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滿 | 健脾化濕正當時,食養要點全在這篇文章里了
有約君說
今天(5月21日)是小滿,進入小滿以後,氣溫明顯升高,雨水增多,濕熱之氣交結,氣候悶熱潮濕。中醫稱之為「濕邪」。
人體的脾「喜燥惡濕」,受「濕邪」的影響最大。有不少人還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膩或黃膩等,中醫叫做「濕邪中阻」。
因此,小滿養生注意健脾化濕。
飲食宜清熱利濕勿寒涼
小滿期間天氣炎熱,雨水較多,濕熱之氣較重,人們常感疲倦易困、食慾欠佳,特別是飲冷喝冰後胃腸消化功能更差,容易出現便溏便稀,甚至腹痛腹瀉癥狀。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喜燥而惡濕,此時濕熱之氣突出,濕熱困脾,還可見口苦口乾、舌苔黃膩、小便黃赤等癥狀。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成傑輝特別提醒,西瓜、海帶、綠豆均為較寒之物,不宜晨起空腹進食,以免食物寒涼傷及脾胃,損傷人體陽氣,引發胃寒腹痛癥狀。
體質虛寒或胃寒的人士,在濕熱天氣烹制消暑降溫、清熱利濕湯水時,可適當放入生薑、陳皮等溫性食材,以減輕湯水寒涼之性。如冬瓜、薏仁煲湯時加入3片生薑,海帶、綠豆煮湯時加入一塊陳皮等。
另外,對於部分涼性食材經炒制後也可減輕其寒涼之性,如薏仁、扁豆用鍋干炒至微黃後再作煲湯之用。
淮山和薏米:首選健脾食材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中醫師聶斌說,脾好了,運水化濕的功能好,就能把體內多餘的濕氣排出去,「不是說脾胃不好時才需要健脾,要有治未病的準備,當先注意健脾,才能保證脾的正常運作,排出因節氣導致人產生的過多水濕,否則濕氣就聚積體內無法排出。」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中,淮山、薏米一直是首選佳品。」聶斌說,無論四季,淮山、薏米都十分適宜食用,起到健脾功效,特別是在陰雨綿綿、空氣水汽多的時候,外界的濕氣進入人體,脾具有強大的運水化濕的「功力」,多吃淮山、薏米可以強健脾胃,有助祛濕。赤小豆、綠豆、冬瓜、白朮也都是祛濕佳品。
苦瓜和蓮子:
清暑熱祛心火的家常好物
聶斌說,「從中醫上講,節氣運行與人體臟腑經絡相配,夏主心,因此養心無論是在小滿前後,還是整個夏季,都是十分重要的。」
苦入心,飲食上可以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苦瓜清暑熱、祛心火,也有解毒明目、健脾之功效,苦瓜又是夏季當季蔬菜,脾胃不好的人平時可以多吃,炒菜或煮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要注意的是,苦瓜性涼,脾胃虛弱、體質寒涼的人不宜多吃。蓮子、芹菜也是入心的食材,但同樣不宜食用過多,否則人體容易寒涼。
小滿食療方
1.
荷葉山楂茶
材料:干荷葉5克,干山楂5克,陳皮3克。
製法:上述3味放茶缸內,沸水沖泡15分鐘,加糖適量調味,代茶飲。
功效:清熱化濁,理氣開胃。適合濕熱內阻、食慾欠佳之人飲用。
2.
薏仁綠豆粥
材料:薏仁100克,綠豆100克,白米150克。
製法:薏仁、綠豆洗凈分別浸泡1小時,白米淘洗乾淨,在煲中加水2500毫升,先煮綠豆至裂開,然後加入薏仁、白米,適時攪拌,煮至粥成,加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解毒。適合濕熱內阻、外發瘡毒之人食用。
3.
木棉赤豆脊骨湯
材料:干木棉花60克,赤小豆50克,陳皮10克,蜜棗3枚,生薑3片,豬脊骨500克。
製法:上述材料洗凈後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適合濕熱內盛、皮膚瘡癢之人食用。
4.
蓮子海帶綠豆湯
材料:海帶20克,蓮子50克,綠豆200克,大棗3個。
製法:海帶、蓮子洗凈,一起放到涼水中,浸泡30分鐘,放入砂鍋內,加入綠豆上火煮,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熬,不時攪拌一下,30-40分鐘後,看湯有點發稠後,放進大棗,把棗煮脹、煮爛即可。
功效:清心、解暑。
5.
山藥冬瓜扁豆湯
材料:山藥200克,冬瓜250克,扁豆100克,食鹽適量。
製法:將山藥洗凈去皮切段,冬瓜連皮洗凈切塊,連同扁豆一起放入鍋中熬煮成湯,加入食鹽少許。
功效:健脾和中,解暑化濕。
6.
苦瓜白鯽煲
材料:苦瓜250克,白鯽魚500克,食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製法:苦瓜去囊,洗凈切三角塊,白鯽魚剖凈待用。先用油將白鯽魚煎至金黃色,取沙鍋一個,其內放入清水適量,把魚、苦瓜一同放入沙鍋內,先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2小時,湯見白色,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利濕、除熱。
來源:廣州日報、老人報
推薦閱讀:
※張澤華的文章4
※一圖讀懂:文章馬伊琍姐弟戀有變故
※如何評價我寫的文章?求指導
※文章節義之邦,才子之鄉
※寫文章別人老說看不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