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緬甸的瘦弱女神,為民主鬥爭放棄家庭,獲諾貝爾和平獎
本文較長,請耐心閱讀
緬甸是一個美麗而富饒的國家,地處馬來半島北端,瀕臨印度洋,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但是近代以來,由於英國殖民統治者看上了這裡豐富的資源,通過3次殖民戰爭強行佔領了緬甸,建立起殖民統治。
從那時起,緬甸人民就開始了不斷抗擊英國殖民統治者的鬥爭。昂山將軍是他們中問最傑出的人物,被稱為緬甸的「國父」。
昂山將軍生於1914年,從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者的鬥爭。在他的領導下,緬甸成立了緬甸共產黨和緬甸獨立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反抗日本的侵略,為緬甸的最終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戰結束後昂山將軍在緬甸建立起臨時政府,並代表緬甸與當時的英國首相艾德禮進行談判,簽訂關於緬甸獨立的協定。他被緬甸人民稱為國家獨立的總設計師,受到廣大人民深深的尊敬與愛戴。
但是天妒英才,1947年7月19日,就在緬甸即將獨立前6個月,他和臨時政府的其他六位部長在會議室遭到暗殺,為國捐軀。
昂山對緬甸的歷史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群眾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1953年3月27日,鑒於昂山將軍為了緬甸獨立事業所作的貢獻,緬甸政府特授予昂山將軍一級獨立紀念勳章。
當父親昂山遇刺身亡的時候,昂山素姬只有2歲。父親雖然沒有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作為「國父」,父親給她留下了價值連城的動蕩不安,父親的戰友和同志經常來家裡做客,看望她和母親,順便就時局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素姬經常聽到他們扼腕嘆息,說緬甸失去了一位能夠控制全局的人物,就像暴風雨中的航船失去了舵手,惋惜之情溢於言表。雖然年紀小,但素姬還是隱約能夠感覺到人們對父親的崇拜和懷念。父親高大的形象,早早地定格在素姬幼小的心靈里。
母親和父親一樣,也是一位早期就投身於緬甸的獨立和解放鬥爭的政治家。在昂山遇刺以後,她忍著巨大的悲痛,繼續活躍在緬甸的政壇上,先後擔任過議會議員和駐印度大使等職務。
當1960年母親出任印度大使的時候,15歲的昂山素姬隨母親離開了祖國,來到印度首都新德里。1962年,她考上了德里大學的政治系,1年以後,她被家人遠送英國牛津大學深造,攻讀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學位。
這個時候,昂山素姬已經18歲了,變成了一位婷婷玉立的美麗女孩。和同齡女孩一樣,她喜歡寫作、音樂,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盼。雖然此刻緬甸國內的政局剛剛經歷了一場巨大的風波,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軍政府的統治,但遠在英國的她並沒有受到這場政治風波的衝擊。
在牛津的歲月里,昂山素姬接受了系統的西方教育,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深深地植根於她的頭腦之中,這讓她對軍政府的獨裁統治無法產生什麼好感。作為一個女孩,她並不曾認真想過走上政治這條崎嶇坎坷的道路。
昂山素姬的理想是做一名作家兼學者,這個理想伴隨了她很多 年。而她最希望做的一件事,就是寫一部關於父親的傳記。在牛津的時候,昂山素姬收集整理了所有有關她父親的新聞報道和文章,同時也閱讀了大量有關緬甸歷史和文化的書籍。
通過了解這些,在昂山素姬腦海中的父親形象逐漸充實了起來,她經常和同學提起自己的父親,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了解他,了解緬甸,了解父親為之付出生命的事業。
與此同時,昂山素姬還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緬甸本來就是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家,85%的人VI都是佛教徒。佛教普渡眾生,提倡和平反對暴力,是在動蕩和危險中度日的緬甸人民最好的一種精神慰藉。由於父親的遇刺身亡,這令昂山素姬不由得對暴力產生刻骨的反感,暴力雖然能夠奪取一個人的生命,但卻奪不走一個人的意志。昂山素姬相信這一點,她把暴力看作一種軟弱的表現,是空洞心靈的絕望掙扎。
