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堂病例之6—心悸、胸痛的腎病綜合征患者
今天我在急診室門診值班,大約14:00左右,從門口進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我注意到她由其家人攙扶,手捂胸口,表情痛苦,行走緩慢,慢慢地做到板凳上。
許是因為近期天氣變化的緣故,今天上午我處理了很多「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患者。但通過視診,我意識到這應該不是簡單的病症。立即調整狀態,詢問病史。
患者,女性,42歲,以「咳嗽伴心悸、胸痛3天」來診。3天前患者受涼後出現咳嗽,多呈乾咳,伴心悸,活動後加重,病程中逐漸出現胸痛,偶伴後背部不適感,無發熱,無暈厥及肢體活動障礙,無腹痛、腹瀉及噁心、嘔吐。患者自訴以為普通感冒,便在家口服克感敏等藥物,效果欠佳。患者既往有腎病綜合征病史半年余,既往曾接受糖皮質激素等治療,目前已自行停葯。有高血壓病史,平素飲食、運動控制,未進行藥物治療,未注意監測血壓水平。無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無手術及外傷史。無藥物過敏史。
查體:BP(雙上肢)130/70mmHg,神志清,精神萎,口唇無紫紺,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呼吸音粗糙,未及乾濕啰音。HR86bpm,心律齊,未及病理性雜音。腹部柔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雙腎區叩擊痛陰性。雙下肢輕度浮腫。雙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
患者以咳嗽為首發癥狀,有受涼史,需要考慮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社區獲得性肺炎等。但患者心悸、胸痛的癥狀讓我警惕,不能定勢思維,多考慮一點,才能減少誤診啊。一般對於胸痛的患者,我也養成測量雙上肢血壓的習慣,前一段時間就是因為發現一位胸痛患者雙上肢血壓差異較大,最後行胸部增強CT提示主動脈夾層,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胸痛是複雜的癥狀,需要慎之又慎。
這時,患者坐在板凳上不住地喊:「我後背部疼痛……」表情更加痛苦。病來如山倒,患者病情變化的時候,就是考驗臨床醫生思維和判斷的時刻。重新評估患者病情,我在記錄病史等的同時,發現了重要線索。患者的既往史中有腎病綜合征,未堅持規範化治療。此次出現雙下肢浮腫,雙側足背動脈動脈搏動減弱,需要考慮雙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目前出現胸痛,需警惕肺動脈栓塞。且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亦不能除外主動脈夾層的可能。患者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的危險因素,亦需考慮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可能。再次追問病史,患者近期無重體力活動史,查體時氣管居中,雙肺呼吸音粗糙,無減弱,且雙側對稱,不是很支持自發性氣胸。
想到此,我便開出了血常規,血凝常規,心肌酶譜,D-二聚體等急診指標及心電圖。此外,如果確診肺動脈栓塞或主動脈夾層,需要立即完善胸部增強CT。患者及其家屬本來抱著看「感冒」的心態來的,現在要做這麼多檢查,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過解釋溝通後,患者同意檢查。我將患者送往搶救室並進行交班,搶救室醫生給予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等處理,並由醫生陪同完善胸部CT增強。大約30min後,D-二聚體結果回示1.33mg/l.雙下肢血管B超提示雙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很快影像學結果顯示:雙下肺動脈栓塞,左側胸腔少量積液。經介入科、心內科醫師會診後,立即給予了尿激酶溶栓等治療。
體會:
1.該患者以咳嗽、心悸、胸痛為主要癥狀,最終診斷為肺動脈栓塞。現在回想起來,雖然匪夷所思,讓人感到是個偶然病例,但確是偶然中的必然。患者既往史的重要性在此病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如《內科學》所言,腎病綜合徵狀態下,由於血液濃縮(有效血容量減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且由於某些蛋白質從尿中丟失,及肝失代償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機體凝血、抗凝和纖溶系統失衡;加之腎病綜合征時血小板功能亢進,應用利尿劑和糖皮質激素等均可進一步加重高凝狀態……教科書上的話可謂句句經典,如何將教材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需要我們每天揣摩深研啊。每天將接診的病例進行反思,存在疑問的地方及時翻看書籍及文獻,不失為好方法。在門急診值班,更需要提高臨床思維,與時俱進,多學習各專科內容和指南,多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
2.該患者最終明確診斷,取決於當機立斷,這一點對於門急診醫生尤其重要。當考慮患者存在諸如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危重症可能時,就需要不遺餘力地進行排查,才能儘可能地減少漏診。而在完善重大檢查如胸部增強CT時,接診醫生最好陪同檢查,這樣可以最快知曉結果,採取治療措施,減少治療的時間窗。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癥狀發作-球囊擴張時間(symptom-onset-to-balloon,SOTB)和癥狀發作-進導管室時間(symptom-onset-to-lab,SOTL),這些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而對於其他危重症如肺動脈栓塞,亦需要引起廣大臨床醫生的關注和重視。
3.在門急診和患者接觸的時間比較短,需要快速問診,但要最大程度地防止誤診。這就需要在問病史,查體及輔助檢查時抓住要害,將患者的錢用到刀刃上,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該患者本來想看「普通感冒」的,起初得知要查這麼多的檢查,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但經過詳細解釋後,還是同意檢查。醫患溝通是門學問,需要在從醫路上認真學習。尤其在門診,每天接診的患者比較多,如何簡要精闢地溝通,這更需要下苦功夫,多向科室的老師們學習技巧。
推薦閱讀:
※易經智慧==綜合版40
※名醫趙懷林 治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方
※綜合消息:國際社會批評美退出《巴黎協定》
※指甲油不持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