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堅,從隨州刺史到隋朝皇帝

記者張 順 楊堅,22歲即赴隨任隨州刺史。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頂峰,結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了中國的又一次天下一統,並實現了氣象恢弘的「開皇之治」?「奇表見異」險遭殺手 因為外表長得「酷」而身處險境,現在看來,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南北朝,卻極合「時代特色」。 據《北史·隋本紀》、《隋書·帝紀》等記載,楊堅自幼外貌奇特,「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親昵不敢狎也。」大意是,額頭突出,「天庭」不是一般的「飽滿」了,「五柱入頂」似乎有些隆起的形狀從額頭延伸到頭頂;目光犀利,咄咄逼人;掌紋上有形似「王」字的紋路;至於上身長、下身短的體形,也顯得不同尋常;給人總的感覺是威嚴、深沉,剛上太學的時候就使與之再親近的人,也不得不與之莊重相處,隨便不得。 若是一般人家的孩子,這般模樣,大概只會得到「少年老成」的評語。但作為西魏大將軍、北周隨國公、大司空楊忠的公子,就受到「特別關注」了。 公元557年,年僅17歲的楊堅就被剛即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 「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但同時,明帝又派善於看相的趙昭給楊堅「相面」,或許趙昭覺得楊堅是「真命天子」,不能害他,就對明帝謊稱:他將來不過能做個柱國的大臣罷。隨後,趙昭又悄悄告訴楊堅:「公當為天下君。」 到北周武帝宇文邕時,作為王室的齊王宇文憲又對武帝說,楊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而內史王軌也勸武帝儘早除掉楊堅,說他「貌有反相」。 也難怪北周國君對楊堅備加警惕,南北朝時代,王朝更迭頻繁,且往往是掌權的大臣遇上較弱的君主,就會篡權奪位,自立為帝。西魏王朝的實際掌權者宇文泰臨終時,囑託侄子宇文護:「我諸子皆幼,外寇方強,天下事仗汝主持,汝宜努力,勉成我志!」 宇文泰之「志」,當然是希望宇文護幫自己的兒子將西魏的天下據為己有。翌年,宇文護就迫使西魏恭帝「禪讓」,幫宇文泰16歲的兒子宇文覺登上帝位,稱周天王,建立北周。但時過不久,因宇文護「攬權不法」,大將軍趙貴、獨孤信「密謀除護」,走漏風聲,宇文護先發制人,殺掉趙貴,逼獨孤信自殺,宇文覺因不滿宇文護的所作所為,也被堂兄宇文護廢黜後害死。宇文護自任大冢宰(宰相),並立宇文泰庶長子宇文毓為帝,是為周明帝。 在這種背景下,周明帝連自己的堂兄弟都靠不住,對外族外姓的楊堅自然也是不得不深具戒心。但不過三年,周明帝宇文毓又被宇文護毒死,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為帝,是為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吸取兩位兄長的教訓,表面上曲從宇文護,任宇文護父子肆意放縱,亂政害民,讓他漸漸放鬆警惕,麻痹大意,後來找了一個借口,說太后最近經常喝酒,希望宇文護能讀《酒誥》給太后聽,請她戒酒。宇文護不知是計,向太后朗讀《酒誥》,讀到一半的時候,周武帝從其背後用玉?猛擊,將他打倒,另一人趁機將宇文護殺死。 能夠如此痛下殺手的周武帝,對楊堅網開一面,主要是因為楊堅為人的「低調」。「龍潛」隨州韜光養晦 據 《隋書·王劭傳》記載,楊堅是北周保定二年 (公元562年) 「以大興公始作隋州刺史」,年僅22歲。京官外放,楊堅相當謹慎。在 《隋書·龐晃傳》中則記載了楊堅任隨州刺史時的逸事:龐晃是出鎮襄州的衛王宇文直的下屬,與楊堅交往並 「深自結納」,龐晃說楊堅 「公相貌非常,名在圖錄,九五之日,幸願不忘。」點明楊堅將來要位登九五之尊,取北周天下而有之,楊堅則答之以 「何妄言也」。 此時的楊堅即胸有大志,而又行事謹慎。這時正是宇文邕為帝,而宇文護當權的時候。五年前其岳父獨孤信被迫自殺、兩年前周明帝被毒死的事件,不能不使他警鐘常鳴。 三年前(公元559年),北周明帝封楊堅父楊忠為「隨國公」,食邑一萬戶,另在竟陵縣食邑一千戶。楊堅選擇到父親的封國隨州當刺史,當是他力圖遠離政治漩渦,在一個自己有「人脈」的地方歷練。 父為「隨國公」,自己為「大將軍」,越是位高名顯,楊堅越是如履薄冰,須臾不敢馬虎。後從隨州回京,遇其母「寢疾三年,晝夜不離左右,代稱純孝。」為服侍卧病的母親,而「晝夜不離左右」,是孝心,也是韜晦。所以宇文護「屢將害焉」,而無從下手,一是「大將軍侯伏侯壽等匡護得免」,人脈基礎厚實,「匡護」者多,一是他自身行為檢點、無懈可擊,宇文護想除掉這麼一個「純孝」的孝子,也不好向天下人交待。 公元568年(北周天和三年),楊忠因病從總管涇豳靈雲鹽顯六州諸軍事、涇州刺史的任上,回到京城長安,周武帝宇文邕和實際的當權者宇文護,都親自到楊忠家裡看望。不久,楊忠病逝,年62歲。楊忠較之於老上級、親家獨孤信的被迫自盡,而得以善終,足以顯示自己在「二姑之下,難為巧婦」的窘境中,不偏不倚、左右逢源的深厚功底,這也是給楊堅各種負面教材之外的、正面的「家學」滋養。 隨後,楊堅襲父爵為隨國公。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後,楊堅隨「親政」的周武帝滅北齊,立下戰功,進封柱國。且楊堅與周武帝成為兒女親家,武帝娉其「長女為皇太子妃,益加禮重。」 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去世,由太子宇文 繼立,即周宣帝。按說,身為「國丈」的楊堅,有「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該是熬出了頭兒的時候了。不料,這19歲的「半兒」皇帝,卻翻臉不認人,對楊堅「位望益隆,頗以為忌」。宇文 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有四幸姬,並為皇后」,每發怒時,即對楊堅女兒說:「必族滅爾家。」並且把楊堅召來,「命左右曰:若色動,即殺之。」楊堅來,沉著冷靜,「容色自若」,才躲過一劫。 