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全文)4
07-23
2010年4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全文)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1-01-31發表評論>>視頻播放位置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第四部分 宏觀經濟分析一、世界經濟金融形勢2010 年,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各經濟體復甦不均衡,主要發達經濟體復甦緩慢,財政可持續性堪憂,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經濟復甦在第四季度出現積極跡象,但歐元區和日本仍較疲弱。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強勁,但面臨的資本流入及通脹壓力上升,部分國家逐步收緊了貨幣政策。主要金融市場呈現震蕩態勢,全球貿易增長恢復至危機前的水平,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1 年1 月份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2010 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5.0%,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新興與發展中經濟體2010 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8%、1.8%、4.3%和7.1%,比2009 年分別高5.4 個、5.9 個、10.6 個和4.5 個百分點。(一)主要經濟體經濟形勢美國經濟復甦出現積極跡象,但前景仍不明朗。2010 年美國GDP增速為2.9%,各季度分別為3.7%、1.7%、2.6%和3.2%。12 月份美國失業率為9.4%,比上月下降0.4 個百分點,仍處於高位。通脹率低位徘徊,2010 年CPI 同比上漲1.5%,為近兩年最低值;其中核心CPI同比上漲0.8%,為數據統計以來最低值。貿易赤字及債務問題仍較嚴重。1-11 月貿易赤字為4587 億美元,同比增長35.8%。2010 財年美國聯邦赤字接近1.3 萬億美元,略低於上年1.42 萬億美元的戰後最高水平,地方政府總負債高達2 萬億美元。主權債務危機拖累歐元區整體經濟復甦,各成員國表現分化明顯。第三季度歐元區GDP 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0.3%,較二季度1%的環比增速明顯放慢。11 月份歐元區失業率仍高達10.1%。12 月份歐元區HICP 同比上漲2.2%,首次突破歐央行2%的目標區間。歐央行總裁特里謝1 月23 日表示,必須對歐元區的通脹壓力進行嚴密的監控。德國經濟復甦遠好於其他歐元區國家,2010 年GDP 增長3.6%,創1991 年以來最快增速,失業率降至7.5%,成為帶動歐元區復甦的主要動力。其他歐元區國家復甦乏力,三季度法國、義大利GDP 環比增幅均為0.3%,遠低於二季度,希臘、愛爾蘭和西班牙等主權債務波及國家的經濟則陷入負增長或零增長。2010 年,希臘、愛爾蘭因債務危機先後接受歐盟和IMF 救助,葡萄牙、西班牙等歐元區重債國家也受到嚴重影響。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德國等國債收益率和CDS 利差也一度大幅走高。歐盟、歐央行在加強危機救助的同時,強化了對成員國的財政約束,推動建立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M)和永久性的歐洲穩定機制(ESM),但效果尚待觀察。日本通貨緊縮和就業狀況無明顯改善,增長動力減弱。第三季度,日本GDP 環比折年率為4.5%,好於預期。通貨緊縮仍然存在,2010年核心CPI 同比下降1%,連續第二年負增長,月度核心CPI 指數連續第22 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失業率仍然較高,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1%,與上年持平。受全球需求增長放緩及日元升值的不利影響,出口及貿易順差增幅持續下滑,各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43.3%、33.2%、17.8%和10.0%,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新興經濟體復甦相對強勁,但面臨發達經濟體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帶來的資本流入和通脹壓力。2010 年以來,受國內需求增長及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回升影響,亞洲、拉美等地區的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復甦強勁,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IMF 預計印度、巴西、俄羅斯全年經濟增長分別達到9.7%、7.5%、3.7%。由於全球流動性持續過剩和發達經濟體復甦乏力,套利資本大量流入經濟增長相對強勁、利差較大的新興經濟體,加劇了新興市場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壓力及貨幣升值壓力。資本流入還增大了新興市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央行預計全年CPI 將分別達到8%、4.7%和7.0%。(二)國際金融市場概況主要貨幣間匯率寬幅震蕩。2010 年,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美元匯率總體呈現先升後貶之後再回升的走勢。12 月31 日,歐元兌美元、美元兌日元分別收於1.3377 美元/歐元和81.15 日元/美元,歐元對美元匯率較年初貶值6.6%,日元對美元匯率較年初升值14.5%。全年,美聯儲公布的美元廣義貿易加權指數累計貶值2.4%。國際貨幣市場利率大幅波動。倫敦同業拆借市場美元Libor 先升後降。2010 年上半年,美元Libor 小幅走高,1 年期Libor 於5 月25 日升至年內高點1.22%。此後,受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新一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等因素影響,Libor 開始震蕩下行,12 月31 日1 年期Libor 降至0.78%,比年初下降0.20 個百分點;歐元區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震蕩上升。截至2010年12 月31 日,1 年期Euribor 為1.51%,比年初上升0.26 個百分點。主要國債收益率大幅波動。2010 年上半年,隨著市場對希臘債務危機惡化以及全球經濟復甦前景的擔憂加劇,避險需求上升,主要國債收益率震蕩走低。8 月下旬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逐步消退,且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擔憂流動性泛濫導致美元貶值,並加劇中長期通脹壓力,大量資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股票和商品市場,投資者調整資產配置抬升了國債利率。美聯儲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以來,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11 月3 日的2.57%上漲近100 個基點,30 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有所上升。