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的價值何在?

配圖:來自網路。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667篇原創文章,作者90後,做媽媽前是創業者,畢業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歡迎轉發分享,未經作者授權,不歡迎其他公眾號轉載。


如果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尚不足以談人生」。那麼我想說,沒有一個人帶過孩子的媽媽,不足以談辛苦。

相信現在有很多像我一樣,從孩子一出生就全職自己帶孩子的媽媽,沒有老人幫忙,丈夫也因為工作未能時刻在身邊,只能在周末和節假日才回來。這些媽媽們一定能明白這其中的不易。

因為自己從孩子一出生就做起了全職媽媽,所以不甚了解生育後重返職場的媽媽是怎樣的狀態。今天在這裡,我只想從自身經歷和感受,聊聊一名全職媽媽所可能經歷的身心變化,以及我認為對我有效的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

不管生孩子前是叱吒職場的「白骨精」,還是懷揣對未來美好期望的女大學畢業生,結婚生子和全職帶娃無疑是一面照妖鏡。苗條的身材、精緻的妝容、利落的髮型都要在一段時間內通通與自己無緣,陪伴自己的,只剩下照顧不周的皮膚、睡眠不足的大眼袋、贅肉悄然而至的身體,以及為了餵奶方便而毫無線條可言的哺乳衣。說不定,「一孕傻三年」的魔咒還會時刻相伴,讓你懷疑自己的大腦里的溝壑是不是都變成了平原。

無論是商界女強人還是大學女教授,成為媽媽以後,之前的職場經驗和專業學識,似乎都無法在「怎樣做個好媽媽」這件事上有所幫助。總是有太多的知識需要從零學習,有太多的認知等待被顛覆,有太多的三觀需要重塑,更不要提有太多的突發情況需要獨自處理,有太多的期待會落空,當然也有太多的驚喜會讓你喜極而泣。

關於身材和容貌的變化,大多都是可以在產後挽救的。而精神和心態方面,一個人帶娃的辛勞、與社會脫節、社交圈急劇縮小,以及娛樂活動減少和平日里的孤獨,足以讓一個全職媽媽的心理被摧毀重建一番,這也是為什麼全職媽媽比較容易患上產後抑鬱的原因。

丈夫能每晚下班回家的全職媽媽可能還好,若是丈夫在離家較遠的地方工作,只有周末和節假日才回得了家的全職媽媽,面對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就必須變成一個鋼鐵女戰士,放棄完整的睡眠,安撫好岌岌可危的情緒,24小時隨時候命。

這意味著什麼呢?讓我們來算算吧。

孩子剛出生,老公最多能陪在身邊一個月,而後若還是沒有老人幫忙,媽媽就要獨自承擔起照顧新生兒的責任。這個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兩個小時就要哺乳一次的新生兒,大小便也是一樣的頻繁。

如果不想一小時不到就換一片紙尿褲,或者想要孩子嬌嫩的皮膚舒適一點,就要用棉製的尿布,這就意味著一天總共有十幾片的尿布要洗。除了尿布,孩子的貼身衣物也要每天換洗,所蓋被褥也得常常更換,更別說媽媽自己的衣物了。

這已經是每天高強度低價值的重複性勞作,曾讓我在半夜因為餵奶而喪失睡眠之際,苦苦思索自己寒窗十載考取北大,那個在商學院學習四年商科,拿了經濟學學士,曾憧憬過自己成為商界女強人的我,為何現在就這樣變成了老媽子,日復一日餵奶、洗衣,女性的獨立、尊嚴、快樂和價值感到底哪裡去了?我的教育投資回報率哪裡去了?

這樣的思索和追問一直持續至今,雖然還是沒有個準確答案,只是慢慢學會了平衡育兒生活和自我提升,以期做足準備在一年半後重回職場。

全職媽媽的價值何在?

