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楊百翰大學舞蹈團啟示錄
楊百翰大學舞蹈團演出現場。 黃嘉敏 供圖主 持 人:本報記者 張小蘭特約嘉賓:黃嘉敏(美國楊百翰大學終身副教授)藝術教育的目的是歡樂主持人:自1979年開始,楊百翰大學舞蹈團曾先後24次來華演出,北京觀眾對其表演百看不厭。該團年輕的舞蹈家們曾於2002年在鹽湖城冬奧會的開、閉幕式演出中,向全世界的觀眾展現了其精湛的舞技、熱情的活力和充滿想像的藝術風格。此次作為美國和美洲傳統文化的使者,楊百翰大學舞蹈團將民族舞蹈與民族服飾完美結合,精彩演繹美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風情舞蹈。那些在舞台上快樂健康的大學生們,身材高矮胖瘦不一,表演並不完美,卻擁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我聽陳維亞導演說,他連續兩天都跑到保利來看你們的演出,說楊百翰大學舞蹈團的表演給人最大的啟發是舞蹈是舞者內心情感的抒發,是歡樂和協作。我想楊百翰大學舞蹈教育的秘訣,大概就在這裡吧。黃嘉敏:楊百翰大學舞蹈團的演員來自楊百翰大學不同的院系和專業,很多人來自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工科專業。楊百翰大學的3萬多名在校生中,每年有大約1.7萬人選修舞蹈課程。此外,還有很多人選修聲樂、器樂等其他藝術專業的課程。楊百翰大學的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不是為了學生將來找工作,而是為了做一個完整的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歡樂。學舞蹈是為了豐富人生,更好地感悟美、懂得美。我們不難發現,楊百翰大學舞蹈團的學生們並非一水兒的俊男美女,他們從長相到身材上都保持著自己的特點,但是他們個個都有著到位的藝術感覺和嫻熟的舞技,有著充分舒張自如的藝術表現能力。一位來自物理系的學生曾經這樣對我談到他選修舞蹈課程的原因:(1)舞蹈中有許多東西是科學中學不到的,比如創造性、想像力;(2)舞蹈培養人的團隊合作精神;(3)身體語言有時比口頭語言更有表達力量,我從舞蹈中學到了學科學習中學不到的東西,是對我知識結構的很好補充;(4)學習舞蹈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我的身體;(5)舞蹈使我的精神更健康,心情更快樂。舞蹈的魅力在於文化的力量主持人:這種美國式的舞蹈教育給人最大的啟發是什麼呢?據我所知,嘉敏老師初到楊百翰大學任教時,對美國式的舞蹈教育方式曾經非常抵觸,後來您又是如何在中國式舞蹈教育與美國式舞蹈教育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的呢?黃嘉敏:我於1980年從貴陽市歌舞劇院考入北京舞蹈學院,是中國最早一批舞蹈教育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後留校在北京舞蹈學院教授舞蹈,曾經因為舞蹈創作和編舞獲得過很多獎項,1991年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1993年,我作為陪讀跟隨我先生來到美國,考入楊百翰大學人類健康與藝術表演學院舞蹈系舞蹈編導與表演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教。開頭的幾年,我非常排斥美國式的舞蹈教育方式,不斷去找教授們進行爭論。上他們的所謂創造性課程時,我覺得簡直是在瞎胡鬧,老師不給學生特定的評價,學生怎麼會知道自己是對是錯,怎麼引導他們進入老師所期待的狀態呢?1996年,我申請教課,教授中國舞蹈,楊百翰大學第一次有了中國舞蹈選修課。我教得非常認真和投入,從動作和技術入手,精益求精,恨不得把自己多年的積累和感悟全都教給選修我課程的學生們。但是在學期末學生對老師背對背的評價中,他們卻給我提了一大堆意見,認為我戴著有色眼鏡去評價人,把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容易發現學生的優點,沒有平等地看待學生,沒有民主意識。比如我讓身材好、表演佳和技術強的學生站在前排表演,我拚命向學生灌輸舞蹈技巧而壓制了他們的創造力等等。他們認為教授舞蹈應該從文化入手,應該注重動作背後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一些在我們中國的教學中習以為常和被認為正確的方法,在楊百翰大學卻遭到激烈批評和抵制,讓我感到很憤怒,認為他們簡直是在挑戰中國老師。一個飾演神猴的小女孩,因為我沒有徵得她的同意就給她紮上了小辮子非常不高興,她的家人向學校起訴我對孩子進行精神迫害。令我尊敬的學院院長薩拉麗(Sara Lee Gibb)也找我談話,讓我了解到學藝術最重要的是學會自己去創造,而不是把學到的知識積攢下來成為技術和知識的陳列館。在楊百翰大學,每個學生都可以選修舞蹈,舞蹈是每個人的權利,與國內舞蹈演員選材時三長一小(長胳膊、長腿、長脖子、小腦袋)形成鮮明的反差。現在是美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美國楊伯翰大學人類健康與表演學院院長的薩拉麗教授當時請我去聽她的舞蹈課,令我非常震驚。她的課上有一個腦癱、兩個殘疾、一個侏儒,他們不停更換舞伴,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前排表演,每個人都非常開心和投入。