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有個念湖

從昆明向西疾馳310公里,霧靄環繞之處就是大橋念湖——曲靖市會澤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湖區海拔2500米。

念湖的星空是這樣的純凈。站在同一個地方沉醉於日落晚霞、絢麗星空以及動人日出,這樣美到極致的重疊景色在別處很少能夠碰到,念湖卻可以。

念湖波光粼粼的水域閃動著美麗和神奇,這是黑頸鶴棲息的福地,是觀鶴者追逐的夢境。

於是我看到了它:高原精靈黑頸鶴,那一瞬間,我讀懂了念湖:一念之水,相思成湖。

在第一縷霞光映照下,它是金色亮麗的。它的美麗卻是一位俄國探險家首先發現的。

1876年,俄國探險家普瓦傑瓦爾斯基第一次在我國青海湖發現黑頸鶴,這是全球發現的15種鶴當中唯一的一種高原鶴類。

因數量極其稀少,黑頸鶴被瀕危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世界亟須拯救的瀕危物種。

1921年《昭通志 舊志九卷》記載:"雁似鵝……鳴聲嘹亮,秋來春去,飛行成行或如人字、一字,叫可占晴"。

黑頸鶴繁殖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新疆等省,冬季則越冬於西藏、雲南、貴州等地

鶴,在我國被稱之為神鳥、仙鳥。中國最早的詩歌《詩經》就有《鶴鳴》篇:"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黑頸鶴生活在2500至5000米海拔的高原,它已經成為鮮明的高原文化符號。

它們是那樣的高雅端莊、從容淡定。

這樣悠閑自得、旁若無人

鶴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鶴已經成為了自由自在、典雅高貴、吉祥長壽的象徵。

在雪域高原,黑頸鶴自古以來就深受高原人民的喜愛,被譽為"雪域神鳥"。

黑頸鶴是最有靈性的動物。它們忠貞的愛情故事感動世人,黑頸鶴一生只選擇一個伴侶終身廝守朝夕相伴,雙宿雙飛,形影不離。如若伴侶死亡,另一半要麼憂鬱而亡,要麼從高空中俯衝而下殉情而亡,要麼終身形單影隻。

生死相依、忠貞相守、相濡以沫,這個凄美的故事,正好成就了這個湖:念湖

同伴詫異我為什麼常常把鏡頭對準斑頭雁,我說,只因為它們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

斑頭雁在遷徙中要飛越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是又一種"高原精靈"。

據統計,斑頭雁全球野生種群數量僅7萬多隻,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

在念湖第一縷霞光映照下,它率先起飛,瞳孔里是滿滿的自信與愉快。

在不停換位中它們開始升空,我無法想像它們曾如何穿越高溫、缺氧與嚴寒,在死亡區

但是我知道此刻它們將在念湖周邊的農田山地里開始新的一天生活。

世界上已知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4000多種是候鳥

每年參與遷徙活動的候鳥多達幾十億隻,構成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生物遷徙

斑頭雁顯然是這場遷徙"Party"最耀眼的主角之一

我帶著雅克·貝漢《遷徙的鳥》片尾曲來的念湖。

在"一念之水,相思成湖"這樣的地方品味"回到你身邊"最為愜意

在我的眼前,上百隻斑頭雁上演著一批又一批的花樣降落

在每一批新夥伴即刻融入群體的歡樂之時,我理解了雅克·貝漢說:鳥類的遷徙,是關於歸來的承諾

雅克·貝漢說:歷經重重危機後的數千里旅行,只為了一個目的:生存。候鳥遷徙是一場生命的搏鬥。

仍然是一批又一批的斑頭雁降落在我跟前。人說斑頭雁生性警覺,與人常保持上百米距離,但此刻就降落在我的20米開外。

我的耳畔響起《遷徙的鳥》樂曲:從最深的海洋到最高的山峰,在夢的邊緣,走向寂靜的山谷,回到你身邊。雅克·貝漢說:站在地上,人看到的是鳥,飛在空中,人看到的是自己。泰戈爾說:天空中沒有鳥的蹤跡,但我已欣然飛過。

我則在想:是不是每一隻斑頭雁的心中,都有一座珠峰?

2010年5月,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有科學家指出,馬達加斯加一種名為德氏小鸊鷉的濕地鳥類已滅絕,不少科學家根據這一現象,推斷出地球正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此前地球已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距今最近的第五次生物滅絕事件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時共導致20%的陸地脊椎動物、16%的海洋生物以及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死亡。不過,前五次生物滅絕事件都是因環境因素所致,而即將到來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則是因人為因素。

科學家估計,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然而,因受人類的干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此外,在過去的1600年里,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

濕地與森林、海洋構成了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它被譽為"地球之腎"。由於濕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

全世界濕地約佔陸地總面積的6%。中國濕地面積約佔世界濕地總面積的11.9%,排名世界第四位。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據:建國以來,我國濱海濕地累計減少219萬公頃,佔全國濱海濕地總面積的50%。保護我國濕地生態系統的形勢不容樂觀。

儘管濕地只佔全球表面的4%~6%,但它提供了全球50%以上的生態服務。世界上60%的鶴類、26%的雁鴨類和亞洲受威脅鳥類的54%生活在我國的自然濕地。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鳥類是廣泛的生物多樣性狀況和趨勢的最準確的表徵之一。在我看來,濕地鳥類更是衡量一個地區文明發展的重要指標。每當我重溫前面那些數據,我的鏡頭都變得異常沉重:念湖之美,能美多久?

念湖所在的會澤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總人口有100萬多人,貧困人口至今還有56萬多人。念湖聚居著漢、回、彝、壯、苗、白族等多民族鄉親,他們當中的許多家庭還行走在貧困與溫飽的邊緣,但是我見證了他們對鳥類保護的豁達、真誠與熱愛!

圖中這位大哥把頭扎進80歲的鄰家兄長脖頸里說,這是兄弟情!他不善言辭,但是告訴我們當地鄉親是如何維護著與鳥類的親情。

念湖之美,動人心魄。越來越多的訪客紛至沓來。是念湖的美吸引了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黑頸鶴與斑頭雁每年如約而至?還是黑頸鶴斑頭雁成就了念湖詩一般的美?又抑或是高原獨特人文造就了高原獨特的奇觀?

但是,念湖能避免域外開發與保護的怪圈嗎?念湖之美,能美多長時間呢?這是我在念湖國家自然保護區里拍到的一幕:一隻水鳥在布滿垃圾的水中覓食。

一位昆明攝友說,自然景觀是不能改變的,我為念湖憂慮!

在開發與保護中作出正確的決策的確不易。但是我欣喜地看到,一支為數不少的民間志願者隊伍在推動著保護黑頸鶴、保護念湖的行動。

從對娃娃的影響開始,這是根本性的保護。

念湖的美,尤其有著王高祥、楊華等這樣的民間護鶴熱心人士的推動,還因為有著更多的志願者的參與。圖中這位叫王慶康,他因發現一隻黑頸鶴的異情正在焦慮著。

漢族小伙王慶康與他的彝族妻子及孩子,在陪同我們拍攝6天之後的念湖邊道別。他說,我們會保護好念湖的美麗,因為這是我們同黑頸鶴的共同家園。

再見,一念竟成相思之湖!

(來源:小廣角)


推薦閱讀:

朝鮮第四次核試爆距離中國有多遠?
中國法定的珍郵
中國文壇著名的「小三」們
瞧瞧中國18位真正的富二代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里,帶有著數字玄機,都是大智慧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