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吊打世界,近代喪權辱國,這個國家和中國命運如此相似…
幾年前,小編曾經去遊覽土耳其,這個獨一無二的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
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爾的中心廣場,我看到一座小山的兩邊分別矗立著兩座世界著名的建築:藍頂清真寺和聖索菲亞教堂。
兩座建築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桑,也見證了土耳其這個國家不一般的歷史:兩種宗教文明相互的衝擊。
聖索菲亞大教堂
有著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築,因為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
在建成後的近千年間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曾經存放著耶穌墓碑石塊、聖母瑪利亞之奶、耶穌裹屍布等聖物,持續9個世紀作為基督教的宮廷教堂。
直到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入了君士坦丁堡。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這座原本就曾歷經磨難的古老教堂內所有壁畫用灰漿遮蓋,所有基督教雕像搬出,強行將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還在周圍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成為如今的模樣。
藍色清真寺建造於17世紀,也是一座拜占庭風格的圓頂建築。
寺內牆壁全部由藍白兩色的瓷磚裝飾,寺外周圍有象徵著伊斯蘭教信仰的6根宣禮塔,是拜占庭的希臘文化和奧斯曼的突厥伊斯蘭教文化相結合的不朽建築。
那是奧斯曼帝國為了顯示超越原先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精心之作。
01
伊斯坦布爾是連接歐亞大陸的樞紐,曾經先後作為拜占庭和奧斯曼兩大帝國的首都。
更早的歷史上,這片土地卻是屬於羅馬帝國。
建立於公元前27年的羅馬是一個跨越歐亞非的帝國,首都在義大利羅馬城。
帝國的擴張使得國土大得都難以管理了,於是在皇帝戴克里先時期,將帝國分成東、西兩個羅馬進行治理。
戴克里先塑像
帝國有4個統治者,包括兩個皇帝(奧古斯都)和兩個副皇帝(凱撒),分別治理以義大利為中心的西羅馬和以希臘為中心的東羅馬。
戴克里先自己擔任東羅馬皇帝,當然他是可以領導另一個皇帝的。
戴克里先去世80多年後,帝國因為各種原因,真的分裂成了東、西羅馬兩個國家。
後來西羅馬帝國被北方蠻族人摧毀,日耳曼人廢黜了西羅馬皇帝。
東羅馬和西羅馬的疆域圖
東羅馬帝國到了皇帝君士坦丁時期,將一座位於歐洲海岸上位置險要的小城拜占庭建設成了一座大都市——君士坦丁堡,後來成為東羅馬的首都。
東羅馬帝國因此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一座難以攻克的堅城
東羅馬帝國曾經擁有現在的希臘、巴爾幹、土耳其、埃及和中東等地區,存在了上千年,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
可是樹大招風,在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十字軍和蒙古人的先後輪番衝擊下,東羅馬國土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邊,直到奧斯曼土耳其人到來。
02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是用體積巨大質地堅固的石頭建造的,它幫助東羅馬帝國抵禦過北方蠻族的攻打,最終卻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
奧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們開始居住在中亞地區,後來在蒙古鐵騎的逼迫下遷移到現在土耳其西部的小亞細亞南部一帶,從中亞來到了中東,從內陸來到了海邊。
奧斯曼騎兵團
奧斯曼人在安納托利亞高原逐漸崛起,帝國的創立者奧斯曼一世領導國家不斷發展壯大。
他們開始向北方衰敗的拜占庭古國發起攻擊和蠶食,陸續攻佔了多個城市後,又經過9年圍攻,拿下了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最後的軍事據點布魯沙,通向歐洲的馬爾馬拉海峽展現在奧斯曼人眼前。
奧斯曼一世的兒子奧爾汗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打向了歐洲,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
在他之後的君主繼位後,奧斯曼人繼續不斷地向歐洲東南部擴張,其間打敗過匈牙利、法、德等國的聯軍,引起整個歐洲的震動。
奧斯曼帝國的奠基者之一,奧爾汗
一百年後,1453年奧斯曼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八萬大軍,激戰50多天終於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並且將帝國首都遷到這裡,把這座基督教城市的名稱改為伊斯坦布爾。
從此在這片土地上伊斯蘭教取代了基督教,延續了近千年之久的東羅馬帝國滅亡了。
