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非政治化解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非政治化再解

哲學印象的重構

  在對馬哲進行哲學化解讀前,先要對哲學有個重新的或者是真正哲學化的解讀。當代很多大學生的哲學印象——馬克思主義哲學成了哲學的全部,哲學的問題就是在討論物質意識,矛盾發展,內因外因如此等等,並且充滿政治色彩,認為哲學毫無生氣,索然無味,哲學成立教條,整理被灌輸的苦水,為了給哲學本身正名,再談馬哲,就先成此短文,簡要談談個人對哲學的看法和認識。

  一、何為「哲學」

  什麼是哲學,這一個最引人入勝而又令人困惑的問題,是哲學家最感興趣也最傷腦筋的問題,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多種對哲學的表達與定義。

  經過真正的學習了解,一方面排除了誤解,一方面有了新的領會。個人認為,哲學乃是一門探索萬物最根本之智慧,以幫助人們理解自身生活的意義,激發、引導個體的自我超越與發展,提升人生境界,並以此來促進社會的發展與完善的一門智慧與境界之學。

  哲學是一門愛智之學。哲學的智慧,是對智慧的追求,把智慧本身當作反思的對象,是一種極高明的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變革的智慧。以一種愛智的激 情,追尋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尋經常常識的根據,反思歷史進步的尺度,尋找評價真善美的標準,是對萬物最根本問題答案的追索。

  哲學是一門境界之學,乃在於其追索與探尋智慧的目的。個人認為,哲學追尋與探索,就是為了讓人們明晰自身生活意義所在,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實現自我超越與發展,完善人生境界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完善。哲學通過對人生系統的反思,尋求人生境界的特質,造就哲學這種境界性特質,凸顯 了哲學作為一門境界之學對完善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綜上所述,個人比較欣賞中國的境界論。哲學無論是對宇宙的智慧或探索,還是對人生問題的境界式追求,哲學都從根本著手,以彰顯人生意義與目的,並提出完成此意義與目的路徑,教人「成為人」之智慧,提升心靈境界,並最終使社會「安和樂利」!

  二、哲學之價值

  哲學是一門古老而深邃的學問,從古至今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但對哲學的價值與功能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哲學萬能論和哲學無用論兩種論調。前者像柏拉圖的哲學王思想,而在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現在又出現了很多哲學無用論的評價偏向。

  個人認為,出現這種爭論,是由於本身對「哲學」未確定理解造成的。哲學其自己的發展歷史已經表明,其既非萬能,也不能代替各門具體科學,也非無用,而是有著她所特有的功能與價值。

  那麼,應當怎樣理解哲學所具有的價值呢?個人認為,首先,我們對哲學要有一個正確的審視角度。如果我們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哲學自然毫無價值和意義。但我們現 在必須明確,我們如果從實用或實際利益的角度來審視哲學,這個角度本身就不是合理與恰當的。這就像問一個學了金融的人為何不懂醫術一樣。學了金融不懂醫術是不是證明金融無用呢?我想,正常的人經過這一置換,就明白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審視哲學的不合理性在哪裡了。

  哲學的價值不在於「麵包」,而在於靈魂,哲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她不會像具體科學那樣提供我們一套確切的知識或實用的技能,但哲學卻能給我們一個觀察人生,社會的新視角,將自我從狹隘的封閉空間中提升出來,到達一種崇高偉大的境界,進而與無限偉大的宇宙合一!

  哲學的懷疑與與批判精神,使其永遠在思考的途中,而不會終止。一旦有了確定的知識,哲學就會讓為於具體科學,她則繼續探索。哲學似乎根本提供不了確切的知 識,但正如羅素所說:「哲學的價值絕大部分應該在她的不確定性中去追求。」哲學所思考的問題是重大的。通過哲學的冥想,個人的境界得到提升,心靈得到升 華,人性得到完善,而這才是這門境界之學的根本意義所在!

  因此,對待哲學,應該跳出實用的圈子,以道觀之,看清哲學所具有的「提升心靈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的功能。通過對其價值意義的真正理解,來提升人生境界,達到理想完美的生活。為實現真善美聖的統一,作出哲學應有的貢獻!

