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收藏:古代瑪瑙工藝品鑒定入門

下左:吳樹下右:張海青上右:西亞竹節形紅玉髓瑪瑙管,私人藏品。上左:4600 年前的烏爾王墓出土的紅玉髓瑪瑙製品。

採訪人

吳樹,知名文化學者、作家。

受訪人張海青,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會員、文物拍賣企業玉石器鑒定師

吳樹:前兩期對話,張先生為我們講授了歷代瑪瑙製品的基本特徵與鑒定方法,本期對話我們將討論另一個話題——收藏理念與方法論。

張海青:好的。

吳樹:正式討論今天的話題之前,請張先生先回答讀者兩個問題?

張海青:行!

吳樹:第一個問題,「這兩年市場上出現一種叫」西亞瑪瑙「的珠子,是不是我們平常簡稱」西瑪「的西周前後的瑪瑙製品?」

張海青:不是。我們慣稱的「西瑪」是指西周前後的國產瑪瑙器物,而西亞瑪瑙珠管產自包括地中海古希臘附近的西亞,阿富汗附近的中亞,印度、尼泊爾附近的南亞地區。它的製作使用歷史非常悠久,類似西周瑪瑙珠管製品,西亞地區比我們國內發現使用的歷史甚至要早1500年左右。上世紀20~30年代在伊拉克東南部的烏爾王陵墓(公元前2600年左右)出土的大量紅玉髓瑪瑙珠管,實際產地目前大家都公認為是來自2000多公里之外的印度河谷,當年由貿易、婚嫁或者其他方式流入地中海沿岸地帶。有竹節形瑪瑙管,扁筒狀瑪瑙珠,橄欖型瑪瑙管等,型制特徵、材質都完全和我們西周時期的瑪瑙珠管非常類似。但是我國西周時期很少見有飛碟型瑪瑙珠,但是常見有綠色的飛碟型費昂斯琉璃珠。飛碟型紅瑪瑙珠到我國戰國時期出現較多。

吳樹:第二問,「這種洋玩意兒如何鑒定?與國產『西瑪』怎樣區分?」

張海青:近年來,伴隨著藏傳珠串飾品的流行,西亞珠通過貿易大量湧入國內,隨處可見。因為很多瑪瑙珠管和國內本土的型制非常相似,而價格差異很大。廣大瑪瑙珠管愛好者,除了要分辨真偽之外,還要掌握一個技能就是要盡量能分辨出是咱們中國本土製作的瑪瑙珠管,還是西亞製作的瑪瑙珠管,這需要通過它的型制特徵、工藝特徵、孔道特徵和材料特徵等綜合辨別。

圖四十三這枚西亞竹節形瑪瑙管,應當是屬於4000年前烏爾王墓同時期的紅玉髓瑪瑙管,其打磨痕的微痕特徵卻接近我國遼代時期瑪瑙製品的工痕特徵,孔道特徵近似於我們唐遼時期,但是型制和材質都是一眼西亞紅玉髓瑪瑙的特徵。這枚西亞紅玉髓瑪瑙管的市場價值大概也就2000元人民幣左右,而如果類似的屬於我們西周時期竹節形瑪瑙管,市場價現在已經20000元人民幣以上了,差價十倍。所以如果你把它當西周瑪瑙管買了,至少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說就有點虧了。

吳樹:除如果僅從器物本身看,西亞瑪瑙珠管與相應的「西瑪」製品從物理性質、外觀特徵、工藝美感等差別似乎並不大,年代也都是3000年前,為啥價格差異那麼大?

張海青:我想主要還是器物本身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大家對它的文化認同感存在問題,找不到親近感熟悉感,只有距離感陌生感。這點挺要命。馬未都先生也說過,文物的背後是文化。所以說到底,古玩器物最後玩的就是器物背後的文化,而文化就會存在有文化認同感的問題。如果缺少器物背後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蘊,大家對器物不能獲得一種共同廣泛的文化認同,現在、將來都會影響到市場的消費認同,所以,站在投資層面上看,藏友們勢必要心裡有數。

吳樹:好,讀者的問題聊完了,下面切入今天的正題,非常必要的務務虛。各種門類的收藏活動,說穿了就是一個在收藏古代遺物的同時,去研讀歷史的過程。據我所知,張先生除開是一位古物鑒賞家,也是一位玉器收藏家,能給藏友們談談這方面的一些感悟嗎?

張海青:普洱茶專家鄧時海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人開始喜歡老東西 ,那說明他才開始成熟了。而這個過程不需要教育」。的確,人壽百年,站在這幾千幾百年的古物面前,一個人真正能收藏擁有的時間也不過幾十年而已。歷史上好古之徒甚多,商代婦好的古董珍玩紅山文化玉豬龍;2014年3月紐約佳士得拍賣的方罍之王商晚期「皿天全方罍」,據湖南博物館前館長考證其在西漢時期曾被漢文帝之子梁孝王劉武所藏;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喜歡王羲之墨寶,全國到處收集王羲之真跡;至於清高宗乾隆幾乎集中了全國的寶物,收藏之豐更是讓我們大家嘆為觀止;宋元明清以來民間收藏者也比比皆是。

隨著時光流逝,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也好,平民百姓也好,藏者過眼雲煙,藏物流傳千古。所有藏家只不過是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臨時保管員,而遺留下來的文物則通過它們自身散發的獨特魅力,帶給後來的藏家許多古往今來的生命體驗。

吳樹:據我所知,張先生原本專業與文物或考古都無關,能成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有什麼成功秘訣嗎?

