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爍 任波:華晨迷宮(《財經》 2001-4-5)

華晨迷宮訂閱《新世紀》|註冊財新網 王爍 任波

  2001年3月20日,上海華晨集團(600653)受讓中西藥業(600842)26.41%股國家股,俟審批通過,將成為中西藥業第一大股東。

  3月14日,一汽金杯(600609)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3.43億股股票,並出資4.4億元參與設立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華晨集團發布了幾乎同樣的公告。

  3月中,德國寶馬集團公司確認,正在與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這實際上證實了1月以來的關於兩公司正在談判組建合資公司在華生產寶馬汽車的傳言。

  去年12月16日,中華轎車在瀋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金杯客車)下線。

  把所有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交易和事件穿起來的人,叫仰融,一個至少到最近之前行事低調得近乎隱秘因而並不非常知名但在業內非常富於爭議的人物--他掌管著中國最大的輕型客車製造公司,也有人斥之為"不懂汽車";他在資本市場上頗多驚人出手,也有人認為其不過是"好為大言"。是耶?非耶?

  仰融,上海華晨集團董事長、金杯客車董事長、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晨控股董事長……在他的身後,是一個"華晨"迷宮--冠以華晨之名的公司不知凡幾,浮出水面者有在上海、香港以及紐約上市的公司,在水下者則無從測知全貌,已知的有分散在內地的浙江、四川、遼寧及香港乃至百慕大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公司。對於所有這些公司,仰融模糊地稱之為"大華晨";"大華晨"的全部線索,可能只繫於仰融。

  「華晨」之源

  趙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華晨「一開始就是搞資本運作的」。趙認為這再好不過:「他能運作來錢。」65歲的趙至今對仰融信任有加。

  35歲的蘇強為仰氏左右手已有10年--蘇強現為上海華晨集團總裁,1990年碰上仰融並加入華晨時,尚未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畢業。

  當記者問蘇強發展中華轎車的資金--宣傳材料稱這一中國第一個自主整車知識產權的轎車項目將耗資50億元人民幣--是從何處籌措得來時,電話那頭的蘇強簡單作答:從華晨;當記者追問哪一個華晨時,可能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蘇強脫口而出:「所有的華晨!」

  所有的華晨?有多少華晨?

  仰融的自我介紹總是從1991年開始,1991年以前的經歷在他的介紹中幾乎是空白。所聽知的僅有以下情況: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1985年5月至1992年1月曾任香港華博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在中國金融學院工作。

  1991年,一家名為「華晨控股」(Brilliance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買下了瀋陽市一家國有股份制企業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瀋陽金杯")的4600萬股股票,成為該公司舉足輕重的大股東之一。華晨控股的董事長正是仰融。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大華晨」的第一次亮相。

  據兩年後瀋陽金杯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時披露的有關材料,這家華晨控股在百慕大群島註冊。但這公司的基地顯然在香港,無論是仰融還是當時的瀋陽金杯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希友,均把華晨控股稱為「香港華晨」--它也是我們知道的最早的「華晨」,從時間以及它在「大華晨」中的地位看,它是所有「華晨」之源,到今天,也是「大華晨」的運作核心與關鍵性的主線。

  華晨控股大約1990年在百慕大群島註冊,因非上市公司,基本材料公眾難以獲知。直到2001年初,才在華晨向香港聯交所披露的有關關聯交易公告中看到,華晨控股的所有股權均由仰融代「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sset」持有,英文直譯應為「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

  但是,仰融及蘇強對記者的解釋與此頗有出入。2月底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及當初進入瀋陽金杯的「華晨」(亦即華晨控股)之淵源時,仰融告訴記者,「那是我們幾個人在境外成立的一個機構,成立之後再回國內運行。」是你們自己成立的一個公司?記者問。「在香港成立的,是自己的資金。」仰融說。

  這些資金,據仰融和蘇強說,來自於在其時中國內地剛剛起步的證券市場上的操作。「們可能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大鱷。」蘇強半開玩笑道。仰融則稱,因為當時華晨市場影響力巨大,名震一時的"楊百萬"曾多方請託要與他們合作而不得(楊百萬真名楊懷定,上海人,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民間投資者之一,以異地炒賣國庫券起家。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對此事及仰融本人均無印象)。

