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會將心比心,未來少三分勝算
【一】
為什麼同理心最富有價值?
經濟學家裡夫金說:同理心是人類進步的主要驅動力,人類要想繼續生存,必得更多的同理心。
同理心為何如此重要?
①同理的力量是文明的基礎
花樣滑冰運動員哈丁的保鏢埃克卡得,參與謀划了對哈丁1994年冬奧會花樣滑冰金牌的主要競爭對手克里根的襲擊。克里根在襲擊中膝蓋受傷,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行走,因而在關鍵的訓練期間只能待在場外休息。
當埃克卡得在電視上看到流淚的克里根,他突然感到悔恨,向一位朋友說出了自己的秘密。最後,襲擊者終被繩之以法。
使埃克卡得坦言自己罪行的力量,正是同理的力量。擁有同理心的人,可以感受到別人的痛苦,從而正視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行為。
②在人際交往上,同理心能獲取信任
同理心讓我們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使對方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和讚賞,從而讓交際雙方順利展開交談。正如溝通大師吉拉德曾說:
當你認為別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樣重要時,氣氛才會融洽。
③在商業上,同理心是產品設計的出發點
IBM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時面臨著瓦解。當時的CEO經過深思熟慮後,發起了「熊抱活動」。他將50名高層經理派出去,聽取顧客的真正需求,並思考公司怎樣才能滿足他們。出人意料的是,「熊抱運動」為IBM挖掘出了許多機會。在某種意義上,這項策略扭轉了公司的命運。
正是同理心,讓IBM意識到是要與顧客之間達成思想上的統一,著眼於顧客的需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設計產品。而這一切卻是他們贏得客戶的核心要素。
④在職場上,同理心有利於留住人才
一項針對38000名領導的研究表明,注重同理心領導風格能夠營造更加積極和創新的公司文化。
這些領導起關鍵性作用的行為也很簡單:讓員工提出新觀點是一種很輕鬆的事情,而不使他們遭到無情的拒絕。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領導願意站在他們的角度認真聽取他們的看法,這個簡單的步驟就能讓員工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視。
【二】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比如電影《皇家賭場》中,邦德被擊中要害部位時,觀影的男人們也不禁打個寒戰、雙腿一緊;人們走在街上,看到乞丐身上的潰爛傷口就會覺得自己身上也瘙癢難受。這就是同理心在起作用。
一般來說,同理心具有以下四種特性:
①接受觀點;
②不予評論;
③識別他人情緒;
④與其自然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同理心」與「同情心」並不相同。心理學家戈爾曼指出:
同情心是指對別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並沒有體會到和別人一樣的感受;
同理心起源於一種對他人困擾的身體模仿,個體通過模仿引發相同的感受。
同情心通常會有這樣的表達,如:「假如我是你……」、「噢,真可怕」、「呀,你太可憐了」……表達出如果自己處於相同情境,一定會同情對方的境況;而同理心,則指理解別人可能會有的感受,不一定包含同情的因素。
【三】
為什麼做到同理心那麼難?