  三、哲學之境界

  在世界哲學發展歷程中,中國哲學愛講境界,有馮友蘭老先生著名的「四境界說」,而西方直到胡塞爾那裡才有了一個「生活世界」的概念,從柏拉圖到黑格爾的哲學,都是一種主客對立統一的模式,「人」並沒有被放到首要位置,就如王雨辰院長所說是「敵視人」的哲學。

  個人對哲學境界的看法是:哲學境界是以一種批判的精神,反思的態度,思辨的智慧,來表達人所訖求的理想。這種理想是一種對精神崇高的追求,一種形而上的探尋。哲學境界所要表達的是現 實的人生活方式和意義,進而展現人作為人的獨特存在意義,即人的生活是有意識的生命創造活動,人是生活在一個由自我覺解和自我意識所照亮的充滿理性的意義世界。

  從主客關係角度看,境界的形成是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相互交融決定的。人作為主體性的存在有其特殊性,因此,每個人的境界是不一樣的。境界也才具有了獨立自主 創造性和自由性的一面。但這些主觀因素無不與包括了自然關聯、遺傳關聯、歷史文化關聯等在內的客觀因素有著無窮的聯繫。這些客觀環境及個人的經歷都會造成 不同的境界,不是完全由個人自由抉擇的,因此,從主客關係看,境界是個人在一定客觀條件與環境以及個人特殊經歷影響下所累積、沉澱起來的一種生活態度,是 無窮客觀聯繫的內化,並在這其中加入主體的主觀性和創造性後所形成的。現實的人都是一個具有主客交織而形成的境界的人。

  從時間性角度看,哲學境界所表達的人的存在方式是對自我的辯證否定,實現及超越。一個人過去的經歷、思想、慾望、追求構成了他現在的境界;他對未來的嚮往、 勾劃、打算、又是對現在的否定,從而構成現在境界中的超越性部分。境界是濃縮於結合了一個人過去、現在、未來三者而成的一種思維導向。因此,人的境界是由 人的現實性實現度,理想性超越度綜合構成!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重新界定

  與西方哲學史、中國哲學史相比,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似乎是一部最難學的哲學史。其難點就在於,學西方哲學史和中國哲學史都可以納入歷史上的不同體系、不同形態的哲學思想,允許論述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富有個性的哲學思想,包括它們的內在矛盾、理論困境與相互分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則不行,總要求把一個半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看作是一以貫之的「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積累。【文新註解:是誰要求的?】這就使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出現了一個困難: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之前,人們首先要確定,什麼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文新註解:這裡馬上涉及到政治強權的作用】然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歷史上,什麼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來就沒有定論。第二國際的考茨基和俄國的普列漢諾夫都曾被視為「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被認為是「正確」的,具有很大的權威性。但後來,他們分別受到「非正統」的列寧和葛蘭西的批判,暴露了他們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缺陷。西方馬克思主義也曾被「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視為「假」的馬克思主義,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又不得不承認西方馬克思主義並不是「假」的馬克思主義,而是20年紀馬克思主義諸形態中的一種形態。【文新註解:那麼伯恩斯坦和盧森堡他們的修正主義呢?】這種設定的前提與歷史事實之間的矛盾,造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撰學中的一個深刻的悖論:如果要了解一部真實的、較完整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實際進程的哲學史,就要否定這個設定的前提,納入那些「非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如果堅持這個設定的前提,確定某一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為「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此作為衡論全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實際進程的標準,那就必然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撰學中刪除那些「非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派別或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描述為「真理」的積累和「正統」的延續,而這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又難以真實的、較完整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際進程。【文新註解:這一前提是誰設定的?正統指什麼?】要克服這一悖論,就需要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關係問題。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一種單純的知識理論體系,而是哲學人格(哲學人格: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對於現存制度的不合理性進行揭露和改造的批判精神和勇敢投身於人類解放事業的獻身精神)和哲學學理(哲學學理: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格境界,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抓住了「人本身」。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異化的批判、對人類解放的期望、對共產主義的憧憬、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沉思考。)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精神和歷史批判精神,就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人格和哲學學理的有機統一。【文新註解:可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又是什麼?】所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人格,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對於現存制度的不合理性進行揭露和改造的批判精神和勇敢投身於人類解放事業的獻身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其後繼者們對於人類自古以來的優秀品德的繼承和發揚。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把這種精神提升為一種人格境界、一種哲學的理想。所以,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人格不僅體現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個人實踐活動中,也蘊含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理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異化的批判、對人類解放的期望、對共產主義的憧憬、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沉思考,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格精神的創造和展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理的深刻性,就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格境界,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抓住了「人本身」。【文新註解:我們有強調「人本身」嗎?】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人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本,亦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現代西方其他哲學派別的一個突出特點。【文新註解:可是我們通常對馬與非馬的區別又是如何界定的?】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要講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人格境界,講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理的歷史感和時代精神,能夠較深切地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質,較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進一步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心理和實事求是的人生態度,而不是只會記熟和背誦一些被視為「絕對正確」的知識性的結論。【文新註解:這就是我們大學馬原教育正在做的事情】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格境界和哲學學理的統一,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兩個特點: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實生活、與所處時代緊密相聯繫。【文新註解:在我們的馬原教材中,馬哲成了顛撲不破的真理】不論是馬克思還是他的後繼者們,都是從現實的歷史出發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來就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與現實的生活、實際的運動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因而,它也就是活生生的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關於人的生活世界的哲學。這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的理論形態上,呈現為一種研究生活世界及其實踐問題的哲學理論,而不是像培根、笛卡兒、康德、黑格爾等近代哲學家那樣,僅僅研究概念和知識,呈現為一種知識論的哲學理論。【文新註解:我們現在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是否又回到了近代理性主義方式呢?我們是不是僅僅在研究馬哲的概念和知識呢?】與之相聯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也就是一部提出的解決生活世界及其實踐問題的歷史,而不是一種概念、知識積累的歷史。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實的思想運動相聯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不僅是對前人思想遺產的批判繼承,更是對現時代思想成果的批判熔鑄。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前人思想遺產的批判繼承,也都是通過對同時代思想成果的批判熔鑄而實現的。正如馬克思的哲學是19世紀40年代歐洲思想運動的產物一樣,20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20世紀思想運動的產物。正是這樣,時代的生活、時代的思想構成了馬在思主義哲學史的活的內容和特定的理論形態。【文新註解:這裡才是客觀說明了馬哲的來源】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兩個特點要求我們必須貫徹歷史主義的原則,聯繫時代的問題、民族的特點和哲學家個人的氣質、知識結構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展示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時代內容、民族氣息和個性特徵,從中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精神,揭示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不是某一「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創造和發展的歷史,而是一部充滿時代氣息、民族特色和哲學家個性特徵的歷史,是一部與現實的生活、現實的運動生息相關的精神探索和思想解放的歷史,總之,是一部真實的、較完整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實際進程的哲學史。【文新註解:這就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中的主要問題的重新闡釋——聯繫當下馬哲教材分析