  華晨控股收購瀋陽金杯股權,價格不詳,但4600萬股股票畢竟總值不菲。時值1991年,深滬股票交易所均尚未啟動,全國只有規模不大的國庫券交易及股票交易場所,要容下華晨這般體積的「大鱷」而少為人知,殊為不易。

  「大華晨」亦有其他在香港註冊公司。在位於香港金鐘的香港公司註冊處,記者查到一家「華晨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月17日,最初的名稱為裕港國際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萬港幣,仰融擔任董事長,蘇強任公司秘書;一個月後公司方更名為華晨集團有限公司(Brilliance Group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同年5月,註冊資本由1萬港幣增加到1億港幣。記者還查到另外一些冠以華晨之名的香港公司,如更晚些註冊的華晨投資(Brillianc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該公司的註冊資本也是1萬港幣。仰融、蘇強的名字名列董事會名單之中。顯然,它們都是華晨控股以後的衍生物。

  瀋陽金杯組建於1988年,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希友自從1984年起就擔任其前身瀋陽汽車工業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很早就對華爾街作過多次考察,早受股份制和資本市場的洗禮。據趙希友回憶,1988年,瀋陽金杯汽車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更名為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股票1億股,公司本來打算在公司內部發行至少5000萬股,但是認購極不踴躍。1991年出現在趙希友面前的仰融,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買主。

  趙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華晨「一開始就是搞資本運作的」。趙認為這再好不過:「他能運作來錢,而且我看得很清楚,將來中國的汽車業誰有錢誰就是老大。」65歲的趙至今對仰融信任有加。

  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概念股」打造過程

  「這樣一算賬,華晨就拿到了51%,讓他們拿著金杯客車的控股權在海外上市。」趙希友回憶說

  大量持股瀋陽金杯之後,仰融及華晨開始在這家本來規模不很大的地方汽車企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趙希友回憶說,瀋陽金杯最缺的是資金,因此仰融提議到國際資本市場上去融資,而要拿出去的,就是當時集團最看好的項目--從日本豐田引進的海獅(Hiace)麵包車。這在當時,是一個極為創新的想法。

  1991年7月22日,華晨控股與瀋陽金杯聯手創辦了一家合資企業,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及的金杯客車。在合資公司,華晨控股以現金1200萬美元入股,占股權40%;瀋陽金杯以旗下生產豐田海獅麵包車的資產入股,占股60%,總投資2998萬美元。

  仰融回憶當時的情況:「金杯集團(指瀋陽金杯--記者注)下面有30多個企業,其中有一個叫做瀋陽轎車廠,是國有獨資企業。他們跟豐田簽了一個技術援助合同,引進豐田製造海獅的技術,同時租賃了日本設備和模具。但是當時這個廠的投資遠遠不夠,金杯集團自己在治理整頓的環境下沒有辦法維持引進設備等資金,所以當時才要跟華晨合資,解決一部分資金。當時我們在探討能不能把這個公司拿到海外上市以便繼續引入資金,保證繼續引入海獅車的需求。整個金杯集團我們也看了,只有這塊業務是不錯的,在當時是整個金杯的精華。如果把整個金杯包出去上市,也會不容易。1991年的3月,開始跟金杯集團進行合資談判;7月,瀋陽轎車廠作為中方,華晨作為外資,建立了合資企業。」

  1992年7月,瀋陽金杯在上交所整體上市,第一大股東為瀋陽市國資局,仰融本人也出任了上市公司常務董事。上市之後,瀋陽金杯成為當時滬市上市企業中最大的異地股。

  在此期間,仰融啟動了為海外上市而進行的另一些安排。

  1992年5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發起人是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華晨、中國金融學院、華銀信託投資集團四個單位。仰融擔任基金會的副會長。基金會的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前門東大街23號院東二樓,由華晨的北京辦事處免費提供。據現在基金會人員介紹,當時兩個單位是在一起辦公。基金會的註冊資金為210萬元,其中10萬元由央行教育司撥款,200萬元來自華晨。華晨承諾還將向基金會注入400萬元運作資金。 基金會成立後一個月,亦即1992年6月,仰融在百慕大群島註冊了一家公司,名為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Holdings Limited,CBA,下稱華晨汽車),由華晨控股100%持股。這家華晨汽車的全部資產,就是華晨控股隨即注入的金杯客車40%的股權。