①對他人關注的減少
美國最新研究顯示,現在學生同理心程度與30年前相比降低了40%。
導致這種原因,主要是由於當代科技、社交媒體等減少了我們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我們更多的深陷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更難做到以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就是同理心產生的第一大障礙。
②對環境的理解差異
舉個例子:
同時失業的兩個人,他們的經歷和反應可能完全不同。A丟了工作,可能是因為年齡、工作類型和個人信念等原因,所以他的反應是生氣和懷疑,甚至還感到十分疲倦。
而同樣也丟了工作的B,也經歷了相同的傷心與擔憂,但同時還覺得又有了新的機會。這或許因為他一直有一個尚未實現的夢想。
人與人之間所處的位置、環境、背景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情況,產生的想法也會大不相同。這就是同理心產生的第二大障礙。
③換位思考技能的缺乏
能夠預期、了解他人的想法,自然少不了換位思考的技巧。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般情況下,缺乏相應技能將不利於同理心的產生。這些技能包括:管理情緒、察言觀色與積極傾聽等等。這些技能的缺乏正是同理心產生的第三大障礙。
④信息儲備的差異
心理學博士伊麗莎白曾做過一個研究:受試者分別扮演「擊節者」和「聽猜者」兩類角色。擊節者拿到一份列有25首著名曲目的清單,包括《祝你生日快樂》和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等耳熟能詳的歌曲。每位擊節者選定一首,然後在桌上把曲子的節奏敲給聽猜者聽。聽猜者的任務是根據敲擊的節奏猜出正確的歌名。
研究發現:聽猜者預測成功的概率只有2.5%。事實上,擊節者一邊擊打節拍,腦中可以很輕易地想起歌曲的旋律。而聽猜者在事先不知道對方敲擊的是哪首歌的情況下,就不能感知到旋律。信息儲備的不同增加了思考對方心理的難度。這就是同理心產生的第四大障礙。
【四】
怎樣提升「同理心」能力?
同理心難以做到,你知道你的同理心處於什麼等級嗎?精讀對此曾做過調查,截止6月3日調查結果如下:
從顯示數據可以看出,達到A+1以上高水平同理心能力的比例僅有41%。如果你也屬於這其中的一員,一起來學習如何提升「同理心」能力。
同理心的擁有與個人的認知能力、人生閱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你可以通過閱讀名人傳記與小說,或是增加社會實踐等來提升同理心的能力。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時間的慢慢積累。
不過,同理心是有條件、有方法提升的,具體可參考以下6個步驟。
【步驟一】
不妄揣測他人的行為
S小姐畢業數年,相親無數次,卻一直沒有覓得如意郎君,親戚都說她眼光高,而她所要的,不過是一個良人與她談天說地罷了。
有一次,男友說好要上她家吃飯,母親也高興得忙前忙後,搜羅了小城各種好吃的食材。結果到了吃飯的前一天晚上,男友卻給S小姐發了條簡訊:「對不起,我明天不能來了。我家裡說太倉促,以後吧。」S小姐連忙回撥,卻始終沒人接聽。最後,他們分了手。過了很久,S小姐從旁人嘴裡得知,那次上門拜訪的泡湯,是因為男方的家人不喜歡她。
親戚們並不知道S小姐戀愛中曲折的故事,他們知道的只是S多年來的相親不成,年近三十嫁不出去,便想當然給她扣上了一個難搞、眼光高的帽子。
不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人的行為,有助於養成同理心,同時,也避免給他人帶來傷害。不妄揣測,不以惡意看人,是最起碼的尊重。
【步驟二】
擁有「下一個人」思維
到過日本的人會發現,日本的廁所里大多都會寫著:「為了下一位使用者,請保持乾淨」。這是一種叫「下一個人」的概念,每個日本人在很小的時候,都被普及過這種思維。
他們知道,用廁所時,我就是上一個人的「下一個人」,上個人為了我保持了乾淨,不滿地扔紙各種髒東西,我用的時候就很舒適。而如果我不保持乾淨,想必下一個人也不會去清理公共廁所。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為日本全體國民都有這樣的意識,所以全日本的廁所都很乾凈。
「下一個人」思維既利於他人也利於自己。差異只在於時間。只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良性循環一旦形成,好事總會回到你身上。學會「下一個人思維」,你也就學會了換位思考。
【步驟三】
準備好接收對方的情緒信號