  第一:關於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起源的重新思考。

  在馬克思、恩格斯哲學的理論起源上,現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多隻談到馬克思、恩格斯與黑格爾、費爾巴哈哲學的聯繫【文新註解:並且我們在談這種聯繫時都在講什麼?是綜合分析了,還是只是片面分析?有沒有真正系統考證馬哲的思想源泉】,而忽視了他們與當時整個歐洲思想運動的聯繫。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他們的哲學時,並不是孤立的、單純的接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他們是置身於19世紀40年代整個歐洲思想運動及其實踐中接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的。正是這樣,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不把自己的思想局限於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他們在接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時,還與當時的歷史哲學、經濟學以及浪漫主義思潮發生著廣泛的聯繫,這也使得他們的哲學一開始就對黑格爾、費爾巴哈哲學持有批判的態度,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可以說,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黑格爾主義者。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僅僅從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來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源【文新註解:這不就是當下馬原教材正在進行的?】,而應該聯繫19世紀40年代的整個歐洲思想運動背景,尤其需聯繫19世紀40年代德國思想運動的特點,去考察和評價青年黑格爾派,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與青年黑格爾派的關係【文新註解:如此關鍵的青年黑格爾派我們的教育有多麼忽視?】;同時,也要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與其他哲學思潮、哲學傳統之間的聯繫。

