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城個性化課堂之六:高志強「歷史情境體驗式」教學法

陳春雲 的博客——真實、實用、導向、創新   自2009年9月起,本人引用文稿,未經許可,謝絕網路免費轉載!歡迎正規報刊選登! 濰城個性化課堂之六:高志強「歷史情境體驗式」教學法   2011-11-22 11:00:53| 分類: 濰城交流你我他| 標籤:|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濰城個性化課堂之六:高志強「歷史情境體驗式」教學法 濰坊外國語學校 高志強   一、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提出的背景   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標準字裡行間無不隱含著四個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被廣泛提倡及推廣。但歷史這門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內容的老套和知識點的瑣碎,再加上歷史學科課時少,間隔時間長,學生往往一下很難與教師同步進入教學過程,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常常會顯得沉悶缺乏活力。如何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我們的歷史課活起來?美國華盛頓大學有這樣一個條幅:「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領會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充分說明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參與教學實踐的重要作用。而歷史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則是這一方面的一個嘗試。   情境體驗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積極的興趣有如催化劑,能推動人們去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是一個人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質。情境教學法在歷史課堂上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它通過創設情境,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學生認識興趣和求知慾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那麼如何來進行情境教學呢?運用情境教學首先需用「著眼發展」的觀點,全面地提出教學任務,而後優選教學方案,根據教學任務、班級特點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創設情境的途徑。   二、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策略   1.讓表演體會情境。   捷克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他主張儘可能地用感官知識去認識外部世界,經過直觀而獲得知識是最可靠的,也易於理解、記憶。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進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課文中的××」;扮演角色,則是擔當課文中的某一角色進行表演。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角色表演情境,能增強學生主體性、參與性。通過學生模擬過去歷史的片斷,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例如講授《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課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了情景劇《訂婚》:以一群遷到洛陽的鮮卑貴族去他們的漢族朋友郭地主家作客開始,到郭地主為自己的女兒找了一位鮮卑族的女婿結束,三分鐘的表演讓學生記住了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改漢姓、說漢話、穿漢服、和漢族通婚等,還得出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深遠的影響是促進了民族融合。   例:歷史情景劇《訂婚》   旁白:(何開元)公元50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8年後,生活安定,百姓和樂。一日,鮮卑族人步六孤丹、丘穆陵頡、賀賴傑、素和裕來到漢人好友郭地主家……   (步六孤丹走向郭地主)    步六孤丹:郭兄,多日不見,別來無恙?    郭地主:承蒙賢弟關照,近來安好。今日請賢弟前來,是有要事商量啊!賢弟先請入內,我們先坐下來喝口茶,等等穆陵弟他們。    步六孤丹:這樣也好。(坐定後),今日得知大哥請我前來,賢弟特地穿了一套新買的漢服,是南方上等的絲料,大哥您看合身與否?    郭地主:賢弟好眼光,你大嫂前日也給我做了一件樣式與你差不多的漢服。   (話音剛落,屋外有聲傳來)    丘穆陵頡:大哥在家嗎?   (郭地主迎上前去)    郭地主:在家,是穆陵弟否?    丘穆陵頡:是我,不過現在你們該改口了,我一在改名叫穆超了。    郭地主:賢弟今與我同為漢姓,真是更親了呀!(對步六孤丹)不妨丹弟也把姓給改了,這樣我們就是一家人啦!    步六孤丹:大哥所言極是,小弟明日就去改為陸姓,並且一併把籍貫也改了,屬洛陽籍了。   (語畢,又來兩人)   (賀賴傑、素和裕與大家打過招呼後落座。打招呼時他們用的是漢語)    郭地主:兩位賢弟的漢話講得越來越利索了啊!    素和裕:那是當然,我們每天上朝皆用漢語與陛下交談,豈能不有所長進。    賀賴傑:不僅上朝時講漢語,平日在家也都在講漢話了。    郭地主:既然大家都到齊了,那就開始談正事吧。我有一個女兒,今年十八,該是談婚論嫁的時候了,我與你們嫂子商量了,打算找一個鮮卑女婿。四位賢弟都是朝中官員,想想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素和裕:達奚泰(朝中官員)的公子好像正待娶妻,不知如何?    賀賴傑:對,這位公子為人正直,一表人才,是個不錯的人選。    