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俄記者憶「5·9」紅場閱兵式:解說詞讓人熱淚盈眶
5月9日,莫斯科陽光普照。一場為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而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盛大閱兵式吸引了全球目光。莫斯科時間上午10時,伴隨著一首首雄偉嘹亮的軍歌,參加俄羅斯史上最大規模閱兵式的1.6萬餘名軍人、近200輛軍事裝備和近140架飛機穿過了俄羅斯的心臟——紅場。
紅場的俄文原意是「美麗廣場」。戰車隆隆,步伐鏗鏘,最神聖、美好、光彩奪目的一瞬降臨「美麗廣場」。對於在70年前戰勝了德國法西斯、贏得二戰勝利的俄羅斯人民而言,莊嚴肅穆的紅場閱兵式,永遠是那樣神采奕奕,永遠是那樣激情蕩漾。
習近平主席出席了今年的「5·9」紅場閱兵式。中國領導人坐在普京總統身旁,倆人不時熱烈交談的場景吸引了整個廣場的目光。按俄官方的說法,習近平主席是莫斯科閱兵式的主賓,享受的接待規格自然與其他國家元首不一樣。閱兵式期間,俄羅斯國家電視台的攝像機多次長久地把畫面定格於在檢閱台上熱烈交談的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身上。
檢閱台下,俄羅斯受閱部隊風采照人,首次在紅場閱兵式上亮相的中國方陣也放射出奪目的光芒。T-14「阿瑪塔」坦克、「聯盟-SV」自行火炮、T-15重型步兵戰車、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Su-35s殲擊機、「迴旋鏢」輪式裝甲車、K300P「堡壘P」反艦導彈、「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所有這些軍事裝備自然成為閱兵式上的亮點,但更吸引人的還是參閱部隊官兵身上呈現出的那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閱兵式上的軍歌樂曲是勝利日閱兵的靈魂。當軍樂隊奏響《普列奧布拉仁斯基進行曲》《神聖的戰爭》《勝利節》和《喀秋莎》時,歌詞是什麼甚至已不重要,人們的心立即會被莊重激昂的曲調所融化,每個人都會熱血沸騰,會為70年前打敗納粹的蘇聯紅軍感動和自豪。
與神聖的戰歌感人肺腑一樣,閱兵式上精心策劃和撰寫的「閱兵式解說詞」永遠讓人感慨萬端,激情蕩漾。當各部隊方陣通過主席台時,精美動人的解說詞總是充滿一種不可言說的強大力量。詩一樣的解說詞,詩人吟誦一般的慷慨激昂。在作曲家亞歷山德羅夫創作的《神聖的戰爭》的雄壯樂曲聲中,解說員讚美國旗和軍旗,介紹走在隊列最前面的旗手——來自第154獨立警衛團最優秀的中士安東·米哈伊洛夫和列兵德米特里·薩德琴柯。
當二戰坦克和英雄軍團走近主席台時,解說員用充滿感情的語調告訴大家:「這是一面極具象徵意義的旗幟。在1941年的寒冬中,我們的部隊正是高舉著飄揚的戰旗,從克里姆林宮牆外的閱兵現場直接沖向莫斯科城外打擊法西斯的戰場。」當攻克柏林的部隊走來時,動情的解說詞不禁讓人熱淚盈眶:「高舉光榮的近衛軍戰旗,蘇聯紅軍為歐洲各國人民帶來了自由,幫助他們擺脫了瘟疫。1945年的春天,第150師的勝利旗幟插上了帝國國會大廈。」
「5·9」勝利日可以讓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深切感受到俄羅斯的閱兵文化。不僅是在紅場,勝利日前夕的俄羅斯,彷彿處處都是閱兵場。俄羅斯9座英雄城和其他20多個城市都會在勝利日舉行閱兵式。任何一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公園廣場,都有學生、軍人裝扮成參閱官兵的模樣。人們自發地聚集在城市最繁華的地方,戴上喬治絲帶,就連地鐵售票員也穿上了二戰時期蘇聯女兵樣式的「閱兵式服裝」。在莫斯科,所有的大專院校從五月初起都會陸續舉辦勝利日主題音樂會。那些嗓音洪亮的男生會大聲朗誦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名詩:等著我吧,我會回來的……
(光明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汪嘉波)
一起來回顧一下俄羅斯閱兵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
昨天,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紅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盛大舉行。閱兵的目的是為了凝聚力量,鼓舞士氣,因此除了整齊的方隊和強大的武器裝備以外,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閱兵式上軍樂隊演奏的樂曲。
