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商業模式,讀懂「互聯網+」
百度CEO李彥宏:
傳統PC互聯網商業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面臨挑戰,用戶數量不決定一切,不重視對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探索,就像開著豪車酒駕,很刺激但也很危險。
因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儘早考慮商業模式。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 「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那麼,「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有哪些呢?
互聯網+」企業四大落地系統(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化,即利用互聯網精神(平等、開放、協作、分享)來顛覆和重構整個商業價值鏈,目前來看主要分為六種商業模式。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一:工具+社群+商業模式互聯網的發展,使信息交流越來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時互聯網將散落在各地的星星點點的分散需求聚攏在一個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並形成了規模,解決了重聚的價值。
如今互聯網正在催熟新的商業模式即「工具+社群+電商/微商」的混合模式。比如微信最開始就是一個社交工具,先是通過各自工具屬性/社交屬性/價值內容的核心功能過濾到海量的目標用戶,加入了朋友圈點贊與評論等社區功能,繼而添加了微信支付、精選商品、電影票、手機話費充值等商業功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簡單來說,工具如同一道銳利的刀鋒,它能夠滿足用戶的痛點需求,用來做流量的入口,但它無法有效沉澱粉絲用戶。社群是關係屬性,用來沉澱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用來變現流量價值。三者看上去是三張皮,但內在融合的邏輯是一體化的。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二:長尾型商業模式長尾概念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這個概念描述了媒體行業從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到銷售龐大數量的利基產品的轉變,雖然每種利基產品相對而言只產生小額銷售量。但利基產品銷售總額可以與傳統面向大量用戶銷售少數拳頭產品的銷售模式媲美。通過C2B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核心是「多款少量」。所以長尾模式需要低庫存成本和強大的平台,並使得利基產品對於興趣買家來說容易獲得。例如ZARA。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三:跨界商業模式《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說:「不管你們是做哪個行業的,真正對你們構成最大威脅的對手一定不是現在行業內的對手,而是那些行業之外你看不到的競爭對手。」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很任性的話,他說,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於是餘額寶就誕生了,餘額寶推出半年規模就接近3000個億。雕爺不僅做了牛腩,還做了烤串、下午茶、煎餅,還進軍了美甲;小米做了手機,做了電視,做了農業,還要做汽車、智能家居。
互聯網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的顛覆傳統行業呢?互聯網顛覆實質上就是利用高效率來整合低效率,對傳統產業核心要素的再分配,也是生產關係的重構,並以此來提升整體系統效率。互聯網企業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所有渠道不必要的損耗,減少產品從生產到進入用戶手中所需要經歷的環節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只要抓住傳統行業價值鏈條當中的低效或高利潤環節,利用互聯網工具和互聯網思維,重新構建商業價值鏈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馬化騰在企業內部講話時說:「互聯網在跨界進入其他領域的時候,思考的都是如何才能夠將原來傳統行業鏈條的利益分配模式打破,把原來獲取利益最多的一方幹掉,這樣才能夠重新洗牌。反正這塊市場原本就沒有我的利益,因此讓大家都賺錢也無所謂。正是基於這樣的思維,才誕生出新的經營和贏利模式以及新的公司。而身處傳統行業的人士在進行互聯網轉型的時候,往往非常捨不得或不願意放棄依靠壟斷或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因此,往往想得更多的就是,僅僅把互聯網當成一個工具,思考的是怎樣提高組織效率、如何改善服務水平,更希望獲得更大利潤。所以傳統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資源、過程以及價值觀的束縛即阻礙。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四:免費型商業模式小米科技的董事長雷軍說:「互聯網行業從來不打價格戰,它們一上來就免費。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必須要深刻理解這個「免費」背後的商業邏輯的精髓到底是什麼。」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也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怎樣在「無限的信息中」獲取「有限的注意力」,便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核心命題。注意力稀缺導致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們開始想盡辦法去爭奪注意力資源,而互聯網產品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夠以此為基礎構建自已的商業模式,所以說互聯網經濟就是以吸引大眾注意力為基礎,去創造價值,然後轉化成贏利。
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是以免費、好的產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戶,然後通過新的產品或服務給不同的用戶,在此基礎上再構建商業模式。比如360安全衛士、QQ用戶等。互聯網顛覆傳統企業的常用打法就是在傳統企業用來賺錢的領域免費,從而徹底把傳統企業的客戶群帶走,繼而轉化成流量,然後再利用延伸價值鏈或增值服務來實現盈利。
如果有一種商業模式既可以統攝未來的市場,也可以擠垮當前的市場,那就是免費的模式。信息時代的精神領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費:商業的未來》中歸納基於核心服務完全免費的商業模式:一是直接交叉補貼,二是第三方市場,三是免費加收費,四是純免費。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五:o2o商業模式騰訊CEO馬化騰在互聯網大會上的演講中提到,移動互聯網的地理位置信息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機遇,這個機遇就是O2O,二維碼是線上和線下的關鍵入口,將後端蘊藏的豐富資源帶到前端,O2O和二維碼是移動開發者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英文簡稱。O2O狹義來理解就是線上交易、線下體驗消費的商務模式,主要包括兩種場景:一是線上到線下,用戶在線上購買或預訂服務,再到線下商戶實地享受服務,目前這種類型比較多;二是線下到線上,用戶通過線下實體店體驗並選好商品,然後通過線上下單來購買商品。廣義的O2O就是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產業相融合,未來O2O的發展將突破線上和線下的界限,實現線上線下、虛實之間的深度融合,其模式的核心是基於平等、開放、互動、迭代、共享等互聯網思維,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鏈中的低效率環節。
1號店聯合董事長於剛認為O2O的核心價值是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渠道各自優勢,讓顧客實現全渠道購物。線上的價值就是方便、隨時隨地,並且品類豐富,不受時間、空間和貨架的限制。線下的價值在於商品看得見摸得著,且即時可得。從這個角度看,O2O應該把兩個渠道的價值和優勢無縫對接起來,讓顧客覺得每個渠道都有價值。
「互聯網+」商業模式之六:平台商業模式
互聯網的世界是無邊界的,市場是全國乃至全球。平台型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打造足夠大的平台,產品更為多元化和多樣化,更加重視用戶體驗和產品的閉環設計。
海爾張瑞敏對平台型企業的理解就是利用互聯網平台,企業可以放大,原因有:第一,這個平台是開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種資源;第二,這個平台可以讓所有的用戶參與進來,實現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零距離。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難以捉摸,單靠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人才和能力很難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就要求打開企業的邊界,建立一個更大的商業生態網路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匯聚資源,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個性化需求。所以平台模式的精髓,在於打造一個多方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但是對於傳統企業而言,不要輕易嘗試做平台,尤其是中小企業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做大平台,而是應該集中自己的優勢資源,發現自身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瞄住精準的目標用戶,發掘出用戶的痛點,設計好針對用戶痛點的極致產品,圍繞產品打造核心用戶群,並以此為據點快速地打造一個品牌。
贊是一種鼓勵 | 喜歡本文,請在頁尾點贊
哦~
推薦閱讀:
※新加坡、德國模式:建立階梯化住房供應體系
※增強親子關係的「三三三」模式
※編織模式收藏 轉(trueme_45的博客)
※【各國量刑】荷蘭量刑模式:檢方求刑準則
※斯大林模式為何被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