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纜中的EMI共模電流是如何產生的

電纜的輻射問題是工程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90%以上的設備不能通過輻射發射測試都是由於電纜輻射造成的。在實際中經常發現,當將設備上的外拖電纜取下來時,設備就可以順利通過試驗,在現場中遇到電磁干擾現象時,只要將電纜拔下來,故障現象就會消失。這是因為電纜是一根高效的接收和輻射天線。電纜產生輻射的機理有兩種,一種是電纜中的信號電流(差模電流)迴路產生的差模輻射;另一種是電纜中的導線(包括屏蔽層)上的共模電流產生的共模輻射。電纜的輻射主要來自共模輻射。共模輻射是由共模電流產生的,共模電流的環路面積是由電纜與大地(或鄰近其他大型導體)形成的,因此具有較大的環路面積,會產生較強的輻射,其形成原理已在第2章中進行了詳細描述。對於各種輻射驅動模式,即電纜上的共模電流產生的原因有:(1)信號迴流路徑阻抗較高,使信號迴流的電流經過迴流路徑阻抗時,產生壓降,該壓降成為共模電壓,而且正好在電纜與大地(或鄰近的其他大型導體)之間,導致共模電流。

  (2)差模電流泄漏導致共模電流。即使電纜中包含了信號回線,也不能保證信號電流100%地從回線返回信號源,特別是在頻率較高的場合,空間各種雜散參數為信號電流提供了第三條甚至更多的返迴路徑。

  (3)電纜與大地之間形成的寄生迴路,通過磁耦合的方式感應到電流,成為共模電流。

  上述三種共模電流雖然所佔的電流比例很小,但是由於輻射環路面積大,輻射是不能忽視的。因此不要試圖通過將電路與大地「斷開」(將線路板與機箱之間的地線斷開,或將機箱與大地之間的地線斷開)來減小共模電流,從而減小共模輻射。將電路與大地斷開僅能夠在低頻減小共模電流,高頻時寄生電容形成的通路已經阻抗很小。共模電流主要由寄生電容、寄生電感產生。當然,如果共模輻射的問題主要發生在低頻,將線路板或機箱與大地斷開會有一定效果。從EMI共模電流產生的機理(第2章描述)可知,減小這種共模電流的一種有效方式是,將信號線與回線靠得越近,則差模信號電流與迴流產生的各種寄生效果相互抵消。按照這種方法來避免電纜輻射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同軸電纜,由於同軸電纜的迴流電流均勻分布在外皮上,其等效電流與軸心重合,因此,迴路面積為零,幾乎too%的信號電流從同軸電纜的外皮返回信號源,共模電流幾乎為零,所以共模輻射很小。另一方面,由於差模電流迴路的面積幾乎為零,差模輻射也很小,所以同軸電纜的輻射是很小的。對於高頻信號,用同軸電纜傳送可以避免輻射。這也與傳統上用同軸電纜傳輸高頻信號,以減小信號的損耗的目的具有相同的本質。因為信號的損耗小了,自然說明泄漏的成分少了,而這部分泄漏就是電纜的輻射。減小這種共模電流的另一種有效方法是減小差模迴路的阻抗,從而促使大部分信號電流從地線返回時,產生的壓降幾乎為零,即線路板的地線雜訊為零,自然共模電流也為零。這裡的線路板的地線就是信號的迴流線,因此,地線上的兩點之間必然存在電壓,對於高頻電路而言,這些就是高頻雜訊電壓,它作為共模電壓驅動電纜上的共模電流,導致共模輻射。第5章中關於地平面阻抗的討論時提供的各種減小地線阻抗的設計方法,可以用來減小地線上的雜訊,從而減小共模電壓。如果在實際產品設計中,地平面阻抗控制失敗(實際上地平面阻抗控制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隨著電路板密集程度的提高,控制難度還隨之增加),那麼有一種補償的方式就是在產品的I/O埠將「0V」通過零阻抗(意味著連接部分的長寬比等於1°或360°搭接)接地,並將I/O信號通過Y電容接地,當然接地點必須是「乾淨地」。所謂乾淨地就是這塊地線上沒有可以產生雜訊的電路,因此「乾淨地」上的局部電位幾乎相等。如果產品外殼是金屬的,則「乾淨地」就為金屬外殼。


推薦閱讀:

NASA又出黑科技——能加速傷口癒合的電流紗布!
如何使用固態繼電器驅動恆溫器
您需要了解有關CMRR的信息——儀錶放大器(第2部分)
鉗形電流表的使用講解
從開關式降壓DC/DC拓撲產生高輸出電流時的低輸出電壓

TAG:電流 | 電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