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州行19

蘇州行之十九----屈曲盤門盤門景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南隅,古迹眾多,人文景觀豐富。我曾兩次去過那裡,這次本想不去了,後經蘇州友人介紹稱,蘇州政府為弘揚歷史文化,加快發展旅遊事業,近年來,修復了盤門景區古城牆,整治了瑞光塔院,重建了四瑞堂、伍相祠、放生池,還營造一池三山、種樹植草,精工修造了麗景樓、濤隱翠埜、雙亭廊橋、水濂洞等景點,說景區已經成為蘇州風貌獨特的歷史文化旅遊勝地。極力鼓動我們去看一看,於是去了,看後深感不虛此行。據古籍記載,蘇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所築春秋吳國都城,盤門為吳門八門之一,古稱蟠門。門上曾懸有木製蟠龍,以示震懾越國,又因其「水陸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現存城門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築,瓮城為至正十六年張士誠增建。明初、清初和晚清都曾進行過修繕。現存的盤門與南宋《平江圖》碑所繪,方位相符,總體布局和建築結構基本保持元末明初舊觀,水陸兩門南北交錯並列,總平面呈曲尺形,朝向東偏南10度,是蘇州現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陸城門。景區內瑞光塔、水陸城門、吳門橋分別為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景區大門,一反常規,座西向東。我們看到大門前的牌坊上寫著:赤屋遺蹤、瑞光勝跡。講的是三國東吳政權王孫權在赤烏四年(公元241年)為報效母恩,建造了普濟禪院,說明當時的佛教興盛中國,已經吸收了大量儒家道德教訓,佛教的經變故事帶上了很多忠孝色彩了;6年後在院中又建了舍利塔,相傳塔上屢次放射五色祥光,因此叫瑞光塔。塔後是四瑞堂,此名取自傳說:北宋時候有一個叫圓照的大和尚在寺里放生池邊談經說法,真是驚天地泣鬼神,道理說透,此時「法鼓自鳴,枯竹爆青,靈龜出水,寶塔放光,四瑞齊祥。如今就在法師說法的地方重建了「四瑞堂」,在三層高台建築基石上烘托出莊重,同時用高低上下的廊連接著鐘樓、鼓樓,在凝重中又不乏生動。對面的麗景樓佔據了全園的制高點,重檐歇山式建築。巍峨的麗景樓完全有了當年「學丘崇建,雄威甲於諸樓」的氣魄和成為豪奢吳宮的「瓊樓玉宇」的現代版。台前階下的月台呈八卦形,廊橋兩翼生鳳,有亭翼飛天,三孔拱橋下在湖石上常年跳動著二階小落差瀑布;在最低處,一平橋飛渡水榭平緩舒展,顯得水面愈加開闊。在建築空間上構思奇巧工整,使園內外的景緻連成一體。而南面則以一座低矮的叢桂小山似院牆般稍作阻隔,增加了景深。盤門是國內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並列的古城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陸城門兩門非軸線同朝向,中間為邊長約20米的方形空地,為瓮城。陸門城樓,是傳統木結構的二層重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三間,周圍設迴廊。城樓高11.3米,闊15.48米,進深8.65米,外形古色古香,雄偉壯觀。二樓檐口下那快瀟洒雄健的章草匾額,是被稱為當代書聖王蘧常的墨跡。「吳中鎖鑰」四個字概括了盤門獨特的戰略位置。水城門由兩重拱式城門和水瓮城貫穿而成。水閘用絞關可隨時開閉,這種周到的戰備與防洪設計,是古代築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創舉。

分享:4

喜歡0

贈金筆閱讀(73)┊評論(15)┊ (0)┊轉載(0) ┊┊列印┊舉報
推薦閱讀:

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聯
蘇州首位「港姐」的成長故事
【蘇州行】導遊詞
蘇州文廟的古樹
小家碧玉城蘇州吳江你去過了嗎

TAG: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