  這之後,仰融安排了一次關鍵性的換股:瀋陽金杯以11%的金杯客車股權,從華晨控股手中換得大約21.57%的華晨汽車股權。而華晨控股再將此11%股權注入華晨汽車。換股後,華晨汽車所持合資企業金杯客車股份從過去的40%上升為51%,成了絕對控股方;與此同時,仰融的華晨控股在華晨汽車仍保持絕對控股地位,因之又間接地絕對控股了金杯客車。在換股以前,華晨控股在金杯客車裡只是一個佔40%股權的小股東。

  「這樣一算賬,華晨就拿到了51%,讓他們拿著金杯客車的控股權在海外上市。」趙希友回憶說。

  但是,最終於1992年10月9日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華晨汽車,其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終控股股東名單,既非華晨控股也非瀋陽金杯,而是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如此一來,華晨汽車在紐約交易所成為當時的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概念股」,發行500萬股普通股,IPO價格為每股16美元,籌集資金8000萬美元,全部用於金杯客車。華晨汽車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由仰融出任。

  對於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股權問題,仰融對此的解釋是,在上市之前,華晨以「捐贈的方式」把華晨汽車的控股權給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

  不過,記者在國家民政部所查到的一份關於基金會的文件,則明確地稱此為「受託」,而且是其當時主要的經營活動,並稱基金會將從1994年起收取一定的管理和手續費。從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上看(2000年年報還未出),持股57%的大股東至今在名義上仍然是基金會。但還有一份文件顯示,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黨組決定,接受國有資產管理局意見,將在美上市的股權轉交國資局。其間似彼此有出入之處,但仰融不願詳述。

  除了海外上市,按理說仰融的華晨控股還應當持有瀋陽金杯的相當股份,但瀋陽金杯國內上市的資料並沒有披露此事。外資不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是當時的明確政策,而據趙希友說,華晨控股的這部分股權後來套現了。1992年瀋陽金杯上市時,仰融擔任常務董事;到1993年年報上,仰融的名字消失了,套現可能就發生在此期間。

  華晨汽車成功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時,中國證監會尚未成立。華晨此舉甚至先於1993年之後的大牌國企山東電力、華能電力等所謂「N股」企業,一時震動極大。仰融對記者極稱過程之艱險,並稱「許多事情尚未解密」。其中確有相當多隱情不為人所知,比如,華晨汽車上市未久,一起針對此次上市過程中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調查即行展開,據悉仰融曾為此遍訪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各部門進行解釋。不久,瀋陽金杯董事長趙希友抱病,並很快下台;而仰融與華晨隨即恢復潛行狀態。「我們決定全面轉向香港。」仰融說。

  從此,華晨在國內絕蹤近兩年。

 http://archiv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079852&time=2001-04-05&cl=110 華晨迷宮(二)訂閱《新世紀》|註冊財新網 3月中,德國寶馬集團公司確認,正在與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這實際上證實了1月以來的關於兩公司正在談判組建合資公司在華王爍 任波

  圍繞瀋陽金杯與金杯客車的攻防

  在一汽入主瀋陽金杯前後,仰融、蘇強成功地保住了金杯客車這一小塊陣地。這也使當初主要作為金融投資者、「偶然進入汽車行業」(仰融語)的華晨發生角色轉換

  仰融與趙希友原有約定:仰融負責融資,趙希友負責造車。隨著趙希友不再擔任瀋陽金杯董事長、總經理,這一框架無從繼續。而從1993年開始的宏觀調控,對瀋陽金杯這樣的地方汽車公司來說是一場無法熬過去的風暴。瀋陽金杯步履維艱,到1994年,已是難以為繼。

