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誤區集錦
07-23
(一)認識誤區 1,防治高血壓的常見認識誤區 王壽臣 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頊志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彆強調 ,目前社會上一些人對如何防治高血壓存在不少認識誤區 ,應引起醫患雙方的高度重視。他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誤區一 :有人說高血壓降下來以後就可以馬上減葯 ,原因是擔心吃藥的時間長了會產生耐藥性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抗生素有耐藥性 ,抗高血壓藥物沒有。高血壓是終身疾病 ,必須長期用藥 ,所不同的是用藥的量可以根據病情調整。血壓開始高 ,吃了一段時間的葯血壓降了下來 ,停葯以後也不高了 ,這很可能是你重視飲食調理的原因 ,而且屬於輕度高血壓 ,沒有心血管病的損害。也有的說 ,得了心梗血壓不高了 ,可以不吃降壓藥了。絕對不行 ,心梗後血壓下降是因為心臟收縮功能減弱 ,泵血的力量小了 ,但對血壓的要求更嚴。因此 ,不要有僥倖心理 ,用兩天葯就停了 ,一定要堅持終身服藥。定期和大夫聯繫 ,及時調整用藥。還有人說 ,開始不能用好葯 ,怕以後離不開這些葯或病重了無葯可治 ,這是沒有道理的。 誤區二 :臨床上有好多人不按循證醫學治療 ,不相信科學 ,搞偏方、驗方治療 ,亂吃藥亂用降壓器具 ,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降壓褲帶之類。這些物品也許有一定的效果 ,但效果不確切 ,不是公認的。使用後不但不能治療高血壓 ,反而會延誤治療時機。這類降壓物品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作用 ,多半是心理作用。心理安慰劑也可以降低血壓 ,比如每天給患者吃一點澱粉葯 ,告訴患者這是一種好葯也會有一定效果。不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藥物不要用。現實生活中這個認識誤區非常大。 還有一些人看說明書有降壓作用的就用。藥品選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不要看到「降壓丸」就吃 ,憑主觀判斷吃藥是不可取的。藥品不同於其它商品 ,沒有藥理知識 ,隨便服用很容易誤事。 誤區三 :有些人一看到說明書就害怕 ,怎麼這麼多副作用 ?要知道藥物的副作用發生率是非常低的。某種藥物只要曾經出現過副作用 ,藥品生產商都要提醒醫生和患者注意。醫生一旦發現有副作用苗頭 ,會隨時停葯或減葯 ,一般不會出現事故。假如某種藥物使用後給病人造成嚴重後果 ,主管藥品安全的監測機構隨時都會進行公告。我們經常看到不同時期不同的藥物被公告停止使用 ,就是因為有嚴重的副作用。2001年 ,曾經被全世界幾百萬人使用過的拜斯亭 ,就是因為有 50多例服用後造成死亡 ,才被停止使用的。越是說明書中詳細標明副作用的藥物 ,證明這種葯比較科學 ,甚至更安全。藥品說明書主要是給醫生看的 ,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是安全的。有好多狗皮膏藥聲稱包治百病,無任何毒副作用 ,事實上 ,很可能也沒有正面作用。藥物都是經過化學合成的 ,肯定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誤區四 :有人片面強調便宜 ,卻不知道便宜有時也沒好貨。藥品定價是根據生產成本和市場因素制訂出來的。每一類藥物都有便宜的和貴重的。對於藥物的選擇,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經濟狀況決定。如果經濟承受能力很低 ,就應該給患者多開一點比較便宜 ,而且療效也不錯的國產藥物。病情比較重 ,經濟實力能夠承擔 ,不妨讓患者多吃點價格比較貴的進口葯。當然 ,病情穩定了 ,也可以再進行調整。一味地強調藥物的便宜和貴重 ,都是不科學的。用藥最重要的目標是合理。須知 ,貴重的葯不一定是「好葯」 ,便宜的葯不一定不是「好葯」 ,對疾病有效才是「好葯」。 誤區五 :有病吃藥就可以萬事大吉 ,不懂得治療和預防的結合。有的患者只講究藥物治療 ,忽視了非藥物治療 ,認為只要將血壓降下來就可以了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殊不知 ,治療高血壓的最終目標沒有達到 ,儘管血壓控制了 ,心腦血管併發症依然沒有緩解 ,與沒有治療一樣。臨床上 ,有的患者 ,一邊吃藥 ,一邊煙照吸、酒照喝 ,治療效果不好 ,不從自身找原因 ,卻埋怨藥物沒有效果。 誤區六 :許多人雖然經常吃藥 ,但往往不按時服用 ,有遺漏現象 ,這種服藥方式等於半途而廢。 高血壓的療效是防和治的結果 ,缺一不可。歐洲和美國每隔五六年都要頒布一次新的高血壓標準指南。為什麼我們的高血壓控制率非常低呢 ?主要是防治結合得不好。治療不徹底 ,只能是越治病人越多。目前 ,了解高血壓的人群比例在中國很少 ,只能達到 30%至 40%。知道患有高血壓以後 ,只有一半人接受治療 ,而接受治療的人當中 ,只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人得到有效的控制。曾經有統計資料表明 ,高血壓控制率城市是 4.2% ,農村為 0.9 % ,平均 2.9 % ,現在也不過 10%左右。這個比率是相當低的。美國的高血壓控制率是 34% ,70%的美國人能意識到高血壓 ,59 %的人能及時接受藥物治療。 頊志敏最後強調 ,對於高血壓這種多發病、常見病 ,要努力改善防治模式 ,要把它作為一個社會工程來抓 ,像計劃生育一樣,作為一項國策常抓不懈。高血壓雖然不是傳染病 ,但它比傳染病發病率還要高。 