,作業布置有現成的練習冊,單元檢測有現成的試題集, 這無疑滋長了教師創造的惰性。 其實這些資料不乏粗製濫造的,就算都是特級教師編寫的,也只能適用於一定的對象、一定的教師、一定 的教學環境,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因此,我們應鼓勵教師用自己的方式處理教學問題,不要盲目崇拜、 盲目套用,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才能創造性地解決教學問題,取得良好的效果。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能力 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創造性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肯於革新,創造性教學能力才能有 長足的發展,脫離了創造性教學實踐,又何談創造性教學能力? 4.激發教師的職業情感,形成正確的創造動機 有人研究愛迪生成功的主要因素有4個:社會需要的滿足, 系統研究的熱情,努力鑽研的恆心和習慣思考 的樂趣。這4 種因素都表明了愛迪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很多事實也表明人們從事創造性工作時,並不是對結 果感興趣,而是對過程感興趣,對工作本身充滿熱情。 心理學的需要理論為激發教師的熱情、形成積極的創造動機提供了依據。培養教師的成就需要是一個很好 的切入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領導搭檯子,創造機會,讓教師獨立負起責任, 解決教學問題或主持某個課題研究等。讓教師體會 到領導的信任和自身的使命感,增強自信心。 (2)經常向教師提出中等程度的成就目標,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往往接受中等風險。 (3)經常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情況詳細具體而及時的反饋, 不斷加以鼓勵、強化、糾偏,使激發的需要、 動機長期固化,從而形成對工作的穩定熱情。 5.努力營造良好的創造氛圍 德國心理學家戈德弗里德·海納特認為造成教師創造性匱乏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今的學校和社會並不注 重創造力。這種現象在我國目前中小學教學中也普遍存在。 我國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教學目標的智育單一性和教學活動的重結果而不重過程的傾向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公眾把考試的成績作為衡量一個教師優劣的重要標準,造成教師之間激烈的病態競 爭。 如今素質教育浪潮湧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紛紛出台了許多政策採取了各種措施,如學生素質競賽、特長 訓練、素質教育評估等,但是抓升學率、及格率,甚至與獎金掛鉤的現象依然沒變。這樣一來,教師在夾縫中 生存,無所適從,疲於應付,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的競爭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均嚴重阻礙創造性的發揮。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 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樹立素質教育的質量觀,建立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消除病態競爭,解放教師的時 間空間和大腦。同時注重對教師工作過程的評估,從教師工作過程中表現出的能力、實績和態度來科學評價一 個教師。在評價中傳播創造思想,滲透創造思想,修正錯誤思想,營造一種寬鬆的創造氛圍。
推薦閱讀:

圖文:擦亮三張文化名片 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寫在第五屆中國(安陸)銀杏節暨「李白故里 銀杏之鄉」金秋文化之旅閉幕之際
天色灰不溜溜的曲江 南湖純凈水賣4元【嚴建設】
FM0-060【城市快報】:建設路德源里—詹天佑舊宅(圖)
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審建設
營銷培訓經理嚮導5:內部培訓師建設 - 招商加盟 - globrand(全球品牌網)

TAG:教師 | 文集 | 平台 | 建設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