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四:南印度4600年文明,舞蹈和音樂,壯美的遺產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朱羅神廟(Brihadishwara Temple)是世界第一個全部用花崗岩建造的印度教寺廟,1010年建造至今整整1000年,幾乎毫無損傷。整個亞洲沒有如此宏偉的古代寺廟。
提魯瑪拉那亞克宮(Thirumalai Nayak),馬度來那亞克王朝(Madurai Nayak Dynasty)的國王,提魯瑪拉那亞克(Thirumalai Nayak)在位的時期(1623-1659)建造的大型宮殿。
宏偉的Meenakshi Amman Temple 寺廟群:大小16 座塔的綜合體。始建於公元之前:2000年前。 上面這幾個宏偉的建築出自印度的一個古老民族群體:至少4600年文化,他們不是雅利安人,佔印度人口25%。他們的統稱:梵文:dravida,英語:Dravidian,中文:德拉維達人。《大唐西域記》:達羅毗荼人。 他們的歷史,剛剛查清:
印度次大陸Y染色體DNA分析(Y chromosome DNA haplogroups in the subcontinent)證實:德拉維達人正是已經消失的圍繞印度河(Indus River,現在橫貫巴基斯坦的主要河流)的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的後裔。他們離開印度河流域輾轉遷徙的歷史已初步查清,原文翻譯如下: 約前53,000年:從非洲東海岸遷移到印度。 約前2600年,形成印度河流域印度文明。 約前1800年-前1500年,可能因為氣候變化,放棄印度斯坦文明的各個都市。 約前1500年前後,伊朗雅利安人向印度各地遷移 約前1300年,形成階級社會,分為四個階層,雅利安人佔據上層的三個階層: 1. 雅利安人=祭司(Brahmin,婆羅門)。2. 雅利安人=貴族(Kshatriya,剎帝利)。3. 雅利安人=平民(Vaishya,吠舍)。4. 德拉維達人=奴隸(Shudra,首陀羅)。 約前1,000年,雅利安人和德拉維達人開始混血,四個階級(種姓制度)的影響開始逐步消除。 公元1,000年,北方入侵的多個民族,開始了印度地區的更大規模的混血:蒙古人,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其他中亞民族等。穆斯林文化也被帶到印度次大陸。 印度,實際上是一個複雜混血的多民族國家。
現在,德拉維達人居住在印度全境,其中保持古代文化的德拉維達人的各民族主要集中在印度南部。德拉維達語言分布見右圖。 圖中,印度河流域依然保留一小片德拉維達語區域。 德拉維達人(Dravidian)的語言叫作Dravidian languages(德拉維達語),大約2.17 億人使用。這個數據是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的數據,約佔印度人口的25%。現在的比例,尚未查到。 這種語言,又被稱為德拉維達語系,下面分成很多更小的語言。細分約85 種語言。粗分約26種語言,使用人數3000-7000萬(2001年)的四種比較大的德拉維達語為: 西南方言(Malayalam) 泰米爾語(Tamil) 泰盧固語(Telugu) 埃納德語(Kannada) 在印度的最古老的「文字記載」石刻銘文中,發現了很多德拉維達語銘文:印度各地已發現了5.5萬處泰米爾語(Tamil language)銘文,3萬處埃納德語(Kannada language)銘文等等。另如右圖所示,泰米爾語也是斯里蘭卡的官方語言之一。 本博文不是考古,不是研究語言學,也不是研究人種學,僅限於翻譯科普知識。不述。 現在,我們繼續了解德拉維達人的文化,藝術和建築等。
寶萊塢女演員Manjari Fadnis (Phadnis):她出演的電影包括印地語(Hindi),泰盧固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和泰米爾語(Tamil)。在印度生活或者演電影,通曉幾種語言很常見,也很必要。 這位女演員Manjari Fadnis 正是德拉維達人:4600年前的印度河文明的後裔。 4600年前的印度河文明,留下的不僅是神話,傳說,宗教,藝術和文學等。 4600年前的印度河文明,留下的還有著名的印度舞蹈。 風靡世界的「印度古典舞蹈」,寶萊塢電影重要組成部分,發源地就在印度南部這個邦。