40%的人死於高血壓及其危險因素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 ,政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醫務人員也要轉變觀念 ,既要有戰術意識 ,還要有戰略意識 ,不但要給病人看病 ,還要給潛在的危險人群查病,走出醫院 ,走向社區 ,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掃文盲 ,七八十年代掃科技盲 ,9 0年代掃電腦盲,21世紀要掃健康盲。 2, 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有誤區 湘雅醫院老年心內科 余國龍副教授 據調查 ,我國有 1. 2億高血壓病患者 ,腦卒中、冠心病等高血壓病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及堅持治療的重要性等認識上存在誤區。 高血壓病由於早期癥狀多表現為頭痛、頭重、頭暈、耳鳴、心悸、氣短或手腳麻木 ,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不被患者重視 ,從而失去早期診治的機會。也有患者偶測血壓發現血壓高,因沒有明顯不適癥狀 ,不願接受正規治療,直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引起重視。實際上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是一個漸進過程。有證據顯示收縮壓每增加 10m m Hg , 10年內腦中風、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發生率增加 5— 10倍 ,死亡率增高 3— 5倍。據我國 4項臨床試驗的綜合分析表明 ,收縮壓每降低9 m m H g和舒張壓每降低 4m m H g ,腦卒中減少 36% ,冠心病減少 3% ,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 34%。 目前任何一種非藥物治療都不能代替正規的藥物治療。即使是輕度高血壓病患者 ,在認真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 ,也往往需用降壓藥。大多數病人需終身服藥 ,即使血壓降至正常後仍應堅持用藥 ,降壓藥不會進一步降低正常血壓,卻可防止血壓回升。有些患者感覺不舒服了才想起服藥 ,沒有癥狀就不服藥 ,這種隨意減葯、停葯常導致血壓反跳 ,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 在對藥物的選擇上 ,高血壓病患者常有兩個相反的傾向 ,一種是盲目要求開進口葯、貴重葯 ;另一種是由於經濟原因要求廉價葯。醫生是根據高血壓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降壓藥物,如合併有糖尿病 ,宜選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鈣離子通道阻滯劑 ,不宜應用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 ;如合併冠心病心絞痛 ,宜選擇β受體阻滯劑或鈣離子通道阻滯劑。一般主張選擇能使血壓 24小時平穩降低、一日僅服一次的長效降壓藥物。 常有部分患者及家屬要求醫生開藥在短時間內將血壓降為正常。殊不知血壓降得過快 ,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 ,使患者頭暈、暈厥 ,還可誘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及腦卒中。除高血壓腦病、高血壓危象等需要緊急採取降壓措施外 ,對持續性、緩慢進展性高血壓一般宜首先選擇 1— 2種降壓藥物 ,每 7— 10天觀察降壓效果 ,並根據療效酌情增減藥物 ,約 3— 4周將血壓降至目標血壓。降壓的目標血壓是:收縮壓低於 135m m H g、舒張壓低於85m m H g ;合併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及小於 60歲的患者收縮壓應低於 120m mH g、舒張壓應低於 70m m H g。 治療高血壓的目的不僅在於降血壓 ,還在於降低心、腦、腎等併發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所以臨床醫生常選擇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等藥物,與抗凝劑阿斯匹林或華法令、潘生丁聯合治療。 高血壓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 ,患者要堅持按時服藥 ,注意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患者及家屬要學會測量血壓 ,測血壓最好選擇水銀柱血壓計。家庭一般推薦使用符合國際標準的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 ,最好不用手腕式和指套式電子血壓計。宜 3— 6個月與醫院的水銀柱血壓計校對 ,誤差需控制在 10%以內。(二)防治誤區 1,防治高血壓注意六誤區 當前 ,腦血管病是我國城市和部分農村居民致死和致殘的第一位病因 ,而高血壓則是引起該種疾病的最危險因素之一 ,所以,控制好高血壓是預防和減少腦血管發病的重要措施。但是 ,臨床工作中 ,病人十有八九都不能嚴格遵守醫囑 ,病人和家屬對待如何控制高血壓存在著明顯的誤區 ,很有必要予以說明。 誤區 1:年輕力壯不在乎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改善 ,高血壓趨於年輕化 ,在筆者遇到的病人中 ,年齡最小者僅有 12歲。