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關於青春、夢想與友情
看《中國合伙人》沒法不讓人想起《致青春》,不光是兩部影片上映時間太近。還在於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懷舊的青春與校園生活,也都有走向成人世界的改變與選擇。只不過趙薇的《致青春》更文藝氣、更女性視角;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則更激情澎湃、十足男人的世界觀。他們像兩條通往青春的路,一條適合女生,另一條則更適合男生。
不過與成天在校園裡傷春悲秋的《致青春》相比,《中國合伙人》的世界更多集中於校外,是畢業後的奮鬥與夢想。影片並沒有花費太多筆墨在校園,那更像是一個鋪墊,僅為交代三位主人公的人物關係與影片大致的背景。當觀眾剛剛熟悉幾個角色,導演就將他們帶出校園,扔進社會的洪流之中,接受第二次改造。
我們都喜歡把《中國合伙人》稱為勵志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中確實有一個人物從低潮到高潮的波動曲線。雖然這種波動處理得有些浮皮潦草,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它是很隨意且經不住推敲的,甚至創作者都沒心思去給你一個成功的真正理由。不過,事實是他們真的成功了,這才是觀眾想要的。電影中有一個很招觀眾喜歡的概念,就是屌絲的成功奇蹟,這也是很典型的中國式勵志。雖然在這個靠人際關係與背景的成人世界裡,屌絲更多時候都只能永遠當個屌絲。但是,我們仍希望在電影中看到屌絲成功的故事,它就像一面鏡子,投射進一眾屌絲觀眾的成功夢。
黃曉明的角色就是個典型的屌絲形象:形象老土、為人木衲、家庭出身也不好。他沒有鄧超的出身名門,也不如佟大為風流倜儻。就是這麼一個人,最後在片中創立了新夢想的奇蹟。這樣的故事會讓觀眾振奮,讓他們對未來有某種假想。當片中人用盒子裝錢、用麻袋裝錢,並將一把把的鈔票拋向空中的時候,這就是中國式勵志。雖然很惡毒,卻簡單而直接,充滿符號的意義。
在這三個人的組合里,每個人對應著一種很中國的成功觀點。黃曉明的成功很簡單,就是有錢,各種符號意義的鈔票就是他的成功。而鄧超的成功則代表著另一部分中國人的想法,就是爭口氣。是出人頭地,被別人瞧得起。而在這裡,指特的是被美國人瞧得起。影片特意做了一個他的內心波動,從躊躇滿志奔赴美國,甩下一句「我再也不回來了」的豪言壯語;到美國發展的一事無成。這是他的波折,這也是他之後很多選擇的原因。而最終則以用錢買下昔日實驗室作為成功的註解(嗯,歸根到底還是錢)。相比之下,佟大為的成功更理想化,有點出世,這也許是導演的夢想,卻是最難做到的。在三人關係中,他是個紐帶,是個粘合劑。而在對成功的看法上,他更隨意:是生活安穩,有個愛自己、能做好飯的媳婦就夠了。無論是我們夢想的,還是我們在做的,這裡面對成功的觀點確實能讓很多當代中國人找到對應,這也是稱之為勵志的原因。
不過, 真把這部電影當勵志片看,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就像上面說的,片中的勵志元素太符號和表面化,很難真正觸動觀眾。而導演好像也沒有真正打算拍一部勵志片,就像片名《中國合伙人》人一樣,這部電影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講的是合夥。所謂合夥,其實就是人際關係。在這裡,則是友情。這是三個大學時候的死黨,實在在分別的時候忍不住淚灑機場的好友。他們是成天鬼混在一起的好友,但是當真正畢業以後成為合伙人,問題也就來了。很多人都說本片套用了《社交網路》的外殼,細看確實有那麼點樣子。都是借一個外在的糾紛去質疑幾個合伙人的關係,並且讓他們去回憶創業的經歷,而且故事裡都有昔日死黨的分道揚鑣。在我看,這才是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是真正能吸引觀眾的情節點。連佟大為的角色都要在婚禮上說別跟好朋友合夥開公司,仔細想想確實是這麼回事。我們總說校園的友情是單純的、是毫無功利的,那是因為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功利的事。當長大之後,你要有事業、要有家庭、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當你被各種東西套住之後,你想不功利可能也不行了。這時候,受傷害的當然就是友情了。在這點上,有過UFO與我們製作兩次合伙人經歷的陳可辛導演想必有太多話想說,而《中國合伙人》里,有些話一定是他藉機說出來的。
作為一部勵志片,這部電影並不完滿。而作為一部講友情的電影,它處理得也有些隨意。尤其是結尾的變化和修復,都太理想化和想當然。還有那為很多人所詬病的旁白,一般情況下,旁白都被認為是一種偷懶的執導方法,它代替了電影的基本內容(聲音與畫面),而用敘述的形式交代劇情。不過本片的真正問題倒不是旁白,而是旁白的敘述者不統一,片中三位男主角都擔當過旁白者,這讓影片的視角變成三個人,這樣很容易把觀眾搞得混亂,這才是影片的弊端。
不過即便如此,在當前的內地院線這樣的勵志電影仍然很少見,影片仍有很多為人稱道的細節以及有趣的段落,這也讓這部電影收穫了很多好評。而這樣一部關於內地的回憶電影,卻仍要由一位香港導演拍攝製作,這點挺讓人遺憾的。
推薦閱讀:
※我用盡了青春的最後一絲力氣來等你
※玉液丶甘露和青春之泉——滴明?和黃庭經
※走在青春的路上
※你的青春里有什麼跟周杰倫有關的故事?
※88.經穴按摩讓你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