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抬棺材不是16人就是32人,此人死後抬棺材竟用5000人
清朝皇帝即位後,要做幾件事情很神秘,一是選擇風水寶地,做自己的陵墓,二是秘密的準備棺材,雖然說皇帝打心眼裡不願意相信自己會死,然而誰都難逃一死,所以他們在去世前很久,甚至剛登基的時候,就開始準備棺材。
棺材的材質是不同的,皇帝和皇后,皇太后,用金絲楠木,顯示身份的尊貴,嬪妃則用普通的杉木。棺材要特殊的材料,還有手工藝和金飾的鑲嵌,所以要準備很久,但就是有一位皇帝,什麼都沒來得及準備就掛了,讓大臣們忙得像一窩馬蜂一樣。
嘉慶帝是昏君還是明君,史書上給出的結論很模糊,他唯一的明證應該是清算和珅。不過那也是他爹故意遺留給他的政績罷了。跟其他皇帝一樣,剛即位的嘉慶帝也是想大幹一番,顯示他的才能,他用雷霆的手段整肅超綱,剷除奸佞,懲罰貪官,讓上下煥然。可惜沒多久,這位資質平庸的皇帝,就陷入無所事事中。
有能力的人,總是能找出事來做,而沒有能力的,只能不求有功罷了。
時間飛速前行,61歲的嘉慶帝,絲毫未感到人生步入晚年,他下令到木蘭圍場狩獵,然後到承德避暑山莊。此時正值盛夏,興緻勃勃的嘉慶帝打了獵物,又反迴避暑山莊。誰知道他不知是中暑了還是感冒了,一回去就病倒了,沒多久就去世了。
跟著皇帝人一下子手忙腳亂,皇帝的葬禮,那都是最神聖最隆重的,皇帝根本沒有給他們準備的時間,皇陵倒是修好了,可是棺材沒準備好,怎麼辦呢?
皇帝的葬禮都是提前很久就開始準備的,首先要選一塊風水寶地,作為安葬的陵墓,其次就是棺材,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再次就是抬棺的人。
南充出土清朝百年屍體
滿族人對棺材要求的很嚴苛,根據身份來訂的,棺材頭的位置有個葫蘆,被稱為葫蘆棺材,也有被稱為旗材的。金絲楠木是必須的,符合皇帝的身份。普通的王爺什麼的,之能用杉木。鑲嵌金的裝飾也是要足足的時間去打制、去準備的。
嘉慶帝去世的時候,正好是七八月分,天氣很熱,隨從們、大臣們更是手忙腳亂,因為如果不快點安葬,屍體就會腐爛,所以準備一口合適的棺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太子旻寧也在隨從行列,他急死了,避暑山莊根本沒有金絲楠木木材板,所以他六百里加急,讓宮裡的人都幫忙找,然後運輸回來。
太子旻寧就是後來的道光帝。
在嘉慶帝駕崩的第三天,宮裡傳來消息,說他們在紫禁城找到了幾塊金絲楠木,是乾隆皇帝存下的,符合規格,道光帝下令用毯子抱起來運到承德避暑山莊,要快!
十天後,肩負嚴肅使命的金絲楠木板子終於千里迢迢趕來了,這口棺材還有個名字,被稱「大行皇帝梓宮」。
因為路途遙遠,所以回京途中抬棺的人很多,都是僱傭的身強力壯的人。
據史料記載,抬棺的人數由道路的寬窄而定,有時32人,有時80人,有時多達128人,通過最終的統計,參加這次抬棺的扛夫的人數達到4920人。
史上人數最多的抬棺隊伍,經過十天晝夜趕路,終於從避暑山莊運到乾清宮,嘉慶帝終於回家了。
也不知道他屍體臭了沒有,反正又在乾清宮停了大半個月,才入土為安。前後總共耗費了一個月,隨從們、大臣們全部累趴下了。
然後結束了嗎?沒有,還有追悼會。朝中百官開始祭祀,嚎哭,按照身份品階站位,三品以下官員在門外站著,其餘站在乾清宮內,大家一起哭,哭聲震天。
嘉慶帝靈柩運到觀德殿供奉半年,10幾天後嘉慶帝的梓宮被安放在地宮寶床之上,關閉了石門,嘉慶帝才算入土為安了。
這也是清朝歷史上比較有料的事了。
推薦閱讀:
※屹立5000年的中華文明,脈絡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致敬G20:中國正在開啟世界5000年之大變局!
※馬雲5000萬「買」肯德基 麥當勞特許經營權待價而沽
※箭毒蛙「1克毒可致15000人死亡」,這也能養!?
※騙了田亮5000萬、金巧巧700萬的霍文芳是個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