這部分病人平時大都無癥狀,偶有頭暈、頭漲、頭痛 ,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已患高血壓 ,因為平時無癥狀 ,自己年輕力壯 ,所以拒絕治療。 誤區 2:懼怕長期服藥 懼怕長期服藥 ,在已知高血壓 ,而採取治療的病人中占絕大多數。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有些病人顧慮一旦用藥 ,就得長期使用 ,久而久之 ,一是產生耐藥性 ,二是出現不良反應 ,因此不願意用藥。不可否認 ,病人的擔心有道理 ,上述兩種情況誰都有可能發生 ,但不能不提醒病人的是 ,臨床上使用的藥物 ,都是經過反覆驗證後 ,才被推廣使用 ,一般來說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低,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誤區 3:沒有效果就換藥 有的病人急性子 ,希望藥到病除 ,服藥一兩天後 ,如果血壓未降至正常 ,便要求換藥 ,或另找醫生、醫院。考慮到個人體質差異 ,藥物敏感度不一樣 ,醫生一般要求病人服藥時從小劑量開始、從單葯開始 ,所以 ,血中的藥物濃度要達到有效維持降壓時需要 1~ 3周。臨床服藥 4周後 ,如果無效才可考慮加量或換藥。 誤區 4:血壓降了就停葯 有些病人 ,開始也接受醫生意見 ,服用降壓藥 ,但為時不長 ,發現血壓下降了 ,便自主停葯,不久又發現血壓反彈了。有些如腎炎、腎動脈狹窄、精神緊張等引起的高血壓 ,病因清楚 ,如果治療措施恰當、去除病因後短時間服藥,當血壓降至正常範圍後 ,可以停葯。但是 ,大多數高血壓病因並不清楚 ,藥物治療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不能停葯。為防止引起低血壓 ,病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減少服藥次數或服藥劑量。 誤區 5:治療不遵醫囑 有的病人對治療高血壓顯得漫不經心 ,想起來的時候就服藥 1~ 2次 ,忘記了就停葯 1~2天。前面提到過,藥物在血液中要積累到一定水平才具有降壓作用。斷斷續續用藥 ,血中藥物濃度忽高忽低 ,則很難達到降壓所需水平 ,也更談不上維持降壓作用。 誤區 6:控制血壓靠葯就行 高血壓的形成大多是綜合因素所致 ,飲食偏咸、肥胖是常見的生活影響因素。有的病人雖然每天都服藥 ,並連續數月 ,但是血壓控制不滿意。分析原因是生活習慣問題 ,例如嗜咸者講究菜的味道 ,不願清淡飲食 ;肥胖者為了不虧待自己的嘴巴 ,不願節食。臨床工作中的經驗提示 ,如果控制體重、限鹽 ,這部分病人不服藥也可能將血壓降至正常範圍。 2,高血壓防治 6誤區 對高血壓概念認識模糊 由於基層資料匱乏、信息閉塞 ,不少醫生對高血壓的概念仍很模糊。有的基層醫生甚至向高血壓患者作這樣的解釋 :你的年齡稍大,血壓高點沒關係 ,年齡每增加 10歲 ,血壓 (收縮壓 )可增加 10個毫米汞柱。有的還在沿用 19 79年鄭州會議制定的高血壓標準來判斷血壓水平 ,對高血壓研究的進展知之甚少。由於概念模糊 ,使一些高血壓患者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 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將血壓水平分為 6類 ,將血壓≥ 140/9 0mmHg列為高血壓 ,將血壓在 130─ 139 /85─ 89mmHg列為正常高值。2003年 5月公布的美國預防、檢測、評估和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 ,又將血壓在 120─ 139 /80─ 89mmHg列為高血壓前期 ,更是將高血壓預防的關口前移 ,以期達到醫患雙方重視高血壓的目的。 不按醫囑服藥 ,隨心所欲 服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手段 ,只有遵照醫囑服藥 ,才能達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但是有的高血壓患者卻不是這樣 ,他們服藥不遵醫囑 ,隨心所欲 ,如應該早起 7點服的葯 , 8、9點鐘也下不了肚 ,要不就兩次並作一次服 ,或者晚上閑下來 ,乾脆把一天的葯補服了了事,嚴重地背離了治療高血壓的「時辰用藥法」。違背了血壓在一天內變化的規律 ,會形成血壓在升高的時候降不下 ,而不需要降時卻一再下降,從而導致腦中風的發生。尤其是對輕度高血壓患者的危害就更大。 用藥不規律斷續治療 高血壓是終生疾病。目前對高血壓 ,尚無徹底根治辦法 ,需長期規律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但有的患者服藥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極不規律。斷續治療 :高高、吃吃、停停、又高高……使血壓長期處於大幅度波動之中 ,長此下去 ,必然會對心腦腎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所以 ,確診高血壓的患者要持續用藥 ,血壓正常後繼續服用維持量 ,防止血壓反彈。 趕時髦 ,跟著廣告按圖索驥服藥 隨著科技的發展 ,新的降壓藥不斷出現 ,這無疑是件好事 ,但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藥品廣告 ,卻給一些高血壓患者帶來了影響。由於他們求醫心切 ,醫生給開的降壓藥他們認為沒用 ,當看了某些新降壓藥廣告後 ,就迫不及待地購買服用 ,有時還拿來向醫生「諮詢」。作為患者 ,求治心切可以理解 ,但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 ,購買服用新的降壓藥 ,切勿擅自購買服用 ,以免發生意外。 不改變生活方式 ,過分依賴藥物 有的高血壓患者 ,不僅遵醫囑服了葯 ,而且視葯如命。