丘穆陵頡:我也認為不錯,達奚泰是朝中重臣,為官清廉,能嫁入他家是個不錯的安排。    步六孤丹:三位賢弟所說具實,我與達奚泰私交甚好,不妨就由我來說媒好了。    郭地主:既然四位賢弟一致贊同,那就這麼說定了吧,拜託丹弟了。希望這樁親事成了,能為我們的民族融合再添一大步。   (郭地主請大家入座品嘗漢人美食)   角色扮演的熱烈情緒渲染了整個學習情境,不僅是角色扮演者,全體學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從一次創新到又一次創新最終達到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的個人能力得到提升,心靈受到了感染,潛能得到了釋放,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這種方法最受學生歡迎,但因為編劇之後要稍作排練,所以課前花的時間適當多一些,在教學任務不是很緊的情況下可以使用。   2.用文藝作品渲染情境。   一般來講,詩詞、音樂等文藝作品語言精闢、生動,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們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用文藝作品渲染情境,並不局限於播放現成的樂曲、歌曲與詩詞,教師自己的彈奏、輕唱以及學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關鍵是選取的文藝作品與教材的基調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發展上要對應、協調。如我在教《元朝的統一》這一節,為了讓學生們能想像蒙古包人的生活,我藉助了音與像並結合文,首先用多媒體展示多幅蒙古包人的生活照,並配上背景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再配上《北朝民歌》,這樣,學生的感官就被調動起來,課堂也掀起了一個小小的波瀾。文藝作品是豐富多彩的,它們都創立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教師只要多花點心思,適當地去選材,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巧設問題,展現情境。 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要依據學生實際與教學內容開展活動課,學生在活動情境中學,教師在活動情境中導,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創設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入角色,走入歷史,產生學習興趣。   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片段   1927年9月,毛高層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進攻中心城市長沙受挫後,率領隊伍何去何從成為一個亟需思考的問題。曾經,歷史課上同學們多少次身回畫角連營,站在偉人的身邊,叱吒風雲。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現在假設同學們現在是此時革命軍中一員,同學們對軍隊的發展方向和革命前途有什麼建議?   (屏幕上展示資料)   資料:現在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依然是城市買辦階級和鄉村豪紳階級的統治,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以新軍閥代替舊軍閥,對工農階級的經濟的剝削和政治的壓迫比從前更加厲害。在城市地區,國民黨的統治基本上確立。大量的軍隊,逐級控制的建立。使得城市成為敵人的堡壘。大規模的陣地戰取勝希望渺茫。   而另一邊,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敵人的力量微弱。艱苦的生活環境、軍需物資供給困難,使得敵人歸縮在城市中。而深受壓迫、數量眾多的農民迫切的盼望一支自己的軍隊前來解放自己。人民願意參加包圍這支隊伍。   何去何從?   學生思考   學生周:要把隊伍拉大農村地區。   師:你的理由是?   學生周:農村地區敵人力量薄弱。   師:隊伍轉移到農村地區有沒有其他的顧慮?   學生胡:農村地區貧窮,會影響軍隊糧食供給。   師:那到農村地區要做什麼事?   學生:發展生產。   師:僅僅發展生產夠不夠,在農村又存在什麼力量可能會與人民的軍隊為敵?   全體同學:地主階級。   師:那麼我們要怎麼做?   學生急搶答:鬥地主。   (全班同學笑,老師也笑)   師:不錯,形象的說明到工農革命軍到農村地區後重要的革命任務之一,不過想要達到「鬥地主、保衛自己要堅持做到什麼? 全體學生:堅持武裝鬥爭。   師:只有當我們置身於那個年代,才可能真正能夠感受領悟那段歷史。接下來歷史正如我們分析一樣。毛高層同志準確分析當時的革命形勢,果斷命令隊伍向井岡山地區前進,開闢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革命的實踐中創立武裝鬥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4.巧用名言、對聯,描述情境。   中學生正處在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的心目中總有一些比較崇拜的人物,摘錄名人的經典語句成為他們這一年齡的喜好。而對聯作為中國傳統精典語言學的一部分,它展現了博大精深、風趣幽默、睿智含蓄的風格,深得我們中國人的喜愛,特別是一些精典的對聯,我們從小到大都不會忘記,時常會在生活中運用的。因此能在歷史課堂巧用名言、對聯,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在講《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一課時,我並不直入課文主題,而是問同學有沒有自己所信奉的名言警句與座右銘。學生一般都會談一談,然後他們問我有沒有,我馬上引出「走出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吧」、「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一個思慮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等這些同但丁、沙士比亞有關的名言,由分析名言入手,然後導入所學的知識中去,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豐富了學生的美感,陶冶了情操。