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國醫大師徐景藩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這是中醫最多的微信平台——中醫書友會乙未年正月廿二第558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作者/章茂森 ⊙ 編輯/張亞娟 ⊙ 校對/黨衛閣
導讀:首屆國醫大師徐景藩先生於3月11日凌晨離世,今天,中醫書友會以三篇文章作為緬懷。徐景藩先生精於臨床,勤於教育,受命於危難之際,矢於管理,心底無私天地寬。相信前輩的經歷能夠讓我輩後學者得到受用。
國醫大師徐景藩
徐景藩教授,江蘇省吳江市人。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著名脾胃病專家,衛生部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009年被評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屆國醫大師,是建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唯一一位醫藥衛生代表。
1、精於臨床,衣帶漸寬人不悔
江南地區自古物阜民豐,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吳中醫學更是冠甲天下,歷史上名醫、御醫輩出,是溫病學的發源地,象葉天士、薛雪、曹滄州等名醫大家的故事在吳中乃至全國流傳久遠。
徐老1927年出生於蘇州吳江縣一個中醫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中醫,濃郁的中醫地域文化氛圍和家世業醫的耳濡目染,使得徐老小學甫一畢業,便隨父親徐省三學習中醫,四年後又拜入當地名醫朱春廬先生繼續學習。良好的家庭教育,紮實的國學根基,讓徐老學起中醫,如「秀才學醫,籠中捉雞」。
學徒期間,他一邊侍診,一邊學習《藥性賦》《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等中醫啟蒙醫籍,在此基礎上,聯繫實際精心研讀中醫經典著作和各家論著。七年後,盡得兩家之真傳,徐老便開業行醫。
徐老於1947年在故鄉吳江的一個村鎮開起了個體診所,從此開始了長達60餘年的懸壺濟世的生涯,至今還在中醫這塊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徐老幼承家學,又師從名醫、精研典籍,盡得吳門醫學真傳,在臨床上小心謹慎,周密細緻,視病人如親人,每獲良效,藥到病除,早年在鄉里已小有名氣。
新中國成立後,在醫學道路上精勤不輟的徐老,1952年,以5年的中醫臨床經歷與高中畢業同等學歷的資格考進了當時衛生部舉辦的中醫研究班,在北京醫學院(今北大醫學院)學習。
通過對西醫學的系統學習,徐老認識到中西醫各有所長,當相互取長補短。最近,徐老還在說,古人講高明的中醫能「洞察臟腑」是形容醫家醫術高明,能從四診分析、了解臟腑病理。現代科技的運用,如消化內鏡、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大大補充望診的內容,幫助醫生「洞察臟腑」再比如經消化內鏡查見病變後,通過灼除、切除、噴葯等手段,也都具有直達臟腑的治病功能。
中醫學在自己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從來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可以不斷吸取先進的科技為我所用。實踐中,徐老廣納各家學說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如徐老所創「糊劑卧位服藥法」治療食管疾病,即是受上消化道卧位鋇餐檢查方法的啟示而來的,臨床應用,療效卓著。
徐老從醫60餘年,繼承學習歷代醫家的學術思想,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初步形成了自己較為系統的脾胃病學術思想,無論是食管疾病、胃腸疾病,還是肝膽疾病,都有獨特的學術觀點和臨床經驗。徐老仁心仁術,現已年逾八旬,仍不離開臨床,堅持查房和會診。鑒於其學術影響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崇高聲譽,1998年人事部特批其作為「傑出高級專家」延緩退休。
年過古稀的方聯喜,是江蘇省核工業地質大隊一名離休老職工,談起20多年前那場大病,至今心有餘悸,但一提起江蘇省中醫院徐景藩主任,方老抑制不住地激動。由於多年從事放射地質物理工作,1985年底,方聯喜突發胃體大量出血,在南京軍區總醫院胃鏡檢查結果示胃體布滿芝麻樣大出血點,血色素從13克跌至7克,雖經搶救出血暫時止住,但不久又複發,轉至其它醫院治療,依然不見好轉,每隔1月胃部就會發生大出血。
後來邀請中西醫專家會診,江蘇省中醫院徐景藩主任開出7劑中藥,方聯喜老人服藥一周後,出血便止住了,又用中藥調理半年後,完全康復,至今依然身體硬朗。像方聯喜這樣被徐老治癒的疑難雜症,不可勝數,但徐老不無遺憾地說「我一生雖然治癒了許多患者,但也有沒有治癒的,或者治療效果不明顯的,醫學永無止境,要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徐老就是這樣一位戰士,在醫學道路上,上下求索,不斷提高。
2、矢於管理,受命於危難之際
十年動亂中,中醫不可避免受到了衝擊,許多專家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中醫教育停滯,臨床萎縮。文革結束後不久,黨和政府十分重視中醫領域的拔亂反正,以衡陽會議的召開為標誌,迎來了中醫發展的春天。