截至12 月31 日,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收於3.36%、2.97%和1.12%,雖然較上年末分別下跌0.43 個、0.41 個和0.17 個百分點,但較上季度末分別上升0.85 個、0.71 個和0.18 個百分點。主要股市震蕩走高。2010 年上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加大了全球經濟復甦前景的不確定性,主要股市大幅震蕩,5 月上旬和6 月下旬曾出現多個交易日連續暴跌。第三季度,隨著債務危機影響的逐步消退和美國通過金融監管改革法案、歐洲公布銀行壓力測試結果,歐美股市震蕩回升。第四季度,受美聯儲出台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經濟數據有所好轉、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改善等因素影響,美日股市震蕩上揚。截至12 月31 日,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日經225 指數分別收於11578點、2653點和10229點,較上季度末分別上漲7.3%、12.0%和9.2%,較上年末分別上漲11.0%、16.9%和下跌3.0%,其中道瓊斯指數再創年內新高,已回升至2008 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前的水平。受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和愛爾蘭債務危機的雙重影響,歐元區股指波動較大,STOXX50 指數年末收於2601 點,分別較上年末和上季度末上漲0.85%和4.79%。(三)主要經濟體房地產市場走勢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乏力。上半年,美國首次購房優惠政策對現房銷售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房屋銷售量有所回升。但下半年隨著優惠政策的終結、失業率的高企,房屋銷售量迅速下降。美國商務部統計,到2010 年11 月份新屋銷售累計352 萬戶,同比下降14.9%。據全美不動產協會統計,2010年成屋銷售490.8萬戶,同比下降4.8%。房屋止贖率迅速上升,美國銀行業2010 年12 月取消了6.98 萬套住房的贖回權,全年房屋止贖總量105 萬套,超過上年91.8 萬套。歐洲房地產市場仍較低迷。受政府財政緊縮等因素影響,英國住房市場趨冷,12 月Halifax 房價指數環比下跌1.3%,該指數第四季度同比下跌1.6%。德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和價格平穩。受債務危機影響,西班牙、義大利、愛爾蘭等歐元區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出現下跌。日本房地產價格走跌。在政府對節能型房屋進行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刺激下,11 月份日本房屋開工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6.8%,連續第六個月呈正增長。但受日本經濟疲弱的拖累,房地產價格持續走低。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日本地價在過去一年內平均下跌超過3%。(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2010 年,經濟復甦不均衡使各國貨幣政策呈明顯差異。主要經濟體央行繼續通過低息和加大量化寬鬆政策等手段刺激經濟增長,部分增長強勁和通脹壓力較大的國家則收緊了貨幣政策。為促進經濟和就業增長,美聯儲、歐央行、英格蘭銀行2010 年繼續將基準利率水平分別維持0-0.25%、1%和0.5%不變。11 月3 日,美聯儲宣布推出6000 億美元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旨在支持經濟復甦並使通脹率回升至目標水平,並在此後表示資產購買規模可能超過6000 億美元。10 月5 日,日本銀行時隔四年多重啟零利率政策,宣布將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從現行的0.1%降至0-0.1%,並推出了總額5 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12 月7 日,日本銀行表示將為國內106 家金融機構提供9983 億日元貸款,以刺激銀行業向實體經濟放貸。歐央行在量化寬鬆政策方面相對謹慎。為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歐央行等先後與希臘、愛爾蘭政府達成1100 億歐元和850億歐元的救助方案,並通過再融資操作、證券市場計劃等措施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英格蘭銀行也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5%,並維持2000 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模不變。部分經濟復甦強勁、通脹壓力較大的經濟體逐步加快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印度、韓國、越南、智利、澳大利亞、瑞典等為抑制通脹相繼提高利率。為阻止投機資本大量流入和匯率持續過快升值,部分新興經濟體加強了資本流入管制和外匯市場干預。巴西宣布調高外國投資者購買本國證券的金融交易稅和國內銀行外匯頭寸的準備金要求,印尼央行宣布加強銀行業短期外債限額管理,並逐步提高銀行外匯資產準備金率,土耳其央行則通過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等手段抑制投機資本流入。(五)國際經濟形勢展望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復甦仍將繼續,新興經濟體仍將引領全球經濟復甦,但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仍較多。發達經濟體高失業和低增長狀況短期內難以明顯改觀,歐洲主權債風險、發達經濟體加強財政整頓也將影響外部需求回升。IMF 在2011 年1 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世界經濟的「雙速復甦」仍在繼續,預計2011 年世界經濟將增長4.5%,相對2010 年10 月預測上調了約0.25 個百分點。其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有望繼續保持在6.5%的水平,比2010 年的7%略有放緩;發達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2.5%,考慮到2009 年經濟衰退的程度,這一增速仍然較低。專欄2: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初由日本央行2001 年提出,是指在利率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央行通過購買國債、企業債券等方式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以刺激微觀經濟主體增加借貸和開支。