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組學分析:腸道菌群改變代謝引發脂肪肝 | 熱心腸日報
今天是第787期日報。
Nature子刊: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引發脂肪肝
Nature Medicine[IF:29.886]
① 分析脂肪肝患者的糞便宏基因組、分子表型組學(肝轉錄組、血漿和尿液代謝組)和臨床表型;② 患者腸道菌群基因豐富度低,菌群的膳食脂質代謝、內毒素、芳香族和支鏈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能力增強;③ 與此一致的是患者的代謝組特徵,肝臟中免疫炎症等基因表達增強;④ 糞菌移植實驗表明腸道菌群可引發脂肪肝,長期攝入苯乙酸(PAA,菌群代謝芳香族氨基酸的一種產物)也有相似作用;⑤ 基於分子表型組學和宏基因組學的建模可準確預測脂肪肝情況。
Molecular phenomics and metagenomics of hepatic steatosis in non-diabetic obese women
06-25DOI:10.1038/s41591-018-0061-3
Nature子刊:1型糖尿病與乳糜瀉的共同風險因素(綜述)Nature Immunology[IF:21.506]
① 1型糖尿病與乳糜瀉共享部分遺傳風險因素,包括HLA基因(HLA-DQ2、HLA-DQ8),以及某些非HLA基因,例如與T細胞活化相關的CTLA4及IL2RA基因;② 細菌或病毒等病原體感染,以及菌群的改變,均是1型糖尿病及乳糜瀉的環境風險因素,但具體的機制尚未明確;③ 在乳糜瀉中,細菌或病毒感染、菌群結構及功能的變化伴隨著腸道屏障功能障礙,可能改變先天性免疫反應以及谷蛋白特異性T細胞的應答;④ 在1型糖尿病中,上述變化可能促進自身抗體的產生。
Common ground: shared risk factors for type 1 diabetes and celiac disease
06-20DOI:10.1038/s41590-018-0130-2
IBD患者能否應答抗TNF-α療法的預測因素Gut[IF:16.658]
① 對來自多個隊列IBD患者的結腸活檢樣本中的全基因組表達譜進行分析;② 漿細胞比例可作為IBD患者對抗TNF-α療法是否應答的生物標誌物,並在2個獨立隊列中進行驗證;③ 利用炎症活檢樣本中的漿細胞分數預測IBD患者對抗TNF-α療法的不應答,AUC為82%;④ 在對抗TNF-α療法不應答的患者中,炎症性巨噬細胞增加與TREM-1及CCR2-CCL7軸表達上調相關;⑤ 血液基因表達分析鑒定出,基礎TREM-1下調可作為IBD患者對抗TNF-α療法不應答的標誌物,AUC為94%。
Cell-centred meta-analysis reveals baseline predictors of anti-TNFα non-response in biopsy and blood of patients with IBD
04-04DOI:10.1136/gutjnl-2017-315494
絕對定量菌群丰度的新方法Microbiome[IF:8.496]
① 向樣品中加入合成的嵌合體DNA作為內參,可定量計算環境樣品中微生物的絕對丰度,並在不同來源樣品間進行比對;② 嵌合體DNA的引物結合位點、插入序列的CG含量對應相應的擴增子序列,以質粒為載體被加入樣品;③ 該方法會影響菌群種繫結構的計算,在相對丰度減少的情況下,特定菌群的絕對丰度可能維持穩定甚至增加;④ 利用該方法,發現18S和ITS擴增子可能分別高估和低估了土壤中的黴菌數量;⑤ 最好通過預實驗來選擇內參的加入量。
Absolute quantitation of microbiota abundance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06-09DOI:10.1186/s40168-018-0491-7
SIV感染後先出現腸道屏障損傷,後發生粘膜免疫失調
Mucosal Immunology[IF:7.478]
① 恆河猴直腸內感染SIV後,縱向分析粘膜及全身的T細胞活化、菌群易位、Th17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比例,並對結腸蛋白組進行分析;② SIV感染後3-14天內,HLA-DR+ T細胞活化增加,外周連蛋白減少,SIV感染14天後開始出現菌群易位;③ 外周及粘膜Th17細胞的缺失發生在SIV感染後14-28天內,未發現腸道中性粒細胞積累;④ 在SIV感染3天後,與上皮結構相關的蛋白下調;⑤ 結果提示腸道上皮損傷發生在黏膜免疫失調之前。
Intestinal damage precedes mucosal immune dysfunction in SIV infection
06-15DOI:10.1038/s41385-018-0032-5
益生菌如何影響食慾及代謝(綜述)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IF:3.328]
① 在動物模型中,益生菌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降低血清膽固醇,減少甘油三酯,增加短鏈脂肪酸,降低脂肪細胞大小;② 在部分人體試驗中,益生菌可降低血清膽固醇、脂肪肝指數,但也有部分試驗發現益生菌無法改善膽固醇水平;③ 在動物模型中,益生菌可降低血糖,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在人體試驗中,益生菌對血糖的調節存在爭議;④ 在動物模型中,益生菌可減少豬及斑馬魚的食物攝入,並可改善食源性肥胖小鼠模型的瘦素抵抗。
Influence of Probiotics Administration on Gut Microbiota Core: A Review on the Effects on Appetite Control,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06-02DOI:10.1097/MCG.0000000000001064
Infloran?益生菌或增加極早產兒的NEC風險Beneficial Microbes[IF:2.923]
① 選取516名胎齡在23周-28周之間的極早產兒,其中346名服用Infloran?益生菌產品(包含嗜酸乳桿菌菌株及長雙歧桿菌嬰兒亞種菌株),170名為對照組(歷史隊列);② 在服用益生菌的時期內,血液培養中無法分離出益生菌菌株;③ 服用益生菌與Ⅱ級以上的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發病率增加相關,在校正性別、胎齡、產前類固醇水平、母乳餵養等因素後,仍存在顯著關聯;④ 服用益生菌與晚發性敗血症(LOS)及葡萄球菌敗血症的發病率降低相關。
Increased incidenc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ssociated with routine administration of Infloran? i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06-11DOI:10.3920/BM2017.0098
益生菌抗焦慮?還不能定論PLoS ONE[IF:2.806]
① 納入22項臨床前研究(共743隻動物)及14項臨床試驗(1527名受試者)進行薈萃分析,分析益生菌在抗焦慮中的作用;② 總體上,益生菌顯著減少了動物的焦慮樣行為,亞組分析顯示益生菌僅減少了疾病(包括高血氨症、DSS誘導結腸炎等)動物的焦慮樣行為;③ 在物種水平的益生菌分析揭示,僅有鼠李糖乳桿菌具有抗焦慮作用;④ 在人體試驗中,益生菌並未顯著減少焦慮癥狀,並且在健康人及患者(包括IBS、癌症、情緒低落)中均無抗焦慮作用。
The anxiolytic effect of probiotic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literature
06-20DOI:10.1371/journal.pone.0199041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mildbreeze,沈志勛,小腸君
推薦閱讀:
※泡澡+按摩 促代謝消水腫快速瘦腿
※腸道微生物影響新陳代謝:一樣的飲食,不一樣的體重
※凈空老法師:人體新陳代謝的細胞愈換愈好的方法
※皮膚色素代謝與皮膚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