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報◆ 知識 父母該懂的七個道理
07-23
近日,英國心理學家傑瑞米·迪安總結了2013年的7項心理學研究,為家長們提供育兒思路。1.不要整天圍著孩子轉。無微不至的關愛讓孩子更易抑鬱,自理能力差。家長應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尤其當孩子覺得被管得太多時,家長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2.避免嚴厲的批評。嚴厲指責青少年,可能使他們的行為更放肆。建議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以教育為主,可選擇適當的時機講道理。若忍不住沖孩子發脾氣了,要在事後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則。3.規律作息有助孩子大腦發育。英國倫敦大學調查發現,3歲時就作息不規律,會導致閱讀、計算能力低下,空間意識薄弱。研究還發現,規律作息對男孩女孩同等重要,越早養成習慣,越有利於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4.一起做家務,孩子更快樂。父母與孩子一起做家務,孩子更容易變得快樂。比如,飯後讓孩子掃地,爸爸拖地,媽媽洗碗,大家共享做家務的快樂。5.少讓孩子看電視。孩子在兩歲半左右時,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他們在上幼兒園時表現就更糟糕,在辭彙、計算和運動方面能力更差。6.鍛煉讓孩子表現更好。適當運動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語言、計算等能力,對男孩與女孩同樣有效。建議家長別總把孩子圈在家裡,多與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7.不要完全犧牲自我。不少家長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棄自己的愛好、事業。這些犧牲自我的家長對生活的滿意度更低,尤其是女性。這樣的犧牲還可能導致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孩子稍有過錯,家長就易產生挫敗感,並遷怒於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健康的心理要靠諸多因素共同支撐。 【《生命時報》2月24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5張漫畫告訴你:父母有沒有同理心,一眼就知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未必是「彼此相愛」,而是……
※離異父母:如何處理好孩子?
※怎樣面對父母的逼婚
※教育中父母的自我照顧——摘自《養出有力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