在昂山素姬的一生當中,她都在提倡反對暴力,並且從來不畏懼暴力,這種勇氣讓她如此一個看似弱小單薄的女人,在靈魂上具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以後,不論是面對冰冷的槍口還是殘酷的威脅,她都能鎮定從容地面對,從而將恐懼從自己的內心中消除乾淨,留給了敵人。
在牛津,昂山素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自己的勤奮與努力也使她在眾人中嶄露頭角。學識的淵博和天生的聰慧讓她擁有一副雄辯的口才,成為牛津有名的能言善辯的才女。她是牛津大學最著名的學生社團「牛津協會」(辯論協會)的副會長,是為數不多拿到「優秀學士學位」的亞洲籍女學生。
從牛津大學畢業以後,她申請去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申請順利獲得批准。作為一名知識女性,昂山素姬選擇了一條自己喜歡的學術道路。
在倫敦大學任助理研究員期間,昂山素姬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她日後的丈夫英國人阿里斯。
阿里斯是牛津大學從事北傳佛教文化研究的教授,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他和昂山素姬在一次學術會議上偶然邂逅。昂山素姬清秀的面容、優雅的舉止和豐富的學識給阿里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昂山素姬也對這個開朗健談的男人頗有幾分好感,兩人從此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昂山素姬是一個有志向的知識女性,她追求自己的事業,希望能夠從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此外,作為緬甸國父的女兒,她無法擺脫自己對緬甸的感情以及自己對緬甸政治的關注。父親對她的影響,讓她在內心深處滋長出一種對緬甸人民的責任感。她本人雖然對政治沒有多大的熱情,但心中始終有一種政治上的使命感,隨時願意為緬甸人民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由於緬甸軍政府當時不允許昂山素姬對緬甸的政治發表意見,否則就禁止她回國探親,昂山素姬只好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緬甸的熱愛。在倫敦大學的時候,昂山素姬發表了多篇關於緬甸宗教和文化的論文,並希望能夠為緬甸的學生設立一個獎學金,以資助他們的學業。同時,昂山素姬還四處奔走,計劃籌措到資金在仰光建立一個公共圖書館。
對於昂山素姬的想法,阿里斯非常支持。阿里斯是一個開明體貼的人,他對東方的歷史與文化有著充分的了解,能夠理解昂山素姬對緬甸的感情,並且尊重她作為一名知識女性的想法與追求。他認識到昂山素姬的生活與緬甸的政治有著斬不斷的聯繫,為了能讓自己的愛人得到更多的鍛煉,他勸昂山素姬擔任一些有益的政治職務。
在阿里斯的建議下,1969 1972年,昂山素姬來到美國紐約,在聯合國總部秘書長辦公廳行政與財務顧問委員會任副秘書。聯合國的工作讓昂山素姬拓展了眼界,擺脫了一些知識分子浪漫主義的政治情結,使她逐漸積累了實際從政的經驗。
在離開英國的這段時間裡,昂山素姬和阿里斯的感情進一步發展,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這個消息傳到國內以後,很多緬甸人感到不能理解。在他們的心裡,昂山素姬是緬甸的女兒,是緬甸的公主,他們不希望她嫁給一位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有些人非常氣憤,說昂山素姬背叛了她的祖國,忘記了自己血統。這樣的輿論讓昂山素姬感到十分苦悶。
本來,對昂山素姬這樣受過教育、有自己獨立思想、熱愛民主和自由的現代女性來說,別人對自己婚姻的評價根本不會讓她感到一絲不安,只要彼此相愛,她寧可拋棄身份、地位和榮譽與他結合,其他的一切都是市井雜音。但是,現在對她發難的卻是她深深關切的祖國和人民,國內的反應讓她覺得自己辜負了人民對她的期望,似乎她放棄了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與責任,這是讓她最為痛苦和深感委屈的事情。
在美國的兩年里,昂山素姬給阿里斯寫了187封信。在信中,她一直對緬甸人民對自己婚姻的誤解感到擔憂。一邊是支持她深愛著她的戀人,一邊是她在感情上無法割捨的祖國和人民,昂山素姬陷於深深的矛盾與苦惱之中。