  1995年2月,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通過收購瀋陽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51%國家股,成為瀋陽金杯的第一大股東,隨即將其更名為一汽金杯。多名省部級高官出席儀式,國家計委、經貿委、機械部紛紛發來賀電,慶賀這一當時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重組行動--當時中國最大的地方級汽車公司,就此消失在一汽龐大的身軀中。「一汽掃平東北,」仰融說。

  對仰融來說,重組的喜酒從一開始就是一杯苦酒。瀋陽金杯是金杯客車的第二大股東,一舉一動牽動金杯客車,前者需要及早尋求背靠的大樹,其實是早已清楚的事情。但一汽是仰融最不願意看到的選擇。他們首選的目標是寶鋼,其次是二汽集團。

  「在瀋陽金杯尋找出路的時候,我代表瀋陽去寶鋼兩次。寶鋼當時想介入汽車行業,而且每年有三四十億元的利潤。」仰融告訴記者。上海市政府和冶金部否決了這個方案。「於是我們就考慮二汽。」二汽如果收購金杯,勢必在東北也就是在一汽家門口插上一枚釘子。「從戰略上講,二汽進入瀋陽好過一汽。」這一方案亦未成功。

  1995年1月,也就是一汽入主前一個月,華晨汽車接管其與瀋陽金杯之合資公司金杯客車的管理權,仰融出任金杯客車董事長,蘇強出任總經理。接管的口徑是金杯客車虧損嚴重,大股東要對境外投資人負責。其實,金杯客車情況不佳,主要是因為引進的海獅麵包車項目1994年還未發揮效益,就算是華晨汽車接管後的1995年,海獅麵包車銷量亦不過3000輛。

  幸運的是,接管之後,從1996年開始,海獅麵包車項目進入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期。華晨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金杯海獅麵包車產銷量以每年50%的速度跳躍式激增,從1995年的9150輛激增到2000年的6萬輛,連續4年居於全國輕型客車市場佔有率榜首。2000年銷售額70億元,利潤僅次於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居汽車行業第三名--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一汽入主瀋陽金杯之時,仰融、蘇強成功地保住了金杯客車這一小塊陣地。這也使當初主要作為金融投資者「偶然進入汽車行業」(仰融語)的華晨發生部分角色轉換,過去來自趙希友的支持不能再指望了,在這個產業中要繼續發展下去,只有親力親為。

  清華園裡的中華樣車

  仰融開始進行富於感染力的、彷彿演說一樣的介紹,當說到這車「開起來像寶馬,坐起來像賓士,而價格卻像桑塔納」時,演示廳里充滿了驚疑或感嘆之聲

  1999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在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一間寬敞的展示廳里,一輛樣車靜靜地停在展示台上。這是記者第一次看到這種一年後以"中華"牌名稱下線的轎車。這是一次演示,也是一次遊說的機會。受邀來此的客人們默默地鑽進黑色的車裡體會。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影響這車的命運。仰融開始進行富於感染力的、彷彿演說一樣的介紹,當說到這車「開起來像寶馬,坐起來像賓士,而價格卻像桑塔納」時,演示廳里充滿了驚疑或感嘆的嘖嘖之聲,介紹達到高潮。

  在決策自主開發轎車項目之前,仰融探討過其他可能性。明顯的選擇是與一汽合作,在金杯客車生產紅旗牌轎車。這很快被證明是一廂情願。談判差不多沒開始就結束了,一汽沒興趣--「你們不懂汽車。」

  金杯客車的現實情況很好,海獅麵包車的銷售增長迅猛,為金杯客車提供了絕大部分銷售收入和利潤,但僅憑一類產品無法維持穩定的高速增長。美林證券的一份分析報告預測,由於競爭加劇,單台產品的年降價比例為5%到10%,金杯客車的未來年增長率將降到20%到30%。過去數年每年平均超過50%的高增長期就要結束了。未來的增長動力來自何處?

