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導演們推薦9部關於徒步旅行的電影
謹以此文督促導演們
籌拍徒步旅行的電影
挑選9部電影供導演參考
涉足荒野
豆瓣評分 7.6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謝莉爾·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傳。
講述婚姻觸礁,母親去世,自己在絕望中生活多年之後,雖然毫無徒步經驗,卻獨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遠足之路,通過長途步行找到點事做。
像女主這樣的,生活已經亂成一堆麻了,出去苦旅一段時間,可以讓自己暫時忘記生活中的那些煩惱。
旅行不會直接解決困擾,但是在旅行的過程中女主可能會想通很多事情,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氣,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女主選擇的這條徒步路線Pacific Crest Trail是太平洋山脊國家步道簡稱PCT,是三條穿越美國的徒步路線之一。
是美國政府最早決定規劃的兩條美國國家風景步道之一(國家規劃哦),PCT的走向基本上沿著美國西部的喀斯喀特山脈和內華達山脈最高的山脊。
北起美加邊境,南至美墨邊境,全長4265公里,沿途經過25個國家森林和7個國家公園,徒步旅行通過全程需4-6個月的時間。
PCT被許多人認為是美國景色最好的徒步旅行山徑,其路程長,許多路段非常險峻,南段旱季缺水,北段大部分月份頻繁降雪。
每年的適行時段較短,一般年份只有一兩百人完成全線穿越,個別年份甚至只有一二十人能夠走完全程,而且全程穿越者絕大多數選擇從南到北。
林中漫步
豆瓣評分 6.7
影片根據比爾·布萊森的同名暢銷書改編的,沒有看過作者的任何一本著作,但聽說比爾·布萊森以挖苦諷刺和幽默著稱
不過在這個電影中,倒還中規中矩,只是正常的講述了布萊森這位愛荷華州人,在年過半百之後,看到周圍同齡人漸漸老去,剩下的日子只是等待死亡的到來。
所以作者想要徒步旅行約3505公里的阿巴拉契亞山小徑,讓自己最後的時光變得有意義,其實主人公是有著一種不服老的心態,所以在路上看到年輕人過河時身輕如燕,他就對同伴說:「I hate them」
男主選擇的徒步路線阿巴拉契亞山小徑(the Appalachian Trail)是美國東部的山路,沿阿帕拉契山脈的山峰從卡塔丁山到斯普林格山,全長約3505公里。
1921年提出直至1937年開通,是美國東海岸最長的徒步旅行步道。沿途經過14個州、6個國家公園和8個國家森林。《涉足荒野》中的那條步道是美國西海岸的。
127小時
豆瓣評分 8.1
大名鼎鼎的《127小時》,是我最喜歡的一部片子。
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美國登山青年阿倫·拉斯頓(Aron Ralston)斷臂自救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NO ZUO NO DIE的青年,跑到科羅拉多大峽谷遊玩時,胳膊被石頭壓住了,死活拽不出來,被困在峽谷中幾天,最後忍痛把自己的胳膊鋸斷逃出來了。
影片的拍攝地點是美國著名的大峽谷國家公園,這個太出名了,就不多說了。
電影畫面非常美,開頭男主瀟洒的奔行在遼闊的大峽谷里,看得真是讓人熱血沸騰。
截取的片段中男主被困的狹小空間和寬闊的大峽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個鏡頭我一直珍藏著。
荒野生存
豆瓣評分 8.7
喜歡旅行的人應該都看過這部電影。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家境優渥,是私立名校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
在家人的勸阻聲中,他踏上了回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
一路上,他遇到不少人,也數次遭受野外生存的挑戰,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他以堅韌的毅力,實踐著尋找自我的夢想……
我在看主人公整個旅行過程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釋放的快感,沒有看到他從煩躁的城市生活中解脫的輕鬆。
在每次與荒野拼搏和掙扎中可以看到他的毅力,勇敢,無畏,但沒有快樂,他最快樂的時候是在他遇到其他「人」的時候,而這些人正是他要去逃避的社會中的「人」,多少有些諷刺。
在生命要結束的時候,他寫到「HAPPYNESS ONLY REAL WHEN WE SHARE」
如果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會選擇走這樣一個過程然後孤獨的死在阿拉斯加嗎?