她在信中對阿里斯說道:「我只要求你一件事:如果將來,我的祖國和人民需要我回到他們的身邊,請幫助我履行對他們的職責。」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你是否會很不愉快?我現在尚未能說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但是我知道是有可能發生的。」 「我們在一起是那麼的幸福,可是有時候,我很害怕這些愛國的形勢和言論會將我們分開,這種分別對我們來說是多麼大的一種折磨啊。但是,如果我們相親相愛,在有可能降臨到我們頭上的那一刻仍相親相愛,我相信,我們的愛將能戰勝一切。」
對於女人來說,沒有什麼是比愛情更為有力的了。昂山素姬不能放棄她對緬甸的愛,同樣,她也不能放棄對阿里斯的愛。和阿里斯在一起的昂山素姬是幸福的,但是這種幸福的空間是如此的狹窄,以至於要準備著為昂山素姬心中的使命和責任讓出自己的位置。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她和自己的愛人就要忍受分離的痛苦折磨,昂山素姬似乎早早地預感到了這個愛情的結局。
1972年,昂山素姬不顧各方輿論的壓力和阿里斯在英國結婚,她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而此時的她,還不知道她的擔心最終在1988年成為現實。
婚後不久,昂山素姬就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這個時候的她完全成了一名稱職的家庭主婦,一心享受家庭帶給她的快樂,這種變化讓她的丈夫都感到驚訝。昂山素姬辭去了在聯合國的工作,跟隨著丈夫來到不丹,兩年以後回到英國,全心全意照顧丈夫和孩子的飲食起居。昂山素姬特別喜歡為全家人燒上一桌可口的飯菜,而且她做飯的
本事也是一流的。她不僅會做緬甸菜、法國菜,而且對中國的廣東菜也頗為在行,據說有一些在牛津任教的華人教授為了能夠嘗到地道的廣東菜,三天兩頭跑去他們家做客。
在婚後的日子裡,昂山素姬抓緊一切時間享受家人團聚的幸福。每到周末,她總是會先奉上一頓豐盛的晚餐,等到茶餘飯後,再坐在鋼琴前為一家人彈上幾首大家都愛聽的曲子。每年的假期,當丈夫和孩子都閑下來了以後,她就忙著張羅著去世界各地旅遊,幾年的時間下來,亞洲和歐洲的好去處,他們一家子人差不多都玩遍了。
那是昂山素姬所經歷的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她似乎早已預感到這幸福的時光所剩不多,所以盡情地享受著。那些日子裡,她對政治不聞不問,甚至也不經常回國。但是,她雖然嫁給了一個英國人,卻從未放棄過緬甸的國籍,在國外生活的二十多年裡,她手裡拿著的依然還是那本緬甸的護照。
1988年3月一個普通的夜晚,昂山素姬接到緬甸親人的一個電話,說母親病危。昂山素姬立刻回國,並從此捲入了緬甸的民主鬥爭,再也沒有回到丈夫和孩子家中。
1988年3月,昂山素姬回到仰光照顧病危的母親。
這個時候的緬甸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由於軍政府長期的獨裁統治,人民被剝奪了基本的權利和自由,不滿情緒日漸增長。加上國內經濟問題嚴重,失業人口不斷擴大,老百姓們怨聲載道。從1987年起,緬甸各地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學潮和工潮,抗議軍政府的獨裁統治。
1988年7月,在統治緬甸長達26年之後,奈溫將軍宣布辭職,並破天荒地承諾將在1990年舉行無限制的民主選舉。這個消息傳出之後,緬甸全國為之一振。
但不幸的是,奈溫將軍的部下並不打算過早地交出自己手中的權力。軍隊的高級將領迅速地否定了奈溫的提議,並部署軍人全面加強國內的秩序。緬甸人民的希望落空了,憤怒的人群走上街頭抗議,要求獨裁軍政府立刻下台,將權力移交給民選的政府,在緬甸儘快重建民主權利和自由。
民眾與軍隊在全國各個地方發生了激烈衝突,軍隊開始時還保持一定的忍耐,但形勢的發展越來越無法控制,軍人們逐漸開始失去了耐性。1988年8月8日,軍隊終於開槍了。為了迅速平息國內的抗議,軍隊在幾天之內屠殺了兩百多名抗議的民眾,造成了舉世震驚的「8—8—88大屠殺」。
這個時候的昂山素姬,一邊照顧母親,一邊關注著國內局勢的發展。幾個月以來,她一直沒有安心過。本來,由於擔心軍政府禁止自己回國探親,昂山素姬每次回來都刻意保持低調,不對國內政治做任何評論,但是這一次,昂山素姬覺得自己再也不應該保持沉默了。
那段日子裡,在每天的電視新聞上,昂山素姬總能看到遊行隊伍舉著她父親的大幅肖像,人們口中高喊著昂山的名字和民主自由。昂山素姬家的門前總是聚集了充滿期待的人群,來訪者絡繹不絕,人們希望她能夠站出來說幾句話,哪怕在公共場合露個面也好。但是由於母親病危,由於擔心軍政府對家人的迫害,昂山素姬依然保持沉默。
