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熟知的另一面了解紅山玉器
1、紅山玉器中具有佩戴功能的玉器一般都有正反面,反面一般都打磨粗糙,或者乾脆省去了打磨的工序,隨型而琢,這樣就為我們直觀了解紅山玉器的開料、工痕、皮殼提供了方便;
2、佩類、面飾很多都在背面打單面孔,而且因為是背面孔,所以打孔一般都保持原樣不再進行修飾,因而背部的打孔更能清晰反映紅山玉器打孔的特徵;
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換個角度從您不熟知的另一面觀察紅山玉器,會更深刻些。就好比談戀愛找女朋友時,不能只看他在外面光鮮的一面,還要看他在家裡卸了妝後的另一面。
PS:
本人不是學術專家,觀點有失偏頗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本帖圖片均為紅山文化玉器館藏品圖片,不少是由網友們提供的,深表感謝!
納斯台這件玉梟背部信息可謂豐富了,為什麼要打三個通孔呢?一般打孔不都是兩個嗎?是為了平衡定位,還是故意打成三個孔的?背部哪豎的等距鑽痕是為了配重平衡,還是開料時留下的?
豎的管鑽痕大家基本傾向於是開料留下的,但這並不是定論,誰都可以懷疑。
無獨有偶,這件也是納斯台出土的,背後有橫的管鑽痕迹,是否也是開料時留下的?背部這個打孔如果拴上繩子還真不知道是否平衡。看來玉器的打孔是沒有定式的。
既然是談開料鑽痕的,哪就再看看這一堆扣子,每個扣子背部都有等距的痕迹,估計不會是故意做的。古人惜玉,開料時打的邊料、小料廢物利用是很有可能的。
這件是旅順博物館的豬龍,看看背面真是慘不忍睹啊,要是我是玉工,我絕對要磨平再雕,搞成這樣絕對不美。有可能古代玉料的珍貴程度超出了審美的要求,否則出現這樣的結果不符合基本邏輯。
敖漢乾飯子營這件豬龍老祖宗製作時原料可能就缺材,估計是工匠隨形而雕。
故宮博物院這件太陽神9月份開展時,我去看了,珍惜玉料之程度可見一斑,連料皮子都捨不得扣掉呀,大家看看吧,整個背部,大面積都是原生的料皮子。
牛河梁這件玉人,製作時也非常惜玉,腦部後面也是帶皮子的。
這個玉龜背面天生缺材,隨型未打磨,可以想像紅山玉器當時的打磨也是相當費時費力的,要不這種大墓中出的象徵權力的龜是不能不打磨的!
這件人面要不是出現在巴林右旗博物館裡,誰敢認這鋒利的工痕?懷疑後人用刀子二次加工都有可能。可他就是館藏品,很多人對紅山至高無上的審美感印象是否要撼動了呢?
一直就認為這個蟬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化身,這麼精美的打磨,配上了一個這麼不倫不類的孔。
這麼大一個玉鳳,工匠用什麼工具開的料?真是神奇、離奇,什麼工具這麼鋒利?
牛河梁這個龍鳳配背部工痕更加鋒利,這是什麼工具?我看像極其鋒利的旋轉的陀類,儘管紅山時期的制玉工具沒人定論,但不影響我們的想像。
鳳頭中間的打孔更有意思,感覺玉匠是在偷懶,用鑽頭隨便鑽了幾下,攪合了一下就成了一個孔。可見當時的打孔是多麽的隨便。
推薦閱讀:
※《紅山文化玉器》特種郵票公告、表現內容、背景資料與原地郵局
※去台北故宮一定要看100件玉器(三)
※新石器時代玉器
※集玉存珍--隋唐宋遼金元玉器精選(二)
※邦瀚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總成交1.7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