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是中國普及職業技術教育的需要
07-23
「校企合作」是中國普及職業技術教育的需要三百年來工業化的肇始和迅速發展,產生了適應工業化通用標準規模化生產需要,於是催生了近代的整齊劃一的學校。貴族的孩子要當官上文科學校,平民的孩子要勞動上技術學校,這是歐洲近代教育的社會分化。於是,近代的職業技術教育便產生了,是為工業生產企業輸送勞動力的培訓機關,因此天然地與工廠和工業化農場相聯繫。因此,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聯繫,是天然的由來已久的必然聯繫。歐洲產生了合作教育,大體也有這樣的內容。但是,國務院2005.10.28決定半工半讀試點,明確提出校企合作以來,許多專家學者蜂擁而上著書立說,絕大多數文章都是言必稱美歐如何校企合作,言下之意我們必須把歐美的經驗搬過來。他們不相信「校企合作」這個概念產生於中國,於是翻閱中外大百科辭典,看看歐美哪位大師提出了這個偉大學說,這個概念歐美專家是怎樣定義的,我們得不走樣地深刻理解和照搬到中國來。但是,中國的專家學者至今沒有找到「校企合作」在歐美詞典的出處,於是用西方的合作教育來冒名頂替。如果中國的專家學者不對中國妄自菲薄的話,只要從互聯網上早就可以找到答案,因為「校企合作」這個概念的產生和詞條的首先使用,乃是源自於2002-2004年國內外華裔學者和教師的持續的大討論。江蘇學者網名yili在討論中,借鑒台灣建教合作的平民教育,讚賞網友提出東部學校和企業與西部學校合作的意見,2004-4-13--2004-4-20,在「社會進步主義研究中心」論壇的討論中說: 「如果大家都形成共識,在各個論壇展開討論,都來為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互利,證明其必要性、可能性和優越性,必然產生巨大輿論力量和氛圍,從而推動兩會重視和政府制訂相關鼓勵政策。世界進入學習型社會,企業需要的不是自己辦學校,而是與學校建立合作互利關係。國企分離辦學職能誤以為不需要教育,各類中職教育滑坡好象與企業無關,政府也熟視無睹沒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台灣「建教合作班」的長期實施,用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校企合作的現實可行」。 2004年6月5日,張先生撰寫第一篇校企合作文章《現代化的途徑:校企合作的成功實驗!》,希望推動校企合作試點。這裡,「校企合作」的首次使用,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在長時間網上討論「半工半讀自力求學」的可行性中,國內外學者和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與歐美的合作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繫。 也正因為「校企合作」是中國國情的產物,所以國務院文件中也突出了中國的國情:「建立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讀制度,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實現免費接受職業教育的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推廣」。決議還進一步規定:「要充分利用東部地區和城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就業市場,進一步推進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職業院校的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實行更加靈活的學制,有條件地方的職業學校可以採取分階段、分地區的辦學模式,學生前1至2年在西部地區和農村學習,其餘時間在東部地區和城市學習。鼓勵東部和城市對西部和農村的學生跨地區學習減免學費,並提供就業幫助」。 而國務院文件的上述內容,正好是2002-2004年國內外華裔學者和教師的持續的大討論的總結。也就是說,「校企合作」這個概念,是鑒於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結構性差距,為推動新型半工半讀教育試點救助失學青少年,實現「勞學結合,以勞養學」目的的需要,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從中國國情出發,我們為校企合作的定義是:通過學校和企業優勢互補協作辦學或者項目開發,促成理論聯繫實際實現半工半讀自力求學,走產學研相結合現代職業教育道路的新模式。 |
推薦閱讀:
※賀衛方:中國法律職業意識的覺醒(上) - Qzone日誌
※職業服裝的設計技巧,你懂 嗎
※【交易智慧】從入門到進階 職業交易員都讀了哪些書?
※一位職業武師對於健身養生的探索與反思
※一直掙不到錢?肯定選錯職業了!從12生肖看你最適合什麼職業!