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個縣,位於三省交界處,曾屬安徽省,是「中國最美的鄉村」
江西省,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簡稱「贛」,省會南昌市,下轄轄11個地級市,包括100個縣級行政區、1個國家級新區,總人口4500餘萬人。
婺源縣,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
婺源縣歷史悠久,建縣於唐朝,建縣前縣境分屬於休寧縣、樂平縣,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洪真謀叛」,以休寧縣回玉鄉雞籠山為營寨,聚眾活動於歙、衢、睦三州邊境之遂安、開化、休寧等縣400餘里地區,朝廷發兵三年才討平。為便於統治,析休寧縣回玉鄉和樂平縣懷金鄉,於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農曆正月初八日置婺源縣,以地當婺水源頭而得名,縣治清華鎮;天復元年(901年),縣治遷至弦高(今縣城紫陽鎮)。
唐朝時,婺源縣先後隸屬於歙州、新安郡(歙州改名)、歙州。五代十國及北宋,婺源縣仍隸屬於歙州;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為徽州,婺源縣為徽州六縣之一。
元朝時,婺源縣隸屬於徽州路;元貞元年(1295年),婺源縣改為婺源州,仍隸於徽州路;徽州路先後改為興安府、徽州府,婺源州隨屬。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婺源州復為婺源縣;此後,一直到清末,婺源縣均隸屬於徽州府。
民國時期,婺源縣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蔣介石為方便「剿共」,把婺源縣劃屬江西省,婺源民風與江西有異,不願脫離安徽,民間遂掀起聲勢浩大、持續二十個月的「婺源回皖」運動;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於婺源人民的持續抗爭和徽州其它縣人民的強烈要求,婺源縣被重新劃回安徽省。
1949年,由於解放婺源縣和江西省的同為解放軍四野,為便於管理,從此將婺源縣劃歸江西省。
建國後,婺源縣先後隸屬於江西省樂平專區、浮梁專區、上饒專區、上饒地區、上饒市。
目前,婺源縣總面積2967平方公里,下轄16個鄉(鎮)、1個街道、1個工業園區、197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6萬人。婺源縣因生態環境優美和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