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有自己的思想

教師的勞動是一項極其特殊的勞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教育思想應貫穿教師勞動的始終。教育少什麼都不能缺思想,教育少思想、教師少思想,比缺少任何辦學條件都可怕。

我們倡導教育家辦學,而成為教育家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我們撇開思想談教育,特別是談對教育的熱情、責任,是很危險的。誠如特級教師吳非那句「驚世駭俗」的名言:「一所學校最可怕之處在於,一群愚蠢的老師在勤奮地工作。」如果教師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教學思考後,以教育寫作的方式梳理、錘鍊、提純、升華、沉澱其中的智慧,就可以在日積月累中完善和形成教師獨特的教育思想。教育寫作之「源」是實踐,是課堂,是教師的責任心,教育寫作之「流」是思考,是反思,是教師的個性教育思想。無源不成流,有流必有源。只有當思想之光與責任之力交融,才能賦予責任方向和理智,才能讓責任發出正能量。一個時刻思考特別是不斷反思的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對教育、對學生、對自己都極其負責的好教師。

不僅如此,倡導教育寫作,還有另外一層大意義。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他們很可能會在同一個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直至退休。所以教師與學生間的關係是一種相對穩定的關係,這種相對穩定性,這種穩定得近乎機械的重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師,削減了教師勞動本身的活力與創造性。當教師在一個崗位、一所學校中,經受歲月反覆磨撞10年、20年,甚至30年後,任你幹勁沖天、熱情澎湃、富有創造,也會在歲月的打磨下熱情衰退、創造枯竭,進而產生職業倦怠。而讀書、思考、寫作,這種永遠充滿靈性與活力的智力活動,是克服、抵制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劑良方。我思考,所以我年輕,我鮮活,我的精神不會提早枯萎。

人不僅「要有一點精神」,人更應該要有追求超越的精神。教師只滿足於把自己的身體乃至畢生能量化作一支蠟燭,同時把最崇高的目標鎖定為愛崗、敬業、奉獻,是遠遠不夠的。並不是說教師從此不需要有蠟燭的精神,但燭光畢竟是微弱的、有限的,而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連續的實踐、反思、讀書、思考、寫作延續光和熱,並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讓更多人感受到自己的溫度。

當教師的教育思考轉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時,師生都將是幸福的,這不僅幫助了學生,也成就了自己。時光荏苒,教師不只要做「教書匠」,更要做一個職業文化人。身為教育領域的文化人,就應該追求一種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文化品位、文化人格、文化成就,乃至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每個教師都應該也可以在教學實踐、讀書、思考、寫作中,實現對工作的追求、對生活的追求、對生命的追求。

推薦閱讀:

我的教師生涯及對教師發展的思考 王棟生
教師,首要的是不要變成人盲
教師須「有味」課堂才味濃
幼兒教師小班班級總結

TAG:教師 | 思想 | 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