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調查不代表我的幸福

百姓說話你的調查不代表我的幸福劉道彩 《 中國青年報 》( 2012年11月21日 02 版)

幸福話題持續在媒體發酵,全國有1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幸福城市」目標。但這一現象,既令人鼓舞,又需謹慎期待。

相比一味追求GDP,關注居民的幸福感固然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各大機構紛紛推出的幸福城市排名多如各城市熱火朝天的城建工地。據不完全統計,不算地方,目前僅掛「國字型大小」的「幸福城市」排行榜製作和發布機構,中國就有六七家,另外還有「十大快樂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誠信城市」等數十個榜單,或許,地方只要願意加入這場評選遊戲,落選的可能性都很小。

筆者所在的小城也曾受到過「幸福榜單」的眷顧,去年和今年都曾入選有關機構評選的「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榜單。但如此的信息幾乎沒有上過當地的媒體。或許,政府覺得這不僅是榮譽,更是鞭策;或許也考慮了百姓的感受與反應。過去5年,筆者所在的城市GDP漲了1.8倍,但筆者的工資才漲了不到300元,而這期間的房價漲了幾乎一倍。這些年,政府在城市建設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確作了不少努力,市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加,但要讓人說出「最幸福」來,我覺得還是勉為其難了。

近幾年,隨著幸福排行榜的攪動,各城市都洋溢著一種「幸福衝動」,空氣中撲面而來的熱情,表格上官方羅列的數字,似乎都昭示著「幸福」正降臨我們的城市。但在熱鬧的表面下,那些流行的城市病——看病貴、入園難、房價畸高、交通擁堵,城市建設想拆就拆想建就建,重顯績、輕民生等問題,似乎並沒有減少。

雖然,公眾對「幸福入政績」充滿期待,但在一個一無評選標準,二無監管保障的語境下,各路幸福評選活動難免會淪為「脊樑獎」和官員要求政績的籌碼,公眾也難逃「被幸福」命運:在今年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發布的排行榜中,合肥排名第一,青島排在第15;而在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的榜單中,青島列第一,合肥僅排名第27。連合肥市民也搞不清自己「到底幸福到了何種程度」。

幸福不是數字遊戲和城市施政者的口號,而是市民多樣而又獨特的心理感受。遺憾的是,一些機構和地方政府,在操控幸福評比的同時,也將公眾的感受指標化、標準化甚至給一手包辦了。一些「幸福指數」的測算體系,雖然包含了各大類諸多小項,但看似「完美」的測算數字,主要來自政府的工作數據,而非廣泛的民意調查。隨之而來的「幸福」數據,能讓民眾接受么?

推薦閱讀:

如此,安好!才是幸福!
幸福就在你身邊
破解幸福婚姻密碼之信任原則
城頭土和爐中火結婚幸福嗎
做12星座男第幾任女友最幸福?看完淚奔

TAG:幸福 | 調查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