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制定績效指標

績效管理中,如何制定績效指標是各級管理者,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者關心的熱門話題,每次培訓的時候,大家首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設定考核指標,如何制定考核標準,如何保證考核指標的科學合理性?在筆者多年的績效管理研究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近幾年,筆者從事管理諮詢工作,涉及到績效管理模塊的時候,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設定考核指標,花大量的時間在這個工作上,對其關心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對績效管理目的和過程的關心,這一方面說明考核指標的設定是一個難題,管理者通常不善於設定指標,在這方面的技能需要提升,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的績效管理還處於比較初級的層次,至今連起碼的指標設定都沒有做好,更別說績效輔導、績效改善了。

臨近年底,這個話題肯定會成為各家企業的焦點,大家對績效考核的關注會因為歲末年初的來臨再一次聚焦,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談談如何設定考核指標,希望能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本文將從績效管理的定位、目標梳理、指標設定、指標維護等幾個方面展開。

一、 績效管理的定位

績效管理的定位可以用兩句話概括:一是提升組織績效,促進戰略制定;二是幫助員工成長,實現經理價值,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理解這兩句話。

關於第一句話,提升組織績效,促進戰略執行,我們看圖一:

圖一 戰略執行六階段理論

這是卡普蘭在其最新著作《平衡計分卡戰略實踐》一書中提出的戰略執行六階段理論,首先從戰略制定開始,通過戰略分析,明確使命、願景、價值觀,明確戰略定位和戰略目標,這個時候的戰略目標還是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和執行的,那麼,為了做到能把戰略溝通到各級管理者和員工,企業需要進行第二個步驟,就是規劃戰略,所謂規劃戰略,就是藉助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對戰略目標進行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的解讀,明確每個層面的細化目標,形成戰略地圖,在細化戰略目標的基礎上,明確每個目標的衡量指標、目標值和行動計劃以及戰略性預算,這就形成了公司層面的平衡計分卡。在公司級平衡計分卡基礎上,企業需要做的一個工作就是組織協同,即把公司的目標與部門的目標以及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作協同起來,形成部門級平衡計分卡,在部門級平衡計分卡的基礎上形成部門級績效指標庫,然後依次為基礎進行指標分解和提取,形成管理者和員工的業績合同和考核表,這個時候,大家注意,績效管理就出現了,這就從目標到指標,形成了考核指標,然後以此為基礎進入績效管理環節,後面第四個步驟規劃運營,對支撐考核指標的流程和行動進行優化,進入績效管理過程環節,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企業需要對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進行回顧質詢,這就進入了第五個環節,即監控與學習,進行運營分析和戰略分析,最後,到一定時間,比如一年,企業需要結合環境的變化和對未來的思考,對戰略定位進行調整,這就進入了檢驗與調整環節。至此,戰略執行的六個環節就形成了一個有效的閉環,而績效管理在其中居於重要位置,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看績效,它的作用就是提升組織績效,促進戰略執行,如果企業的管理者能從這個角度看待績效管理,就不會眉毛鬍子一把抓,把什麼指標都往裡裝了,就有效地避免了做無用功,就能把績效管理提升到戰略層面來思考和運作。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二句話:績效管理的作用在於幫助員工成長,實現經理價值,為了理解這句話,我們來看圖二:

圖二 經理的價值

這個圖表達的中心意思是經理的唯一價值是幫助員工成長。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1、管理是一種通過他人之力,將事情完成的互動過程。管理是一個互動過程,是經理和員工之間的互動,有句話說的好,「自己把事情完成的人,是一個叫技術員,而通過他人把事情完成的人才是一個經理人。」看看我們身邊的經理人,有多少擁有經理職位卻做著親力親為的技術員的工作,我們的經理人都是從一些技術骨幹、業務明星提拔上來的,被提拔之前,企業考核他們的時候是考核他們自己做了什麼,而晉陞為經理人之後,企業考核他們的角度就發生了變化,不再考核他們自己做了什麼,而是考核他們所帶領的團隊做了什麼,如果這個時候經理還是按照以前的興趣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略團隊的業績和團隊成員的成長,就會造成團隊業績的下滑,所以,這裡提醒各位經理人:做你們該做的事情,別再做你們感興趣的事,因為你們感興趣的事正在成為阻礙你成長的最大障礙。而作該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員工成長、

2、經理對員工的需要,遠遠大於員工對經理的需要。關於這一點,舉一個例子就明白了,假設一個經理帶領一個10個員工的部門,有一個員工經理出差不在公司,那麼這個月部門的業績會怎麼樣?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在目標和計劃的指引下,即便員工達不到100%,60-70%的業績還是可以保障的,那麼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假設這個月10個員工都出差了,只剩經理一個人,那麼這個部門的業績會怎麼樣?可以想像的出,就算把經理累得吐血,恐怕也只能完成10-20%的業績,這就是「經理對員工的需要遠遠大於員工對經理的需要」的意思。

