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方法之名》

我教的學生里,單詞背了一天,記不住,便來問我記單詞的方法。看文章看不懂,來問我方法。寫作文,自我感覺不好,便也來問我方法。走路的時候總是特別謹慎,生怕自己走錯了一步,或者遇到一點挫折便坐在那裡,等待所謂的「方法」。

文/接住那個繡球

1

我在高中時曾問過一個英語總是145分左右的同學,你英語怎麼這麼好,能告訴我方法嗎?

她眼睛轉了一圈,然後告訴我,多讀多聽多看唄。

我不屑地想,虛偽,肯定是有所保留。不是真朋友!

當老師以來,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英語怎麼學?怎樣才能學好?

有的學生在上了我的課後,感覺被一句話刺激了,或者突然對某一部分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就會下課圍著我,或者一直和我走到校門,問英語該怎麼學。親戚朋友和我碰面,聊到孩子,總是免不了向我討教英語的學習方法。

時空逆轉,身份對換。讀過英語專業研究生,抽屜里一堆英語能力的證書,專業八級,筆譯口譯二級——我也如當初我的那位同學一樣,回答:多讀多聽多看唄。

2

有一天我走進大二班的教室的時候,看到一個學生模樣的站在講台上在講事情,講桌上是厚厚一疊傳單。見我進來了,她很客氣地跑下來對我說,老師,佔用兩分鐘時間。學校有一個講座的消息,我做下宣傳。

我想,學校的講座宣傳工作做得真到位,還專門帶了傳單到教室里來講。於是我放下包就靠邊站了。

沒想到,女生見我站在旁邊,就不講了。

我開始有點警惕了。

她開始走下去發傳單,一邊發一邊叫同學們寫下他們的聯繫方式,專業班級和宿舍號。嘴裡說著,我們會抽取50位幸運獎,免費獲得500元的學習卡。

我一看,有點不對勁。走下去看了看他們的傳單,寫著:「英語突飛猛進不是夢,30天助你零基礎六級通關」。下面落款是一個我沒有聽過的培訓機構的名字。

於是我說,我要上課了,請她馬上出去。

她趕緊就近收了幾份傳單,說,待會下課過來取。

她走後,我問同學們,你們之中有多少人會去聽這個講座參加這個培訓呢?

接近一半的同學舉起了手。

內心迷茫的人,總是那麼脆弱不堪一擊。他們總是渴望有人能拉他們一把,所以當橄欖枝拋出來了,他們也就不顧一切抓住。當這樣的培訓機構打出誘人的廣告語,正好也戳中了那些學生的軟肋。

此前學校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不正規的培訓機構賄賂教室管理人員,在學校教室開辦講座,學生認為是校方的活動,所以放鬆了警惕。然後培訓機構承諾各種目標,以集訓的名義,將學生拉到某個地方,一步一步騙取財物。事後學生覺得不值,索要退款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聯繫不上了。

這個事情,校方的管理人員的不到位當然也有一定責任。但是我認為學生的一種求捷徑的心理也需要通過教育來扭轉。

我完全能理解這種想要快速找到門道的心理。路飛那群敢作敢為的人在向偉大航路出發時,也都渴望先找到尋寶圖,這樣,就知道了路線方向。

但是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張藏寶圖。不僅如此,每一張藏寶圖都是藏在我們一點一滴的行動之中。方法也是一樣。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方法,並且這樣的方法都隱藏在自己跌跌撞撞的探索之中。

有一個「一萬小時理論」,大意是說,人要成為天才,必須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這個「持續不斷的努力」具體量化,就是指1萬小時。一萬個小時投入一種技藝、知識、或是技能,你才能成為那個行業的領軍人物。

可惜的是,在這個快餐時代,人們往往都是以速度為勝。英語學習在這一點上卻和我們開了一個大的玩笑。我教的學生里,單詞背了一天,記不住,便來問我記單詞的方法。看文章看不懂,來問我方法。寫作文,自我感覺不好,便也來問我方法。走路的時候總是特別謹慎,生怕自己走錯了一步,或者遇到一點挫折便坐在那裡,等待所謂的「方法」。

3

這些舉手的學生中,有一個我記得最清楚。她大一剛進校時,課堂表現非常活躍。我提問完之後,她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第一堂課後,她就告訴我,她挺喜歡我的,她的高中英語成績很不好,大學是個新起點,她要努力學習英語。然後,又提出了那個我已經聽了一千零一次的問題:英語怎樣才能學好?