  至遲到1997年,仰融做出決策,要自主開發轎車項目。這是一個巨大的賭博,風險是龐大的:巨額的資金需求、從小型客車廠商轉而生產轎車帶來的巨大技術壓力、完全不確定的審批前景。仰融動員了幾乎全部的"大華晨"資源。

  重返國內證券市場

  「華晨汽車一年五六億元的利潤,如果注入到一個國內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當時收購申華之後,第一個意願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華晨汽車。」仰融說

  從1992年華晨汽車上市後,華晨與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之間的關係可謂漸行漸遠。作為基金會副會長的仰融幾乎從不登門,「都不知道基金會的門朝哪兒開了」。

  但在需要的時候,華晨能自如地運用基金會的名義行事。1998年底,華晨重返國內資本市場,這是事隔6年的回歸。1999年3月,一家名叫「珠海華晨控股」的公司在幾天之內火速成立。仰融沒有告訴記者珠海華晨的結構,只是稱其採用了託管給國內自然人的方式。這與記者從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中找到的資料並不一致,在該年報中關聯公司項目下的一個注釋里,稱珠海華晨控股是金融教育基金會全資擁有的公司。

  不論從珠海華晨控股往上的淵源為何,從珠海華晨控股往下,仰融開始構建「大華晨」在國內的另一金融鏈條。下一環是申華實業(上交所代碼600653)。

  華晨汽車當初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確曾仰仗中國概念的一時風光,但遠離母國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至1999年,該公司每日平均成交量已萎縮到只有2萬股左右,市盈率為七八倍,籌資功能根本無法彰顯。在中國,華晨汽車1996年以來業績增長相當迅猛。「通過珠海華晨打到明面上這條線」(仰融語),正是為了尋求一個把華晨汽車注入國內上市公司的機會。

  「華晨汽車一年五六億元的利潤,如果注入到一個國內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當時年收購申華之後,第一個意願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華晨汽車。」仰融說。

  入主申華據仰融說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詳情不得而知。人們只看到,珠海華晨的進入使當時申華實業大股東君安證券與申華實業董事長瞿建國似乎不可解的矛盾迎刃而解--珠海華晨收購了君安證券旗下的君安投資,後者在申華實業持股15%,從而成為申華實業第一大股東。仰融及蘇強再次表現了「火中取栗」的技巧。

  1999年3月19日,君安與申華在董事會上通過了雙雙出局、讓位於珠海華晨控股的決議。就在同一天,申華實業發布公告,董事會一致同意以公司自有資金和配股募集資金出資9.4億元,收購珠海華晨控股持有的887萬股華晨汽車股份,占華晨汽車總股本51%。同時,蘇強進入申華,擔任總經理。晚些時候,仰融接任申華實業董事長。

  記者得知,其時珠海華晨並未擁有這887萬股華晨汽車股權。據說,原計劃是等到方案獲得批准後,方轉移這部分華晨汽車股權。但此計劃未得推進便被放棄,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申華實業股東大會上,收購華晨汽車的提案甚至並未提交股東大會表決。事後,仰融解釋說,申華只有6個億凈資產,而華晨汽車的凈資產高達20多億,市值更高達70億元,"收不下來"。但知情人士稱,此宗交易未獲證監會批准才是關鍵。

  這並不奇怪,直到差不多兩年以後,人們才看到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已同意H股企業到國內發A股的說法。在兩年前讓本來就備受爭議的紐約上市公司華晨汽車重入中國證券市場,當然很難如願以償。

  不過,仰融很快就為美國的華晨汽車找到了新的出口:香港。

  1999年8月,華晨汽車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兩地上市的A1申請表;10月,成功上市,承銷商為法國里昂信貸,發行了1958萬股股票,募集資金6.5億港元。

  同月,申華實業更名為上海華晨集團。雖然注入華晨汽車的策略未能執行,仰融和蘇強仍在為其一步步注入其他資產,逐步改造。國內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已然打開,使用只待時機。

http://archiv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079850&time=2001-04-05&cl=110華晨迷宮(三)訂閱《新世紀》|註冊財新網 王爍 任波

  明線與暗線

  中華轎車項目的開發,亦是處於上市公司序列「明線」上的華晨汽車與處於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線」上的華晨控股合作的產物