英國倫敦,集體表演的Kuchipudi dancers:與能歌善舞的印度人相比,英國人的差距很大。
在英語中,這種舞蹈不是稱為「印度古典舞蹈」,而是直接稱為Kuchipudi 。原因見後述。
印度的Kuchipudi 舞蹈者,服飾絢麗,華美動人,用料做工色彩飾物,處處幾乎完美無暇。
印度南部的學生,也能表演Kuchipudi 舞蹈,並且這種文化流傳到亞洲各國,直到世界各地。
這種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風靡亞洲,隨著寶萊塢電影,又風靡了世界。
這種舞蹈的起源,已不可考。 沒有中文譯名,發音:庫奇菩堤。 這種舞蹈的發源地,正是南部印度的一個名叫Kuchipudi 的小村莊,所以被人們稱為Kuchipudi 或者Kuchipudi dance(庫奇菩堤舞)。 這個著名的村莊,位於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簡稱AP,右圖),克里希納區(Krishna District 區)。這個區的名字源於流經這個地區的印度第三大河,克里希納河(Krishna River)。 安得拉邦的官方語言是泰盧固語(Telugu)。 泰盧固語屬於德拉維達語系(Dravidian languages)。德拉維達語系,起源於現屬於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地區。這就是印度的歷史。 英語中,對Kuchipudi的解釋:classical Indian dance(印度古典舞蹈)。但是為了方便,在英語中,仍然稱其為Kuchipudi,西方人人皆知。 美國「好萊塢也模仿Kuchipudi拍攝了很多著名音樂歌舞電影」。 這種舞蹈不僅在整個印度的南部地區非常流行,印度還湧現了一大批與Kuchipudi dance 有關的藝術家。 在印度歷史上,安得拉邦也出現過很多強大的王朝,他們建造了很多建築物。 下面是一個著名的建築:世界上柱子最多的寺廟,超過1000 根柱子,並且每一根都是精美雕刻的石料:
千柱廟(Thousand Pillar Temple),合計超過1000 個雕刻精細的柱子。 這個奇特的建築,位於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的Hanamakonda。
千柱廟(Thousand Pillar Temple)內部:從地板-柱子-房頂的全景。千柱廟祭拜三個神明: 維持主神=濕婆(Lord Shiva) 創造主神=毗濕奴(Lord Vishnu) 太陽神=蘇利耶(Lord Surya)。
千柱廟(Thousand Pillar Temple)的入口:精心雕塑的柱子,歷經數百年,幾乎毫無變化。 千柱廟是卡卡提亞王朝(Kakatiya dynasty,1083-1323)的國王King Rudra Deva 在公元1163年建造的,屬於卡卡提亞建築的典範。卡卡提亞王朝是泰盧固人(Telugu)建立的王朝,他們的建築風格史稱卡卡提亞建築風格。
Undavalli caves 石窟。安得拉邦,處於著名的烏木海岸(Coromandel Coast)的歷史遺迹。
卡卡提亞王朝(Kakatiya dynasty,1083-1323)的Warangal Fort 城堡的遺址。
這個城堡原先是三個互不相連的圓形要塞,中間是一個寺廟,由一條護城河全部圍起來,現在基本成為廢墟。右圖也是Warangal Fort 城堡的遺迹。 安得拉邦「國中有國」:這個邦裡面還有一個法國殖民地演變而來的印度聯邦屬地,法國「土邦」: 這個土邦,名叫本地治里(Puducherry),原本是法國殖民地,現在是四塊互不相連的飛地。這四塊領土聯合組成了印度的一個聯邦屬地(Union Territory),並以其中最大的一塊領土本地治里(Puducherry)命名。四塊屬地的面積分別如下(平方公里): 本地治里(Puducherry):293 卡來卡(Karaikal):160 亞南(Yanam):30 馬埃(Mahé):9 合計:總面積492 平方公里,人口124萬。英國與法國曾為這四塊土地發生過多次戰爭和爭議,最後英國勝利了,但是允許法國人繼續治理這四塊土地。1847 年印度獨立時,這四塊土地聯合加入了印度聯邦。 這裡的官方語言: 泰米爾語(Tamil) 法語(French) 泰盧固語(Telugu) 西南方言(Malayalam)。 這種奇特的現象,大概只有在印度才會出現。