對於「全職媽媽的價值何在」這個問題,中外都已經有了很多的討論,從不同的側重點出發,各方有各理,全看女性對自我認同感如何理解。

認為女人應該把照顧丈夫孩子作為第一要務的媽媽,做起全職媽媽來自得其樂,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得以從中實現。這很好,也並不比更喜歡通過事業來追求自身價值的媽媽低級,因為兩者同樣都從中獲得了成就感、滿足感和自信心。只是做全職媽媽的幾年中,兩者都一樣,摘去了事業、頭銜、成就等等的標籤,僅僅留下「媽媽」這一項,前者可能會自得其樂、安然滿足,後者也許會經歷一番自我價值的艱苦探索,比如我。

作為一個認同女性主義,並懷揣商界女強人夢想的臨時老媽子,我在全職媽媽這條路上,可謂是經歷過無數次思想的震蕩。

一會兒覺得就這樣在家帶孩子太不甘心了,我的價值都被浪費,教育的投資回報比簡直是零。可過一陣子又會想,這是為了讓我的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啊,親自教育也會讓自己成為最了解他的人,對他的未來還是有好處的。人要工作大半生,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就這三年,索性就先把自己的不甘放下,安心過好這三年吧。

也許有很多全職媽媽甚至外人都會糾結,在經濟上依賴丈夫的女人,還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嗎?

這個問題也曾困擾了我很久,因為我焦慮的原因,除了對自身價值的考慮,還有一部分就是來自外界的偏見。

人們現在普遍的看法是,女性主義不是號召女性都獨立起來,擁有自己的事業,想要什麼自己去掙,不依賴男人,和男人平等共處嗎?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經歷了十幾年男女平等思想的熏陶,就應該去職場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更應該避免成為被丈夫養在家做全職媽媽啊,經濟不平等,談何地位平等呢?難道受了那麼久的教育,學了那麼多專業知識,就是為了在家帶孩子?再說,事業、家庭、美麗兼得才是女性應該達到的境界啊。

其實,不單是外人,我媽媽也是這樣想的。她老人家一直對此耿耿於懷,就像自己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大白菜,被人連根刨了,還放在家裡不吃。還要擔心刨菜的人到頭來嫌菜蔫了,要把白菜扔出去。

說起來,她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一般說來,一個女人如果經濟不獨立,就意味著自由受限,雖不至於低到塵埃里,可和老公拌嘴吵架都要缺一口氣,哪怕未來分手都要重新自謀生路。這讓從小就被教育「女孩子一定要自立自強,想要什麼自己賺錢買,好好愛自己最重要」的我,時時刻刻不能擺脫「被人養,沒出息」的羞辱感,曾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感覺自信在迅速崩塌。

談戀愛的時候覺得沒錢都能甜蜜萬分,可是有了孩子,再認為愛情飲水飽,就過於幼稚和理想主義了。我從不過分強調錢的重要性,但也無法否認沒有錢,一家老小都要舉步維艱,何況孩子的教育需要儲蓄和投資。我也不排斥女性有物質追求,只要自己賺的錢,怎麼花都是自己的事,都不應該被別人安上「物質、虛榮」諸如此類的詞。

但目前需要倚靠老公提供生活資料,我也盡量把錢用在一家生活、娛樂所需之上。自己的物質需求,我一直有種倔強的自尊心,除了爸媽給買,如果自己還不能掙錢,寧願不要也不想和老公要這要那,雖然他從不曾有半點小氣。而且,以後自己工作賺了錢再買,我想滿足感要更高一點。

思想鬥爭做了一年半,我也漸漸明白,獨立女性和全職媽媽其實並不衝突。對我來說,做全職媽媽,也可以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

即使暫時沒有事業、業績、收入,即使社會外界可能對我們還有所偏見,只要我們在全力操勞家庭的時候,還沒有忘記初心,沒有忘掉愛自己,沒有在瑣碎的家庭事務中磨滅曾經的理想,不頹廢、不松垮、不自棄,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等到該返回職場的那一天,依然能夠以美麗、成熟、自信的姿態迅速進入狀態,甚至經過了幾年的自我認識和修鍊,我們沒準還能比有孩子前做得更好。