  在紐約與香港兩地上市的華晨汽車大股東名單里,股權超過5%的大股東僅金融教育基金會,看不到華晨控股有任何股權參與。華晨控股只是華晨汽車的管理者。根據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當年華晨汽車向華晨控股支付的管理費用為475萬元。

  但華晨控股與華晨汽車的關係遠比此密切。1999年全年,華晨汽車向華晨控股及其關聯公司作短期借款超過12.4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比上一年度猛增10億元左右。而華晨汽車當年銷售額中,有28.9億元是通過華晨控股關聯公司進行。

  中華轎車項目,亦是處於上市公司序列"明線"上的華晨汽車與處於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線」上的華晨控股合作的產物。

  1997年6月,中華轎車開發的M1工程啟動。同年7月,華晨控股全資擁有的一家在百慕大註冊成立的CAC(China Automotives Company)與義大利設計公司簽訂設計合同,由其創建人--曾經為寶馬、凌志、現代設計過成功車型的設計師久加諾主持設計。車型設計費6200萬美元,包括轎車和同一底盤的多功能廂式車。按照協議,CAC擁有造型和工程設計的完整知識產權。直到2000年12月28日,中華牌轎車下線後,金杯客車向CAC支付了6.81億元人民幣,所有相關權利方被轉至金杯客車從而間接轉至華晨汽車名下。

  誰買下了一汽金杯

  一汽金杯即將恢復原名瀋陽金杯。仰融笑稱:金杯客車是華晨汽車和瀋陽金杯的合資公司,中華轎車是在金杯客車產生的,"我現在兩邊都能說了算。"

  在中華轎車項目面世之前,仰融只剩下一個安排沒做,這既是戰略上必須做的準備,亦將解開仰融和華晨與一汽之心結。

  2000年11月24日,一汽金杯再次宣告易主。11月24日,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及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瀋陽新金杯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一汽將其持有的32683.36萬股法人股,佔總股本的29.91%,轉讓給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49481.23萬元;同日,一汽將另外一部分12019.96萬股法人股,佔總股本的11%,轉讓給瀋陽新金杯投資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18197.70萬元。

  受讓的兩公司中,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瀋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受託行使該公司的股東權利。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10月,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瀋陽新金杯投資有限公司為國有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由瀋陽金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瀋陽汽車工業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設立,成立於2000年9月10日,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

  此次股權轉讓看上去只是一汽退出一汽金杯,將其還歸瀋陽市,但在事實上,一汽金杯已經歸於華晨之手。股權轉讓結束後,公司主要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仰融告訴記者,華晨正是此兩宗股權收購的實際出資人,第一及第三大股東總計41%的股權其實已操於華晨之手,除了6.7億元的股權收購費用,華晨還承擔了一汽金杯兩億多元的負債,總計出價9.43億元。之所以採用如此特殊的安排,仰融的說法是,「一汽有要求,不跟我們簽署協議。」

  據說,為了滿足一汽不與華晨直接簽約的要求,華晨貸款給受託簽約的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瀋陽新金杯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個公司再將所受讓的股權質押給華晨。毫無疑問,此舉得到瀋陽市的強力支持。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一向姿態強勁的一汽來說,此次撤出可謂罕見的讓步。

  9.43億的資金相當龐大,華晨內部不無疑慮。「我的財務總監建議我不要收購。我說從戰略上一定要收購,一定要擁有這個公司。」仰融說。所謂戰略,眼前是指發展中華轎車項目的報批須通過金杯公司,而一汽是金杯公司的大股東,「這塊絆腳石一定要搬掉」(仰融語)。不然,除中華轎車之外,連1月初開始曝光的與寶馬公司的合資談判都無從談起。將來,這會是華晨在國內汽車行業以新姿態崛起的必需平台。

  一汽金杯即將恢復原名瀋陽金杯。仰融笑稱:金杯客車是華晨汽車和瀋陽金杯的合資公司,中華轎車是在金杯客車產生的,「我現在兩邊都說了算。董事會,說句笑話,其實不用開了。當然,一言堂也不行。」