英國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維護百年和平,最後形成世界第一大的政治實體英聯邦(17億人口,歐盟近5 億多人口),與英國包容四海的思想密不可分。 只有英國,才征服了如此複雜的印度地區。 歷史真相:印度在英國統治下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並且數千年來第一次語言統一,全部使用英語。 更加奇特的是,這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不屬於任何人」。這個建築群從1968年啟動建設,至今仍然在建設中,長期的規劃是5 萬人口的一個新城鎮,其中一個漂亮的標誌性建築已經竣工,如下圖所示:
這個建築名叫:Auroville Puducherry(意思是本地治里的黎明城)。 這座新城鎮的宗旨涵義深遠:「黎明城希望成為一座全球之城,所有國家的男人和女人都能夠和平的進步和諧的居住在這裡,超越所有的宗教信條,所有的政治和所有的國籍。黎明城的目的是實現人類的和諧統一」(原文:Auroville wants to be a universal town where men and women of all countries are able to live in peace and progressive harmony above all creeds, all politics and all nationalities. The purpose of Auroville is to realise human unity)。 四千多年,印度人從未停止思考和探索,這個黎明城是最新的探索之一。 這就是印度人的個性,其中的內在原因,西方分析和研究很多,不述。
馬度來(Madurai)的人工湖中寺廟群,Madura Teppakulam 寺廟群。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是印度最南端的邦。 馬度來(Madurai)是泰米爾納德邦第二大城市,110多萬人口,泰米爾納德邦的文化中心。 公元前550年,這裡成為泰米爾人第一個帝國的首都,泰米爾人在此建都的時間,一直延續到18世紀英國人的到來:亦即這座城市的歷史約2500年,其中2300年是泰米爾人的某個帝國的首都。 如此悠久的歷史,世所罕見。 這一帶古建築非常豐富,數量難以統計。 右圖是馬度來周圍其他城市泰米爾人的要塞和寺廟。但是,馬度來是這一帶最著名的泰米爾文化之都,古代建築無數,最大的一個古代寺廟群是Meenakshi Amman Temple 寺廟群。這個寺廟群的泰米爾語名稱,中文至今沒有正式譯名,有的地方直接稱其為「馬度來大廟」。我們在下面,暫時使用馬度來大廟這個稱呼。 這個建築群始建於公元前,14世紀曾被德里蘇丹國的穆斯林軍隊洗劫和破壞,17世紀重新修復。
從宏偉的Meenakshi Amman Temple 寺廟群,鳥瞰馬度來(Madurai)。
馬度來大廟(Meenakshi Amman Temple),千柱廳(1000 Piller Hall)。
馬度來大廟的走廊(Corridor in the Madurai Meenakshi temple)。
馬度來大廟的雕塑,不計其數。
馬度來大廟的塔(gopurams)上的雕塑。泰米爾語:gopuram,意思是紀念塔(monumental tower),通常在寺廟的入口和寺內,印度南部的gopuram 裝飾華麗,尤其是文化中心馬度來(Madurai)及其周圍地區。
馬度來大廟的中的水池,背景是那些裝飾華麗的塔(gopurams)。
馬度來大廟的參觀的人群。
馬度來大廟門口,阿周那(Arjuna)和黑天(Krishna)的雕塑:印度史詩的兩個主角。
《阿周那和黑天》(Arjuna and Krishna),黑天是毗濕奴的阿凡達(Avatar,化身)。
《阿周那和黑天》:印度史詩篇幅巨大,遠遠超過《荷馬史詩》和《聖經》,另外撰文介紹。 在史前誕生的印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Mahabharata》(羅摩王子的傳奇,舊譯:羅摩衍那)中,阿周那(Arjuna)是凡人,但是天下無敵,有些類似希臘神話里的第一英雄阿喀琉斯。黑天(Krishna)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維持主神毗濕奴(Vishnu)的阿凡達,他在《羅摩王子的傳奇》中的地位,有些類似希臘神話里阿波羅。希臘羅馬的神廟,分別祭拜各個希臘和羅馬的神,印度的寺廟也是這樣:分別祭拜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神明。不述。 公元前550年,泰米爾人建立了第一個王朝,直至15世紀,合計出現了四個主要的泰米爾人的王朝。