在紅場閱兵一開始,來自俄羅斯第154獨立警衛團儀仗營的一隊士兵高舉著兩面象徵俄羅斯的旗幟——勝利旗和俄羅斯國旗,列隊通過受閱部隊方陣和坐滿老兵及貴賓的觀禮台前通過紅場。這個時候,俄羅斯軍樂團演奏的《神聖的戰爭》再一次響徹紅場上空。
《神聖的戰爭》 鼓舞鬥志唱響勝利
在俄羅斯,有兩首歌曲可以贏得觀眾這樣的尊崇:樂曲剛剛奏響,民眾便自覺起立,跟著合唱。第一首是俄羅斯國歌,第二首便是我們中國觀眾也耳熟能詳的歌曲《神聖的戰爭》。
《神聖的戰爭》創作於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被譽為「蘇聯衛國戰爭的音樂紀念碑」。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蘇聯著名詩人瓦西里·列別傑夫-庫馬奇,而曲作者則是蘇聯紅軍少將、著名作曲家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夫。
1941年6月24日,蘇聯《消息報》發表了詩歌《神聖的戰爭》。為了鼓舞軍隊和人民的頑強鬥志,亞歷山德羅夫當天早上拿到這首詞,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譜曲。當時沒有時間列印樂譜,他就讓樂團的隊員將樂譜抄在本子上,然後排練。第三天,莫斯科的白俄羅斯火車站,即將奔赴前線的蘇聯紅軍戰士就聽到了這首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神聖的戰爭》更是作為當時蘇聯電台早間節目固定播放的歌曲,成為蘇聯人民抗擊納粹侵略者的精神武器。
《喀秋莎》:承載了中國人的美好回憶
除了閱兵式的入場曲《神聖的戰爭》,還有一首歌也是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式的保留曲目,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進入紅場時的歌曲《喀秋莎》。這是一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就流傳於蘇聯的歌曲,講述了一個叫「喀秋莎」的女孩盼望在邊防軍服役的愛人早日歸來的故事。
有資料顯示,《喀秋莎》這首歌首次與「二戰」聯繫在一起,是在1941年,莫斯科工業學校的女生們在送別蘇軍戰士的儀式上集體演唱這首歌。很快《喀秋莎》這首歌在「二戰」時成為蘇軍戰士在前線時齊唱的一首軍歌。上世紀50年代中蘇經歷了一段親密期,《喀秋莎》也成為幾代中國人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當時的年輕人,有著普遍的「喀秋莎」情結。
紅場閱兵的特殊呼號
閱兵時,響徹紅場的不僅有歌曲,還有一個特殊的呼號,每次紅場閱兵,負責解說的播音員都會在一開始就發出這樣的呼號:「請注意,莫斯科在廣播。」在戰爭年代,「莫斯科在廣播」這個呼號曾經鼓舞了成千上萬的士兵和民眾。
尤里·列維坦:激怒希特勒的「蘇聯之聲」
在閱兵式上,播音員還會模仿尤里·列維坦的聲音:「請注意,這裡是莫斯科」、「勝利閱兵現在開始 」……
尤里·列維坦是賦予「莫斯科在廣播」這個呼號特殊意義的人,他是蘇聯國家廣播電台的播音員,衛國戰爭時期代表「國家」的聲音,他的聲音甚至讓希特勒感到無比惱怒。
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曾這樣寫道:「衛國戰爭期間,無論在硝煙瀰漫的戰壕,還是在淪陷區,一到播出戰事新聞的時候,人們總能聽到列維坦深厚、沉穩的男中音。在失利的時候,他給人們以希望;在勝利的時候,他給人們以歡樂。」
1941年冬,德軍兵臨莫斯科近郊時,擬定的十三人黑名單中,第一名是斯大林,第二名便是列維坦。但也正是列維坦,在70年前的1945年5月9日這一天,在話筒前宣告了德國法西斯的失敗。
閱兵結束後,俄羅斯還舉行了這些慶祝活動
閱兵後莫斯科舉行盛大節日遊行;家屬手持已逝老兵照片,緬懷先烈;俄其他城市也舉行閱兵和紀念活動;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晚會;焰火表演為慶祝活動划上圓滿句號。
俄羅斯閱兵組圖:(綜合光明日報、央視新聞)
關注我微信號:gmrb1949
微信頁面通訊錄→訂閱號→右上角「+」→搜索「gmrb1949」 文章頁面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賬號→添加關注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佛宮寺*釋迦塔》解說詞
※相面的核心技巧(圖版解說)
※三集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解說詞
※泰山岱廟解說詞(泰山傳說60)
※「子平命學三大內容道、法、術解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