薩拉麗院長在我畢業的時候說:「做一個老師一定要記住的一點是,舞蹈是所有人的權利,而不是少數人的,老師沒有權力選擇誰可以學、誰不可以學舞蹈,審美的標準應該是多元的。」相比之下,我們學舞蹈的孩子身材雖然統一,小眼神也都是一樣的,但往往不會觸動你的內心,你覺得很欣賞,但是不會被感動。楊百翰大學的舞蹈課不但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他們認為,學生必須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每個人都應該是一顆創新的種子。在楊百翰大學的排練室,學生演的都是自己編排的舞蹈;穿的是自己設計製作的演出服;在他們的電視製作中心,學生自己拍攝製作電視片、動畫片,而教師在這些活動中,只是參與、指導或為學生提供幫助。主持人:太有趣了。其實學生當時對您的批評背後也蘊涵著中西方文化之間的衝突。此後您所做的舞蹈教學工作,正是在理解和接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同時,傳播和融合了中國的文化理念,從而成為促進中美文化理解的橋樑,而且我2003年去楊百翰大學時發現,學生們對您的評價非常高,稱讚您的課是最有價值的一門舞蹈課,改變了學生未來的生活,豐富了學生們的文化底蘊,使他們擁有與眾不同的藝術技巧和魅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您一直以來其實起到了東西方文化溝通中一個有效轉換器的作用。黃嘉敏:我在美國可以說是經歷了思想上的大起大落,我所要做的是,既要把中國的文化融入美國的教育,讓美國學生讚賞中國文化,又要讓中國學生汲取美國文化的精華,實際上是在兩種文化的相互衝撞中達到融合和互相促進。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從國內受尊敬到那裡沒人理睬,七八歲的孩子都直呼我的名字,後來我終於接受了。美國人不以職務看人,而是以人的價值體現來看待你,並不看重你的社會地位,而是看重你的學術地位。美國的藝術教育更注重把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認為發揮潛能比告訴結果更重要。相比而言,我們的藝術教育給學生的東西太窄了,不從文化的角度入手,而從技術的角度入手,很枯燥,對非舞蹈專業的人來說,也沒有必要。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充其量只是個匠人,視野太狹窄。而他們的教育,主要是著眼於終身受益,缺少難度和技巧。我把兩種東西相融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成為楊百翰大學舞蹈課中教技術最好的老師,被學校授予舞蹈教學的首位亞裔終身副教授,這在楊百翰大學是非常高的榮譽地位和學術位置。中國的許多舞蹈元素,長綢、水袖、扇子,他們沒有,但我讓他們用他們自己的理解和現代的思維去表現這些元素,他們的表演也帶給我很多啟示。我在教授技術和激發創造力中找到了平衡點,很注重為學生闡釋舞蹈動作背後的中國文化。卓有成效的海外學習計劃主持人:在薩拉麗院長的大力支持下,您開始啟動「中國舞蹈海外學習計劃」項目,並擔任項目總監。從此楊百翰大學與中國的文化藝術交流開始深入。5月6日 ,我在保利劇院見到了薩拉麗院長,她真的很了不起,你們一起來中國多少次了?今後的設想怎樣?黃嘉敏:差不多每年都要來一到兩次,這個項目啟動之後,不僅我常年在中美兩邊跑,薩拉麗院長也成了中國的常客,她非常熱愛中國。在中國舞蹈海外學習計劃啟動之前,儘管楊百翰每年都要和80多個國家地區交流,但中國藝術的海外學習始終是個空白。「把學期整個挪到中國來上」,為了說服學校同意這個大膽的設想,我一次次請他們來中國實地考察。溝通說服工作一做就是6年。2001年,「中國舞蹈海外學習計劃」立項,2002年啟動。「中美舞蹈藝術交流之橋就這麼建立起來了」。通過「中國舞蹈海外學習計劃」,美國的孩子一批一批來到了中國。在課程設計上,「舞蹈海外學習計劃」強調中國傳統文化,諸如京劇、崑曲、書法、繪畫、音樂、功夫的學習,美國學生驚嘆中國古老藝術和現代藝術有許多觸類旁通之處。這次學生們表演的舞蹈《茉莉花》,就是孩子們來到中國深入體驗中國文化之後的成果。說到底,「舞蹈海外學習計劃」項目,就是中國文化底蘊和美國創造力的雙向互動。我不希望自己的學生瞎子摸象。「中國書法線條的流動,節奏的對比,用力的方法,簡直就是現代舞蹈。」在中國的每一天,學生們都有新發現,新進步。他們說,「是中國的學習交流改變了各自未來的生活。」現在和今後,我想做的只有一個:舞蹈教學和交流。雖然身在美國,但是我最牽掛、最在意的還是中國。此外,我們還設立了更多項目,促進中美藝術交流。通過「青年教師培訓計劃」,中方教師可以赴楊百翰大學免費研習;通過「中國高級藝術管理人員研修項目」,中國的大中學校校長們分批赴美進行藝術教育交流。下一步,我還將在中國招收舞蹈研究生,最終在楊百翰大學形成讓中國文化薪火相傳的教學梯隊。
推薦閱讀:
※我有一個夢!——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的意義
※美國電磁軌道炮技術的發展特點 | 阻礙電磁軌道炮進一步發展的兩大問題
※俄羅斯欲向美國監控項目揭秘者提供政治避難
※卡達遭「塌方式」斷交: 沙特立威,伊朗受益,美國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