周武帝宇文邕本來家教甚嚴,宇文 每次朝見,都要求他行為舉止與大臣一樣。即使是嚴冬酷暑,也不準休息。宇文 性好飲酒,周武帝禁止酒和與酒相關的東西送到東宮。宇文 每次犯錯誤,周武帝就用棍棒、鞭子痛打他。並警告他說:「以前被廢掉的太子有很多。難道其餘的兒子不能立為太子嗎?」於是命令東宮官員記錄宇文 的言行,每個月都向他彙報。宇文 因為害怕周武帝,每天言行舉止都循規蹈矩,認真表演不流露真情實感,於是他的很多惡行都不為外人所知,以保住了自己的儲君地位。但周武帝一死,宇文 就 「解放」了,曾摸著自己挨打的傷痕,對著其父周武帝的棺材恨恨地罵道: 「汝死已太遲了!」並將當初向武帝打過小報告的大臣王軌殺死。 宇文 大肆裝飾宮殿,大選美女,充實後宮,五後並立,且濫施刑罰,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殺害皇叔齊王宇文憲等。 公元579年,當皇帝僅一年的宇文 ,覺得 「早起視朝」耽誤了自己的享樂,於是下詔傳皇位於年為幼兒的兒子宇文闡(為周靜帝),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生殺予奪之權。自己與皇后的住處稱為「天台」,對臣下自稱為「天」。大臣欲朝見時,必須事先吃齋三天、凈身一天。讓一班大臣請出東宮太子,扶上御座,排班朝賀。太子莫名其妙,幾乎要號哭出聲了。 面對這樣的「主兒」,楊堅無計可施,仍然準備「三十六計走為上」,將出京任楊州總管。「一蜚衝天」統一天下 公元580年5月,楊堅正要出發到揚州赴任的時候,突患腳病,不能成行。不久,宇文 因嬉遊無度健康惡化,突然一命嗚呼,年僅22歲。 北周王朝一下子出現權力真空。機會來臨,楊堅長期經營的人脈資源發揮了重要作用。與他友善的大臣鄭譯、劉窻「矯詔」,以皇后之父楊堅「入總朝政,都督內外諸軍事」。 此時的楊堅,一下子與以前判若兩人,正如戰國時期齊威王說的「此鳥不蜚則已,一蜚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楊堅自此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迅速出手,攻勢凌厲,先後平定了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等三州總管的軍事反抗,接著又相繼殺了北周宗室趙王、越王等五王。 天下大局初定,楊堅便以周靜帝宇文闡的名義下詔,拜自己「為相國,總百揆,進爵隨王,以安陸等二十郡為隨國」,楊堅謙讓一番,「但受十郡」。 公元581年,楊堅以「受禪」的名義代周稱帝,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從隨州刺史到隨國公,到隨王,最終到隋朝皇帝,楊堅可謂與隨州結下了不解之緣。以封號、封國為朝代名,已成慣例,但以「隨」為朝名,嘗到「相面」甜頭的楊堅,以為「隨」字里有一「走之」的偏旁不吉利,有「奔走不安」之意,便命去掉這一「走之」旁而作「隋」,企望大隋王朝永保江山,生生世世延續不絕,與秦始皇命名為「始皇帝」、而二世三世千世萬世永無止境,是一樣的良苦用心。可偏偏天不遂人願,秦二世而亡,隋也僅止於煬帝,這是後話。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公元587年,隋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 公元588年,楊堅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 公元589年,隋將攻入建康城,活捉藏在枯井中的陳後主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公元590年,隋派使臣韋 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近3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 楊堅實現天下一統,並非僅得益於他的韜晦與用人之術,更在於他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鞏固了中央集權。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及科舉制度。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的律法《開皇律》。北擊突厥,分而化之,促使了民族大融合。倡導節儉,發展經濟,整頓戶籍,推行均田制,設置糧倉,改革貨幣,傳承文化……至「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 《劍橋中國隋唐史》評價道:「隋朝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病逝,在位23年,終年64歲。隋文帝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楊堅晚年頗受「立儲」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將太子長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隨即又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最終還是所託非人,早早地斷送了大隋的江山。 清同治《隨州志》載,相傳隋文帝楊堅任隨州刺史時曾住州西南龍居山。南宋《輿地紀勝》載,隋文帝故居地基後建智門寺。智門寺在今隨州烈士陵園下,始建年代不詳,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重建,規模宏大,原有七層寶塔一座,現寺廟建築已毀,遺址尚存。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有近500位皇帝,但真正能稱得上「大帝」的只有這4位
《末代皇帝》
王家范:「走火入魔」的嘉靖皇帝
文化博覽系列:羅馬同♂情史(下)
[轉載]崇楨皇帝朱由檢——閑話皇帝系列_再回首

TAG:隋朝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