約前550-1345:潘地亞王朝(Pandyan Dynasty)。 約前3世紀-13世紀:朱羅王朝(Chola dynasty)。 約前5世紀-1102:哲羅王朝(Chera Dynasty)。 約前3世紀-901: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右圖是南印度的各個王朝的示意圖。前面的三個泰米爾王朝(潘地亞=粉色,朱羅=紅色,哲羅=綠色)形成上千年的三國演義。還有一些小王朝,歷史都是斷斷續續的。 潘地亞王朝首都長期設在馬度來(Madurai):這裡是印度半島最古老的一座城市,遍布各種宗教的寺廟和精美的雕塑,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雅典」。 事實上,這些泰米爾人的王朝,都是北方南下的德里蘇丹國的穆斯林軍隊摧毀的:1310年,第一個德里蘇丹國的軍隊南下,洗劫了馬度來。馬度來大廟的16個塔,有14個遭到穆斯林軍隊的破壞。1345年,潘地亞王朝滅亡。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通曉四種語言,他和他的兩個表兄弟在亞洲和東方逗留了24年,曾經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信任的官員。按照他的遊記:他在東方的行程大約24000公里。他在1284年和1293年,兩次從海上經過斯里蘭卡和印度南部。第一次是忽必烈希望獲得釋迦摩尼的牙齒,第二次是護送一位公主,嫁給波斯地區的另外一位蒙古汗國的可汗。他描述了印度南部的這座城市馬度來(Madurai),他說這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帝國」。1411年,明帝國鄭和率領的艦隊也來到這一帶,為了釋迦摩尼的牙齒爆發了一場戰爭。不述。 綜上所述:馬度來的城市歷史,超過2500年。
馬度來,沒有就此沉淪,後來的統治者,又建造了更加輝煌的建築。 經過兩百多年的軍閥混戰,馬度來再次迎來了統一。 1629年,馬度來那亞克王朝(Madurai Nayak Dynasty,1629-1736=117年)再次統一了原來屬於潘地亞王朝(Pandyan Dynasty)的領土。右圖是馬度來-那亞克王朝鼎盛時期的1579年的疆域。這個王朝受到印度南部最後一個印度教王朝,毗奢耶那伽羅帝國(Vijayanagara Empire,1336-1646)的庇護。 後來,毗奢耶那伽羅帝國也被穆斯林滅亡了,他們與新的穆斯林王國的鄰居們也友好相處。莫卧兒帝國曾經短期控制馬度來一帶(約50 年),英國人就來到這裡:這個文明,保護和保留下來。 向毗奢耶那伽羅帝國繳納保護費的那亞克王朝,117年里13位君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提魯瑪拉那亞克(Thirumalai Nayak,在位:1623-1659=36年):他大力資助泰米爾人的藝術,修復了潘地亞王朝時代的很多建築和寺廟,還新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宮殿。 後人用他的名字命名這座宮殿:Thirumalai Nayak Palace(或稱Thirumalai Nayak Mahal。這個宮殿沒有中文譯名,我們暫且稱為提魯瑪拉那亞克宮)。這種建築風格世所僅見。英語乾脆稱為:Madurai style(馬度來型)。
提魯瑪拉那亞克宮(Thirumalai Nayak),馬度來那亞克王朝(Madurai Nayak Dynasty)的國王,提魯瑪拉那亞克(Thirumalai Nayak)在位的時期(1623-1659)建造的大型宮殿。
提魯瑪拉那亞克宮(Thirumalai Nayak),印度南部的旅遊勝地之一。
提魯瑪拉那亞克宮(Thirumalai Nayak),王后宮覲見廳(Queens Place Durbar Hall)。西方評論:「設計美輪美奐,製作巧奪天工」。建造時期(1623-1659)正是中國明清王朝交替的時期(1644年清軍入關)