至於對聯,就更有趣了。在講授《中日甲午戰爭》的時候,為了揭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我用了一副章太炎諷刺慈禧七十生辰的對聯:今日幸頤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長安?億萬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灣,七十更割遼東,廿余省版圖漸蹙,預期萬壽祝疆無。學生一見這,馬上來勁了,特別是對對聯感興趣的同學,還把它給抄下來,然後大家再把對聯包含的知識弄明白,這樣學生的激情又來了,很自然地掌握了知識,也擴展了知識面。我在講課時,還用到了一些比較有趣的對聯,效果不錯,   5.利用影視,重現歷史情境。   歷史是過去了的現實,它的特點是一度性即一去不復返,歷史又是豐富多彩的,它留下來的文字、圖片、實物資料可以說是不計其數。如果只單靠傳統的教學手段,一個教師無論有多麼好的口才,多麼廣博的知識,都很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是較難很好地體會歷史的生動性、真實性。目前計算機輔助教學正日益走進歷史課堂,情況就不一樣了。它可以藉助各種手段,能夠化靜為動,形象逼真、生動活潑地把歷史展現給學生,為學生直接觀察和認識過去塑造有價值的形象,從而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歷史知識。例如我在《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一課的教學中,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模式,單靠教師用粉筆、書本、黑板肯定是枯燥無味的。因為這一課全部是講青銅器的鑄造過程、用途、種類,我們手中又沒有現成的青銅器。有了多媒體教學,就好很多了。我利用Internet互聯網搜索到CCTV—1的《尋寶》節目,裡面正好有一段鑒定青銅器——鼎的節目,節目主持人很詳細地介紹人青銅器各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講了青銅器在今天的鑒賞、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在節目里一個很不起眼的青銅鼎竟然值八十萬人民幣。這樣就引起了學生很大的興趣,他們積極思考,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我還配用了商周時期大量精美絕倫的青銅器歷史圖片,讓學生在欣賞中走入歷史、了解歷史。這樣學生就能從視覺、聽覺等許多方面去感受歷史,發現歷史,使歷史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6.創設語言情境   教學語言是教師基本功之一。有人認為,歷史教師只要是飽學之士就行,無需講究語言,但你可否知曉,攻克歌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大家陳景潤卻因表達欠缺而未能成為一名好教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描述物理定律時語言優美而令人讚歎呢?所以,我始終認為在課堂教學中珍珠成串才能更美,有血有肉才算豐滿,語言生動方能感染,語氣肯定方能置信,先要動己才能動人!   歷史學科過去性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的講課必須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勝,才能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體驗過去,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的語言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著很大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效應,情境會更加鮮明,並且帶著感情色彩作用於學生的感官。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當我講述仁人志士獻身祖國的英勇事迹,並且充滿敬意時,學生也會情動而相隨,比如在《甲午戰爭》一課中,為了烘托鄧世昌的獻身精神,我朗誦了後人紀念鄧世昌的詩詞,學生聽得入神,彷佛親臨了硝煙瀰漫的戰場,對英雄的獻身也唏噓不已;當我講述某些敗類與敵勾結、出賣民族利益,並且充滿仇恨和蔑視時,學生也會對其產生憎恨。正所謂以情動情,師生感情達到共鳴的境地,這就是教育心理學上所說的情感的感染性。   三、情境體驗式教學法的效果與反思   從教學實踐來看,情境體驗式教學有以下的好處:   1.高速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新課程改革下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歷史想像力,能在已學的知識和沒有學生的知識之間發生遷移,即用已學過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而歷史情境體驗教學通過具體情境創設,使課堂氣氛輕鬆愉悅,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主動性增強,自覺的融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上來。思維活躍,有利於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   2.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的作用,在教學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願望。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由於高一年級的學生高中學生的抽象能力和多某些歷史理論的理解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也不能過高的估計高中學生對歷史理論問題的理解能力,   3.