受 2008 年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主要發達經濟體復甦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相繼下調政策目標利率並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但經濟仍未有明顯起色,美日還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同時,危機後發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和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寬鬆貨幣政策也有利於降低公共債務融資成本。因此,發達經濟體均不同程度使用或擴大了量化寬鬆政策。繼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截至2010 年3月,美聯儲實施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購買了總額超過1.7萬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國債,避免了金融市場崩潰。2010 年11 月3 日,美聯儲宣布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即在2011 年第二季度末之前再購買6000 億美元長期國債,約合每月購買750 億美元,並再次表示將把到期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所得用於國債再投資,以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同時決定繼續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0-0.25%的歷史最低水平。為遏制通貨緊縮和日元升值壓力,10 月5 日,日本銀行時隔4 年後決定重啟「零利率」政策,即將銀行間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從0.1%降至0-0.1%,同時還宣布了規模5萬億日元的資產購買計劃,實質上加大了量化寬鬆政策力度。11月4日和12月2日,歐央行在貨幣政策例會後宣布繼續將主要再融資利率維持在1%不變。此外,歐央行還通過再融資操作、證券市場計劃等措施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歐央行行長特里謝還表示,對可能擴大政府債券購買計劃持開放態度,但否認歐央行實施的是量化寬鬆政策。截至12 月21日,歐央行已購買720億歐元政府債券。12 月9日,英格蘭銀行也宣布,將短期利率連續22個月維持在0.5%不變,並維持200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模不變。從效果看,貨幣當局購買政府債券,使投資者轉向公司債券和股票等風險資產,提高收益,產生財富效應,同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支持經濟復甦和消除通縮風險發揮了一定作用。例如,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實施後,美國信用利差收窄,消費者開支有所增加,就業狀況也有改善,表明國內經濟已有起色。但量化寬鬆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經濟難題,反而可能加劇全球流動性泛濫和貨幣競爭性貶值的風險,並通過匯率和資本跨境流動渠道對新興經濟體等產生負面的溢出效應。市場對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導致長期通脹預期上升有所擔心,事實上美聯儲正式宣布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就已開始攀升。另外,市場對未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出時機選擇可能給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也有擔憂。同時,發達經濟體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資產組合渠道、信息渠道和流動性渠道都有明顯的外溢效應,特別是釋放的大量流動性進入大宗商品市場和復甦相對較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了輸入型通貨膨脹和短期資本流入,給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壓力。2010 年8 月美聯儲釋放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信號後,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入大幅增長,導致貨幣升值和出現資產價格泡沫,增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出台了資本管制和宏觀審慎措施,以維護金融穩定。發達國家加大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產生明顯的負面溢出效應,主要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應該實施負責任的政策,各國應共同致力於完善國際貨幣體系,促進形成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調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增強新興市場經濟體應對金融風險能力。目前中國經濟向好回升,加上市場容量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了資本流入的壓力。為應對資本流入,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一方面加強外匯管理,另一方面主要採取總量對沖的措施,凍結外匯流入帶來的人民幣流動性,減少外匯資金流入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衝擊,此外也在研究將資本流入的管理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的框架。二、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分析2010 年,中國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運行態勢總體良好。消費平穩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改善、對外貿易復甦較快;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居民收入穩定增加,物價漲幅擴大。2010 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9.8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3%,增速比上年高1.1 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3%,比上年高4.0 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831 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26 億美元。(一)消費平穩增長,投資結構改善,對外貿易快速恢復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國內消費需求保持穩定。2010 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 元,同比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同比增長1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第四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為51.1%,比上季低0.5 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6 個百分點,居民投資意願增強,消費意願穩定、儲蓄意願下降。