她的心裡充滿著煎熬。幾個月前的一次遊行示威中,41名抗議學生被軍方逮捕後關在封閉的軍車中窒息而死,昂山素姬為此哭了整整一個晚上。在7月份奈溫宣布辭職並承諾舉行民主選舉的時候,從電視新聞里獲知這個消息
的她欣喜若狂,緊緊抱住從英國趕來的丈夫和孩子,泣不成聲。和民眾一樣,她也以為一切都將過去,事情正在慢慢變好。
但形勢的發展隨後急轉而下。在上面提到的8月慘案發生以後,昂山素姬徹底地憤怒了,一切和平的希望都成泡影,一切動聽的承諾都變成惡意的謊言。父親的血在昂山素姬的血管里沸騰,她要挺身而出對抗這個殺人的政權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姬第一次走出住處的柵欄,走向歡呼的人群。軍人從暗處衝出來,試圖將她重新趕回住所,但是很快被激動的群眾衝散了。
在仰光著名的瑞德貢大金塔前,面對40萬群眾,昂山素姬發表了回國後的第一場演講。昂山素姬將自己壓抑多年對緬甸的感情徹底地宣洩出 來,她飽含熱淚,用激動的聲調說道:「很多年來,我認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女子。我結了婚,有了可愛 的孩子,我是那麼愛他們,以至於在夢中都害怕和他們分開。」
我從來沒有真正考慮過要參與政治活動,我擔心那樣做會給我的家人帶來威脅。以至於長期以來,我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都保持了沉默。
「這幾個月以來發生的種種事端,像重鎚一樣撞擊著我的心房,當群眾在街道上流血的時候,我的心也在流血。我本想能夠置身於事外,但是你們對我父親的愛戴,對我本人的期望,讓我無法忍心作壁上觀。」 「和你們一樣,我深愛著我的父親。當我第一次決定投身於民主運動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和對父親的愛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我不能將對父親的愛和對國家的愛分開,我不能將對父親的愛和對你們的愛分開。如果說我今天站在這裡想對你們說些什麼的話,那麼我最想對你們說的就是:我永遠都是緬甸人民的昂山素姬!過去,現在,將來,從未背棄,永不背棄!」
「我願意為了緬甸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奮鬥到底!」
從此以後,昂山素姬完全捲入了緬甸動蕩的政治漩渦之中,走上了一條崎嶇坎坷的人生之路。
在隨後的日子裡,昂山素姬和她的支持者成立了全國民主聯盟,以政黨的形勢開展與軍政府的鬥爭。全國民主聯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緬甸國內的民主運動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1988年9月18日,強硬派軍人為了穩定國內的局勢,再次發動政變,設立_『恢復法律與秩序委員會。但是從1988年10月到1989年9月,在全國民眾的壓力下,先後有三位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不得不陸續辭職。
軍政府為了緩解壓力,一邊繼續武裝鎮壓民主運動,另一邊不得不做出退讓,表示1990年將按期舉行大選。
在大選前的幾個月中,昂山素姬馬不停蹄地在緬甸的城市和鄉村發表演講,整個緬甸依然處於動蕩之中,昂山素姬的活動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在1989年4月,昂山素姬在仰光組織大規模的集會,軍政府事先獲知消息,組織軍人進行鎮壓。在同軍人對峙的過程中,昂山素姬為了避免群眾受到傷害,不顧軍人發出的警告,一個人走向軍隊
的警戒線。軍隊按計劃已決定開槍,但由於指揮官現場認出了昂山素姬,臨時取消了命令,昂山素姬才得以轉危為安,這就是本文開始的那一幕。
此次事件讓軍政府大為震驚,他們認定昂山素姬是極端危險的分子。1989年7月,在全國民主聯盟舉行的另一場群眾集會中,軍政府逮捕了昂山素姬、民主聯盟其他一些主要負責人和參與集會的幾百名學生和市民。
被捕以後,昂山素姬以絕食表示抗議,連續lo天沒有吃任何東西,直到軍政府保證釋放全國民主聯盟的其他成員和全部被捕群眾後才繼續進食。考慮到昂山素姬的身份和地位,軍政府以「危害國家罪」將其軟禁在家中,禁止參與一切政治活動。
9月,軍政府聲稱昂山素姬的兩個孩子的護照已無效,而且今後也不再有效,從而將他們驅逐出境,藉以對昂山素姬施加壓力,希望昂山素姬能夠離開緬甸,接受永久的放逐。昂山素姬對此加以嚴辭拒絕。
直到現在,昂山素姬再也沒有離開過緬甸,當然再也沒有見過孩子一面!
