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運動不足,拿什麼拯救你?
手機看新聞列印網摘糾錯商城推薦字型大小原標題:特別關註:青少年運動不足,拿什麼拯救你?
薛紅偉 繪朋友的孩子小明今年考大學,在力拚了兩天高考後,終於體力不支被送進了醫院。醫生說,孩子有點高血壓,身子有點虛,但主要問題是太胖。體重嚴重超重,身體中肌肉少、脂肪多,屬於運動不足。近年來,由於運動不足,高血壓、糖尿病等一般成年人才會得的慢性病出現低齡化的趨勢,開始「盯」上了青少年。運動不足導致體質下降,「靜態生活」形成長期追蹤研究表明,我國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形成,最直接原因是運動不足。作為衡量體育鍛煉的客觀指標,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了一個「缺乏身體活動」的標準,即運動不足。所謂運動不足是指「每周參加3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的次數少於5次,或者參加高強度身體活動的次數少於3次以及類似情形」。以此為標準衡量,我國在校學生的身體活動水平明顯不足。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定,小學1-2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3至9年級每周3節;高中階段每周2節。但2010年的調查顯示:小學階段,約30%學校每周的體育課時不能達到3學時;初中階段,約40%的學校每周體育課時不能開足3節;高中階段仍有超過12%的學校,每周體育課時,不能開足2節。2013年,中國教科院「學生體質健康相關行為調查」顯示,只有34.6%的高中學生達到了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並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體育鍛煉時間逐步遞減。世界衛生組織「缺乏身體活動」標準對運動強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於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沒有對體育課及體育活動的負荷(強度)做出明確規定,因此學生體育課的強度總是差強人意。在一份反映體育課強度的問卷中,76%的中小學生認為體育課的強度不夠。2012年中國教科院「全國中小學體育優質課運動負荷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所有體育課中,達到中等強度的運動持續時間,平均累計不足8分鐘;達到高強度的運動持續時間,平均累計不足5分鐘。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看,這樣的體育課對於促進學生體能而言,效果幾乎為零。更為可怕的是,在校外生活中,學生運動不足狀態尤為嚴重。「學生體質健康相關行為調查」顯示,作業佔用了中小學生最大的校外時間。小學做作業時間平均超過1小時的接近40%;初中平均超過2小時的為33.5%;高中平均超過4小時的為78%。放學以後,70%以上的學生不去戶外體育鍛煉,93%以上的家長反對中小學生放學後離家與同學玩;89%以上的家庭運動器械閑置不用。在校外,「屏幕」時間越來越多:有近20.2%的中學生每天用於上網、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近一個小時;在雙休日,有14.8%的中學生「屏幕」時間超過120分鐘。過多時間做作業或沉溺在網路,青少年幾乎沒有體育活動時間,更難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少動多靜的生活狀態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形成。沉重的學習負擔和運動不足讓我國青少年付出了殘痛的代價。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監測顯示,我國學生體質連續25年下降,肥胖率持續走高,近視率居高不下。運動不足正威脅個人幸福和國家安危雖然,運動不足表面上是一個時間和運動負荷的概念,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運動不足與青少年個體成長及其一生幸福有關。運動不足的青少年,會在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以及健康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30%的青少年會發展成肥胖者,成年後成為肥胖者的幾率是運動充足者的2倍;運動不足者整體健康狀況變差;學業成績比運動充足者差,考試分數降低;工資收入,運動不足者要比運動充足者低;一生中,生病天數平均每年要比運動充足者多一周。與此相反,運動充足的青少年,從小健康、充滿活力,並因此受益一生:發展成肥胖者的機會只有運動不足者的十分之一;在同樣條件下,考試成績可能提高40%;在一些國家,吸煙、吸毒等危險行為的幾率將有所下降;考上大學的機會增加15%;一生的收入比別人多出7%至8%;患冠心病、糖尿病、癌症、中風的風險降低,一生中生病的時間縮短,平均壽命可能增加5年。運動不足與國家人力資本整體質量,乃至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關。運動不足者可導致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研究表明,過早死亡、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Ⅱ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結腸癌和抑鬱症等都與運動不足有關。統計顯示,全世界每年有530萬人因缺乏運動而過早死亡。為了治療各種因運動不足引發的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世界上各國政府必須為此支付巨大的醫療經費。調查統計與推算的結果顯示:美國2008年遭受的損失是1470億美元,大致是美國聯邦政府教育年度預算的2倍,預計到2030年,損失將達1917億美元。推算結果顯示,我國2008年遭受的損失是1400億元,大致是我國政府當年度醫療保健總預算的三分之一,預計到2030年,這項損失將達4800億元。讓學生喜歡體育更愛上體育課 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之所以長時期得不到社會、學校,尤其是家長的重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多呈滯後性。換句話說,就是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所帶來的危害,往往要在青少年成年以後才會逐漸「顯現」和「發生」。由於急功近利的考試成績「統治」學生的學習,在孩子的青少年時代,人們很難感知,甚至會有意無意漠視危害的存在。但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這種因無知、短視和功利形成的「集體無意識」所帶來的危害才是最可怕的,其危害甚至超過青少年體質下降本身。導致運動不足、影響學生體質健康原因有很多。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調查顯示,造成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原因是:學生怕苦、怕累,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缺乏體育場地、設施等。反思多年來的「無效體育」,筆者認為,必須正視危機、轉變思路、深化改革,探索中國特色的青少年體育發展之路。一是將「田徑思維」轉化到引人入勝的「球類思維」。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是因為體育課太枯燥。因此,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引導學生從事有樂趣的體育項目。從德國的經驗看,以各種球類活動、球類遊戲來吸引孩子參與體育活動、建立快樂運動體驗的實驗,比起以田徑為主的運動體驗要好。我們完全可以以校園足球為突破口,在多樣化活動、多元化遊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一到兩項精深運動技術。通過「1+X」的體育教學改革模式,實現學校體育的全面改革,讓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成為孩子們最喜愛的天地。二是將學校責任轉化為社會、家庭、學校「責任共擔」。實踐證明,解決學生運動不足,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問題,僅僅依靠學校和體育老師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解決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體育教師不是責任的主體,學校也不能承擔主要責任。只有將社會、家庭、學校聯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吳鍵)(來源:中國教育報)
推薦閱讀:
※一代武神《孫祿堂傳》(1)少年天才
※丟掉那少年|再會
※萊昂納多:美少年「盜夢」好萊塢(22p)
※《吃出健康聰慧寶寶》----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