但是 ,卻沒有在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上下功夫 ,煙照吸、酒照喝 ,肥甘之品照吃不誤 ,早睡晚起不運動。這樣 ,病是看了 ,葯也吃了 ,但血壓還老是降不下來。 盲目相信偽科學 ,最終鑄成大錯 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 ,他們文化水平低 ,不相信科學卻偏信偽科學及迷信 ,他們之中有人從眾心理極強 ,「曾打過雞血 ,吃過鹵礆(681療法 ),喝過涼水 ,甩過一陣子手」 ,這些熱鬧過去了 ,雖無靈驗 ,仍痴心不改。近年來又熱衷於學周易、驗血型、念咒語,相信特異功能、憑手相看病、請大師「發功」 ,總企盼用某種不可知的力量來強身祛病。也有不少文化水平較高的人 ,因病情纏綿 ,在一般治療療效欠佳時轉為半信半疑 ,甚至篤信「神靈」。更有甚者 ,今天降壓鞋 ,明天降壓帽 ,後天降壓襪 ,所謂各種降壓儀器及健身器材,樣樣俱全 ,但總還是控制不了血壓。高血壓是一種多因素疾病 ,僅憑念咒語、祈禱是不行的。 3,高血壓防治八誤區 擔心血壓降得過低 受傳統高血壓防治觀念的影響 ,對目前提出的將血壓降至理想水平 ,即 135/85mmHg以下有所顧慮 ,擔心血壓會因此降得過低 ,甘心、腦、腎供血不利 ,引起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誘發相應併發症。這種認識是個誤區。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 ,血壓在理想範圍內越低越好,只要平穩地將血壓降至目標水平以下 ,既可減輕癥狀 ,也可減輕各種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對有併發症時應將血壓降得更低認識不足 按現代高血壓控制標準 ,凡合併糖尿病、高血脂、並發糖尿病、腎病時 ,目標血壓水平應降得過低 ,應在 130/80mmHg以下 ,這樣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但目前許多人對此認識不足 ,未能採取積極措施達到目標水平 ,因而心腦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對非藥物療法重視不夠 高血壓的防治應是以非藥物療法 ,如調整生活方式、低鹽、低脂、戒煙限酒及運動鍛煉等作為防治基礎 ,並在此基礎上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在理想或目標水平。但現實中許多患者過多依賴於藥物而對非藥物療法不夠重視 ,如邊吸煙邊降壓者大有人在,既影響降壓藥療效又使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存在 ,所以 ,高血壓患者必須重視非藥物治療。形成良好生活方式 ,克服不良習慣和增強運動鍛煉。 血壓降下來後不一定再用藥 許多患者服藥總是斷斷續續 ,使得血壓反覆波動 ,結果心腦血管事件有增無減。造成用藥中斷的因素很多 ,其中關鍵的一個因素是對高血壓病必須長期治療認識不足 ,因而形成一種誤識 ,即血壓一旦降了下來便以為可以停葯了 ,擔心用藥時間長會引起不良反應。這種誤識極為有害 ,應當消除 ,要明確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後仍要堅持用藥 ,任何時候都不能隨意中斷用藥 ,有些患者需要終身用藥以保持血壓的理想水平。 治病心切 ,喜歡作用快的降壓藥 高血壓病為慢性經過疾病 ,治療強調規律性和個體化、且不主張一下子將血壓降得過快、過低 ,應當是逐漸降至理想或目標水平。但許多患者由於治療心切 ,總想在一兩天內就把血壓降下來 ,如果用藥幾天後血壓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換藥物。結果是藥物頻繁更換 ,一種葯尚未起效前就已換用了另一種藥物,總是「勞而無功」。血壓形成波動和不穩定。另外 ,有些患者喜歡作用較快的短效降壓藥 ,而對長效降壓藥持懷疑態度 ,即便使用長效降壓藥 ,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壓藥 ,以求所謂的保險及「先將血壓降下來再說」。這些都是誤區。其實 ,多年的高血壓無需立即降至正常,應該緩慢、平穩降壓 ,並能在全日 24小時平穩降壓 ,對此 ,長效的緩釋劑或控釋劑降壓藥可達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壓病人應盡量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 不用藥亦可降壓 這是近年來不少保健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表、降壓帽、鞋墊等的廣告中常用的一句話 ,事實並非如此。且不說這些器具的療效並不可靠,就絕大多數高血壓病人來說 ,降壓藥治療是最有效、有益的選擇 ,不用藥才是誤區和不明智的。 新葯、貴葯就是好葯 這也是一個極為普遍的誤識。目前新型降壓藥發展很快 ,品種很多 ,如何選用是有講究的。其關鍵在於遵醫囑辦事 ,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道聽途說 ,盲目追求新葯、貴葯 ,以為新葯、貴葯就一定意味著是「好葯」。在醫生指導患者用藥時 ,應注意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儘可能為患者推薦服用方便、效果好、價廉的藥物 ,使患者經濟上承受得起 ,反對那種唯利是圖的錯誤做法。 忽視血壓監測和記錄 在降壓治療過程中 ,許多患者因各種原因長期不監測自身血壓變化 ,這也是一種誤區。這是因為目前的降壓原則中十分強調個體化用藥。