奧斯曼帝國成為東南歐和地中海東部的霸主,此後百餘年的時間裡始終沒有停下繼續征服擴張的腳步。
我們來看看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的疆域:從東歐的羅馬利亞、保加利亞直到南斯拉夫和希臘,經伊斯坦布爾進入亞洲,佔據幾乎整個中東,除了伊朗屬於波斯帝國外,剩下的阿拉伯地區大都被它征服。
奧斯曼帝國的龐大版圖
然後繼續向非洲延伸,從西奈半島進入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也被它收入囊中。
它還是高加索南方的亞美利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三個小國的宗主國。
當時的伊斯坦布爾,成為歐洲人口最多的城市。
而且,由於奧斯曼帝國堵住了東西方交通的陸路通道,使得西歐人不得不從海上尋找新的交通線,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
不過這個帝國卻曾經是世界上最寬容的國家,它雖然信奉伊斯蘭教,卻也接納了基督教和猶太教等各種宗教和不同流派。
它發動過無數戰爭,卻維持著自己領土之內的和平。
歷史證明往往是盛極必衰。
幾百年間,奧斯曼在戰場上逐漸被歐洲大陸的軍事技術超過。
而民族主義的興起橫掃歐洲,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紛紛獨立,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領地不斷縮水,除了從地中海到黑海的咽喉要道,幾乎失去了歐洲所有的領地。
近代的奧斯曼軍隊
非洲的埃及也只剩下名義上的宗主權。
加上帝國內部的動亂,奧斯曼不斷衰落,成了「西亞病夫」。
可是儘管如此,直到20世紀初,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都還在奧斯曼帝國名義控制下。
03
龐大的帝國死於100年前,原因卻是奧斯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站錯了隊。
一戰前的奧斯曼帝國,只剩下這麼點大地盤了……
一戰前,奧斯曼帝國和英法關係密切,與德國的聯繫也不錯。
奧斯曼原本可以置身事外,卻因為擔心戰爭一旦結束,勝利的一方會侵擾自己。
為了確保疆土完整,奧斯曼自作聰明地加入了自認為實力更強的德國一方。
不料押錯了寶,戰爭結果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四國組成的同盟國失敗了。
德國戰車被協約國碾碎,將自己綁在戰車上的奧斯曼帝國也就跟著摔得頭破血流,成了別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一戰時期的奧斯曼軍人
實際上,早在1915年英、法、俄三國就達成了瓜分奧斯曼的秘密協定。
在歐洲人眼中,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只不是一塊塊無主的土地,等待著被大家去佔領。
於是,他們紛紛開出了自己的菜單。
首先是俄國人,地處北方的沙俄一直想向南部溫暖的地中海前進,將黑海變成它的內海。
之前它已經獲得了克里米亞,將奧斯曼勢力從黑海北岸趕走,接著又將東西兩岸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現在它想搶佔的是黑海東南部甚至還有奧斯曼的首都,那個連接歐亞的咽喉要道伊斯坦布爾。
原因之一是因為沙俄的國教東正教發源地正是在伊斯坦布爾,當年君士坦丁堡被突厥人佔領,東正教才被迫遷到了莫斯科。
一戰時,奧斯曼的駱駝武裝部隊
法國人想在地中海東岸立足,瓜分中想得到的包括現在的敘利亞和黎巴嫩。
英國人則想拿走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外約旦和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區。
義大利希望得到整個小亞細亞的南部。
希臘要求得到奧斯曼的愛琴海沿岸地區以及其歐洲部分靠近希臘的領土。
一戰時土耳其軍人的裝束
這副列強瓜分的可憐場面,是不是和中國近代史如出一轍?
這時候,世界上發生的一件大事幫助了奧斯曼人。
在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這使得原本胃口很大的沙俄不復存在。
蘇聯取代了沙俄,卻也成為所有戰勝國和戰敗國的共同敵人。
於是,沙俄從債主名單中被剔除了,它要求的那一份土地變成了由國際共管。
伊斯坦布爾和海峽地區幸運地保住了。
龐大的奧斯曼帝國轟然倒下,分裂解體了。
如果按照各個聲索國開出的價碼就此塵埃落定,土耳其的領土將只剩下安納托利亞高原北部和黑海南岸一帶,也就是只有現在土耳其領土的三分之一左右。
聯軍紛紛開進曾經的巨無霸奧斯曼帝國的國土,而此時的奧斯曼人只能聽天由命,靜靜地等待戰勝者們決定自己的命運了。
04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奧斯曼人的救星出現了。
他就是土耳其的「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Mustafa Kemal)。
後來土耳其人乾脆稱他「阿塔圖爾克」,意思就是「突厥人之父」。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
凱末爾出身於中下層社會,12歲便離開家鄉到軍事學校上學,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許多歐洲思想家的著述,為他日後的現代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畢業後,他參加過利比亞人反抗義大利的戰爭,當時利比亞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地。