1983年,上級領導委任當時身為內科主任的徐老擔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兼省中醫研究所所長,成為率領醫院破浪前行的舵手和引領江蘇中醫院所發展的代表。當時只有幾層小樓,280張病床,幾百名醫護人員的中醫院,在前輩領導和老專家近30年的共同努力下,中醫特色濃厚,社會聲譽較好。
徐老上任以後,在黨委領導下,與全院同志一道,提出把繼續抓好中醫院的內涵建設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徐老認為中醫院如果不更好地突出和恢復中醫特色,進一步發揮中醫優勢,中醫院就不可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徐老主張現代醫學技術要為中醫四診服務,在這樣理念的指導下,醫院科研思路更加活躍,視野更加開闊,把X線、B超、病理化驗資料和中醫證型相聯繫與對照,通過大量的臨床病例資料,研究二者之間的規律性,以客觀的影像診察資料來印證中醫辨證,這一中醫思維指導下的課題研究,十分受到臨床歡迎。
身為院長的徐老,堅持每周深入臨床科室,在交班之前早早來到科室,參加交接班晨會,查看重危病人。要求護理人員交班時,必須有中醫四診、診斷、辨證治療施護的概要內容。科主任查房時,徐老也會在後面旁聽,查房後與主任討論,要求查房講解以中醫為主。
此外,徐老還十分強調病歷的書寫,一份合格的病歷,要有中醫辨證論治的內容和病因病機的分析,因為病曆書寫的過程,就是醫生對疾病思考過程,就是中醫臨證思維培養的過程。
正是有了徐老的身體力行,醫院中醫內涵有了長足的發展,專科專病建設質量顯著提升,1985年衛生部組織全國44所省級中醫院檢查評比,江蘇省中醫院被評為4家獲綜合獎的醫院之一,受到衛生部的表彰和獎勵,徐老並在1986年全國中醫工作會議上作大會發言,介紹經驗。
同時,吸引全國許多家中醫院來醫院參觀學習病曆書寫。徐老立足中醫臨床,積極倡導學科分化,在他的帶領和學術思想影響下,醫院不斷加強中醫專科建設工作,如把醫院脾胃病和肝膽病組合併,成立了中醫消化科,並且發展迅速,後來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脾胃病專科和「十一五」重點專科強化建設單位、省衛生廳「135工程」醫學重點學科、省中醫重點臨床專科、省中醫消化臨床醫學中心(江蘇惟一的消化臨床醫學中心)和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脾胃病)建設單位。
此外,在徐老任院長期間,醫院的外延建設,也取得長足進步,4230平方米的病房大樓竣工「七五」重點建設工程進展順利,醫院的面貌煥然一新,為醫院後期的大發展、大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徐老為發展中醫藥事業,特別是學科建設與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3、勤於教育,雛鳳清於老鳳聲
學術界中醫乏人、中醫乏術的盛世危言不絕於耳,然而在江蘇省中醫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是中醫的沃土,中醫人才薈萃,享譽一方,現在每天上萬人的門診量,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充分彰顯中醫特色和優勢。正是有著許多象徐老這樣的國醫大師,把畢生精力都投入中醫育人事業,才有醫院的生機勃勃。徐老自1990年成為全國首批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之後,桃李成圃,培養了眾多學術繼承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仍堅持為醫院人才培養盡心儘力,每周三上午的查房更是風雨無阻。
徐老十分重視中醫學術傳承,積極培養學術繼承人,作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和研究生導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層次中醫人才,使得江蘇省中醫院中醫學術繁榮,人才輩出。每每看到學生學有建樹,漸漸成為學術翹楚,業界精英,徐老十分欣慰,常引用「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這樣一句詩來形容激動的心情。
江蘇省中醫院現任院長劉沈林教授就是這樣一隻清於老鳳聲的雛鳳,他是徐老全國首批師帶徒的弟子,又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徐老指導的研究生,是徐老學術的繼承者之一。
劉沈林院長將徐老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融會貫通,並系統學習現代醫學技術,曾兩次公派去日本名古屋癌中心、東京大學醫學部進修消化內科,在消化道腫瘤方面著力最深,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劉院長作為省名中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衛生廳「135」醫學工程重點學科(消化病學)學術帶頭人,國家「973」計劃專家組成員,不僅在中醫臨床和人才培養方面和徐老比肩。而且在醫院管理崗位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先後獲江蘇省優秀院長、全國中醫醫院優秀院長、全國醫院優秀院長等,併當選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劉院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30餘年,在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癌前病變、慢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以及消化道腫瘤的中醫治療方面突出辨證論治,治療效果顯著,病人眾多,每年僅專家門診病人即達5000人次左右。劉院長在繁重的臨床、教學、科研、管理之餘,常常手不釋卷,每每讀書至深夜不輟;還經常在出差的火車、飛機上,手捧醫界前賢的臨證驗案,其甘如飴。