2010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 萬億元,同比增長18.4%,比上年高2.9 個百分點;實際同比增長14.8%,比上年低2.1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商品零售價格指數2010 年上漲3.1%,而上年為下降1.2%。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增速快於鄉村,增速差距基本保持穩定。2010 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4 萬億元,增長18.8%,實際增長15.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1 萬億元,增長16.1%,實際增長12.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總體回落,但第三產業投資增速較高。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 萬億元,同比增長23.8%,比上年回落6.2 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19.5%,比上年低14.3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1 萬億元,同比增長24.5%,比上年低5.9 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 萬億元,同比增長19.7%,比上年回落7.6 個百分點。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城鎮投資分別增長22.8%、26.9%和26.2%,中部和西部投資增速明顯快於東部;分產業看,三次產業投資全年分別增長18.2%、23.2%和25.6%,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高於第一、二產業。全年城鎮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2.2 萬億元,同比增長23.1%。企業投資意願較強,第四季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設備投資和土建投資指數雖然較上季有所回落,但仍為2008 年以來的次高水平。進出口總額較快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貿易順差有所減少。2010年,進出口總額29728 億美元,同比增長34.7%,比上年高48.6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779 億美元,同比增長31.3%,比上年高47.3個百分點;進口13948 億美元,同比增長38.7%,比上年高49.9 個百分點;實現順差1831 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26 億美元。出口產品結構改善推動外貿持續復甦。2010 年,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0.9%和30.7%,分別比上年高44.2 個和40.0 個百分點。長期看,我國對外貿易市場結構中,美日歐仍是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但份額呈下降趨勢,出口多元化格局日益強化。2010 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57.4 億美元,增長17.4%,比上年高20 個百分點。(二)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工業生產較快增長2010 年,第一產業增加值4.0 萬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8.6 萬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17.1 萬億元,增長9.5%。第一、二、三產業佔GDP 比重分別為10.2%、46.8%、43.0%。第二產業佔GDP 比重提高,對GDP 增長貢獻擴大。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年糧食產量再獲豐收。2010 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780 萬噸,同比增長3.6%,其中豬肉產量5070 萬噸,增長3.7%。工業生產較快增長,企業盈利能力穩定。2010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比上年高4.7 個百分點;工業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年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7.9%,比上年高0.2 個百分點。1-11 月,企業稅前銷售利潤率為6.22%,比上年高0.76 個百分點。第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5000 戶工業企業調查顯示,企業經營景氣指數連續七個季度攀升,達到71.3%,創2008 年一季度以來的新高。產成品庫存增多,存貨指數達50.3%,比上季高1.8 個百分點,比上年高 2.3 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穩定,企業盈利指數為61.1%,比上季高0.8 個百分點,比上年高3.4 個百分點。(三)價格上漲壓力較大2010年我國價格漲幅總體上延續了2009年下半年以來的回升態勢,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以來價格上漲壓力明顯增大。從主要價格指標走勢看,在食品和居住價格不斷上漲的推動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逐季擴大,第四季度以來,非食品價格漲幅也有所上升;受基數效應前低後高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先漲後跌再漲走勢的影響,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不斷擴大,第三季度出現明顯回落,第四季度又有所反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持續擴大。2010 年CPI 同比上漲3.3%,比上年高4 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漲幅分別為2.2%、2.9%、3.5%和4.7%。從食品和非食品分類看,食品價格上漲7.2%,漲幅比上年高6.4 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4%,比上年高2.8 個百分點。從消費品和服務分類看,消費品價格上漲3.7%,比上年高4.3 個百分點;服務價格上漲2.0%,比上年高3.1 個百分點。生產價格上漲較快。2010 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5%,比上年高10.9 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分別上漲5.2%、6.8%、4.5%和5.7%。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6%,比上年高17.5個百分點。各季度同比分別上漲9.9%、11.7%、7.7%和9.1%。