何況目前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高知女性做起了全職媽媽,也說明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親自養育孩子的重要性。無論這只是暫時的選擇,還是長期的計劃,我相信她們都不會讓自己的學識和資源被徹底浪費,她們會一如既往地自律,努力用研究科學的精神,去研究育兒這件事,從而充分發揮自身價值。

她們同樣也會努力經營好自己和家庭,而不是變成我們世俗眼光里的「家屬」、「大媽」、「家庭婦女」。她們對自己的高要求,還會使優雅、美麗、自信依然屬於她們。她們並不會因為做了全職媽媽而失去獨立的人格和思想。

女性的價值,除了事業能夠展現,還有很多方面,其中也應該有一部分是屬於媽媽這個身份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依然認為,身處職場的媽媽更值得被尊重,她們承擔著家庭、事業的雙重壓力,面對社會對媽媽苛刻的要求,她們只是做出了最有利的選擇。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值得被社會理解和尊重。

想了許久,我也只能說,選擇做全職媽媽的基本前提,除了經濟方面能夠支持家中一個人暫時不工作,自身方面還是要有堅強的心態、堅定的自我認知,不要因為一時失去自我價值感而抑鬱,也不要因為社會的偏見而否定自己。

當然還需要有個懂得尊重女性的丈夫,在妻子做全職媽媽的時候,能夠照顧到她的憂慮和不安,讓她能夠多一點自信和成就感。

全職媽媽的學歷、資源是否被浪費?

一歲半的熊孩子的興趣廣泛,除了玩具,鍋碗瓢盆、拉鏈拖鞋、下水管都是他喜愛把玩之物,可他又尚不懂得物歸原處的道理,也不明白保持清潔會讓媽媽多麼感激他。

看著家裡滿地的玩具,剛換了乾淨衣服又沾上酸奶果汁,還在精力無限四處奔走的娃,我曾無數次在內心咆哮,除了撿玩具、洗衣服、做飯,還有一遍遍講故事、唱兒歌、捏著嗓子角色扮演,我在大學學的金融知識難道只是用在買菜上了嗎?我學過的經濟學原理、效用函數、營銷學理論,都已成過眼雲煙,再也派不上用場了嗎?還有我曾經心心念念的未來,一步步奮鬥到女精英的夢想,就要被擱淺了嗎?

現在想想,其實我受過的教育、學過的知識、過去的經歷,都沒有白白被浪費。通過經濟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探究問題方式方法的訓練,我養成了理性思考的習慣,明白對事對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更應該講求證據,不應該人云亦云,相信任何網上的謠言。看到離奇的論斷,聳人聽聞的標題,我會去google,會去尋找科學證據,而不是盲目轉發點贊。畢竟對一個新手媽媽來說,學會判斷謠言這一技能太重要了,一不小心就會坑到娃。

學了十幾年的英語,也讓我能夠自己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學過的其他專業知識,也讓我更加明白,育兒也要像學習一門學科一樣,運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再結合實踐,提煉出最行之有效且適合自己的一套。

就像寫一篇論文,有了設想,還要經過理論框架,數據支撐,綜合計算,最後得出結論,反映出問題。育兒沒有什麼不同的,只不過樣本個體就是孩子。為了研究樣本特徵獲取相關數據,並使樣本達到自己想要的結論,還要弄清自己需要儲備什麼知識,運用什麼樣的方法,從結論又能得到什麼樣的思考和討論。

而那些過去和現在讀過的書,做過的思考,寫過的文字,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滲入我們的大腦,充實我們的靈魂,豐富我們的思想,反思我們自身的不足,也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孩子。

因為,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自己首先要成為什麼樣子。自己如若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強求孩子達成。希望孩子成長,自己也要做出榜樣,有所成長。