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個體化」 ,不是簡單一句話 ,而是要做許多實際工作的 ,其中一項便是堅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對血壓的監測並記錄 ,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了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地聯合用藥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上 ,同時有利於醫生更為準確指導患者用藥。所以,高血壓病患者應學會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 ,也可用電子血壓計進行監測 ,作好記錄 ,定期與主治醫師聯繫 ,以使降壓達標率得到提高和用藥實現「個體化」。 4,談高血壓病防治誤區 楊元德 近年來 ,在專家門診及會診時看到許許多多的中風病人 ,當他們在昏迷中或搶救蘇醒後,出現偏癱、失語 ,還有一些病人發作一次,過個一年半載的 ,又發作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真是讓人痛心 ,更有甚者 ,年僅四十幾歲或剛剛 50歲左右就因腦出血而奪走寶貴的生命。 追憶 25年前 ,遼寧西部山區的一位鄉黨委書記 ,因為接到家屬母病重的電話 ,匆匆騎了約 20公里的自行車 ,滿身大汗回到家門口時 ,竟摔倒在地上。送到縣醫院沒等搶救已經停止心跳 ,死因是高血壓病引發的腦出血 ,享年僅 48歲。時至今日 ,人類進入 21世紀了,我們加入世界高血壓聯盟多年 ,可是人們對高血壓這個無形的殺手仍然掉以輕心 ,實在令人嘆息。 在世紀之交 ,據中國高血壓聯盟統計 ,我國高血壓病患者人數已超過 1. 2億。其中 ,僅有 5— 8%的人血壓獲得滿意控制 ,不少病人在防治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 ,致使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以下是常見的幾種誤區。 沒有癥狀就不需要治療這是普遍存在的誤解。由於一半以上高血壓患者並無明顯不適 ,大多數人不測量血壓,以致長期漏診得不到治療。這些病人多數是在查體或看其他病時才發現有高血壓病。其實 ,當血壓超過正常範圍 ( 140/9 0m m H g)時就應進行降壓治療,其實無癥狀高血壓比有頭痛、頭暈等癥狀的更可怕。當然在這段時間不一定要服藥 ,只要注意生活方式 ,消除引起高血壓的各種因素 ,大多數人血壓能恢復正常。 誤認為是「神經性的」有些人患高血壓的早期癥狀並不十分明顯 ,血壓每每是忽而高 ,忽而平穩 ,常常不引起病人及家屬的重視。同時 ,還自以為是所謂神經性的 ,不礙大事 ,甚至幻想著自己壓根就沒啥病 ,更談不到定期複查血壓和注意生活方式了。因而,在用藥治療上也很不規律。最新科研資料證明 ,不規律的用藥可致高血壓誘發腦出血。 醫生認為 ,由於高血壓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動脈硬化 ,一旦不按規律服藥 ,可使血壓在短期內上升 ,如果血壓超過了安全閾,勢必誘發腦出血。據此 ,他們提醒高血壓患者 ,一定要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堅持正規治療 ,按規律服用抗高血壓葯。 誤認為收縮期血壓值高些無妨不少群眾乃至醫生認為 ,老年人患高血壓病若舒張壓不高,對健康危害不大 ,而不做治療。其實 ,80年代中期以來的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 ,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 ,即收縮壓高於 140毫米汞柱,對心、腦、腎等靶器官同樣具有損害作用。接受正規治療與不正規治療相比 ,前者腦卒中與心臟併發症的發生率均比後者要低 40%左右。因此 ,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也應接受合理的降壓治療。 把降壓藥當作對症葯來用有些高血壓病人 ,平時不服藥,當出現頭暈、頭痛或測血壓又升高了才服降壓藥。一旦癥狀消失或測血壓正常又不服降壓藥了。也有人認為現在就服好的降壓藥 ,等到病情加重時就無葯可吃了。殊不知等到高血壓引起心、腦、腎功能損害,或出現併發症後再來服藥已為時太晚。有的人認為血壓降至正常後再繼續服藥可降成低血壓 ,臨床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停服降壓藥後血壓又會上升 ,這樣血壓反覆波動更會加重心、腦、腎功能惡化。正確的做法是當血壓降至正常範圍後,尋找一個維持量長期堅持用下去。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更換降壓藥。嚴重的病人應兩種、三種降壓藥同時服用。 輕信降壓治療儀的作用目前 ,市場上各種降壓治療儀的廣告說得天花亂墜 ,有的病人信以為真 ,使用降壓治療儀後血壓有所下降就停服降壓藥,這是很危險的。降壓儀的降壓作用至今未得到醫學科學的驗證 ,是否能有效地預防或降低高血壓病所引起的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還有待於證實。 迷信偏方治大病有些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 ,特別是山區農村受經濟條件限制及缺醫少葯的情況依然存在。當地人們迷信用偏方 ,諸如醋泡黃豆、醋泡花生、喝芹菜汁等食療或偏方來治療高血壓 ,雖然有一定輔助效果 ,但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在正常值 ,因而對身體十分有害。 相信中藥治本有些人過分聽信廣告宣傳 ,認為中藥治本 ,只服中藥。殊不知近年一些治高血壓的中藥膠囊製劑里均摻進了一定成分的西藥,葯停後 ,血壓還會反跳的。