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過展覽,沒賣過作品,沒出版畫冊,但他卻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傳奇

  • 他20歲漂洋過海赴法研習現代藝術,25歲擔任國立藝術院(後改為國立杭州藝專)的首任西畫系主任教授,卻在1950年代遭遇解聘。

  • 他被視作中國抽象藝術的宗師,門下弟子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等等更是名滿天下,而自己的畫作卻極少被人看到。

  • 他生前沒有舉辦過一次個展,沒有賣過一幅作品,沒有出版過一本畫冊。

  • ·他是吳大羽·

    也許是中國最純真的畫家

    1996年元月,《吳大羽師生展》在台北大未來畫廊展出的時候,已經四五十年沒有見過老師的畫的旅法藝術家趙無極專程到台北去看了展覽,感觸是,「老師過世了,他的很多想法,現在已無從知悉。但是從他的畫作上來看,有很多進展及發現。」

    這一年,吳大羽已經離世八年。同在元月,他的的另一個弟子吳冠中在《吳大羽——被遺忘、被發現的星》一文中追敘著老師身後與藝術成就不匹配的寂寞:「他似乎只在我們一些老學生的腦海中閃光,待我們陸續死去,吳大羽是否也將消滅!」

    吳大羽

    1903—1988

    吳大羽,中國二十世紀美術史上一個了不起的「大寫的人」,一個真正能以現代的、抽象的作品,與世界頂尖畫家並立的畫家,1949年以後,無個人畫展,無個人畫冊,五花八門的官修私著美術史里亦不見經傳,八十年代《美術》雜誌難得發表一次他的作品,還印顛倒了。

    ——楊葵

    1922年7月,20歲的吳大羽變賣部分祖產,帶著3000銀元赴法國留學。這位出生於生於江蘇宜興縉紳家庭的少年,幼時便熱愛畫畫,他的祖父吳梅溪先生曾教過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繪畫,而他從小打下了良好的中國古典詩詞和書法的基礎。1917年,15歲的吳大羽到上海師從張聿光先生學習繪畫。1919年,他擔任上海《申報》美術編輯,成為上海漫畫家群體中年輕的一員。1921年,他加入了上海晨光美術會,並在《申報》上發表了近60幅漫畫作品。赴法留學是他嶄新藝術生涯的開始。

    《申報》,1922年5月20日

    吳大羽之後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師從魯熱教授(Rouge)學習素描,留法期間也曾師從法國著名雕塑大師埃米爾·安托萬·布德爾(Bourdelle1861-1929年)和現代繪畫大師喬治·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等人。布德爾是雕塑大師羅丹的學生,在法國十分有名,瑞士超現實主義雕塑大師賈科梅蒂也幾乎和吳大羽同時在布德爾的工作室學習。在法國,吳大羽結識了同在巴黎留學的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劉既漂等同道,參與發起中國藝術家在海外的藝術運動團體「霍普斯學會」。

    在一個中西二元幾乎成為集體無意識的時代,吳大羽對東西方藝術壁壘問題的認識顯出了不凡的格局。他認為「人類的藝術是相通的,用不到分東西,藝術是一種語言,只有時代之別,沒有地區之分」。他說,「人們常說的東西方藝術結合,範圍仍太小,太狹窄了……東西方藝術的結合,相互溶化,糅在一起,扔掉它,統統扔掉它,我畫我自己的」,「所說的東方學西方、或西方學東方,這種說法太狹窄了,其實質是「異方」。藝術上此方學彼方,有什麼好說的呢?」「中西藝術本屬一體,無有彼此,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靈的徹悟」。

    吳大羽留學法國時的照片

    遊學歐洲五年後,懷著藝術救國的理想,吳大羽於1927年回國,任教於上海新華藝專。1928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杭州創辦國立藝術院,聘任林風眠為校長,吳大羽為西畫系主任教授。林文錚為教務處主任,從1928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吳大羽等人協助林風眠,致力於把杭州國立藝專建成培養藝術人才、創造時代藝術的基地。

    吳大羽杭州藝專時的作品,雖然沒有留存,但在同仁中已有極高的認識。林風眠曾評價吳大羽是「非凡的色彩畫家」,具有「宏偉創造力」的畫家,在同仁中有「小塞尚」的稱譽。國立杭州藝專的教務長、評論家林文錚在《色彩派吳大羽氏》一文中說:「真可以稱為中國色彩派之代表者,當首推吳大羽氏無疑。我相信凡是看過吳先生的作品的鑒賞家,都要受其色調之強烈的吸引而為之傾倒;就是和他對壘的畫家雖不免隱含妒忌,亦不禁私下欽佩不已。顏色一攤到他的畫板上就好像音樂家的樂譜變化無窮!西方藝人所謂『使色彩吟哦』,吳先生已臻此妙境。」

    30年代的吳大羽

    1937年抗日戰爭的爆發打破了國立杭州藝專的平靜,吳大羽在動蕩的時局中不得不於1940年回到上海,歸隱於戰時的孤島。到他第二次返回杭州任教,這一時期長達8年。這一時期吳大羽做了什麼?整理了吳大羽五十萬字文獻的李大鈞發現,這段時間,吳大羽一直在讀書,思考,同時也不停地給學生和朋友寫信,抒發自己讀書思考的主張。隱居對他而言,不是無為,而是機遇;他在隱居的環境下思緒涌動,並且開始了對抽象藝術的探索。

    1949年5月,吳大羽與夫人壽懿琳拒絕了岳父和岳母同去台灣的邀請。1950年9月,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劉開渠以「教員吳大羽,藝術表現趨向形式主義,作風特異,不合學校新教學方針之要求,亦未排課;吳且經常留居上海,不返校參加教職員學習生活,絕無求取進步之意願」為由,解聘了他的教職。吳大羽從此離開了他參與創辦、視為家園的學校。