這座宮殿,依稀可見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和穆斯林等藝術的。但是,這是馬度來型建築。 下面,讓我們看一看印度南端的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這是一個綜合性遺產,歷史兩千多年。 這是一個夢幻般的海岸。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 地點: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距離首府金奈(Chennai)約58公里的烏木海岸(Coromandel Coast)一帶的歷史遺迹。 時間:這個文化遺產包括四項內容,約7-9世紀,歷史千年。 特色:金奈(Chennai)是世界第36 大城市,820萬人(含郊區)。這裡是印度的音樂中心,每年12月到次年1月,舉行長達五周的音樂節。這可能是世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音樂節。也就是說,著名的印度古典舞蹈和印度音樂,發源地和藝術中心都在印度的南端。 金奈是印度第二乾淨的城市,也是印度第二大IT 產業中心,IT 產業的生產和出口能力僅次於鄰近邦的班加羅爾。 這個文化遺產,包括的四項內容,如下: 1. Ratha Temples,戰車形狀的古代寺廟。 2. Mandapas,總計11個石窟,以及石窟寺廟。 3. 石刻浮雕,包括印度最大的浮雕,描述了印度史詩與神話。 4. Shore Temple 寺廟(祭拜濕婆)和其他周邊的寺廟。
五個Ratha:在印度史詩中的五個班度族(Pandava)的英雄王子。這是用五塊突出在地面上的岩石,整體雕刻出來的完整的石刻寺廟。五個寺廟的名字,直接沿用了史詩《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Mahabharata)中,五個王子的名字:Arjuna,Bhima,Yudhishtra,Nakula,Sahadeva。
最後一個寺廟是這五位王子的一個共同的妻子,Draupadi。起源於4000 多年之前,形成文字記載於公元前10-前5世紀的印度史詩《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Mahabharata),留下了女權時代「一妻多夫」制度的痕迹。 這些整塊石頭雕刻的寺廟,約製作於公元7世紀。
這些整塊岩石雕刻的寺廟工藝複雜,模仿戰車:五個英雄王子殺死了敵對王族的幾百萬軍隊(原文)。
Varaha Cave Temple 石窟寺廟。在這一帶,有很多類似的石窟寺廟。
《恆河的身世》(Descent of the Ganges ):寬度29米,高度13米,世界最大的一塊完整石頭刻出的浮雕。描述了恆河的起源。這件巨型浮雕,約作於6-7世紀。 根據印度史詩《婆羅多王朝的偉大故事》(Mahabharata):古代的一位國王,Bhageeratha,把恆河即河流女神(梵語:Ganga) 帶到了地球上。 這位國王Bhageeratha,正是羅摩王子的直系先祖:兩部印度史詩的故事是互相關聯的。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Shore Temple at Mamallapuram。位於夢幻般的海岸邊。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大朱羅王朝寺廟群 Great Living Chola Temples 如前所述: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13世紀,三個泰米爾王朝演繹了長達1600年的「三國演義」。其間還有很多小王朝起起落落,最大的一個也曾延續了1000多年。後稱他們為泰米爾人的四大王朝。 三國演義的三個主角之一,約前3世紀-13世紀朱羅王朝(Chola dynasty),留下了很多古迹,其中三處寺廟聯合構成了一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Brihadisvara Temple 寺廟,位於朱羅王朝的首都,坦加布爾(Thanjavur),1987年列入。Temple of Gangaikonda Cholisvaram 寺廟,也位於坦加布爾(Thanjavur),1987年列入。。Airavatesvara Temple 寺廟,位於Darasuram(一個1.3 萬人的小鎮),2004年追加。