中醫中藥應當是辨證施治的。高血壓也應分型辨證治療 ,才能有效。經中醫治療後 ,還應用西藥降壓來維持鞏固療效 ,才能防止出現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及全球高血壓聯盟的專家認為 ,高血壓病是一種可以控制但不能根治的嚴重的心腦血管慢性疾病。只有堅持長期降壓治療,並結合非藥物治療措施 ,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而長期控制血壓的目的 ,不僅僅是為了控制癥狀 ,更重要的是為保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免受損害 ,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腦卒中、心肌梗死、尿毒症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三)患者存在的誤區 1,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中的幾個誤區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病。 19 9 8年我國腦血管疾病居農村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 ,而高血壓是腦卒中(腦血管疾病 )的主要危險因素。 19 9 1年普查顯示 ,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城市為 36. 3%,農村則為 13.7%;治療率城市為17. 4%,農村僅為 5. 4%;控制率只有 2. 9 %。由此可見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在高血壓的治療方面存在著許多誤區。 一、高血壓不能得到及早的治療。調查顯示 ,我國的高血壓知曉率不足高血壓患者的三分之一 ,大多數人不能做到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發現高血壓時已經出現靶器官損害。由於高血壓不能在早期得到治療 ,使得高血壓的控制十分困難。 二、很多患者只是在有頭暈癥狀時才服藥。事實上高血壓是一個可以沒有癥狀的疾病。其主要危害在於其造成的靶器官損害,如腦卒中、心肌梗塞、尿毒症等。絕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是應該終生服藥的。對於高血壓患者 ,有一句話非常重要 ,那就是「寧忘一頓飯 ,不忘一頓葯」。 三、許多患者認為只要服了葯 ,就達到治療目的了 ,而不能認真監測血壓變化。國外的臨床實驗顯示 ,大約 70%的患者需要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治療 ,而我國的高血壓患者又常常在出現靶器官損害後才進行治療 ,很難靠一種藥物達到治療的目標血壓。因而,雖然有些患者服用了降壓藥物 ,卻沒有真正達到降壓的目的。 四、沒有合理地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有些患者認為價格越貴的藥物越好 ,實際上最適合患者特點的藥物才是最好的藥物。如有些價格較高的藥物只適用於輕中度高血壓 ,而對重度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卻不理想。有些短效的抗高血壓藥物 ,每天應該服用 3~ 4次 ,患者卻每天只服用 1次 ,不能達到 24小時平穩降壓。 五、有些患者盲目地更換降壓藥物 ,使得血壓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這些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基本知識了解很少,認為服用了藥物就應該很快把血壓降下來 ,幾天沒有看到效果,就要求換用其他藥物 ,使得血壓不斷起伏,不能有效控制。而實際上大多數抗高血壓藥物要在 4~ 6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充分發揮降壓效果。因此 ,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和高血壓病打持久戰 ,併科學地評價治療效果。 六、一些患者服用了抗高血壓藥物 ,卻忽視了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措施。這些患者一邊服藥,一邊繼續吸煙、酗酒並攝入大量動物脂肪。生活方式的改善是一切藥物治療的基礎 ,19 9 9年 10月公布的《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提出了減重限鹽、減少脂肪攝入、適當體力活動、保持樂觀心態以及戒煙限酒等幾個方面的建議 ,是患者有效控制高血壓的重要的非藥物措施。 2,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誤區 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物 ,往往由於對治療的長期性和目的方法等缺乏正確的了解 ,以致事倍功半 ,延誤治療 ,其主要的表現有以下幾種 : 一、只求減輕癥狀 ,忽視治療「達標」 :不少患者認為只要將頭痛、頭昏等常見癥狀控制便達到了目的而自行中止服藥 ,到癥狀複發又不得不重新開始治療 ,這種「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隨意服藥方式 ,只會使血壓大幅度波動,癥狀反覆病情加重。特別提醒患者注意 ,高血壓病的病因不明,長期堅持服藥方能防止其惡化與發展。現醫學要求達到「目標血壓」為務必穩定且降至 135/85毫米汞柱以下 ,糖尿病人的高血壓降至 120/80毫米汞柱左右。