  那麼,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思想運動,尤其是德國的思想運動究竟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19世紀40年代,是歐洲文藝復興不同思想傳統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發生形態變化、問題轉換的時期。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在創造他們思想的時候,絕沒有脫離他們的國家、他們的民族,而是直接從他們國家的現實出發的,是他們民族文化、民族思維傳統的再創造。【文新註解:馬克思的思想不也是一樣?也只是時代的產物?而非顛撲不破的真理!】正是這樣,在爾後的哲學發展中,各國的哲學家們創造出具有不同民族風貌的哲學思維傳統。在義大利,維柯、克羅齊等思想家們創造出了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傳統的哲學體系;在英國和法國,培根、笛卡兒,建立了具有科學主義特徵的哲學體系,形成了這一時期法國和英國的哲學傳統;德國哲學可以說是這兩種思想傳統的匯合,到18世紀,德國不僅產生出了康德哲學,也貢獻出了哈曼、赫爾德的充滿歷史主義特徵的哲學。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哲學思想的這種多元發展格局構成了馬克思、恩格斯哲學創造的豐厚歷史背景,使馬克思、恩格斯得以超越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建立一種完全不同於近代理性主義哲學的哲學形態。可見,如果我們不去了解19世紀整個歐洲的思想背景及德國哲學的特點,不把馬克思、恩格斯置於這一背景去理解和研究,就不可能真實地把握馬克思、恩格斯哲學的起源和實質。【文新註解:這正是我們馬哲所要改進的——對馬克思思想來源重新分析釐定】

  基於這一理解,我們在探討馬克思、恩格斯哲學起源時,不局限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外在條件的分析,更不去簡單地分析、拼湊馬克思、恩格斯與黑格爾、費爾巴哈之間的關係【文新註解:可是這卻是我們最樂於乾的事】,而是聯繫19世紀40年代的歐洲思想運動,尤其是聯繫德國這一時期思想運動的特點,通過分析青年黑格爾派,揭示馬克思、恩格斯與黑格爾、費爾巴哈之間的關係,同時,分析馬克思與歷史哲學、浪漫主義思潮之間的聯繫,以及馬克思對歷史學、經濟學,恩格斯對經濟學、自然科學的研究,從哲學傳統的創立和哲學形態變換的高度把握馬克思和恩格斯哲學的本質,提示它們在當代發展的內在必然性。

  第二:關於馬克思哲學文本的重新思考

  現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材,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文新註解:這是絕大數中國學生的馬哲印象】第一個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定義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是普列漢諾夫。【文新註解:非常遺憾的是,這種定義並非馬克思或是恩格斯下的】普列漢諾夫提出這一定義,在於強調馬克思哲學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聯繫,卻忽略了馬克思哲學與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之間的聯繫,他對馬克思辯證法的本質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邏輯的、方法論的領域,而沒有落到歷史的領域,所以,他所說的辯證法是非歷史的,或者說,他是以近代理性主義哲學的思維範式理解馬克思的辯證法,使馬克思的辯證法帶有濃厚的近代理性主義哲學的傳統。【文新註解:我們卻把這當作了幾十年的真理在對我們的大學生灌輸,不知馬克思本人知道後作何感想】葛蘭西、盧卡奇正是由此而批判普列漢諾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主張以歷史主義方法重新闡發馬克思的辯證法,強調「歷史」應該成為馬克思哲學的首要範疇,馬克思的辯證法本質上是歷史的辯證法。這就提出了馬克思哲學的文本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馬克思哲學的文本,猶如庫恩所說的範式。作為一種哲學的文本,馬克思哲學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共同題解,其哲學問題和思維方式都與近代理性主義哲學有著質的區別【文新註解:恩格斯就是近代理性主義思維範式的典型,他對馬克思思想的理解有點倒退】。就哲學問題而言,馬克思哲學以實踐作為哲學的中心範疇,以對實踐的哲學反思,探討社會發展的規律、探討人的存在、人的發展和人的解放問題。就思維方式而言,馬克思哲學繼承了實踐哲學傳統,運用歷史主義的方法,從人的歷史本身、社會本身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和人的解放的道路。這與近代理性哲學運用數學和物理學的方法考察人的認識問題有著本質的區別。【文新註解:這或許更好地把馬與非馬的本質進行了辨析】

  哲學問題和思維方式的這些差別,要求我們以否定性方法考察馬克思哲學與近代理性主義哲學的關係,從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費爾巴哈哲學的斷裂點上理解馬克思哲學的文本,把馬克思哲學作為一種現代哲學的範式加以研究和思考。這應是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第三: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線索的重新釐定。

  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線索是單一化的,還是多樣化的?【文新註解:我們的正統馬克思思想理論難道不就是單一化的?】這個問題涉及到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個方法論問題,即應當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問題。以往,我們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時代特徵和哲學特點,這就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看作是一個單一的整體。按照這種方法學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就是一部「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積累史【文新註解:這就是廣大大學生的馬哲印象的源泉】。但是,從19世紀後半期以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化過程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不僅發生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之間,而且也發生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內部。