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歷史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科的科學性,還要重視人文性,增強學生情感體驗,關注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學生對給定的內容的自身解讀,從而使書本課程式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新課程強調學生對歷史的體驗、感受,從而達到內心的選擇和情感升華,讓學生獨立感受人類歷史文化的精神家園,個性化的成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教學中,歷史情境教學,要求學生在符合基本歷史背景和史實情況下,可以展開大膽想像,用個性化的語言再現歷史,從而理解歷史為什麼是這樣發展而不是那樣發展。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僅僅屬於認知、理性的範疇,它已擴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再是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與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歷史教學應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和多方面成長體驗,讓學生用心靈去感悟歷史,用歷史來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質,全面健康的成長。   儘管如此,在歷史情境體驗式教學過程也存在著需要改進的問題。   (1)時間把握是否得當   這裡的時間既包括課外,也包括課內。在某些情境體驗中需要學生在課外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查閱資料、製作課件、合作演究等,但是現在的學生又沒那麼多的課餘時間,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外準備工作時要適時適量。再則,課堂上的時間也要掌握好,因為情景體驗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不確定因素,如學生的表演、對某些問題存在的不同見解等都會耗費一定的時間,所以在這方面也要做好「預算」。   (2)內容與形式是否相協調   情境體驗式固然可以創設多種情境,但不宜過多,並且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恰當的形式。如果情境體驗式教學中內容材料容量過大,情境體驗問題太多,一個連著一個,啟發學生如何發現問題、生成問題的環節太緊張,會導致情感態度與體驗相對缺乏;如果情境體驗式教學中表現方式過度、過多,雖然情境體驗式教學表現方式的多樣化能使知識變得有趣易學,但過多也能導致浮躁的學習態度和無深度的思維。所以不要為了情境而情境,要根據教學目標、歷史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階段來確定情境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體驗時空。   (3)是否形成和諧的互動關係。   良好和諧的師生與生生互動關係是情境體驗教學成功的一半。 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是教師一講到底,而通過情境體驗式教學,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可是還是存在新的問題,那就是多數教學活動停留在師生互動者居多,生生互動者少。師生互動當然必要,但師生活動的面有局限,思想的交流與碰撞狹小。師生互動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捲入到思想和體驗的旋渦中去,許多學生處於旁聽或陪坐的地位,特別是那些情境複雜的課,同學之間的思想與體驗互不溝通,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生生互動需要擴大,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是情境體驗的「設計者」和「表現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誰也不是單獨的「演員」或「觀眾」,師生共同參與到情境的設計、體驗活動中,才能使全體師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好。   對於一個將教育視為事業的教師來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對藝術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我相信,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革新,情境教學法將會有更多的突破,它的運用將會給歷史教學注入持久的活力。   (4)教師的「神入」   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角色意識的教師,難以「神入」歷史與置身歷史氛圍之中,必然遊離於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之外,以旁觀者的角色講授歷史,使教學變得單調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完成教學任務。而具有角色意識的教師,則「神入」歷史,以參與者的身份講授歷史,則能飽含感情,準確、形象、具體地再現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強烈的歷史氛圍之中,使學生常常為之動容,從而產生移情作用。    參考文獻:   1.《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上、下)李吉林教育研究 1997年第3.4期   布魯納 《教育過程》   2.寧裕先等主編:《歷史教育方法論》,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陳春雲 《如何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環節的主動高效性研究》          --------轉載

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履履難重。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推薦閱讀:

太極拳搏擊教學法(十七)
一年級識字教學法
黃進:「三創」教育理念與「3D」教學法
「主問題教學法」的幾個誤區 (余志明)
英語教學法主要流派

TAG:歷史 | 體驗 | 個性 | 教學 | 個性化 | 課堂 | 教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