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中風、冠心病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嚴重的併發症。有的患者擔心長期服藥會產生「耐藥性」 ,增加副作用 ,更害怕一開始就用好葯 ,以後病情惡化「無葯可治」了。其實都是多餘的顧慮 ,現在推薦應用的一線降壓藥物多達數十種 ,這些藥物都能長期應用而保持良好效果 ;且每年還有許多新葯問世 ,為病情不同的廣大患者提供了戰勝疾病的優良武器。 二、未經醫師診治 ,自行隨意用藥 :高血壓的治療必需經醫師診斷後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患者的用藥方案。但有些患者單憑道聽途說或他人經驗,甚至盲目參照廣告宣傳自行購葯,結果常因藥物並不適合自己的病情或用藥不當 ,反而延誤治療。 三、單純依靠藥物 ,放棄綜合治療 :高血壓的防治應以非藥物治療為基礎 ,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適當休息和體育鍛煉 ,禁煙戒酒,減肥限外 (每日食鹽量不超過 6- 8克 ),保持良好的心態等。可是部分患者誤以為服藥後即可高枕無憂,照常煙酒不斷、貪吃肥膩甘甜飲食、跳舞打牌無所節制 ,致使藥物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血壓自然居高不下。 四、缺乏康複信心 ,思想包袱沉重 :少數患者擔心血壓升高無法控制 ,害怕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等嚴重併發症 ,終日惶恐不安 ,精神緊張 ,血壓也就持續難降。高血壓絕非「不治之症」 ,經過積極科學的治療 ,患者血壓不但能平穩維持於理想水平,還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所以希望高血壓患者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與醫師密切配合 ,堅持服藥 ,走出各種治療誤區,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3,高血壓患者————無癥狀不需治療嗎 有些高血壓患者 ,儘管血壓升高 ,病人卻以沒有癥狀為由而不積極地接受治療 ,甚至反對治療 ,這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使人們了解高血壓患者到底有什麼癥狀 ,對病人接受治療是至關重要的。 那麼 ,血壓升高都有哪些癥狀呢 ?無論是持續性血壓升高 ,還是暫時血壓升高 ,無論是原發性高血壓還是各種繼發性高血壓 ,只要血壓升高,都會使患者產生一些癥狀 ,如頭昏、頭痛、耳鳴、記憶力下降、失眠、多夢、易醒、胸悶、心悸、氣短、噁心、嘔吐、腰酸腿軟、乏力、活動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不高等等。對於不同的病人 ,這些表現不一 ,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 1.絕大多數患者以身體的某一組癥狀為主 ,有的患者頭昏、頭痛 ,看神經內科發現高血壓 ,也有的患者因心悸、胸悶 ,看心內科發現高血壓。 2.少數患者上述癥狀幾乎全有 ,這類病人癥狀多 ,非常痛苦 ,思想壓力大 ,反覆找醫生 ,他們也很配合治療 ,當然也會成為很安全的病人。 3.極少數患者儘管血壓很高但卻無任何不適 ,服降壓藥物後反而出現一些不適 ,他們因不理解而不配合治療,或因不知道有高血壓而沒有及時診治 ,直到出現心腦腎等嚴重併發症後 ,以併發症就診才發現高血壓。 由於有上述各種情況 ,為了儘早發現高血壓病人 ,要求醫務人員為病人診治或給人們體檢時均測量一次血壓,以便及時發現高血壓。這也說明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依據是血壓水平而不是癥狀的有無或輕重。 3,高血壓患者的三個誤區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症 ,一年四季都會發生。患者往往在冬季比較重視自己的血壓 ,而一到春暖花開的季節 ,以為危險期過去了 ,思想上就開始放鬆。結果 ,不少高血壓患者出現了血壓波動 ,甚至有的在氣候突然變化時 ,發生了中風等心腦血管事件。 據門診觀察 ,不少高血壓患者常常會走進以下三個誤區。一是以癥狀代替血壓。許多高血壓患者只相信自我感覺 ,如沒有頭重、頭暈等不適癥狀,就不去作血壓檢測。其實 ,血壓高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癥狀 ,甚至發生中風時也不一定有感覺。二是一旦發現自己血壓高就憑自己的經驗亂吃藥,甚至隨意加大藥量。三是自以為長期吃一種葯不好 ,自作主張更換藥品。這兩種情況均易造成血壓失控或血壓降得太低而誘發中風等心腦血管事件。 在這多變的春季里 ,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避免疲勞、要生活有規律、要注意平衡飲食、要適當運動外 ,還應注意兩件事。一是要自己測量血壓。有條件的在早上服藥前和下午 2- 3時各測一次。二是一日發生血壓異常 ,應請專科醫生調整藥物,不要隨意增減。這裡需要特別關照的是 ,長效降壓藥的起效較慢 ,有的要一個月才起效 ,因此剛開始服此類藥物的患者千萬不要性急 ,有問題,應找醫生解決 ,不要自行換藥 ,出現頭痛、頭脹等副作用時 ,也應找醫生解決。 4,高血壓患者的降壓誤區 中國的高血壓患者已超過 1億人。不少高血壓患者雖然經常和降壓藥打交道 ,但對於如何正確使用降壓藥卻知之甚少,以下的診治誤區是經常見到的。 誤區之一 :目標不明都知道血壓要降 ,但降到什麼水平最合適卻是心中無數。