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不只有便當,還有山西婆婆的面
2015-07-20 13:00 | 豆瓣:家禽腎保健大師
"潘愛軍"你看到這個名字,一定知道他出生在什麼年代。
跟潘阿姨聊天,你會發現更有趣的事,你理所當然覺得她講話是台灣腔,可是偶爾又帶幾處北方口音,講到開心時,又冒出幾句阿美族方言。
潘阿姨是山西運城人,嚴格說起來是半個山西人。
潘阿姨
說到這,如果你以為我要講大陸新娘的故事……其實也沒錯啦,但與其說是大陸新娘,不如說這個故事的前半段是"台灣老公"的故事。
潘阿姨在花東縱谷,一片脆綠,風吹稻浪的池上小鎮開了一間山西麵店。
她忙進忙出,一下在前面收錢,一下招呼客人,一下又到廚房煮麵,兩個兒子也幫忙一起,可是熟客都知道,這間店的靈魂人物,是潘阿姨的母親:楊杏花老奶奶。
1949年國共內戰末期,國民黨帶著大批軍民逃到台灣,許多人年紀輕輕,與家人一別就是40年,從各省來到這懸掛東南海外的小島,人生一切重新開始。
很多人知道國民黨"拉壯丁"這回事,不過很少人知道,國民黨當年在台灣也騙了不少年輕人到大陸打內戰,一去無回
潘阿姨的父親就是池上人,而且還是原住民阿美族人,當年只有17歲,與部落里的親戚一同去大陸打戰,親戚陣亡,客死異鄉,而小潘被俘虜了。
沒地方去,小潘只好加入解放軍,打了淮海戰役,解放南京,解放上海,繼續跟著部隊一路打一路解放,「活著回家」是他一路撐下來的唯一信念,結果,大部隊在東南海邊停下,解放不了台灣。
小潘回鄉夢碎,選擇了退伍,輾轉來到山西運城。
池上蓊蓊鬱郁,山嵐霧氣繚繞,濕潤的空氣中帶著稻香,好安靜的小村莊,一陣風吹來,只有稻浪沙沙的聲音。
池上
而運城在遙遠的北方,黃土高原邊上的城市,冬天寒風刺骨,天乾物燥,那是個跟故鄉池上完全不同的地方;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當年小潘在想些什麼,也許經歷過戰亂的人還能留下一條命已經是大幸,還奢望想些什麼。
經人介紹,他認識了楊杏花,只是當結婚前還是小楊的楊奶奶才大吃一驚「啥?他是台灣人?!」
還好小潘在部隊里表現良好,當了指導員,退伍轉業後在政法系統,雖然文革時也因為身份問題遇到一點問題,還好一切都過去了,他一路干到法官,後又與人開了公司,一家生活都還不錯。
楊奶奶說故事中
80年代中期,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大批老兵終於踏上返鄉之路,可是,大家都忘了,大陸也有一群"台灣老兵"他們也想返鄉。對國民黨來說,那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所以就一直死撐假裝沒這件事,又延宕了好幾年,在多方人士奔走之下,這些台籍老兵才得以返鄉。
1991年,小潘……那時已經是老潘了,他也想回家。
「我想回家了」一句話,改變了老潘一家人的命運。
鬧了幾次家庭革命後,楊奶奶理解老潘終究要歸鄉,只好跟著他一起回來。
"大陸新娘"是1990年前後台灣流行起來的詞,只不過,老潘帶著一個大陸老娘回到池上。
那時的池上,可不像現在是觀光盛地,那時候楊奶奶以為台灣是個很發達的地方,沒想到竟然是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北方人到南方生活,都要習慣一陣子,更別說是一個從地理、氣候、環境、制度都完全不同的小島上,而且還是群山間的小村
楊奶奶指著田問老潘「這裡種了整片那麼多的大蔥,是要賣給誰啊!」老潘聽了完全無語。
「來台灣頭幾年生活上當然很多問題,就跟毛主席說的,一個接著一個矛盾,解決一個矛盾就會有新的矛盾,不過這就是人生嘛」楊奶奶說。
我見到楊奶奶的時候,他正在最後面的廚房做甑糕,「你看,我們池上的米那麼好,不拿來做甑糕太可惜了。」「店裡所有的材料都用池上自產的東西,像大盤雞就是用池上『戰鬥雞』來做。」
「不過這大盤雞不夠辣,我自己不吃,哈哈哈」她補上一句。
楊奶奶早年也在台北打工過,也開了小吃店,後來經營失敗,最終還是回到池上。
「我們來做面吧!」
幾年前的一場大病,潘阿姨見母親那麼消沉,就鼓勵她繼續來做面。楊奶奶開始揉一些饅頭花捲包子面點,這通通難不倒她,越做越開心,天天騎著自行車在街上叫賣,走鄉串戶,池上每條鄉道 上都有她穿梭過的足跡,當年金城武樹沒那麼火爆時,她當然也在下面乘涼過;楊奶奶很健談,所以賣了幾年也結交許多朋友,每天時間一到,就有人在定點等她騎車過來。池上這產頂級稻米的地方,居民自然以米食為主,楊奶奶在這賣麵食,而且還是北方面食,讓許多居民大開眼界,很多人還是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貓耳朵"這種玩意。
貓耳朵湯
我見到楊奶奶的時候,她背上已經多了個復健器了,去年潘阿姨見年紀漸長的母親每天那麼辛苦,遂有了開店的想法,終於,小店在去年底開幕。
小店裡音樂放著阿杜的《他一定很愛你》,如果不是門口招牌上的"大陸婆婆麵店"引起路過人好奇的話,你會以為只是一般再普通不過的的台灣鄉下街邊小吃店。店裡並沒有刻意賣弄山西風情,可是端上來的料理,酸酸辣辣,道地道地的山西口味。進店的客人除了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外,大多是本地熟悉的老客人
有鄉愁的老潘,幾十年後終於一嘗夙願,回到故土,只不過,鄉愁成為母女兩人的鄉愁,現在小吃店裡的餅皮麵皮,都是他們母女兩人親自手揉手桿,對她們來說,做家鄉菜不僅僅一解鄉愁,也融入了這座小鎮的日常生活。
「池上也是我的家,哈哈哈」楊奶奶用濃濃的山西口音說。
這只是一個很普通新移民,努力融入台灣社會很普通的故事。
如果你是山西人,如果你來台灣,如果你到池上小鎮,記得帶一瓶山西陳醋來拜訪老鄉。
地址:台東縣池上鄉…..走出火車站直接問人比較快。
查看原文?版權屬於作者商業轉載聯繫作者推薦閱讀:
※山西人該不該留在山西讀大學?
※山西代縣:新舊雁門關
※?? 山西十一市大比拼
※山西要大力發展旅遊有哪些短板需要補充?
※山西省教育廳:對於補課等行為,開設曝光專欄,堅持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