  從總體上看,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相互作用中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通過時代性、民族性和個體性三個層面展現出來:

  在時代性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是通過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比較表現出來的。【文新註解:我們卻一直只強調了這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與時代相聯繫,具有時代哲學的共性,又有不同於同時代其他哲學的個性、特殊性。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從19世紀到20世紀,隨著人類歷史的變革,對不同時代的哲學問題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發生於19世紀40年代,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時期;第二階段發生於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這一時期,以列寧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思考了帝國主義時代的問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新階段;第三階段發生於20世紀50年代,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思考的主要是科學技術革命及其引起的社會問題;第四階段發生於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題是全球化和社會主義發展的問題。【文新註解:有多少人在學完馬哲後看到了這一主題?】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殊性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相區別而言,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主要有兩個特殊性:其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除了與時代相聯繫以外,還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相聯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及其內部爭論都會反映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中來,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呈現出特殊的風貌;其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的特殊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就是實踐性和哲學的批判性,這一哲學特性決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地打破自身的教條主義的過程,亦是一個不斷建構哲學理想、走向現實的過程,從而構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殊道路。【文新註解:走向現實——這或許是馬克思思想的真諦】

  在民族性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化過程中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身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自19世紀後半葉開始,隨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國,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開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發源於西歐的思潮,要在西歐以外的各民族的文化土壤上生根、長大、開花、結果,不是照搬照抄現成的理論所能解決的,必須與各國的具體革命實踐、與各國的文化傳統相結合【文新註解:當然,由此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是我們是教條化的多還是具體化的多?】。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各國的革命實踐、與各國的文化傳統結合,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民族化的過程,必然產生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風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文新註解:不過我們好像只認定一種形態是「正確」】。這些具有不同民族文化風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殊性。可見,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民族化是同一過程,並且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族化、特殊性為前提為。這就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民族性層面上有一般性與特殊性。在這個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殊性是各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殊道路和與其相一致的理論特色。【文新註解:在中國的發展中,我們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精神?】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民族化層面上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殊規律,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斷地反教條主條主義的過程形成了由一元而多元的發展,【文新註解:我們必須還原這種多元的路徑和多元的視角】從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不同階段: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恩格斯的指導下,把馬克思主義運用於本國的革命實踐,創立了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義大利、法國、德國、俄國等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化過程的第一個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民族化由西方擴展到東方,首先形成了蘇俄馬克思主義哲學,其次是形成了以毛澤東哲學思想為典型形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此同時,葛蘭西、盧卡奇在批判「正統」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創立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些哲學形態的創立,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化過程的第二個階段。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反對把蘇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條化的過程中,繼承各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傳統,創造出更為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如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哲學、法國新馬克思主義等等。在中國,經過70年代後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打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開始了新的思想解放和哲學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化過程的第三階段,現在仍在展開之中。【文新註解:我們中國的馬哲將要走向何方?】

  在個性化的層面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性與特殊性表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創造之間的關係。【文新註解:我們中國哲學家又在多大程度上創造了具有個體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非只是不斷地進行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系化本身具有保守性,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創造活動則是在不斷地打破體系化中實現的。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都表現了這樣一個過程。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個性化,還體現在同一時代、同一民族的哲學家之中。由於哲學家個人的氣質、知識結構不同,也會創造出不同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比如在19世紀後半葉的德國,我們就有了考茨基、梅林、盧森堡等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在20世紀的法國,在新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出現了列菲弗爾、薩特、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法蘭克福學派內部的哲學觀點也是不統一的,幾乎每一個哲學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領域,都表達了自己哲學的個性特徵。【文新註解:我們的說法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都是一脈相承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這其中的典型: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沒有區別的。其實是這樣嗎?】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在這三個層面形成的一般與特殊關係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地豐富自己,不斷地發展自己,從而構造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十分複雜的格局。這些都需要我們多層面、多視角地理解、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而不是把它描述為一條簡單的乾巴巴的直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巨大生命力是不可能通過這種乾巴巴的直線體現出來的。【文新註解:「乾巴巴的直線」——形象地講出了我們的馬哲教育的線條式現狀】

  第四: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特點的重新闡釋。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意識形態的關係問題,是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的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與意識形態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

  那麼,我們應當在什麼意義上理解和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形態功能呢?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如何理解和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問題。【文新註解:這或許是我們正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最緊迫的問題!】

