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哪些人在用oppo和vivo?如若不提性價比,恐難生存
oppo和vivo絕對是國內最為奇葩的兩個手機廠商,同樣的主攻線下,同樣的高價低配(不黑,線下為了租金提高售價所以性價比是必然的),同樣的從「農村包圍城市」。
oppo在去年就已經躋身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國內僅次於華為。oppo R9更是以88天銷量便突破700w,縱觀第二季度,手機出貨增長量最高的,仍然是oppo和vivo。ov兩家的手機銷量總和,已經超越了華為。
但這些光鮮的數據背後並不是一勞永逸,而是滿滿的危機感。要知道兩年前的小米,也是這樣的高速增長,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中國所有手機廠商的公敵。小米的發展模式沒有錯,只是商業競爭里,模仿太快。為了應對小米,華為推出了榮耀,中興推出了nubia,魅族拋棄了小而美,酷派推出了大神(已合併至360F、N系列)……同樣的模仿小米的模式,終於把小米擠下神壇。小米今年的銷量數據和增長量遠遠沒有過去幾年光鮮,銷量甚至在減少。兩年前的估值也受到了質疑。
14年oppo線下有14w家門店。15年末就提高到了20w家,雖然裡面有不少是代售點,但是這個數據依然是可怕的,一年內,所有的門店只銷售300台oppo手機,那麼oppo的銷量也達到了年6000w台,這種巨大的優勢是小米所沒法比擬的。
但是,在過去的兩年內,包括華為小米一加等眾多廠商都表明了要積極建設線下渠道。
ov發展起來,靠的是線下布局和瘋狂的廣告營銷。更重要的是,它們都選擇了從農村包圍城市。
在15年,中國整個手機市場,一線城市佔比13%,二線城市佔比28%,三四線城市佔比58%。三四線城市的信息相對閉塞,店面的租金也相對便宜;對於一向不注重宣傳性價比的OPPO、VIVO來說,三四線城市,無疑是最好的戰地。
自從進入智能機時代起,手機界經歷了一個運營商--線上--線下的過程,在09-11年左右,中國的手機廠商普遍關注的是與運營商的合作,擁有巨大流量和 補貼的運營商是手機銷量的巨頭。這個時候中國的手機界湧現出了中華酷聯四大品牌,這四個靠著自身優勢與運營商合作的手機廠商,拿下了國內手機銷量的大頭。
2011 年後,小米漸漸發威,vivo與oppo一起大力布局線下,這個時候,國產廠商關注點漸漸地從運營商轉到線上。沒有運營商賺取中間差價,沒有實體店的租金成本,線上賣手機雖然手機的性價比很高,但是能拿到的利潤不一定比走運營商渠道少。線上競爭狂熱的時候,oppo和vivo切掉了線上的項目,仍然決定主攻線下(至今oppo、vivo線上銷售的手機不到總數的10%)。
高額的利潤使得渠道商和銷售人員更願意銷售oppo和vivo。還記得vivo專賣店「國際大廠,謝絕還價」的牌子?oppo和vivo在命名上就給人國際大廠的錯覺。這讓消費者更願意相信ov是國際大牌,品質值得信賴(雖然ov的品質的確非常的不錯)。
oppo和vivo手機同樣講究「數據」。在專賣店,他們會告訴你8核處理器,但他們不會告訴你這個8核是驍龍615、聯發科p10;他們會告訴你這是4G 大內存,但不會告訴你是DDR3;他們會告訴你他們用的是驍龍800處理器,但不會告訴你是閹割版(降頻);他們用廉價Amoled屏,只因效果艷麗……光鮮數據的背後,是一串偽高端的配置搭配。
但是雖然ov的機器配置相對較低,也有許多的優點,品質和造型以及工業設計,可以說領先了很多線上品牌。最大的一點,如果你想買oppo或者vivo,街頭巷尾隨便一家專賣店就能買到,而線上機器通常要麼斷貨要麼加價,給人帶來很不愉快的購物體驗。
在年輕人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網路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在其他廠商同樣選擇進攻線下的情況下,如果oppo和vivo還不提高自身手機的性價比,那麼恐怕以後,oppo和vivo也不能像現在這樣悶聲發大財了。
推薦閱讀:
※去這些國家,比國內游還便宜!最低¥2000就能去看世界級神跡遺址
※羊卓雍錯,「性價比」最高的高原聖湖【西藏】
※為什麼說堅果pro是一款高性價比手機?
※如何才能買到性價比最高的小葉紫檀手串
※輕鬆洗臉!(內含性價比超高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