  一切水到渠成,股權協議簽後20天,中華轎車在金杯客車廠區內下線。

  只有一個問題:「大華晨」的哪條線出了這筆錢?上海華晨集團?華晨汽車?作為上市公司,它們均無相關的信息披露,看來不可能;很大的可能或者是珠海華晨,或者是華晨控股另行繞道。仰融、蘇強對此問題及記者的猜想均拒絕置評。

  等待審批的中華與寶馬

  去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時,仰融曾說預計將於7月間推出市場。現在,這一日程已被推至9月。據記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許可證仍未下來

  去年12月16日,在瀋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廠區舉行的中華轎車盛大下線儀式上,仰融介紹,中華轎車的開發,「在觀念上有三個突破」:一是車型不一味追求特定地區的「民族風格」,而是強調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二是融合世界先進企業的技術標準,所有零部件的標準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三是投資1億元人民幣,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並捐出中華牌轎車產品的所有技術和圖紙。

  對於部分國內關心汽車行業的人士來說,華晨的轎車雄心,是一種了不起的在一汽和二汽之外的模式:無國家巨額投資,主要依賴大膽、精巧的資本市場融資;並且,一種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已放在眼前。這簡直是正在發生的奇蹟,而他們樂見其成。

  但傾華晨之力而為的中華轎車項目,在資本市場上得到的反應不一,其中不無疑慮,在其目前主要的上市地香港,至少有兩家投資銀行調低了華晨汽車的評級。原因首先是對主業為輕型客車的金杯客車能否駕馭轎車項目感到不安;並且,他們注意到,無論是印度還是印尼,試圖發展本國獨立品牌轎車的努力都受到了慘重的挫敗。印度的Tata車2000年最後一個季度僅銷出2000多輛。他們擔心華晨汽車走上覆轍。

  他們更關注的是1月間透露出來的華晨寶馬合資談判的進展。德國寶馬集團的一名負責銷售的高級副總裁在新加坡證實了談判正在進行的消息,樂觀的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如果寶馬合資成為現實,華晨汽車的股價將大幅上揚--實際上,當消息傳出後,短短三天內,華晨汽車股價上揚25%。

  寶馬公司日前發布正式新聞稿,駐華首席代表董顯銓確認談判正在進行。「寶馬集團正在和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該建議書將報送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地方和中央主管機構審批。」

  不過,中華轎車項目本身從華晨與寶馬的任何可能合作中都不會獲益很多。董顯銓提及有數名寶馬公司生產管理方面的專家正在為中華轎車生產工藝流程方面提供幫助,但表示這在寶馬是常事。「寶馬對該項目的介入僅限於為華晨取得穩定的生產流程方面的支持,並沒有參與到車輛本身的研發工作。無論現在還是將來,華晨的汽車和目前正在研發的可能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寶馬汽車之間,都不存在任何技術聯繫和轉讓。」

  至於寶馬合資項目,仰融相信最快可在6個月內完成審批程序。但美林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寶馬合資項目最早也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啟動,所以要待觀察中華轎車上市之後的表現,才會考慮是否調高對華晨的評級。

  對於中華轎車來說,生產許可證仍是一個問題。去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時,仰融曾說預計將於7月間推向市場。現在,這一日程已被推遲至9月。據記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許可證仍未發下來。未來一段時間將是令人焦灼不安的等待。

  「民生擔保」平台

  仰融說:「人家建議我--你該冒出來了」

  顯然是因為形勢不同了,華晨此次重返國內資本舞台,一改過去低調的風格,其動作也跨出汽車行業,成為多舞台的運作,遠則有進入申華,近則有進入中西藥業。

  3月20日,中西藥業(600842)和上海華晨集團(600653)各自刊登公告稱,上海中西藥業國家股股東代表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將向上海華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公司國家股56939896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6.41%。在股權轉讓報批期間,這批股權已託管給上海華晨集團。中西藥業將於4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改選11人董事會中的8名董事。仰融、蘇強的名字已出現在中西藥業董、監事候選人名單中。