管理自己的情緒,將自我情緒擱置一旁,可以讓我們順利接受到別人的情感信號。當我們與他人的情感達到高度默契時,我們就會產生同理心。
相反,當我們沉浸於自己的強烈情感中,我們就很難留意到他人的心理活動,最終會導致自己忽視那些幫我們與他人維繫友好關係的細微信息。
要想擁有同理心,就要意識到自我內在的情感信號,並儘可能讓自己保持足夠的冷靜,以便接受他人微妙的情緒信號。
【步驟四】
積極傾聽對方
積極傾聽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感興趣
對別人說的話表示興趣,願意並能夠去傾聽。也許我們沒法做到對所有的事情都保持高度興趣,但是可以試著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慢慢的我們就會變得開始感興趣了。
②不分心
在與別人交談時,我們常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我們之後的發言內容或者想法上,對於別人的發言無法做到集中注意力。在出現分神時候,你要強迫自己把注意力轉移到對方談話上,只有高度注意,才能讓我們收穫更多。
所以下次在和別人的談話中,要學著不要打斷別人,也不要妄加評論。不要催促別人,要有耐心。尊重他人的感受,並試著理解別人的情感。
【步驟五】
學會察言觀色
言語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覺情形下,它還會表現出說話者內心的情緒。我們可以根據對方的言語或措辭分析出其內心的真相。只有當我們判斷清楚對方的情緒、內心的想法後,才能理解對方當下行為背後的原因。
①說話方式
一般而言,人對他人不滿,或者有敵意,人的說話速度就會變得遲緩,給人木訥的感覺;假如某人有愧於心,或者刻意欺瞞,說話的速度則會不經意加快。
②說話音調
在與人交談時,當雙方意見相左,如果一個人提高說話的音調,則表明他想壓倒對方。而那些心懷企圖的人,他們說話時往往會有意地抑揚頓挫,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③措辭的習慣
習慣使用第一人稱單數「我」的人,其獨立性和自主性通常比較強;而喜歡用複數「我們」的人,則多為缺乏個性、被集體埋沒、隨聲附和型的人。
在日常對話中常常使用難懂的詞語,專業術語或者夾雜外語的人,實際上,更多的是在用晦澀難懂的辭彙掩飾自己內心的弱點。
【步驟六】
提升你的「心理推測能力」
什麼是「心理推測能力」?先來看一個笑話:
2個獵人外出,到了叢林里,其中一個倒地不起,呼吸好像沒了,眼神也獃滯了。另一個趕緊掏出手機呼叫緊急救援服務。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叫道:「我朋友死了!我該怎麼辦?」
接線員說:「冷靜,我能幫你。首先確定他是否死了。」
片刻的寂靜後,是一聲槍響。此人回到電話上來:「好了,現在做什麼?」
這個笑話的笑點在於,獵人對接線員的指示有兩種潛在理解,卻選了錯的。最後,由於獵人想全力幫忙的念頭太強,以致於壓過了他保住朋友命的念頭。
從這個笑話的背後,我們明白:要真正領悟他人的理解方式,你必須覺察到自己和別人的所知與所願。這就需要運用「心理推測能力」,即考慮別人的信念和願望的能力。
這種能力可以通過使用慎重行事的策略來提高。
其中一個策略就是檢查。比如你在寫作時,可以簡單地迫使自己檢查每個術語,看看是否有行話,也就是你知道,而並不是你所有的讀者都會懂的詞語。
另一個策略是,告訴對方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他們必須知道的東西。比如指路時,你可以做一些提示:一直走你看到紅色的門為止;還會有個一個粉紅色的門,但不是你要找的門。
6個步驟說完了,看起來比較容易,不過就好像體育運動一樣,只有持續的練習,才能形成習慣和本能,變成你真正掌握的技能。
回到今天微課的標題「如果不會將心比心,未來少三分勝算」。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很簡單,前面提到,美國研究顯示,現在學生同理心程度與30年前相比降低了40%。如果將心比心變成了一種稀缺的技能,那麼,不言而喻,如果你能掌握,未來就多三分勝算。這也就是所謂高智商職業經理在高情商老闆下打工的原因。
推薦閱讀:
※量天尺花語:無盡的未來
※?什麼決定未來?未來虛擬又如何裹挾現實?凱文·凱利與王小川對話虛擬文明
※選擇什麼樣的男人,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人際交往能力是孩子未來成功的基礎
※《盜夢空間》喚醒音樂:喚醒未來 — 解析法語經典歌曲《不,我無怨無悔》
TAG: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