Airavatesvara Temple 寺廟,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Lord Shiva)。約建於12世紀。 這座寺廟屬於德拉維達建築風格(Dravidian architecture),在一個僅有1.3萬人的小鎮Darasuram 旁邊。
Airavatesvara Temple 寺廟的主殿(main sanctum)。位於Darasuram。
Airavatesvara Temple 寺廟的雕塑,細部。位於Darasuram。
Airavatesvara Temple 寺廟的雕塑與水池,位於Darasuram。
也位於Darasuram的另外一座寺廟,Periya Nayaki amman"s temple 寺廟。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另外兩座寺廟,都位於坦加布爾(Thanjavur)。坦加布爾(Thanjavur),當時已經作為朱羅王朝的首都約250年了。這段時期,這個王國比較強大,控制的領土如右圖所示(1170年)。 這座城市,雖然曾經長期作為朱羅王朝的首都,但在歷史上曾經多次被其他的王朝佔領:曾經控制過坦加布爾(Thanjavur)的國家,主要包括: 潘地亞王朝(Pandyan Dynasty,約前550-1345) 毗奢耶那伽羅帝國(Vijayanagar Empire,1336-1646) 馬度來-那亞克王朝(Madurai Nayak Dynasty,1629-1736) 坦加布爾-那亞克王國(Thanjavur Nayak kingdom,1532-1673) 坦加布爾-馬拉他王國(Thanjavur Maratha kingdom,1673-1798) 1798年之後,這裡終於歸屬大英帝國:和平降臨,直到今天。 印度歷史複雜,大小王國的疆域犬牙交錯,歷史記錄互相矛盾很多。不述。 這座古都在朱羅王朝鼎盛時代建造的兩個世界文化遺產,一個在城外,一個在市中心。
Temple of Gangaikonda Cholisvaram 寺廟,正面。三座世界文化遺產,兩座位於坦加布爾(Thanjavur)。 這座位於城外,總體設計非常莊嚴,結構對稱。這個寺廟的建立是為了慶祝勝利:它的名稱中含有Ganga=恆河,紀念這個王國北上遠征,打敗了恆河流域的波羅王朝(Pala Dynasty,750-1174)。
Temple of Gangaikonda Cholisvaram 寺廟,這座寺廟的主要寺塔。 下面的寺廟群,規模更大,更加著名:世界各國,無人不知。這不僅僅是因為坦加布爾(Thanjavur)曾經長期是印度南部的行政中心。 更加重要的是,下面的這個寺廟群是「世界第一座完全用花崗岩建造的建築物」。此外,這個寺廟群的雕刻藝術,也是令人震驚,堪稱印度石雕藝術的巔峰之作。
Brihadishwara Temple 寺廟,後方的主寺塔,又稱方尖廟(vimana)。
人們正在進入主寺塔參觀。這座寺廟建於1010年,堅固的花崗岩建造。 整整1000年來,世界各國將其簡稱為大廟(Big Temple)或朱羅神廟。
大廟中的小廟。1000年前的花崗岩石雕寺廟,製作的精美,令人嘆為觀止。
象鼻神的聖壇(Shrine of Ganesha):濕婆和雪山女神的兒子,非常著名。他的頭是大象頭。
花崗岩的質地極其堅固密實,1000年後,雕塑依然完好如初。
這個形象,叫作Gopuram,從來沒有中文翻譯。它們不是真正的神,而是有些類似中國的「門神」:在寺廟的門口的牆上,形象莊嚴華貴,配置精美的裝飾。在印度南部的所有寺廟,都有這種形象。
朱羅神廟,Brihadishwara Temple 寺廟的大門。在整個亞洲,都難以見到如此宏偉的古代寺廟。
朱羅神廟,Brihadishwara Temple 寺廟的全景
歷史的反思 印度的文明,印度河文明時代發源於印度北方。 印度後來的文學藝術神話宗教,也發源於印度北方。 但是,印度北方的古代建築,存留很少。 右圖是印度的鈔票盧比:朱羅神廟的形象。 這是為什麼? 難道印度北方,沒有優秀建築? 孔雀王朝,笈多王朝(Gupta Empire,320-600)之後,印度北方又崛起了一個帝國波羅王朝(Pala Empire,750-1174):北方最後一個支持佛教的王朝。這個王朝滅亡後,北方就是穆斯林的五個德里蘇丹國的天下。 1174年之後,印度不再傳出任何佛教典籍。 1174年之後,印度的大學,一個接一個,全部被穆斯林焚毀了,不僅僅是那爛陀大學。 印度的大學數目是「一張長長的清單」:大學數量眾多,不僅研究教授歷史,文學,藝術,宗教,還學習傳授各種科學(哲學,數學,天文學,占星術,醫學等)以及各種技術(劍術,馬術,大象訓練術等)。 例如,波羅王朝時代,印度建造了一個更新,更大的大學,超戒寺大學(Vikramasīla University)大學,現在人們僅僅知道這所大學是「與那爛陀大學齊名的印度兩大學府之一」。 1193年,巨大的那爛陀大學,被徹底焚毀。 1203年,十年之後,更大的超戒寺大學,也被徹底焚毀了。 超戒寺大學的具體規模不詳,資料全部被毀。但是,這所大學殘留的遺迹延綿了11 公里。