  一般地說,哲學的意識形態功能可分為理論功能和價值功能兩種:意識形態的理論功能是指意識形態選擇什麼樣的哲學理論,或者把什麼樣的哲學理論意識形態化;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是指哲學理論為意識形態提供價值取向。【文新註解:我們卻一味地強調了理論功能,忽視了價值功能】所謂哲學理論為意識形態提供價值取向是把哲學理論的內在精神和哲學的理想轉化為一種價值系統,影響人的價值觀念和精神世界,體現了哲學理論改造人的作用。哲學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現實發生作用,必須通過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於是,價值功能就成為哲學理論對現實起作用的中介,如果抽掉了這一中介,把哲學理論直接運用於現實,就會把哲學基本理論變成指導一切、裁決一切的根據,這是哲學走向教條化的根源;【文新註解:這或許回答了哲學知道現實的中介】同樣地,理論失卻了價值功能,也就失去了與活生生的現實的聯繫,失去了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這是哲學理論僵化的根源。【文新註解:所以在這裡個人認為,哲學必須在現實中獲得新的生命力,而非停留在「思」上】可見,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既是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調節器,也是激活理論發展的動因。

  我國以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不足,就在於只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意識形態的理論功能,常常簡單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等同於意識形態的全部內容,忽略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因此,儘管我們不斷地強調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但實際上卻找不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際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變成了遠離實際的空洞理論,就是在應用哲學的引導下走向簡單化、庸俗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一研究狀況,要求我們從意識形態的理論功能和價值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視野,重新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形態功能。【文新註解:這裡分析出了理論根源,關鍵是我們只強調理論功能是無知造成的?還是故意而為?又是誰不斷進行單方面的強調?】

  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意識形態,也有自己的理論功能和價值功能。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意識形態的理論功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的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發揮與實現。【文新註解:這種功能卻好像是我們所懼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精神和批判功能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徹底性、深刻性,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面對時代,研究新問題,發展新理論。【文新註解:這進一步說明,我們的哲學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思」這個層面】這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形態的價值功能不僅不阻止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創造發展,並且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創造和發展為前提的。如果我們從理論功能和價值功能的結合和相互作用中去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形態化問題,那麼,我們就不會把自己局限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某一具體哲學原理和理論,而是更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的創造和理論的發展,並在這一創造過程中獲得思想的解放。【文新註解:這或許是執政黨所不願意的——讓廣大學生獲得真正的思想解放。他們所願意的,就是灌輸某一具體的哲學原理與理論】

  釐清這一問題,我們就會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點有一個新的理解和說明,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不是某一具體的原理和理論的積累,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發展。【文新註解:這是核心】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精神和批判精神不斷地激發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造力,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所創造的不同形態、不同理論的內在統一性。正是這樣,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特點,我們既不能簡單地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形態化來說明,亦不能把它看作是某一哲學原理和哲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而應該把它看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精神和創造。

  第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未來發展的重新理解。

  從以上四個方面問題的重新理解出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未來發展,不僅僅是哲學理論形態轉化,更重要的是哲學精神的不斷發展。

  在一個半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確經歷了理論形態上的轉化:葛蘭西、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現,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科學主義傾向向人本主義化傾向的轉向,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形態的作用和意義;同樣地,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的出現,以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科學主義化傾向。於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意識形態和客觀規律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更根本,就成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爭論最大的問題之一。正是在這一爭論中,形成了多種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形態。【文新註解:有爭鳴才有真正的發展,一種聲音,將葬送一種理論,而非發展一種理論】

  面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一發展狀況,我們是很難用哲學理論形態的轉換來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未來發展的。但是,只要我們仔細分析這些不同的理論形態,探討它們的共性特徵,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儘管20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不同,但他們都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面對當代實踐,從不同的方面探討和思考當代人類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決斷他們誰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誰代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流,而應該把這些理論看作是從不同方面展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發展的整體,從中揭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發展的特點。【文新註解:看來,「主流「一詞,十分不利於馬哲本身的發展】

  如果我們從這一理論視角考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未來前景,那麼,結論只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多元化、個性化和自由開放、自由爭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未來前景。

推薦閱讀:

霍布斯不是自由主義者嗎?:論自由主義理論的一項核心價值
王宇潔:教派主義與「阿拉伯之春」後的中東政治
劉軍寧 : 保守主義的意義
社會學家李銀河:「我是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
冷眼 | 英媒:美英政治亂象源於民粹主義

TAG:政治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