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童年時期受虐待或改變基因致精神疾病
07-23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時期遭受的虐待,可能改變基因並引起終生損傷。他們通過對童年時遭受虐待的自殺者和未遭受虐待、死於事故或自殺的人進行對比,發現前者的大腦出現了明顯變化。
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童年時期遭受虐待(性暴力或被忽視等),可能導致抑鬱、其他精神疾病和自殺,並有望研製出針對童年創傷的治療手段。
|
據路透社2月23日報道,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米切爾·麥娜及同事,分析了36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其中12位自殺者有受虐待史,12名自殺者無明顯受虐待史,另有12人死於意外事故。虐待包括嚴重身體虐待、嚴重忽視和性暴力。麥娜的研究小組發現,這36人大腦中一種叫NR3C1的特殊基因存在差異。通過有關實驗發現,在受忽視或被虐待的老鼠等動物身上,該基因也出現了明顯差異。
推薦閱讀:
※DNA連接酶可以連接任意基因片段嗎?
※基因可申請註冊專利是否合理?
※怎麼評價道金斯在twitter上推薦的文章「Epigenetic inheritance is a wild goose chase」?
※如何評價 Ashraf 和 Galor 的「走出非洲」一文以及其中的基因決定經濟的思想?
※我的媽媽和我表姐的媽媽是同卵雙胞胎,那麼從基因的角度我們算是同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