超戒寺大學的遺迹。
超戒寺大學的遺迹。
超戒寺大學的遺迹。
超戒寺大學,原來的大學入口。
大英帝國百年和平 保護和支持民族文化 大英帝國,維持了「世界百年和平」:1815-1914=拿破崙下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英帝國,在這一百年里,成為日不落帝國,保護,支持和挽救了世界很多文明和文化。 印度南部的古典舞蹈,古典音樂,正是在英國當地政府的保護和支持下,文藝復興,蓬勃發展起來。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首府金奈(Chennai),政府大廈里彭大廈(Ripon Building)。 這是當年的英國總督府,三種建築風格的綜合體:歐洲哥特式(Gothic),希臘愛奧尼亞式(Ionic),希臘科林斯式(Corinthian)。這種建築形式是英屬印度時代的典型風格,包容世界文明的象徵。 金奈(Chennai)成為印度的音樂中心,每年12月到次年1月,舉行長達五周的音樂節。這可能是世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音樂節。印度的古典舞蹈和古典音樂,都在印度的南端,文藝復興了。
蒂亞格拉賈(Kakarla Tyagabrahmam,1767-1847,俗稱Tyagaraja)是卡那提克音樂(Carnatic music)的三大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創作了數以百計的卡那提克音樂作品。印度音樂分兩類:印度斯坦音樂(Hindustani music),受波斯和阿拉伯音樂影響,流行於北方。卡那提克音樂(Carnatic music)是印度南方的古典音樂。 1846年,印度設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音樂節,Tyagaraja Aradhana音樂節,直到今天。 1946年(100年後,印度獨立前一年),電影《蒂亞格拉賈》(Tyagaraja)推出:電影中,他的28 首卡那提克音樂外加優美動人的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震撼世界,風靡全球,奠定了現代印度電影的基礎。 他的所有著名作品幾乎都是謳歌讚美印度史詩《羅摩王子的傳奇》(Ramayana)中的羅摩王子,因為羅摩王子是南亞和東南亞人民心目中完美的丈夫,兄弟,導師,學生和王子。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古典舞蹈(Kuchipudi),誕生在印度南部,風靡世界。 印度南方,山清水秀,非常清潔。 印度南方,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1880年,英國人Henry Cousens 拍攝的一張照片,現存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印度南部Bhutanatha Temple Complex 寺廟群,位於Badami.的一個人工湖的東北岸。始建於公元7 世紀的Chalukya dynasty王朝。
2011年,130年後,Bhutanatha Temple Complex 寺廟群依然屹立: 建築未改,湖水依舊。印度南方的環境保護,令人驚訝。 如前所述:這個石雕寺廟建築出自印度的一個古老民族群體:至少4600年文化,他們不是雅利安人,佔印度人口25%。他們的統稱:梵文:dravida,英語:Dravidian,中文:德拉維達人。《大唐西域記》:達羅毗荼人。
推薦閱讀:
※他是影帝,他說再美的女人都比不過他的丑老婆
※一不小心,做出了完美的水波蛋
※今日端午,為您送上最美的端午群聊動圖(6組)
※甜美的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