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監測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CGPI)上漲6.5%,比上年高11.5 個百分點。按商品用途分類看,CGPI 中投資品和消費品價格分別上漲6.7%和6.1%;按商品基本分類看,CGPI 中農產品(17.18,0.48,2.87%)、礦產品、煤油電價格和加工業產品同比分別上漲12.4%、13.8%、12.0%和3.8%。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高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2010 年,農產品生產價格(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上漲10.9%,比上年高13.3 個百分點;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全年上漲2.9%,比上年高5.4 個百分點。進口價格漲幅高於出口價格漲幅。2010 年,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3.7%,比上年高27.0 個百分點;各季度分別同比上漲15.6%、18.7%、10.9%和9.8%。出口價格同比上漲2.4%,比上年高8.4 個百分點;各季度分別同比上漲-3.1%、1.6%、5.1%和5.8%。2010 年各季度,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上漲3.6%、-1.1%、-2.4%和11.8%,累計上漲12.0%;倫敦金屬交易所銅現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上漲8.9%、-2.9%、3.0%和19.6%,累計上漲30.3%;倫敦金屬交易所鋁現貨當季平均價格分別環比上漲8.1%、-3.4%、-0.2%和12.4%,累計上漲17.1%。勞動報酬繼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度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4%左右,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加快。其中,城鎮集體經濟單位增長快於城鎮國有經濟單位和城鎮其他經濟類型單位(不含私營企業)。GDP 縮減指數回升較快。2010 年我國GDP 為39.8 萬億元,增長10.3%,GDP 縮減指數(按當年價格計算的GDP 與按固定價格計算的GDP 的比率)變動率為5.8%,比上年高6.4 個百分點,比前三季度提高 0.7 個百分點。穩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啟動資源稅改革試點。6 月份,醞釀多年的資源稅改革在新疆開始試點,將原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試點稅率為5%。推進資源稅改革,有利於進一步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反映資源性產品生產成本和資源稀缺程度,有利於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節能減排、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專欄3:通貨膨脹與貨幣現代經濟條件下,貨幣作為一般支付手段,其數量和流通速度反映了一定時點具有支付能力的社會總需求。在供給因素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一定時點貨幣量的多少大體反映了影響通貨膨脹程度的社會總需求水平。從實踐看,通脹與貨幣的關係較為複雜,我國M2 增速超出GDP 增速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在分析我國曆年積累起來的貨幣總量規模對通脹水平的影響時,必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首先,中長期內由於各國儲蓄率水平、融資結構、貨幣化進程以及供給面等因素的差異,貨幣對通脹水平的影響程度也有不同。我國居民儲蓄率高且以銀行儲蓄為主,融資結構上高度依賴銀行貸款,以及仍處於轉軌階段的貨幣化進程,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實際的貨幣需求以及貨幣與通脹的對應關係。其次,短期內宏觀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上市場主體消費和投資意願存在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貨幣轉化為真實需求的速度,進而影響物價總水平。三是通脹水平除了與貨幣等需求拉動因素有關外,還與供給衝擊、成本推動、勞動生產率等供給因素密不可分。在我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背景下,供給因素對通脹的影響值得關注。此外,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貨幣條件和通脹水平還會在多方面受到外部衝擊因素的影響。總的來看,貨幣偏多可能帶來通脹效應,但通脹並不完全由貨幣數量引起,還會受到預期變化、貨幣流通速度、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及其他結構性因素的影響。不能簡單地將廣義貨幣總量與GDP 相比較。例如,1980 年到2003 年期間我國M2/GDP 持續上升,從0.36 上升到1.64,但並未出現越來越嚴重的通脹問題,亞洲金融危機後的幾年甚至還徘徊在通縮邊緣。2003 年至2008 年我國M2/GDP 從1.64 下降至1.51,在此期間卻出現了流動性偏多、通脹壓力上升等現象。因此,必須結合多方面因素科學分析通脹的影響因素和形成機理。2008 年9 月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我國經濟受到較為嚴重的衝擊。在當時的嚴峻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及時調整政策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政府信用支持下,貨幣信貸出現持續快速增長。總體看,這一時期貨幣信貸較快增長對提振信心、擴大內需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國經濟從2009 年一季度同比增長6.5%較快恢復到2010年前三季度10%以上的歷史趨勢水平。與此同時,隨著實體經濟需求的逐漸回升,價格總水平也相應回升。具體看本輪物價上漲,還與以下兩個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外部貨幣條件寬鬆的影響。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主要經濟體貨幣條件持續寬鬆,大量資金湧向增長較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此外,美元等主要計價貨幣總體貶值,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2010年,以美元計價的我國進口價格平均上漲13.7%,出口價格平均上漲2.4%,輸入型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二是近年來在勞動力成本趨升以及資源價格改革等因素的推動下,影響物價上升的成本推動因素逐漸增強,導致農業、服務業等包含人工成本較高的商品價格出現較快上漲。