鑒於她的熱情,我在慣常的回答「多讀多聽多看唄」後面,又更詳細地闡述了一些。比如英語是個載體啦,去讀聽看你感興趣的內容啦。我問她喜歡讀小說嗎?有些什麼業餘愛好?她說,喜歡讀小說,還喜歡看脫口秀。我給她推薦了幾本簡易程度的小說和幾個著名的脫口秀節目(事實上,這些東西也不一定需要我告訴她,如果自己稍加留心,在Google上搜關鍵詞,一大波感興趣的內容、想看的內容都會等她寵幸),也告訴了她一些怎麼處理讀聽看的這些內容來達到學習的目的(複述小說,寫或說自己的感想,摘抄喜歡的句子,查生詞背單詞等等,這些方法誰會想不到呢?)。最後,我強調說,方法因人而異,得自己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方法,關鍵在於堅持,並且多反思,多總結。

我能看到她眼睛裡閃著光芒。我想,這一個學生,應該不會是小貓釣魚的類型,應該不會是芸芸大學生中的縮影。這一次,應該會有點不一樣。

不過後來的事實是,她的英語仍然和大一時一樣,甚至有些退步,都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寫的作文也是中英交替。

我有一次留她下來問怎麼回事,業餘時間裡有沒有讀我給她推薦的英文小說。她說沒有。她說英文小說讀了兩頁就讀不下去了,名字記不住,口水話也很多。脫口秀呢,每次看完了第一遍,字幕組都翻譯得妥妥的,笑完之後就不想再去學了。

我心裡有一種「她也是他們中的一個」的失望。和她講了一些道理,但是這些道理,僅僅是我作為一個教師的良心出發和心理安慰。我知道,她不太聽得進去。如果她一直如此,那種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只能通過自己努力)衝破隧道黑暗之後的狂喜就很可惜不能體會到了。

而這一次,看到這樣的講座要「突飛猛進提升英語」,她又報了名。總是希望別人拉自己一把,總是寄希望於方法。

我很為她感到悲哀。你可以看得到,這是一個對「方法」很沉迷的孩子。實際上,我多次和她的對話可以表明,她已經得到了「方法」。但是為什麼一直止步不前?原因就是,沒有自己的實踐,她沒有得到自己的方法。

她一直站在一條好好的道路前,邁不開步子,迷茫著,英語究竟該怎麼學呢?「方法」兩個大字彷彿大山一樣壓在她跟前。她不明白,其實,方法這個東西,如同幸福,就像小狗的尾巴,你邁開步子往前跑,就會跟在你身邊的。

他山之石也好,自己去摸索也好,終歸都得自己去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央視記者張曉楠曾經說過,焦慮來自於不行動。迷茫來自於不作為。我們受益於智力,也受困於我們的智力。還是嬰兒時,我們趴在地上,面對這個奇妙的世界,勇敢地踏出自己的步子,學會了走路。那時候,我們不會去問別人,怎樣才能走路?

4

英語中有一句話是: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when we have forgotten we have been taught------直譯成中文,也就是「教育是當我們忘記了我們被教授的東西時,剩下的東西!」這也正是我所認為的教育的精髓之一。

此前微博上流行一個段子,說「一生知識最淵博的時候估計也就在高中時代了,那時可謂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雖然都不是精通,但是基本的知識還是知道的,如今都忘得差不多了」。對此,我想說,如果淵博是以「記得」多少知識來衡量的話,那人都比不上計算機硬碟淵博了。

學習了所有的知識,再把他們忘記的時候,知識體系里的脈絡結構、思維方式、構架原理等等便都清晰了,這才是我們涅槃的時候,才是我們真正受益於知識的時候,也正是我們獲得真正的門道和方法的時候。

如果大學畢業後,我們能有這樣一種傾向:想要學任何東西,便就能去學什麼,那麼我認為,大學教育的目標也就達到了。如果時間充足,想要去學習或者了解另外一門學科,我們不會因為不知道怎麼學而認為隔行如隔山,不會迷戀學習方法,我們踏踏實實去摸索、總結、反思,把任何想要的知識收入囊中。

這裡又想起了《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問張無忌他的拳法怎麼樣時,張無忌回答說全忘了,這時,張三丰卻回答:甚好。


本文原名《以方法之名》,選自豆瓣閱讀接住那個繡球專欄《莫名其妙成了你——大學教師眼中的象牙塔》

從一個害怕老師的人到今天做一名大學老師,身份互換讓我有種恍然如夢之感。

我想寫下一個普通教師眼裡「最好的歲月」里的故事,教師眼裡夢想的顏色和青春的形狀,還有對教師本身,以及學校這個小社會裡的一些思考。

是旁觀者,參與者;調控著局面,也被局面調控;是領導,演員,聲樂家,人來瘋……相信在這個專欄之前,你從來沒有那麼透徹的了解過一個老師。

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走進後象牙塔時代。

點擊【閱讀原文】,走進大學老師的世界


推薦閱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方法輔導
蒿子粑粑的製作方法
讓男生瞬間服軟的5個方法 每一招都要謹慎使用
正確地掌握呼吸方法
念咒語方法一:觀想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