張海青:坦白講,作為一名理科生,讀書時接受到的歷史文化知識教育實在太過欠缺。為了增加大量的感官認識,我先後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的幾十個省市級博物館,拍下館藏品照片有幾十個G的容量,買過的各種相關書籍摞起來都幾米高,對咱們悠久的8000年的歷史文化,重新做了一個全面梳理。我認為不多學習歷史、人文知識,去奢談收藏是不切合實際的。

吳樹:對廣大熱衷收藏的朋友們來說,沒有雄厚的資金,不可能出入拍場競買藏品,而要在龐雜的一級市場上去海里撈針尋找藏品,實非易事。常聽藏友們愛用一個「緣」字概述收藏的機遇,您怎麼看?

張海青:收藏的過程,表面上看是收藏者主動去尋找藏品納入囊中。我後來感覺好像不是人找物,而像是物「找」人,它總會在某個地方,耐心的等待那個能讀懂它或者想讀懂它的人去領它回家。就像人們通常所說的玉有玉緣,確實是這麼回事。當然要有好玉緣,前提還是自己的眼力必須要過關,否則即使有好東西擺在眼前,也只會感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識。

吳樹:我理解這個「緣」字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對嗎?

張海青:是這樣。

吳樹:結合個人收藏鑒賞瑪瑙器物的經驗,張先生對廣大瑪瑙收藏發燒友提點建議嗎?

張海青:首要的是選好項目。收藏這個概念範圍非常廣泛,而收藏行為本身也屬於一種獨具文化特色的「收藏文化」。收藏的出發點也有多種多樣,收藏的項目品種也五花八門,收藏所必須具備的經濟能力因人而異,收藏所必需的眼力高低也千差萬別。所以,全面了解我國上下八千年、縱橫一萬里的各個歷史時期瑪瑙製品的整個概況後,可以根據自己所喜歡的、天時地利的方向去做相關收藏和研究。

其次必須由器物入手,去探究其背後蘊含的歷史文化、時代背景,了解各種器形的存世量、稀缺程度、文化價值、科學價值,收藏的最高境界當然是「真、精、稀」。當然這個前提是先學會鑒識真偽。

那麼,如何快速、有效的掌握鑒真辨假的技能?沒有捷徑,不太容易,但也不至於太難。《文心雕龍》里講: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再如果用賣油翁的話說:「我亦無他,唯手熟耳」,說的都是一個道理:熟能生巧。在這個充滿陷阱的古玩行里,怎樣做到去偽存真,真的需要付出很多,這個過程也曾辛酸,但為取真經,唯有踏踏實實一步步去攻克難關。

吳樹:任何古物的鑒賞,總還有個方法論吧?

張海青:當然。

吳樹:說幾句?

張海青:具體說,既複雜有簡單,無非兩點:掌握理論知識要紮實,別輕易聽信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邪說;再者就是在實戰過程中要注重總結經驗教訓,不要買對了哈哈一樂,藏之高閣,買錯了跺跺腳,或送人,或嫁禍於人。

吳樹:能講得更具體點嗎?

張海青:從理論上講,一是大量閱讀相關古玉古珠相關的各個歷史時期、地域的考古報告、古玉器類的專業書籍,學習掌握基本的治玉理論知識;二是大量參觀各個博物館,大量閱讀館藏品的高清圖片,取得一定的感觀認識,同時也能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瑪瑙製品的普遍性、特殊性、文化價值、科學價值,有利於我們將來所選擇的收藏方向和目標;三是良師益友之間經常性的理論和實踐的交流非常重要,頭腦風暴能讓你常有新的感悟和收穫,知識和能力都是一點一點提高的。沒有交流,要想進步確實比較難。

從實戰上講,一是建議從小標本、小殘件、小普件開始入手學習。標本很重要,如果買到假標本就南轅北轍掉溝里去了。通過小標本殘件是一個學習了解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瑪瑙製品的所有器物型制特徵、工藝特徵、材料特徵、皮殼包漿特徵等;二是創造機會多接觸、過手盡量多的真品實物,藏者眼力高下與過手的真品實物數量有著直接關係。手裡沒有實物,沒法做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對古器物的感觀認識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培養和累積,這個時間我認為是以多少「小時」計算更科學,而不是以「年」來計算,因為比如說十年里你只累計花了十個小時在這方面學習,而如果這樣稱其為十年經驗就不具實際意義;三是剛開始實戰中總難免有打眼的時候。玩古玩的說沒有過眼的基本上不可信,馬未都、翟健民等資深老玩家都也曾打過眼。當然,剛開始買東西最好有個師傅陪著能幫著掌眼,避免買錯,能少交一點學費。但總有單飛的時候,而最初獨自判斷真偽並果斷買入古玩也像是一種自我檢驗的畢業考試,是一種必須要經歷的成人禮。打眼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打眼了還不長進,通過打眼知道自己知識能力的欠缺,也是促進自己不多學習的動力。而且從另一個層面講如果不打眼,則不長教訓。沒有教訓,體會則不深刻。不深刻理解領會,鑒識技能則不紮實,這同時也是成為一個資深玩家對自我能力的修鍊、甚至於心態修鍊的必需過程。

吳樹:好,今天談到這裡,給藏友們一句結束語吧!

張海青:古代瑪瑙收藏其樂無窮,希望廣大藏友們多掌握一些鑒識技能,戰績輝煌!讓我們一起快樂地享受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些蘊含深厚歷史背景文化的珍貴遺產。

編輯:田茜


推薦閱讀:

模型工藝品:四、創意禮品
我做蛋雕(蛋彩繪)工藝品的一點體會
介紹現代家居裝飾的幾款工藝品
2017拍賣年鑒——古董工藝品十大天價
樹脂工藝品不僅僅是工藝品

TAG:藝術 | 收藏 | 藝術品 | 古代 | 鑒定 | 工藝品 | 瑪瑙 | 藝術品收藏 | 入門 | 品鑒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