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貨幣環境看,主要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狀態短期內難有根本改變,國內貨幣存量近年來增長較快;從經濟基本面看,支持未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較強,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較多,通脹預期上升較快,潛在的價格上漲等風險不容忽視。基於此,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應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總量適度、靈活調節、結構優化的要求,把控制物價較快上漲放在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考慮前期貨幣存量增長較快的潛在風險和逆周期調節需要,把好流動性這個總閘門,保持合理適度的利率水平,為穩定價格總水平、管理通脹預期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四)財政收入增速較快,財政支出增幅回落2010 年,財政收入(不含債務收入)大幅提高,全國財政收入83080 億元,同比增長21.3%,比上年高9.6 個百分點;全國財政支出89575 億元,同比增長17.4%,比上年低4.5 個百分點。收支相抵,收入小於支出6495 億元,差額比上年減少1287 億元。從財政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73202 億元,同比增長23.0%,比上年高13.2 個百分點。其中,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14.1%,營業稅同比增長23.8%,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27.5%。從支出結構看,各項支出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教育支出12450 億元,佔13.9%;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353 億元,佔10.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081 億元,佔10.1%。從增速看,增長較快的有: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30.7%、環境保護支出同比增長25.4%、國債利息支出同比增長23.7%。(五)國際收支繼續保持「雙順差」格局2010 年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雙順差」格局,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長。前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2039 億美元,同比增長30%;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301 億美元,同比增長2%;國際儲備資產增加2860 億美元,增長7%。2010 年第三季度,經常項目順差1023 億美元,按同比口徑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0 倍。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814 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39 億美元,收益順差140 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108 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152 億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246 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141 億美元,其他投資凈流出245 億美元。截至2010 年9 月末,我國外債餘額為5464.5 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較上年末增長31.7%。其中,短期外債(剩餘期限)餘額為3694.4 億美元,占外債餘額的67.6%。從債務構成情況看,2010 年9 月末短期外債(剩餘期限)餘額中,貿易信貸佔59.5%,貿易融資(如銀行為進出口貿易提供的信貸支持)佔18.7%,二者合計占短期外債(剩餘期限)餘額的78.2%,主要與我國近年來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六)行業分析工業利潤增長較快,增速小幅回落。1-11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8828 億元,同比增長49.4%,增速比上年提高41.6個百分點,比1-8 月減緩5.7 個百分點。在39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8 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利潤下降。2010 年,39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 個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同比增長,煤電油運供求基本平衡。1-11 月,全國煤炭產量30.4億噸,同比增長15.5%;全社會貨運量289.1 億噸,同比增長14.8%。2010 年,全國發電量4141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3%;原油產量20301 萬噸,同比增長6.9%。1.房地產行業2010 年,隨著《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國發[2010]10 號,以下簡稱國發10 號文)等一系列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呈現回穩態勢,全國商品房銷售增幅回落,房價增幅趨緩,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增速隨之放慢。商品房銷售增幅回落。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幅自2009年年末快速回落,但2010 年9 月份後增幅略有回升。2010 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4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0.1%,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9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回落32 個百分點。2010 年,商品房銷售額5.3 萬億元,同比增長18.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2.4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回落57.2 個百分點。其中,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占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89.2%和83.8%,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銷售增幅大幅超過商品住宅銷售增幅。房屋銷售價格漲幅放緩。2010 年年初全國房價漲幅較高,國發10 號文出台後房價漲幅逐步放緩。