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吃的苦決定你未來要走的路
美國高等教育資源可謂全球最豐富,但是,其研究生申請基本上可以算是所有國家研究生申請裡面最繁瑣的。單單準備一個GRE就能耗費至少半年的時間,被迫記住幾千個完全陌生的冗長單詞,寫出涵蓋八種時態十種從句外加強調句倒裝句虛擬語氣的作文,自己看看都驚嘆。GRE大boss攻下了,還有小怪托福。基本上算是全球目前最難的語言水平測試,難度大於雅思至少一個級別,全程機考,得聽力者不一定能得天下,但是失聽力者肯定要失天下。這一切都結束之後,才是申請的開始。個人陳述、研究計劃、寫作範本、三封推薦信,每一個環節都是對申請者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考驗。靠自己的力量走完這所有的路之後,內心基本已經升華到了另一重境界。
如果覺得太複雜,可以考慮其它國家的學校,單考雅思就夠得上申請要求,各項文書要求也會略微簡單,甚至在一些展會上直接面試就能拿到錄取,但是獎學金的豐沛程度和教育頂尖資源的彙集大多趕不上美國高校研究生院。
還感到不能接受國外一邊獨立生活一邊埋頭學習的日子,那就考慮國內考研,苦幹一年半載等最後的臨場一搏。或者直接工作,先從基層做起,再慢慢提升技術含量,爭取往高層發展。或者最不費力地安於現狀,過滋潤的小日子。
其實,每個人在前期願意付出的努力,就決定了他日後所踏上的道路。享受頂尖資源的前提是要付出大半年艱苦的努力磨練心智,付出得越少,自然也就無法責怪身邊資源的質量。哪怕是天賦異稟的科學家也許要經受數十年的寂寞才能取得最終的成果,那些三十歲當博導的學者,或許確實有異於常人的敏銳和覺察,但是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常年堅持一周工作六十小時。從小一路成績優異保研到研究生的同學,看似跟其它同學學習方式差不多,但就是那多出的幾分佔據了決定性地位,而獲得這幾分卻需要花費額外幾十倍的時間。
我一向欣賞為了自己目標努力的人,哪怕這個目標在短期看來不切實際。五年前,第一次站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時,我有一種極度的不真實感。那是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只敢默默想像的位置,如今居然實現了,我居然真的有機會在聽力教室里給大家放老友記。就像Amy Cuddy在TED演講中提到,她在普林斯頓讀博士的時候,曾經也感覺極度虛幻,感覺大自己不屬於這裡,感覺自己是個騙子。她不是精神問題,她只是不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實力配得上普林斯頓,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成為自己曾經想像的人。而最後,她發現自己真的做到了,她發現自己屬於這裡,因為她已經從內到外地成為了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配得上自己的目標。
到阿拉斯加看極光,就要忍受刺骨的寒冷,但是風景也令人永生難忘;如果在家裡陽台上看日落,也許並不花費時間和金錢,每天的景色雖然依然美好,總歸難以銘記終身。風華正茂的時候,你選擇了不給自己退路,排除萬難執著用力著向前走,也許多年之後未必能夠真正收穫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至少會感謝當初沒有放棄的自己;然而,如果你走上了看似輕鬆愉快的道路,也許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會默默盤算如果多付出一把,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而時光已經無法回得去。
推薦閱讀:
※地獄的故事 決定不能毀謗三寶——凈空法師
※歸秀法:以柱中主流五行流動方向決定用神(答易友)
※貴妃不肯殉國,崇禎竟然衝上去補刀,性格殘忍無情決定悲慘收場!
※性格決定命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