沙漠駝影
豆瓣評分 7.4
影片根據Robyn Davidson所著自傳體暢銷書《軌跡》改編,講述了一名女子實現渴望已久的追逐荒野大漠的夢想,獨自一人在四隻駱駝和一條忠誠的狗的陪伴下穿越澳大利亞沙漠的故事。
女主是一個性格有點孤僻內向又十分倔強的人,瞧准了一個目標就開始去做,別人怎麼勸,都當是耳旁風,這種執著的精神令人敬佩。
她是為了完成父親當年未能完成的穿越澳大利亞的夢想,子承父業。
影片中有非常漂亮的澳大利亞風光。
回來的路
豆瓣評分 7.9
1939年蘇德瓜分波蘭後不久,波蘭青年喬努斯因其所謂的「反黨反斯大林」間諜行為,被送入了西伯利亞的勞動營。
在嚴寒的西伯利亞,喬努斯結識了一行人在一個大雪之夜,喬努斯等七人成功逃出勞動營。
他們唯一知道的,是向南前往貝加爾湖,同時躲避無處不在的舉報者。
一路上有人難耐惡劣的氣候死去,在將要抵達貝加爾湖時,一個神秘少女伊蓮娜加入了他們,她的加入,令一行人預備穿過蒙古、西藏,翻越喜馬拉雅抵達英控印度尋找自由的路程又平添了幾許困難……
上面的是豆瓣裡面的簡介,其實電影主要內容就是講一行人怎麼在冬天從西伯利亞徒步逃到「自由社會」的。
只要是由美國講俄羅斯或者中國的片子,總免不了有很多自由民主的價值觀要灌輸。
影片中的逃亡路線是從西伯利亞到蒙古,再過中國(而且是西藏哦),進入到印度。這條徒步路線可是頂級的,風景很壯闊,整個逃亡的過程非常艱辛,一波又一波的困難,非常好看。
朝聖之路
豆瓣評分 8.6
影片導演艾米利奧·艾斯特維茲是本片主演馬丁·辛的大兒子,這是這對父子在影視劇里的第七次合作。
美國人湯姆的兒子在去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聖之路上不幸在法國遇難,他在前往法國取回兒子的遺體和遺物的時候決定將兒子要走的路走一遍,以更好地體會兒子的生活。
在朝聖之路上,湯姆遇見了三個從不同國家來到這裡的「徒步旅行者」,他們都通過徒步重新在世俗的世界裡得到心靈的慰藉。
影片中男主的徒步路線叫做「聖地亞哥朝聖之路」,全程800公里,是前往基督教的聖地之一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朝聖之路。
此路主要是指從法國各地經由比利牛斯山通往西班牙北部之路,是歐洲第一大文化線路,也是全世界僅有的兩處與「道路」相關的世界遺產。(另一處是日本的「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
在這部影片中,我才發現美國人真是挺傲慢的。
在路上
豆瓣評分 7.0
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同名小說,該小說被奉為「跨掉的一代」的聖經。
賽爾是一個追尋靈感,渴望遨遊的年輕作家,迪安則是個風流率性,曾幾進監獄的不安少年,還娶了16歲的浪蕩姑娘瑪麗露(暮光女飾)為妻。
然而賽爾十分喜歡迪安充滿激情的生活,迪安則欽佩賽爾的風度與學識,三個迷戀自由的年輕人結識後,很快便決定拋下生活,一同行走在路上。
他們一路搭便車,吸大麻,行時高歌,醉時沉思。在穿越美國東西的大道上,放浪形骸,追尋自我,燃燒青春。
「在路上」這個詞已經被用爛了,本來挺美的辭彙,也吵得low下去了。
普及一個名詞「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
該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的男女青年,他們生活簡單、不修邊幅,以浪跡天涯為樂,反對一切世俗陳規和壟斷資本統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尋求絕對自由,以此向體面的傳統價值標準進行挑戰,因此被稱作垮掉的一代。
其實中國的80後就有垮掉的一代的特徵了。
影片中有大量露點和3P鏡頭,請一個人悄悄觀看。
共產小子西遊記
豆瓣評分 7.5
兩個東德小子在柏林牆倒下後攜帶著簡單行李、少的可憐的盤纏、屈指可數的英語辭彙量來到美國,從紐約一路費盡周折前往舊金山,一個是為了尋父,一個是 為了一睹金門大橋。
受共產主義的影響,他們最喜歡的英語口頭禪就是friendship,於是一路上他們逢凶化吉、奇遇無數,friendship讓他們 由頭至尾不離不棄。
英文名叫」friendship「,這是一部有點逗*的電影,兩個小夥子一路上鬧出很多笑話。
有一段特別有意思,兩個人露宿野外,天氣特別冷,就抱在一起睡覺,然後其中側身在前面的小夥子就說,需要我脫掉褲子嗎?
推薦閱讀:
※中國導演的互聯網賀歲大片跨洋熱映
※中國導演單片票房排行榜
※「中國導演一代不如一代」這個說法靠不靠譜?
※中國導演票房累計排行榜,張藝謀第5,這個人僅僅只有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