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19 9 9年發布的高血壓治療指南及國際醫學界的大規模防治研究結果 ,老年人的降壓目標應達到小於 140/9 0(收縮壓 /舒張壓 )毫米汞柱,中青年應小於 135/85毫米汞柱 ,而對於糖尿病病人或伴有心、腦、腎損害的病人應降到小於 130/80毫米汞柱,才能明顯地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誤區二 :忽略長效葯多數病人常年使用短效製劑 ,一日三次 ,殊不知此類葯只能管白天,不能管晚上 ,對於較重的高血壓病人,就容易造成長期夜間血壓過高或晝夜血壓差過大的情況 ,比較容易引起心血管合併症或靶器官 (如心、腦、腎 )損害。近年來興起的長效降壓藥日益增多 ,是高血壓治療的一大進步,其種類包括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及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 ,每日只服一次 ,作用時間可長達 24小時以上 ,晝夜降壓平穩 ,服用方便 ,易於耐受。 誤區三 :盲目加量 ,不懂聯合用藥有一病友 ,剛剛服用心痛定兩三天 ,發現血壓不降 ,就立即加大一倍劑量,引起面紅、心悸、煩躁不安的副作用 ,醫生檢查診斷為竇性心動過速,經減量並加用心得安 ,心悸消除 ,血壓控制滿意。聯合用藥,是達到目標血壓的主要方法,多為兩種 (少數為三種以上 )不同種類藥物的聯合應用。它的主要優點是用藥量較小 ,其療效明顯增強,而副作用卻可以相互減少或抵消。例如上述鈣離子拮抗劑心痛定與β受體阻滯劑聯用就是一個例子。前者的常見副作用是面紅、心悸,而後者既能阻滯心動過速 ,又可降低血壓 ,兩葯聯用 ,相得益彰。 誤區四 :人用我也用當今的降壓藥已有 6大類 50多種 ,它們的藥效各不相同 ,不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危險因素、相關疾病、遺傳基因也存在差異 ,這些就決定了不同患者間治療上明顯的個體差異 ,醫學上稱之為「個體化」。因此 ,認為「老張有效老李也有效」不但是錯誤的 ,而且可能是危險的。曾有一例高血壓合併有支氣管哮喘病史的患者 ,聽朋友說β受體阻滯劑降壓療效好 ,也自行服用 ,結果引起哮喘發作。因此 ,應該服什麼葯 ,怎麼服 ,都要聽從專科醫生的指導。 廣西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廖志雲 5,降壓誤區知多少 陳福新眾所周知,長期患有高血壓會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從而容易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死亡,故有人稱高血壓為「隱蔽的殺手」。其實,患有高血壓並不可怕,有許多降壓藥都能把升高的血壓降下來。然而,許多人長期服用降壓藥卻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引出不少麻煩,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患者在治療時步入了種種誤區: 誤區之一:用藥量不足 有些高血壓患者服用的降壓藥劑量不足,就像救火時水量不夠一樣,無法發揮藥物正常的降壓效果。 誤區之二:過量用藥 服藥量太大會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毒性反應,若同時服用幾種藥物還容易使藥物互相產生反應,從而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所以,高血壓患者應科學地掌握用藥劑量,尤其是患有肝、腎疾病的高血壓患者更不能超量用藥,否則會造成嚴重後果。 誤區之三:用藥單一 據統計,大約有2/3的高血壓患者用一種降壓藥就可以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有1/5的患者需合用兩種降壓藥,而另有10%左右的患者則需合用三種降壓藥才能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如果屬手後兩種情況,患者若服用一種降壓藥,其血壓自然很難降至正常水平,即使合用兩種以上的降壓藥,如果藥物配伍不恰當,也會出現不良後果。此外,有些非降壓藥與降壓藥合用也會削弱降壓藥的作用。一般來說,同一類或作用相似的降壓藥不宜合用。 誤區之四:間斷用藥 不少高血壓患者不能堅持用藥。他們往往是在不舒服時,或自己估計血壓可能升高時,就隨意服用幾種降壓藥,一旦感覺好一些便不再服藥了。這樣間斷地服藥,其結果就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目前,尚無一種藥物可以根治原發性高血壓,所以,高血壓患者必須堅持終生服藥。 誤區之五:用藥教條 由於目前還沒有哪一種降壓藥普遍適用於所有的高血壓患者,因此,任何高血壓患者都不可搬用別人的治療經驗,更不可道聽途說,隨便用藥。有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去診治。由於各種降壓藥的化學結構不同,降壓機制不同,降壓作用持續的時間長短不同,不良反應也不同,所以,高血壓患者要根據自己的不同病情,由醫生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然後按照治療方案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降壓藥,逐漸加大劑量,直至將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應對高血壓有新方法 食物降壓法 4篇
※高血壓家庭治療常見誤區-鶴年堂醫藥網
※第二章 高血壓病因及癥狀【富貴病防治手冊】
※用鬼針草治療高血壓,絕招*
※《高血壓是一串病》您了解嗎?(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