  在收購目標處於某種漩渦之時切入,並迅即「擺平」各種相關的麻煩,是華晨金融收購的特色,亦是仰融長袖善舞之金融才能之最神奇一面。1990年進入金杯、1999年進入申華,都是如此,此次更不例外。中西藥業正陷入呂梁事件(參見今年2月號封面文章)後遺症的泥沼之中。記者一再追問,蘇強不願細講進入的動因,「價格合適就進」。

  有媒體開始討論華晨是否能擺脫中西藥業第二大股東北京中科--呂梁事件的核心機構--的可能糾葛,但在事實上,仰融相當知道此事的深淺。 據仰融說,早在去年,呂梁就試圖說服仰融與之合作。仰融認為呂梁有兩大問題而拒絕合作:一是金融鏈條太長太脆弱;二是沒有建立真正的團隊,對合作者及追隨者缺少激勵和約束的手段。此次進入中西藥業,雖可謂「明知山有虎」之舉,畢竟已經少了許多呂梁時期的長鏈條。以仰融、蘇強的行事風格,此事當已謀定而後動。4月20日臨時股東會上,如無意外,華晨似當能成功入主,而中西藥業似亦將成為「大華晨」旗下最新之上市公司。

  隨著入主中西藥業,「大華晨」之線索似正日趨繁複。但在擴張之時,仰融整合華晨各條線的努力也在最近啟動。

  3月14日,一汽金杯發布公告,宣布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本次增資擴股的34300萬股,占其增資後總股本的9.8%,並出資4.4億元投向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華晨集團發布了幾乎同樣的公告,宣布將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增資擴股的普通股,出資4.4億元參與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

  這是華晨系直接進入金融業的舉動。廣東發展銀行原總股本為22.9億元,本次總股本增資至35億元。此次增資,華晨系僅一汽金杯和上海華晨即承擔了8.2億元,佔到總股本的19.6%。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簡稱民生擔保)。該公司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一汽金杯、上海華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瀋陽新金杯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金10億元。今年1月8日,全國工商聯正式批准並下文件組建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2月23日,國家工商局就正式批准,註冊地在上海浦東。」仰融說。

  目前,已知民生擔保有一汽金杯和上海華晨所投資8.8億元,佔88%的股權。仰融設想,民生擔保的下一步是將注資冊本擴展為30億元,而最終目標,是成為整合「大華晨」的平台。

  這將是一個繁重的計劃。多年運作之後,華晨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已達200億元。「各個公司沒有集中到一個平台上,形成一個拳頭,難以進行更大的資本運作。去年11月我形成了一個戰略,就走民生投資信用擔保這條線。五家上市公司根據它不同的功能來完成不同的責任。他們都應該在民生擔保這個統一的平台上。」

  此外,華晨在多年積累中發展起來的資產,也需要一個歸屬。仰融告訴記者。「原來我們打的是華晨牌,是國營還是民營,說不清楚,民生大家都知道是工商聯的,是民營的。」--雖然工商聯只會有比例不大的投資。

  「大華晨」的三條主線,未來將可能次第通過此平台進行整合。「實際上,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是一條線(記者註:指基金會-華晨汽車-金杯客車這條線),收購申華實業之後打在明賬上的是一條線(記者註:指上海華晨集團這條線),第三條線就是原始資本和產業的積累(記者理解是指非上市的華晨控股及其關聯公司這條線),後面這條線不明顯,是我們資本和產業的積累。」仰融說,「(這條線)人家建議我--你該冒出來了。」

  仰融的計劃是越快越好。「在今年12月份,完成全部重組。」那個時候,想必中華轎車的生產許可證及寶馬合資事宜也已有了結果。新華晨的格局就此大定--這會是華晨迷宮之解嗎?抑或是華晨迷宮之升級版?

  根據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仰融今年44歲。他說,準備於2010年退休。

  http://archiv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079851&time=2001-04-05&cl=110


推薦閱讀:

42歲的中興男,你若學投資,也不會有這樣的結局了
年報公布悄來臨,滬指調整恰逢機
麥肯錫:中國應成立壞賬銀行 |《財經》觀察
中國經濟12個兩難 控房價還是保支柱 --環球財經
11.24市場解析

TAG:財經 | 迷宮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