12 月份,全國70 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4%,漲幅比年內最高的4 月份縮小6.4 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3%,漲幅比年內最高的4 月份縮小1.1 個百分點。其中,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7.6%,環比上漲0.3%;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0%,環比上漲0.5%。開發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10 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4.8 萬億元,同比增長33.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3.2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提高17.1 個百分點。2010 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16.38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0.7%,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22.4 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提高28.2 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4.10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8.4%,上年全年則為下降18.9%。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回落。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自5 月份以來持續回落。截至2010 年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餘額9.35 萬億元,同比增長27.5%,增速比9 月末低 5.3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0.6 個百分點。其中,地產開發貸款餘額8325.8 億元,同比增長24.7%,增速比9 月末低11.3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79.5 個百分點;房產開發貸款餘額2.3 萬億元,同比增長23.0%,增速比9 月末高1.5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7.2 個百分點;購房貸款餘額6.2 萬億元,同比增長29.7%,增速比9 月末低7.6 個百分點,比上年末低12.8 個百分點。2010 年年末,房地產貸款餘額占各項貸款餘額的20.5%。從貸款新增量看,2010 年全年新增房地產貸款2.0 萬億元,同比多增170 億元。但分月度看,同比多增集中在前五個月,6 月至12 月連續七個月當月新增均為同比少增。12 月當月新增房地產貸款746 億元,同比少增1148 億元。針對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根據1 月和4 月國務院辦公廳先後發布的《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國辦發[2010]4 號)和國發10 號文精神,9 月下旬,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相繼印發房地產市場相關調控政策。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於9 月29 日印發《關於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髮[2010]275 號),對貸款購買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貸款利率執行等作出明確的規定。房地產市場調控對房地產市場運行產生了一定作用。12 月10 日至12 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逐步形成符合國情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和商品房體系」,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交通運輸行業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交通運輸業落實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交通運輸業發展加快,交通運輸「瓶頸」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交通運輸業投資快速增長,綜合運輸網路初步形成。2010 年,全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27820 億元,同比增長19.5%;鐵路、道路、城市公共交通、水上和航空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2.5%、20.9%、16.1%、24.4%和46.3%。截至2010年底,全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 萬公里,新增3.3 萬公里。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預計達到9 萬公里,鐵路旅客列車運行速度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沿海港口基本建成煤、油、礦、箱、糧五大專業化運輸系統。民航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規模適當、功能完善的機場體系。交通運輸能力增強,但還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截止2010 年11月,全社會主要運輸方式完成客運量27.1 億人、旅客周轉量2176.5億人公里、貨運量27.8 億噸和貨物周轉量11954.5 億噸公里,2005年至2009 年年均分別增長12.7%、9.2%、11.0%和11.1%,客運量、貨運量、換算周轉量、運輸密度均居世界第一。但交通運輸業發展還面臨區域和城鄉之間發展差距仍比較大、大中城市間道路通過能力不足、部分區域交通擁堵、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等結構性問題,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程度和整體協作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針對交通運輸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應在保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規模和速度的基礎上,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建成並發揮效益,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報告】報告的格式及範文|報告書怎麼寫
※中國妓女報告====三峽在線3
※如何撰寫案例報告?諮詢師必需get的技能
※梁振英:全國人大將就香港政改報告作決定
※2010年全國茉莉花茶產銷形勢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