在一戰中,凱末爾已經嶄露頭角。
奧斯曼境內發生過一場著名的戰役—加里波利戰役,在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提議下,裝備精良的英法聯軍試圖從這個半島登陸,然後直接攻取伊斯坦布爾,沒想到竟然被奧斯曼人打敗了。
一副大佬氣派的凱末爾
在這場戰役中,時任上校師長的凱末爾展示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經過苦戰取得了奧斯曼唯一的一場勝利。
凱末爾也因此獲得「伊斯坦布爾救星」的稱號。
一戰結束後,協約國開始瓜分奧斯曼。
作為奧斯曼軍隊領導人之一,凱末爾被派到黑海沿岸去解散那裡的奧斯曼軍隊。
這個決定很快就讓協約國後悔放虎歸山了,凱末爾到達黑海邊,很快辭去軍職投入到拯救國家的事業中。
凱末爾推動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國民公約》:宣布土耳其應享有完全的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
阿拉伯人等外圍地區可以實行民族自決脫離土耳其,但是土耳其核心地區必須完整保留。
接著發起召開大國民會議,成立了以他為首腦的國民政府,並且開始組建正規軍隊。
《國民公約》的簽署
英、法、意、希等協約國仍然不肯放棄瓜分方案,1920年他們與當時奧斯曼的統治者穆罕默德六世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
隨即遭到凱末爾為首的安卡拉政府和奧斯曼民眾的反對,一場土耳其獨立戰爭拉開帷幕。
面對諸家強國,凱末爾軍事與外交並重,明智地採取了各個擊破的策略。
他首先對付法國。
法國人分得的是敘利亞和黎巴嫩,這是土耳其準備放棄的阿拉伯地區。
有衝突的是庫爾德地區,由於俄國人的退出,庫爾德被轉送給法國,不過法國人對這意外之財並沒有下血本取得的決心。
凱末爾率軍南下將法國人趕到敘利亞阿勒頗一線。
法國人擔心再打下去敘利亞都不一定保得住,就和凱末爾簽訂了停戰協定。
庫爾德地區所佔據的位置
接著是東線,凱末爾審時度勢,放棄了喬治亞、亞美利亞和亞塞拜然,換取蘇聯對現有邊界的承認。
並與蘇聯建交,締結了友好條約。
下一個目標是義大利,善於投機的義大利在一戰中迅速拋棄盟友德國,加入協約國。
結果也獲得瓜分奧斯曼的權利,它佔領的是奧斯曼的地中海沿線。
面對凱末爾強硬的姿態和軍事實力,義大利人開始心虛。
在得到凱末爾給與一定的經濟特權後,義大利見好就收,藉機下台階撤軍了。
從內到外都非常西化的凱末爾
對奧斯曼領土要求最強烈的是希臘。
作為土耳其的宿敵,曾經的文明古國希臘曾經長期是東羅馬的屬地,後來又屈辱地遭受了奧斯曼帝國370年統治,19世紀才終於獨立。
希臘一直仇恨曾經的宗主國,這次自然不會放過報仇的機會。
儘管雙方領土都有對方民族的人居住,但是希臘認為,希臘人所到的地方都應該併入希臘。
得到英國人支持的希臘變本加厲,幾乎吞併了奧斯曼所有歐洲領土,在亞洲則佔領了安納托利亞西部。
對於希臘人的強烈攻勢凱末爾選擇暫時退卻。
希臘和土耳其,一對世仇
這時候一隻寵物猴子意外地幫了土耳其的忙:它咬死了希臘國王亞歷山大。
國王的父親君斯坦丁複位了,而他卻不受英國人待見,於是英國與希臘的聯盟瓦解了。
更加嚴重的是英法兩國為德國的戰爭賠款鬧翻了臉,法國人背後使刀,與土耳其和解,還供給對方大量軍事物資。
見到這種情況,英國人也採取中立態度了。
被猴子咬死的亞歷山大
希土戰爭中,凱末爾親任國民軍總司令,他親臨戰場指揮若定,甚至激戰中肋骨被流彈打斷,仍然裹著繃帶指揮作戰,鼓舞了全體官兵。
並最終率領土耳其軍隊打敗了希臘人。
05
1923年7月土耳其與相關各國簽訂《洛桑條約》,協約國從伊斯坦布爾和海峽地區撤走軍隊,國家的邊境確定下來,徹底解除了被肢解的危機。
凱末爾保住了土耳其最重要的領土,避免了國家分崩離析。
凱末爾做出很大讓步,將地中海島嶼全部讓給希臘,他認為這是換取主權和獨立必須付出的代價。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旅遊勝地愛琴海靠近大陸的許多島嶼,儘管距離土耳其海岸只有幾十公里甚至幾公里,而距離希臘卻有數百公里之遙,它們卻屬於希臘。
土耳其和希臘的邊境劃分
10月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土耳其大國民會議選舉凱末爾為第一任總統。
隨後,大國民議會根據凱末爾的提議,廢除了封建的蘇丹制。
凱末爾也是土耳其現代化之父,他克服種種阻力在各個領域成功地推行改革,使得土耳其從一個落後的宗教國家向著西方化和現代化邁進。
土耳其從此根除了封建專制,帶上了世俗國家的特徵,奠定了土耳其的政治基礎。
土耳其的標誌性事物,你能分辨出幾個?
當年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身後為這個國家留下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高效的政府和文明的社會。
並且得以影響至今,使得土耳其一直成為中東地區一個不可小覷的國家。
推薦閱讀:
※旅遊~女生可以安心旅行的十個國家
※秦前紅、蘇紹龍: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銜接和協調的認識基礎
※在他們來自的國家,教育是出人頭地唯一道路。
※華人移民最青睞的國家
※媲美馬代!極光下看企鵝!連《國家地理》都稱其「人間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