3、經理的價值來自於員工做了什麼,而不是經理做了什麼,關於這一點,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企業考核經理不再考核他本人做了什麼,而是考核他所帶領的團隊做了什麼,團隊的業績才是經理價值的體現。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一個結論「經理的唯一價值就是幫助員工成長」。而幫助員工成長的最好途徑就是績效管理,理由是績效管理向上支撐戰略,向下幫助員工改善,沒有比績效管理更適合幫助員工成長,幫助經理實現價值的了。

總結一下,績效管理的定位決定了績效考核指標的操作模式,因此明晰績效管理的定位是相當重要的,這是理念的認同過程,也是把績效與戰略以及公司運營以及經理員工成長相結合的過程,企業必須在操作指標設定之前首先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想要做好,有三堂培訓課必不可少,分別是:目標管理培訓、平衡計分卡培訓、績效管理理論與實務培訓。

二、 目標梳理

明確了績效管理的定位,下面我們來談談如何進行目標梳理。目標梳理採用的工具是戰略題圖、平衡計分卡。

首先,藉助戰略地圖思考工具,對公司的戰略目標進行思考,如圖三所示:

圖三 戰略地圖全景圖

藉助這個工作,公司管理層通過研討會的形式,進行頭腦風暴,形成初步的戰略地圖框架。這個研討會一般由人力資源總監主持,企業老總全程參與,確保整個過程溝通充分。

通過研討會形成公司的戰略地圖,圖四是某企業戰略地圖的案例:

圖四 某公司研討後的戰略地圖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戰略地圖需要經過幾輪溝通才能確定,特別是老闆的參與是非常關鍵的,老闆的參與確保了整個操作進程的順利進行。

其次,明確了戰略地圖之後,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形成部門目標。再公司級目標向部門目標分解的時候,按照強弱相關分解,目標與部門職責的相關程度強弱不同了,戰略目標與公司目標的關聯性不同。通過這個步驟把目標分解到部門,如圖五所示:

圖五 某公司人力資源中心戰略目標

三、指標設定

首先,在戰略目標明晰的基礎上,設定各個目標的衡量指標,如圖六所示:

圖六 某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績效指標庫

其次,在戰略目標、衡量指標明確的基礎上,再明確目標值和行動計劃,使指標的設定更進一步,如圖七所示:

圖七 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績效指標庫

最後,在形成部門績效指標庫的基礎上,提取關鍵績效指標,形成部門負責人的業績合同,如圖八所示:

圖八 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業績合同

這裡有幾個原則需要掌握:

考核指標設置原則

1、重要性:代表業績的顯著驅動因素,對戰略目標及部門目標的完成起重要作用;

2、可衡量/可定性分析:可通過數據進行衡量或者通過事實依據進行分析驗證;

3、確切的:對被考核員工而言明確而具體,與考核意圖統一;

4、可控制性/可影響性:在合理的時間內,可以受到被考核員工的影響,得到可衡量或可驗證的改善;

5、關鍵性:數量有限,集中於被考核員工最主要的職責;

6、改善潛力:波動性較大、 與最佳做法之間的差距較大。

權重設置原則

1、每個指標的分值一般不超過30%;

2、每個指標的分值一般不低於10%;

3、權重一般取5的整數倍;

4、權重加總為100%。

另外,需要注意,指標的提取由人力資源部門組織,管理者和員工共同溝通來確定,員工的參與是保證績效指標有效的保證,業績合同包括年度和月度【季度】,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

至此,部門負責人的績效指標的提取已經完成了。通觀整個過程,我們注意到,績效指標的設定完成吻合了績效管理的定位:提升組織績效,促進戰略執行,幫助員工成長,實現經理,即和戰略緊密結合,又確保了員工的充分參與,保證了績效指標設定的有效性和可執行性。

關於員工的指標提取,這裡不再詳述,按照這個思路往下分解即可。

四、指標維護

所謂指標維護,是指指標的執行和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績效輔導,這個環節經常被管理者忽略,通常,指標明確了,管理者就不再去關心它,把它放在一邊再去忙自己熟悉的工作,到考核的時候再拿出來打分。這樣做事違背績效管理思想的,前面我們講績效管理定位的時候,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就是績效管理的價值在於幫助員工成長,實現經理價值,這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把考核指標作為管理工作的指針,指導自己的管理行為,幫助員工排除障礙,提供資源支持,與員工一起實現目標。關於這個環節,筆者將專門撰文與各位分享。


推薦閱讀:

職場績效管理不是填表格
對於績效實施的思考
為何績效管理難於執行下去?
最近比較煩:令所有管理者頭疼的績效考核

TAG:績效 | 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