    吳大羽與夫人壽懿琳

    上世紀40年代開始,吳大羽在上海百花巷家中慎獨隱居。自1950年至1960年,吳大羽與夫人經歷了長達10年的失業,靠女兒吳崇力和兒子壽崇寧擔任中學教師的收入維持生計。1960年,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成立,他被聘為教師,但一直到1965年上海油畫雕塑室成立,他被聘為專職畫家,才有了正式工作。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吳大羽遭遇了長期的不公正待遇,他被以「反動學術權威」、「新畫派的祖師爺」身份遭遇抄家、批判,他兩次因為重病幾近死去。

    吳大羽和他的家人住在一套老式的聯排公寓中,上下兩層半,半層是指有一個屋頂的閣樓。前後各有一個不大的院落。五十年代,外調人員來調查吳大羽,尚可以看到他位於一層的畫室,畫架上是看不懂的抽象畫。吳家的住房情況從1966年「文革」開始有了變化,有關單位先後安排三家「工人階級」家庭擠佔了吳家的住房,吳大羽一家只能居住在二層的一間卧室,廚房、衛生間也是兩家合用。吳大羽的畫室只能挪在位於頂層的只有10平米的狹小閣樓,從此也沒有外人再進入過吳大羽的畫室。

    1983年的吳大羽

    吳大羽在他的閣樓上不停地畫,李大鈞說,他的那些畫能保留下來,幸虧夫人壽懿琳。「如果沒有他夫人,可能留不下這麼多畫,因為吳大羽他會把一張畫幾乎畫到沒有,比如這張畫他不停的畫,不停的改,不停地畫,畫著畫著就沒了,畫糊了。因為吳大羽不會想到把畫留下來,但是夫人替他保留了,這樣搶下來。」

    「 吳大羽其實一直在進行他的秘密工作,沒有太中斷。在人生的最後十年,他的藝術創作噴薄而出,完全是個人事業,寓居上海一隅,玩味寂寞,已經到了暮年的吳大羽,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特別孤獨、極其自由、特別縱情的創作時期。——中國美院教授高士明

    在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看來,在吳大羽那裡,今天這個時代最可以討論的就是一個藝術生命的深度。「為什麼有的繪畫條件很好,技法也很好,但是它就是沒有生命的深度,不讓我們感動?像吳大羽,他讓我們感動的東西是什麼?尤其是今天,互聯網的時代,我們還需要繪畫的什麼精神?」許江說,我們今天看滿大街IPHONE6,它拍的畫面清晰得不得了,「我看公共汽車站的廣告牌,拍攝得太好了,已經把大眾的眼睛搞壞了,我們已經不善於看模糊的東西了。你不信你去看以前的電影,慘不忍睹,因為圖像太差了。我是看NBA的人,我看NBA五年前的錄像都不能看了,為什麼,眼睛搞壞了。」

    「他沒有被認真研究過。」高士明說,和他同時代的人相比,林風眠也好,徐悲鴻也好,傅抱石也好,哪怕關良都比他研究得更多。「他潛在影響很大,但是更多作為傳奇。」

    「 吳大羽身上延續了西方現代主義美術的一個探索精神,一直到今天,我們才開始真正認識他。他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現代主義。而且他是站在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在俯視這個社會。他的藝術實際上是和世界接軌的,他不是單單站在中國的角度,他是站在人類文化的角度。——《吳大羽作品集》執行主編之一周長江

    冰層正在鬆動。冰層下的龐然大物也開始漸漸被看見。中國油畫院今年5月份主辦的「吳大羽文獻展」上,人們看到畫家生前用的小小的畫板,小小的油畫箱,一米乘以九十幾的紙一裁四、一裁六畫出來的小小的畫,這,都是在他逼仄的閣樓中的出品。

    今年3月,一部迄今為止收錄吳大羽作品最完整的《吳大羽作品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收錄了吳大羽全部油畫作品,也收錄了之前出版的畫冊沒有收錄的蠟彩、彩墨、水墨、鉛筆畫、鋼筆畫、水彩、漫畫、書法、書信等作品750餘幅。這樣的作品畫了有兩千多幅。像日記一樣,吳大羽在身邊隨手可及的紙頭上用蠟筆、鋼筆、水彩等等方式記下了藝術家的另一個世界,他稱之為「第一百零一個世界」。在另一部同期出版的《師道》中,吳大羽寄給吳冠中、朱德群等人的書信、他的隨筆、詩歌則是構成了這「第一百零一個世界」的經緯。誰能想到,閣樓歲月里,吳大羽寫下了五十萬字的文字。

    吳大羽在超越之道上堅定前行,到底走了多遠多深,從他的隻言片語里,可窺到絲毫消息。他說,「美在天上,有如雲朵,落人心目,一經剪裁,著根成藝」;他說,「(畫人)一朝能自拔於性心之學之蔽的束縛,又能從貧陋惡鄙中間越獄,返歸其明凈時,將易於瞭然整程畫道的遠長,而無所猶豫於引筆前進的」;他說,「所謂創造,無非是以新的活力,突破陳腐的桎梏而已」。吳大羽的超越之道,也是他的創造之道,而這一創造,絕不是一詩、一畫、一物,那些只會是新一層的「桎梏」,他的創造是力,「新的活力」。

    《吳大羽作品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5年3月

    推薦閱讀:

    隈研吾|是建築大師,還是金句網紅?
    陌生人,你好
    展覽預告 | 竹緣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
    他是藝術界的考古專家——曾根裕:黑曜石
    上海博物館玉器展覽

    TAG:中國 | 中國美術史 | 美術 | 展覽 | 出版 | 美術史 | 版畫 | 畫冊 | 作品 | 傳奇 | 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