不是有一句話說,「自己不能飛,生個蛋讓蛋飛,結果蛋也這麼想」。總不能自己得過且過,認為當了媽就完成了人生大事,停止學習和成長,不再關心自己的身材和內心,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他讀名校、掙大錢,為我們彌補自己的人生缺憾,給他增加許多無謂的壓力。我們自己沒辦到的,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辦到呢?想繼續讀書深造,就著手去學習去準備,日本就有個媽媽帶著五個孩子上了哈佛;想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就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讓自己來完成這件事情;羨慕明星媽媽生了孩子那麼瘦,就抽出時間學習健身知識,洒洒汗水、合理飲食,馬甲線不再是夢。

當媽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新起點,你會獲得許多前所未有的頓悟,也會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會有強烈的願望想要使孩子崇拜你、以你為榮。

你可以流汗健身擁有馬甲線,可以修鍊廚藝款待自己和家人的胃,可以涉獵任何感興趣的新知識,也可以去創業、去獲得因為做了幾年全職媽媽而延期的一切。

達成這些事情,需要自知,更需要自律,而非每天窩在沙發里啃著薯片看電視就能做成的。當你去努力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孩子也會被你的專註力、自制力和執行力所吸引,潛移默化中他也會吸納到這些優秀的精華。我就挺希望以後能在「擁有一個很牛的媽媽是什麼樣的體驗?」這一問題中,看到我兒子的回答。

我也知道,有很多媽媽,因為有了孩子,學習了更多相關知識,從而改變了自己的職業路徑,從事了教育、心理等相關的職業。這也是因為孩子讓我們看到了許多曾經被忽略的東西,在歡笑和苦惱並存的育兒生活中,我們漸漸地更了解自己,也對這個時刻帶給我們驚喜的小人兒充滿求知慾。

為什麼要選擇成為全職媽媽?

相信有很多媽媽被問過這個問題,我也是。至於我為什麼要選擇做全職媽媽,只能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當初決定暫時放下自己的職業計劃,拿出三年的時間在家自己帶孩子,是因為直覺上就認為這樣是正確的事。

有孩子之前,我雖然沒怎麼關心過育兒和心理理論,但還是認為,自己的孩子還是應該由自己來教育。這又要涉及到「隔代教育」這一持續多年的終極話題了,同「高學歷女性該不該做全職媽媽一樣」,要徹底分析清楚,實在需要太宏大的篇幅。何況這不可能得到非黑即白的結論,裡面參雜著太多的個人偏好選擇,有利有弊,就看大家在乎哪一點更多一些。

回到當初選擇做全職媽媽的問題上來,如果自己不帶孩子,還是需要找到別人來做這件事,不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是保姆或育嬰師。就我家來說。因為孩子的爺爺奶奶年齡已大,而且將一個小嬰兒帶大,在身體和精神上都不是什麼易事,我們實在不忍讓他們再度操勞。

而姥爺因為癌症,從孩子出生前就卧病在榻,一年前也已駕鶴歸去。姥姥也就是我媽媽,經歷兩年夜以繼日寸步不離的照料,已經耗費了太多心力,何況她剛剛才退休,更不忍心剝奪她休息復原的時間。

我還覺得,老人們都已經將我們撫養成人,實在沒有理由撫育我們的下一代,這不應該在他們的責任範圍內,更不是他們的義務。至於保姆,從一開始就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內,誰也不希望孩子最親的人是個非親非故的人,安全問題又需要格外注意,不如自己來帶。

就父母親自養育孩子的必要性來說,母親和嬰兒,從一開始就建立親密的聯繫,再怎樣強調都不為過。讀過一點心理學以後,我更加肯定這一點。

母嬰間親密與否,奠定了孩子未來的生命底色。其他親人雖然也會悉心照料孩子,滿足其生活需求,但嬰兒最初的存在感,都依賴於媽媽是否看得見他。

對母嬰共同體的追求,是嬰兒心理狀態的天然追求,既他想和母親完全融合成一個人。媽媽看到他、回應他,他才感到自己存在,從而發展出自信;媽媽看不到或者不回應,他就覺得自己不存在,久而久之,性格和心理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所以我一早認為,父母,至少母親自己養育嬰兒極為重要。儘管有時候我會感覺自我要被孩子完全吞沒,幾乎要喪失自我。因為最初照顧嬰兒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嬰兒對母嬰共同體的追求,也使得他一刻也不能離開母親。