除了象劉院長這樣的中醫大家,徐老還培養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人,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4人,省名中醫2人,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6名,中華中醫藥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人,省中醫學會脾胃病專業主任委員1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主任委員1人。
4、長於養生,心底無私天地寬
徐老勤於臨證,中西匯通,每年不知有多少患者在徐老手裡妙手回春。現在八秩高齡的徐老,稱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雖然不坐門診,但依然堅持每周三查房3個多小時,極其認真周詳。徐老查房,不僅向眾多弟子深入細緻分析每一個病例,從望聞問切到辨證論治,從理法方葯到疾病轉歸,娓娓道來。有時遇到家庭困難的患者,臨走時會瞞著學生悄悄的把幾百元錢放在病人的床頭。
徐老這種善舉,被學生髮現後,常常說「以言感人不若以行感人,言虛而行實也,醫者父母心,看著患者被病痛折磨,能出點力減輕病人負擔,這是醫生應該做的,我只是不欲使人見吾之善罷了。」
人生天地之間,得天地之靈氣而生,生病總是難免,徐老對付身體小恙,從來不打針、不弔水,最多吃幾片藥片,徐老總是堅持自己開點中藥湯劑,少則1-2付中藥,多則5-6付中藥,總能藥到病除。這是源自對中醫藥有效的堅定信心,也是源自對自己醫術的信心。
徐老是個散淡的人,不為名韁利索所縛,對名與利看得很淡,面對國醫大師的桂冠,徐老真誠地說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也不是我的醫術非常高明,我也有很多疾病解決不了,是國人對中醫國粹的信任和珍愛,是國家對中醫的重視和支持,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和義務把中醫傳承好、發展好,使其生生不息,薪火不絕。
中醫常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情志的太過與不及,都可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功能失去平衡。徐老常說人生在世,要有一顆平常心,要學會隨緣二字,便除了許多煩惱,省下許多機心,若為貪慾所羈絆,猶如東漢之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徐老認為《黃帝內經》所言「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即是養生保身之道。徐老把「心無機事,案有好書」作為養生座右銘,十分推崇明書畫家陳眉公的一段話「人生有書可讀,有睱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如不識字人,是為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於此也。」認為讀書是天下最樂之事,終身受用無窮,學問日深,道理日新,愚者因之而賢,昧者因之而明,寒暑風雨,黃昏清曉,窗下安然得對古人,莫大之樂。
每年新職工入院培訓班,徐老總是諄諄教導大家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並且把元.翁森的《四時讀書樂》組詩送給剛走上工作崗位上的年輕醫生,語重心長地勉勵大家要多讀中醫四大經典,努力做一名好的中醫臨床大夫。
除了讀書臨證,徐老空閑時喜歡潑墨揮毫,臨摹名家法帖,曾經一氣呵成完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字如行雲流水,沉穩端莊。徐老認為書法為「紙上的太極、墨上的氣功」,可陶冶人的性情,修心養性,排除心中的憂慮和煩惱,從書法藝術中吸取精神營養,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享受。仁者壽,雖是耄耋之年的徐老,在中醫道路上,還將愈走愈遠!
【本文摘自《中醫學報》2010年1月第1期,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整理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推薦閱讀:
※[轉載]百歲形意拳大師健身秘功
※弘一大師的故事(一)
※五苓散怎麼用?聽聽中外經方大師們怎麼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土十要卷第二
※藝學當油畫大師遇到革命詩人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