對於阿里斯,軍政府本來寄希望於他能夠說服昂山素姬隨其一道返回英國,從而給了他一定的特權,可以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探望昂山素姬。從1989年7月昂山素姬被軟禁,直到1999年阿里斯患肺癌去世,這對親密的愛人一共只見過4次面。1996年,阿里斯被緬甸軍政府宣布永遠不能踏人緬甸國土,3年後,阿里斯病危。
緬甸軍政府准許昂山素姬出國探望,但昂山素姬擔心軍政府禁止其回國參與民主鬥爭,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夫妻團聚的最後一次機會!
在昂山素姬遭軟禁的時候,全國民主聯盟繼續擴大在全國的活動,以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選舉。1990年5月,緬甸舉行了第一次民主選舉,由於軍政府低估了全國民主聯盟的實力,因此,選舉在沒有遭到干涉的情況下順利進行。幾天以後,選舉結果揭曉,由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全部485個議會席位中的392個,以80%的絕對多數贏得了這次大選的勝利!
面對這樣的情況,軍政府拒絕承認選舉有效,繼續堅持自己的武力統治,並加大了對全國民主聯盟的打擊,眾多聯盟領導人紛紛被捕,有的甚至被秘密處決。
但是事實是無法改變的,昂山素姬的勝利震驚了整個世界,全世界開始關注她在緬甸所領導的爭取民主和自由的運動,讚揚她為了民主和自由做出的巨大貢獻。
1991年3月,在昂山素姬被軟禁期間,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授予她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委員會在頒獎公報中,給予昂山素姬高度的評價。委員會認為「昂山素姬的鬥爭,是近幾十年來在亞洲所表現出的公眾勇氣的最傑出的範例之一。她已成為反抗壓迫的鬥爭中一個重要的象徵。」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蘭西斯·塞耶斯泰德在演說中讚揚說:「她將深深的責任與遙遠的展望連結起來。這是一種執著於將手段與目的融為一體的展望。在她的思想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主、對人權的尊重、不同人群之間的和解、非暴力以及個人與集體的遵守法紀。」
1995年7月,在國際國內輿論的重大壓力下,軍政府不得不釋放昂山素姬,但是嚴格限制她的活動自由,並禁止其參與政治活動。此外,軍政府在阿里斯最後一次探望昂山素姬之後,命令其終身不準踏入緬甸國土,同時表示昂山素姬可以隨時出國,離開緬甸。
獲釋後,昂山素姬繼續採用非暴力的手段堅持民主鬥爭。由於人身自由依然受到限制,她便在自己居所的周圍向聚集的群眾發表她著名的「每周一講」,向群眾宣傳民主和自由的理念。軍政府擔心昂山素姬的支持者再次向政府發難,在1996年6月以煽動學生騷亂為名,再次將昂山素姬軟禁,並在1996年7月至10月期間,連篇累牘地在緬甸的各大報紙上發表題為「昂山素姬是何許人,想往那裡去」的署名文章,連發65篇,內容包括昂山素姬的家庭軼事、個人的私生活、政治醜聞以及同外國人接觸的詳細細節,想以此來詆毀昂山素姬的形象。
昂山素姬的再度被軟禁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各國紛紛指責緬甸軍政府的行為,並對緬甸實行經濟制裁。緬甸當局騎虎難下,於形勢所迫,不得不於2002年5月6日再度釋放昂山素姬,並允許其今後可以自由參與任何政治活動。
2003月5月31日,軍政府借口昂山素姬在緬甸北方城市的演講引起暴亂,造成4人死亡、幾百人受傷,將昂山素姬第三次軟禁。
更多世界歷史文化,敬請關註:社稷通鑒
推薦閱讀:
※男女關係里,女人最看重這3點,做不到的男人直接放棄吧!
※甲午戰爭開戰九年前就註定:日本騙清朝放棄對朝宗主權|日本駐|宗主權
※8種情況放棄更幸福
※那段奮不顧身的日子,叫青春
※在哪一個瞬間,你決定放棄你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