這可能會讓一個女人覺得被束縛、失去自我、窒息感,但為了培養孩子的基本安全感和信任感,暫時的全情投入是必要的。而孩子慢慢長大,又要學會慢慢放手,關注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從而也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

給孩子的愛越多,越能使他更好地獨立。就像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所說,每個人的心就像是一個罐子,罐子里有了很多愛,被盛滿了,才能自然地倒出來。而假若罐子的水很少,就很難倒出來。我希望把孩子的儲愛槽填滿,讓他成為陽光、幽默、風趣,熱愛他人和自己的健康孩子,不要給他和我自己留下任何遺憾。

現在,我漸漸釋然,要想成為一個心智健全的全職媽媽,自我的心靈救贖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些事情需要想開,有些執念需要放下。孩子需要我,那我就帶著積極心態努力投入。同時我也不想忘記自己,覺得很疲憊的時候,一點獨處的時間就能讓我滿血復活。這點時間可以用來讀書、聽音樂、運動來放鬆身心,學習烹飪、琢磨服裝搭配、練出緊實的肌肉線條,從這些事情中我也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做媽媽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看到成效的事情,也太容易令人心緒緊張。因為總有人做得比我完美,總有人更加能調劑好生活的各個方面,把孩子養得健康漂亮又博學,似乎她們都能做一個優雅、美麗的媽媽,而不是蓬頭垢面、贅肉橫生的勞作婦女。

家人不一定會因為你為孩子做英語啟蒙而感激你,但很有可能因為孩子生病感冒而指責你失職。每一個媽媽都那麼努力,以至於她們有時候可能對別人的看法過於在意。「你是個好媽媽」會讓她們緊繃的心放鬆舒展,而「你是個糟糕的媽媽」足以讓她們瞬間崩潰。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媽媽,請不要對自己那樣苛刻,並開始喜歡上現在的自己。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應該被記住、被讚賞,每個努力的媽媽都值得被家人和這個社會溫柔相待。

社會目前給媽媽創造的便利條件和輿論寬容度,我認為還是不夠的,如果你是她們的家人,請儘可能多地創造讓她們自信的機會吧,毫不吝惜地稱讚她吧,她太需要被肯定、被認可了。

至於我,對未來的設想,也漸漸在我心中明晰,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我從最初的悵然若失,到現在已能安然享受母子獨處的珍貴時光,習慣於通過閱讀、寫作、看片來排解孤獨。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會放一曲舒緩的音樂,看著孩子熟睡的小胖臉,提醒一下自己,我們還剩下不到一年半可以朝夕相處的日子。接下來的每一分每秒,都應該被珍惜。

等他上了幼兒園,就會漸漸開始離開媽媽的懷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而我也需要繼續修鍊自己,開發出更多喜歡做的事情,為回歸職場做好準備。等到孩子跑向外面的世界時,我希望我能夠微笑著望著他的背影,提醒自己不必去追,然後轉身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推薦閱讀:

我做全職媽媽這五年

我是四娃媽媽

放輕鬆,做個正常的媽

3個娃,麥肯錫到蓋茨基金會,奴隸社會還有馬甲線!

論兩寶媽的自我修養

我們一直在專註講一些好故事,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我們以後發送「故事」。


你讀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讀經典老文章,發送 m 或者點下面的菜單。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請回復「投稿」。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孩子被老師批地一無是處,這位媽媽的做法震驚所有人
三成新媽媽患哺乳期乳腺炎 早餵奶勤餵奶多休息能預防
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轉載】-老端的觀點-搜狐博客
孩子長不高,怪就怪在那雙鞋!媽媽爸爸快重視起來!
愛的牽掛(55)——媽媽的墳墓

TAG:媽媽 | 價值 | 全職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